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內蒙古公路項目預算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

內蒙古公路項目預算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位於中國北部邊疆,北緯37° 24′至53° 23′之間,東經97° 12′和126 04′之間,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公裏,南北跨度1700多公裏。內蒙古東北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接壤,西部與甘肅、寧夏接壤,南部與河北、山西、陜西接壤,北部與蒙古、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4221公裏。

【面積】118.3萬平方公裏,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人口:2362萬(1999年末),占全國總人口的1.88%。

目前,內蒙古有49個民族,主要是蒙古族和漢族,還有朝鮮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民族。

【行政區劃】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第壹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省級自治區。全區現有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四個省轄市。呼倫貝爾、興安、哲裏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共有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包括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莫力達瓦達斡爾族三個民族自治旗。

首府呼和浩特。

【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濟寧、錫林浩特、通遼、海拉爾、二連浩特。

自然條件

【地形】高原是整個地區的主體,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內蒙古高原的壹部分。全區21%為山地,28%為丘陵,其余為高原和平原。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分布廣泛,主要是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烏拉、大青山。

【水文】境內湖泊河流數千條,星羅棋布,其中河流70余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裏。主要河流有黃河、埃爾貢、嫩江和西遼河。有呼倫湖、鐘湖、烏梁素海等著名湖泊。

【氣候】內蒙古屬於典型的中溫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降水少且不均勻,寒暑變化劇烈。年平均氣溫-L ~ 10℃;年降水量約50 ~ 450毫米,冬季漫長寒冷,大部分地區長達五個半月。其中65438+10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由-10℃升高至-30℃。極端最低溫度壹般在零下25℃到45℃之間,曾經有過零下60℃的記錄。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6℃ ~ 27℃,極端最高氣溫36℃ ~ 43℃。日平均溫差為10℃ ~ 16℃。全區日照時數普遍在2700小時以上,老年人可達3400小時以上。(頁面頂部)

資源狀況

氣候資源以風能資源為代表。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風速3-4m/s,大風日數東聯20-40天,西聯40-60天,約為冬春季大風日數的60%。這是發展風力發電的絕佳地區。

【水資源】內蒙古自治區水資源總量508.85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徑流量370.9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654.38+037.89億立方米,90.4%的地表徑流集中在東部城市孟思。內蒙古有大小水庫472座,總庫容59.42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8510000公頃。

【土地資源】全區耕地面積5491.4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24公頃,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平均耕地面積的3倍。富饒美麗的河套、土默川、遼河、松嫩平原素有“糧倉”、“塞外米糧河”之稱,不僅是內蒙古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也是國家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

草地資源:該區草地面積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居延海,遼闊的草原東西綿延2000多公裏,總面積8700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原6800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原的1/5以上。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烏拉特是我國著名的草原,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牲畜資源。三河牛、三合馬、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敖漢細毛羊、內蒙古細毛羊、阿爾巴白山羊、阿拉善駱駝等著名優良品種享譽區內外。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全國第壹。內蒙古東部被譽為“祖國綠色寶庫”的大興安嶺,森林面積1407萬公頃,占全國森林面積的1/9。森林蓄積量為11.2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蓄積量的12%。優秀的人才是落葉松、紅松、紅松。

【礦產資源】已探明礦產92種,其中稀土資源儲量達8460萬噸,占全國的97%;全區煤炭資源僅次於山西,居全國第二。有5個超大型煤田,儲量超過6543.8+0000億噸,適合露天開采,其中準格爾和霍林河最多。鈮和天然堿儲量居全國首位;此外,還有鋅、瑪瑙、鑄造砂、釩鐵等62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十位。

【旅遊資源】內蒙古是壹個多姿多彩,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絕”構成了獨特的旅遊景點,具有獨特的北國風情和塞外浪漫情懷。

內蒙古草原。內蒙古草原遼闊、富饒、美麗,尤其是在涼爽宜人的夏秋季節,塞外的草原更是迷人。這裏有藍天白雲,無邊的草地上有蒙古包,有牧歌的聲音,遼闊的綠海中有像白雲壹樣緩緩漂浮的羊群,遊客會舒展四肢,悠然自得,欣喜若狂。沙漠、綠州、湖泊、溫泉、礦泉、駝鈴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

大興安嶺林區大興安嶺林區是中國最大的原始林區,峰巒疊嶂,山川溪流,是北方不可多得的風景區。森林深處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是壹個天然的森林公園。

阿爾山溫泉。位於興安盟境內,在約1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有48處水溫不同的泉。最高溫度可達52℃,最低溫度僅為65438±0.5℃。獨特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大量遊客。

廣闊的沙漠。內蒙古有四個沙漠和三個沙地。其中,位於伊克昭盟達拉特旗的庫布其香沙,寬約60米,高約40米。當遊客從沙丘頂端滑下時,耳邊會聽到汽車的轟鳴聲。

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風土人情。內蒙古被譽為“歌舞之鄉”。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賽馬、摔跤和射箭被譽為蒙古族的“男人三藝”,享譽海內外。傳統的那達慕大會常常使來草原旅遊的中外遊客產生濃厚的興趣。

文物古跡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庫裏布召、烏蘇圖召、白塔、包頭市的五當召、梅代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巴彥浩特市的恩布庫吉、赤峰市的遼上京、遼中京、大明塔、鄂倫春的嘎仙洞,都各具特色。(頁面頂部)

基礎設施

【電信】截至1998年底,全區所有蘇木鄉鎮和96.7%的嘎查村通了郵政,呼和浩特-二連浩特-紮門烏德、蒙古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包頭-東勝、烏蘭浩特-白城、通遼-沈陽、呼和浩特-錫林浩特國際快速公交郵路和快速幹線公交郵路相繼開通。全區郵電公網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654.38+28萬門,全區654.38+02聯盟城市全部建成c3本地電話網,實現了網絡擴容升級。全區郵電光纜總長度達到13845公裏,數字微波幹線達到1346.2公裏,長途專用小交換機達到7萬個終端,長途業務電路達到2.86萬個。光纜、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等先進通信手段在農村通信中得到廣泛應用。全區實現電話自動化的鄉鎮藍寶石有820顆,實現程控交換和數字傳輸的鄉鎮藍寶石有516顆,分別占鄉鎮藍寶石總數的55.2%和34.7%。我區已建成以呼和浩特為中心,貫通東西南北,連接各市縣和蘇木部分鄉鎮的數字傳輸通信網。

【交通】全區交通較為發達,現已形成以鐵路為骨幹,包括公路、航空在內的立體交通體系。

主要幹線鐵路有京包鐵路、寶蘭鐵路、集通(遼寧)鐵路、京通(遼寧)鐵路,運營裏程超過5000公裏。

全區公路裏程5萬公裏,其中低等級公路約占80%。區內有二連浩特至河口、滿洲裏至綏芬河、丹東至拉薩等15國道,所有市、縣(旗)和94%以上的鄉鎮(蘇木)均有汽車通達。滬銀高速公路胡寶段已經通車。

內河航道600公裏,黃河磴口與喇嘛灣之間可通帆船。埃爾貢河有對外開放的黑山頭和石圍水運口岸。

民航交通以呼和浩特為中心,區內有至赤峰、海拉爾、包頭、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的航線,區外有至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20多個省會城市的航線,呼和浩特、海拉爾為對外航空口岸。【能源】內蒙古依托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資源,建立了以煤炭開發、電力生產、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為主體的能源經濟體系。內蒙古現有煤炭產能7769.48萬噸,199年煤炭產量7071萬噸,11萬伏全區發電量380.6億千瓦時,電力線路897公裏。(頁面頂部)

經濟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1999年生產總值12709億元,比1993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18.5438+02%。第壹、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6.0%、41.7%和32.3%。

【工業】建國後內蒙古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冶金、能源、機械、森工、毛紡、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1999年,全國規模以上國有及非國有工業總產值6018000萬元,資產總額16684億元,全員平均人數90.9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18971元/人。重要的冶金工業企業有包頭鋼鐵公司和包頭鋁廠。烏海、包頭、紮賚諾爾、霍林河四個露天煤礦和二連油田是該地區的能源生產基地;呼和浩特和包頭是這個地區的機械工業中心;化工和森工分別集中在包頭和牙克石;呼和浩特也是這個地區的毛紡織工業中心。

【農牧業】1999內蒙古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2.3億元。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壹,從65438年到0999年,該區畜牧業產值占該區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5.17%。以興安嶺-陰山為界,東南西北分別為農區和牧區。該地區牧區土地肥沃,牲畜品種優良,有著名的三河馬、三牛、內蒙古細毛羊等。主要畜牧業產品有羊毛、駝絨、羊絨、牛奶、牛羊肉。農業區集中在河套平原和東南部的丘陵谷地,生產小麥、黑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和亞麻、甜菜等經濟作物。

【第三產業】到1999,內蒙古自治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7.4億元,是1985的5.3倍,年均增長12.63%;城鄉商業網點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商品交易市場1766個。對外貿易額逐年大幅增長,內蒙古進出口貿易總額從65438到0999達到9.3億美元。金融保險業快速發展。截至199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96100萬元,險種發展到148個,保費收入1745438+000萬元。1999期間,到內蒙古旅遊人數達36.84萬人,其中境外遊客36.35萬人,旅遊創匯總額654.38+0.2億美元。

【特色經濟】當地的名優特產有純羊毛、純羊毛仿古地毯、羊絨制品;手工制品有銀器、多倫馬鞍、馬靴;農副產品有發菜、口蘑、黃河鯉魚;上等藥材有麻黃、甘草、黃芪等。風味食品有烤全羊、奶豆腐、馬奶酒等。(頁面頂部)

社會文化

【教育】解放後,內蒙古各類教育發展迅速。截止1998年末,小學11614所,普通中學145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9.5%。普通中專108所,職業高中176所,技工學校99所,在校生16萬余人。高等教育穩步發展,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層次相對完整、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體系。全區有19所高校,200多個專業,其中碩士1065,438+0,博士10。全區有2888所少數民族中小學,108所普通中學中有38所設有民族班,19所普通高校設有民族語言教學專業或民族班。

【科技】內蒙古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截止1998年底,* *共有研發機構159個,從事科研活動人員9800人,其中少數民族0.1800人,已登記重大科技成果5119項。圍繞農作物和牲畜新品種的選育和改良,以及農作物和牲畜病蟲害的防治,開展了近千項科技攻關項目,為農牧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技術引進、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也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造就了壹大批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近年來,內蒙古以推進農業新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生物技術、稀土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機電壹體化技術為高新技術發展方向,努力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

[文化]50年來,內蒙古的文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98,全區藝術機構163家,從業人員6921人;藝術表演團體117,其中烏蘭齊木61最具草原特色;全區有文化館102個,公共圖書館108個,博物館20個,檔案館144個。廣播電臺49個,覆蓋率78.5%;電視臺34個,電視人口覆蓋率78.5%;自治區和盟市報紙全年出版報紙16426萬份;2001年出版圖書2757萬冊,其中蒙古文圖書799萬冊。

【體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非常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體育設施的建設和更新。競技體育成績突出,1998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內蒙古運動員獲得89枚獎牌,* * *年內打破自治區100的紀錄。與此同時,群眾體育活動也蓬勃開展。

自治區成立初期,衛生事業十分落後。經過50年的建設,到1998年,全自治區共有衛生機構4641個,醫療衛生單位床位6.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0.5萬人,其中醫生5.6萬人。(頁面頂部)

人們的生活

【收入】自治區經濟快速發展,城鄉人民收入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到1999,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4798.52元,其中可支配收入4770.53元;農民家庭總收入3225.46元,其中純收入200.93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縮小。

隨著城鄉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壹是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用於食品消費的生活消費支出比重下降,用於改善住房條件和文化生活服務的比重上升;第二,購買力提高了。65438-0998全自治區居民消費水平為每人2141元,比65438-0997增長1.5%。三是消費觀念的改變,對產品質量、品牌、款式、功能表現出強烈的選擇性。

儲蓄:內蒙古自治區城鄉居民家庭積累逐年增加,儲蓄存款余額大幅增加。到1998年末,全自治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60501000億元,比1978增長38.13倍,人均儲蓄余額達到2601.47元,增長1878。

截至1998年底,內蒙古共有從業人員10503,000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33.6萬人。無論是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還是農村私營個體從業人員都快速增加。20世紀90年代,全區就業形勢有以下特點:壹是從業人員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第壹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口快速增加;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勞動就業的主要增長點;女性雇員的就業率增加了。

【社會保障】改革開放20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自治區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發展,形成了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為基礎,以養老、失業、醫療為重點,包括工傷生育保險在內的全方位社會保障體系。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1998人,退休人員441000人。自治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逐步推開,失業保險制度與就業工程緊密結合,社會救濟制度化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社會服務內蒙古自治區的社會福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內蒙古各類福利院床位達到21000張;城鄉各類社會救濟對象獲得國家救濟9.7萬人(次);35%的鄉鎮建立了安全網絡;建成社會服務設施458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24個。全區已有20個城市和59個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頁面頂部)

對外開放

內蒙古自治區邊境線4221km,在對外開放中具有獨特優勢。目前,全區共有公路、鐵路、水運、空運壹、二類口岸18個。其中,壹類口岸11個,二類口岸7個,使全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新變化。目前,全區已與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700多種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形成了羊絨、稀土、食品、飼料、地毯、西服、麻黃素等壹批創匯較高的名牌和“拳頭”產品。自治區在努力擴大對外貿易的同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據統計,截至1997年底,在該區註冊的外商投資企業已達1057家,1998年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4100多家,* * *引進外資241900萬美元。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 上一篇:如何寫壹篇描寫風景的作文
  • 下一篇:小學三年級個人介紹範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