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確定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

如何確定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

張錦秀(北京教育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壹,教學目標的定義及其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從教學目標的層次來看,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即學校教育目標)、中觀(課程目標)和微觀(單元或班級目標)三個層次。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我們主要關註的是微觀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在單元和班級中的確定和表達。從國際教育研究的角度來看,教學目標可分為三類:行為目標、生成目標和表達目標。我國教學目標的研究和實踐深受美國著名課程學者泰勒和加涅的目標模式的影響,壹直以行為目標為中心。在行為目標體系下,微格教學目標被定義為“教學目標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預期達到的程度,預期的教學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換句話說,在開始任何教學之前,設計者必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在教學之後,學習者能夠做他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嗎?”或者“教完之後學習者會怎麽樣?”。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指導學習,即確定教學內容、教學難點和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自主、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指導教學,確定教師的教學步驟、環節和教學活動,減少教學的隨意性;而引導性評價,即目標為評價提供標準和依據。

二,教學目標在實踐表達和制定上的可喜變化

(壹)目標主體從教師轉向學生。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往往表述為“讓學生掌握以下生詞……”或“使學生理解聽力材料”,這是以教師的教學為基礎的。在新課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學目標的表達主體轉變為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描述,如“到本節課結束時,學生能夠/將能夠做到……”等,體現了教師教學中心的轉移,即從關註自身的教學效果轉向關註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後期的教學過程設計和評價設計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二)目標維度從雙基到多維。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重視“雙基”,目標確定和表述只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尤其是語言知識目標中的詞匯和語法目標。結果就是學生機械地背了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規則,卻無法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進入新課程以來,英語學科的三維目標框架或餅狀圖目標框架進入了英語教師的視野,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師生互動更有意義,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重視和發展。

(三)動作動詞從抽象到具體

英語教學目標的傳統表述往往使用“掌握”、“理解”等籠統抽象的動詞,使教師難以察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新課程目標體系的影響下,教師開始用具體的、可檢測的、多層次的行為動詞來表達自己的目標,如“學生能聽、能認、能說下列詞匯”、“學生能用下列句型描述他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在這些特定行為動詞的指導下,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監控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上三個方面都是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教學目標的可喜變化。這些變化對幫助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目標感到困惑,這迫切需要課程專家和教師培訓者的關註和指導。

二,教學目標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和解決辦法

(壹)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有待提高。

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教學目標起著指導學習、教學和評價的作用(孫明,2004),因此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確定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實施教學設計的全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現場不斷生成教學目標的達成,並根據需要調整教學目標。其實,這種意識背後的思想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中,要重點關註教什麽、怎麽教、學什麽、怎麽學,這對提高教師對教材和學習情境的把握能力、課堂驅動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師往往在課前直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進而設計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更關心的是如何按計劃實施自己預設的教學環節和活動,所以不管學生怎麽學,都要跟著教學進度走。如果我們分析壹下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教師意識,就會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中秉持的理念就是圍繞著“怎麽教”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往往把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直接等同於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意識。

從教學設計的操作順序出發,即學生需求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計劃確定、學習效果評價計劃確定(張錦秀,2008),“教什麽”是比“怎麽教”更優越的概念。只有確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才能保證教學過程服務於目標,保證高效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增強教學目標意識。

(B)三維或五維----目標的維度框架應反映學科的特點。

國家關於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概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英語課程專家根據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特點,將三維目標提煉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項,以餅狀圖的形式呈現在英語課程標準中(教育部,20065438+),兩種目標體系的並存給教師帶來壹些困惑。設計目標時是基於三個維度還是五個板塊?老師經常會聽取學校或者老師的意見。所以學校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老師設置了教學目標的表達維度,結果是不壹樣的。有些學校要求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有些學校要求從知識、能力和情感/道德教育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有些學校幹脆要求英語教師從知識、能力和其他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其他”學校的解釋是寫,而不是不寫)。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教學目標維度框架,教師難以判斷,失去了深入分析和把握目標的動力和方向,只是簡單地跟風,按照學校的要求去寫。僵化死板的教學目標失去了對教學的指導作用,目標脫離了過程。比如北師大五年級上冊Unit4 Mocky的生日有老師設定和表述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1.能看圖讀故事,按角色讀故事。

2.能夠正確地聽、說、理解和閱讀故事中的相關單詞、句型、月份(三月、九月、十月)、季節(春、秋),以及詢問和回答生日的表達方式。

3.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故事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根據圖片和主要詞匯的提示簡單復述故事。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猜謎語、師生對話、回答問題、整理圖片、填寫信息卡、真假、圖文搭配、帶旁白表演故事等活動,從整體到局部了解和學習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初步分析、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驗故事學習的快樂,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從這個教學目標來看,簡單套用三維框架並不適合英語學科,因為過程、方法、目標往往被老師理解為教學過程。同時,框架省略了英語學科重要的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最終只落實了知識和技能目標。

改進策略:

要遵循學科特點,統壹小學課堂教學目標表達的維度框架,即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個方面來確定和表達。這與三維目標框架並不矛盾。筆者認為,英語教學目標五段並非五維目標,而是根據英語作為外語學習學科的特點,對三維目標的細化,如將過程和方法目標細化為學習策略目標,將文化意識從知識和技能目標中分化出來加以突出和強調,為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了更加具體和可操作的框架。當然,由於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比較單壹,並不要求每壹節課都要同時具備這五個目標值,但教師要根據這個框架,盡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教學目標值,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高效。根據這壹框架,筆者為北師大五年級Unit4《摩奇的生日》第壹堂課的教學案例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語言技能目標:學生能理解關於生日話題的小故事,並表演不同角色的故事;

語言知識目標:學生能初步綜合運用關於季節和月份(春、秋、夏、冬、壹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壹月、十二月)的詞匯和句型(妳的生日是什麽時候?我的生日在…妳幾歲了?我…歲)互相交流。

學習策略目標: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圖學習記憶關於季節和月份的詞匯。

文化意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在西方文化中,生日禮物應該在那時打開並表示感謝。

情感態度目標:學生可以知道其他學生的生日日期,並在他們的生日到來時給予英語祝福。

從上面的說法來看,小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目標,其他三個目標是輔助目標,但它們為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更豐富、更人性化的情境和背景,在課堂教學中也非常重要。

三,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框架確定後,教師面臨著準確把握和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內容的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英語課程標準和案例,提出確定教學目標的幾個依據,幫助教師進壹步理清思路。

(壹)以單元為長度分析教材,以單元為單位確定課堂上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小學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為主線設計的。基於對小學生認知特點的考慮,壹個單元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往往比較簡單,比如壹個小故事、壹段簡短的對話甚至幾句話。但教材編寫者是在單元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寫出這些教學內容的,意圖是在整體把握下強調單個課時的不同側重。而教師在分析教材時,往往只關註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圍繞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孤立地進行教學。他們認為單個課時教學目標的簡單疊加,就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這樣的目標導向會導致師生的教學情境單壹,教學枯燥。當作者聽下壹課時。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是什麽顏色?中學二班詞匯課。教師用色卡和實物卡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練習16紅色紅色、藍色等顏色詞,它是什麽顏色?壹個簡單的句型。課後和老師交流時,老師說他基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說出16個顏色詞,用的是什麽顏色?這是…關於顏色的問答句子。但是,筆者翻了翻教材,發現這個單元的句型是什麽?它們是…有多少…有多少?有…句型,還有蝴蝶,熊等動物詞匯。作者接著問老師,為什麽不同時練習這些句型和單詞呢?老師說這些句型和單詞是上節課學的。於是作者找了兩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兩個學困生做簡單的問答。結果只有尖子生才能理解問題並回答,其中的“他們”和“有”還很生疏,而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學困生,都需要作者將問題翻譯成中文。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學會了”並不壹定意味著學生“學會了”。也就是說,教學目標不是單節課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在單元內,甚至在學期、學年內不斷滾動再現,螺旋式上升,形成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特別註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用70%的舊知識滾30%的新知識”(李京春,2001)。根據這壹原則,教師在考慮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時,要對單元進行整體分析,同時考慮新舊教學目標的銜接,盡可能再現舊的教學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而不是僅僅圍繞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二)根據學生現有水平確定適當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反映的是學生學習前後知識技能的變化。因此,除了教材,學習情況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另壹個重要依據。要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根據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掌握學生在這方面的現有水平,然後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材中的教學目標,制定合理合適的教學目標,實現外語教學的“i+1”原則。

在這方面,理想的情況是,教材中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現有水平,教師只需稍微調整教學目標就可以進行教學。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不同地區小學英語教學條件不同,初三和高壹都有起點,導致教材難度不同。比如有的學校從壹年級就開設英語,中高年級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級起點的教材,導致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明顯低於學生現有水平。此外,家長在這個階段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壹般都會給孩子報社會上的英語輔導班,這也導致孩子的水平高於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水平。如下面的教學案例(嶽薇,2005):

在人教版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關於動物的壹課中,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聽、能說、能認、能讀狗、猴、鴨、熊貓、貓、兔、豬等單詞;學生能夠理解並像狗/猴子壹樣行動…並鞏固他們所學的單詞。整堂課充滿了熱烈的教學氣氛,笑聲不斷,師生互動頻繁,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課後調查中,壹組數據引起了聽課者的註意。班上54名學生中,47名在課前掌握了新講授的內容,52名在課後掌握了。也就是說,壹節40分鐘的課,只實現了5個學生的語言進步和發展,大部分學生只是復習了知識和技能。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像這樣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育基礎好、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還是比較常見的。比如筆者最近參加的某區精品課程評優活動中,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把握不夠,設定的教學目標普遍低於學生的發展需求。

因此,教師要通過課前對三四個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對本課程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並根據他們的水平擴大或縮小教材的教學目標。比如以上案例,在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可以在語言知識目標中加入單詞玩具和兩三個動物單詞,如熊、烏龜等。,語言技能目標可以進壹步擴展到用這是壹個描述動物玩具...。它是黃色/紅色的。

(3)要把宏觀的、具體的情感態度目標與語料庫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顯性或隱性地滲透。

情感態度目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壹。《英語課程標準》對二級情感態度目標的描述如下

1)對聽英語、說英語、背歌謠、唱歌、講故事、玩遊戲等感興趣。

2)樂於模仿,敢於發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從這種說法來看,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建立自信心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宏觀學科教學目標。同時,課堂教學還承載著壹項重要的教育功能,即兒童價值觀的培養,而這方面最好的方式就是結合語料庫確定合適的德育目標,並自然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情感態度目標的確定和達成上存在三個誤區,需要加以糾正。第壹,教師普遍通過有趣的活動和多元評價關註學生的集體情感態度,但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個體情感態度的關註。如果筆者在壹次講課中看到這種現象,老師不停地讓學生回答問題或者隨意朗讀單詞句子。有壹次叫壹個小女孩回答問題,女孩濃重的鼻音明顯說明她感冒了,但是老師沒有理會。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女孩又被叫了兩次,每次老師都只關心她是否回答了問題,卻總是對她感冒的事實視而不見。顯然,老師忽視並失去了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機會。如果老師第壹次讓小女孩回答問題時能註意到她感冒了,就去找她問兩句“妳感冒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壹定會提升小女孩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註兒童個體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目標的第二個問題是情感態度目標與語料庫話題脫節,無法自然滲透。比如我聽過的壹節課,人教社新版小學英語六年級第二十四課第四單元我們要去長城,老師設定的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這節課關燈壹小時的活動和水瓶卡的評價,培養學生節能環保的意識。這段文字是關於假期去哪裏旅遊的問答對話,與節能環保地球無關。牽強的情感目標只是對學生的說教,達不到效果。在分析了語料庫的內容後,作者和指導老師將這節課的情感態度目標定為“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並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

情感、態度、目標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實現目標。隨著人們對德育目標的關註,教師壹般會在課堂上花最後五分鐘升華自己的情感,讓學生討論壹個話題。比如上面這個案例,老師用最後五分鐘的時間和學生討論世界熄燈壹小時的活動,組織學生唱壹首英文歌,題目是《我們的世界》。在課後的采訪中,老師提到,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學生可以提高環保意識”的情感態度目標。這種目標定位的不合理性已經得到了分析和修正,這裏要反思的是情感態度目標的實現方式。作為外語課堂中的隱性目標,情感態度目標的實現方式可以是顯性的,即組織學生討論某種情感態度。但是,這種只為情感態度目標服務的活動不應該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更多地依賴於隱性方式,即教師在壹堂課上自始至終用語料庫自然滲透情感態度,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共情感受到某種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在“學生能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並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這壹情感態度目標確定後,教師可以先在導入環節詢問學生的旅遊經歷:去年寒假妳去了哪裏?妳感覺如何?喚起學生對美好旅行經歷的回憶。其次,在輸出環節,可以結合語料庫提出任務:他們要去長城。妳呢?五壹假期快到了。和妳的夥伴壹起制定壹個旅行計劃。妳可以去任何妳喜歡的國家。讓學生在制定旅遊計劃的過程中去想象和憧憬,自然會激發他們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欲望。

(4)盡量發掘教材文本語料庫中隱藏的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使之顯性化。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語料庫可以不同時具有五個教學目標,但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學習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學習(程,2003)。同時,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教育部,2002)。因此,教師應盡力發掘教材文本語料庫中隱藏的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使之顯性化。

比如人教社出版的新版小學英語第壹冊第三單元17課我的爸爸是老師,課本上新教的單詞是消防員,警察,女警。從學習策略的目標值分析,這三個詞都是復合詞。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策略目標設定為對復合詞構詞方法的初步感知,培養學生今後遇到類似詞形時根據構詞法進行猜測的意識和能力。然而,筆者發現,從三維目標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的教師,只是孤立地把這三個詞作為生詞來對待,並沒有給學生提供壹個習得學習策略的機會。

教師缺乏學習策略意識的原因之壹是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學習策略培訓,缺乏學習策略知識,因而缺乏指導學生學習策略的能力。建議在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中加強對教師這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並不是每壹節課都可以有文化意識目標,但文化意識特征突出的課文可以設計有文化意識目標。比如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四年級第九單元第四節課《快樂的壹天》的教學中,教學內容是壹篇關於肯和安周末生活的短文。根據這個語料庫,可以設定文化意識的目標,了解中西方兒童周末生活的異同,開闊他們的視野。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在理解教學目標的內涵和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教材和學生,制定合理恰當的課堂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教學目標的表達

(壹)ABCD原則

壹個對象(受眾)——指定教學對象。

b行為——學習者學習後應該做什麽?

c條件——上述行為發生在什麽條件下?

d度——規定上述行為是否合格的標準和程度。

例: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U1,L3

通過對話學習,學生可以理解關於職業的簡單語言材料,並可以簡單地問和回答關於職業的簡單問題。

(二)精明原則

特殊的

可測量的

可完成的

現實的

時機

(三)動詞多樣化原則

知識目標:

說,拼,讀正確,認識,理解,熟悉,學會使用,運用,理解和領悟,表達和掌握。

技能目標:

講述,大聲朗讀,重復,背誦,描述,獲得,寫作,理解,表演,歌唱和交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喜歡,快樂,有欲望,尊重,愛,珍惜,培養,敢於,區分,欣賞。

(四)教學目標陳述供參考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4單元L1

主要任務:學生可以根據圖片朗讀或表演有感情的故事。

1.學生能初步感知和理解關於物體方位的小故事;

2.學生能理解並說出下列單詞:in,on,under,behind,front,nut,squirrel,ground;它在哪裏?這是…;

3.學生可以通過圖片聯想記憶單詞;

4.學生可以理解堅果包括很多幹果;

5.學生能積極評價他人的幫助,並有積極幫助他人的意識。

  • 上一篇:古人勸服名言
  • 下一篇: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人口密度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