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光復會成員名單

光復會成員名單

光緒三十年(1904),光復會成立之初,上海的“復古會”、“抗俄同誌會”、東京的“浙江會”、“軍國民教育會”等會員都加入了光復會。在浙江,有蔡元培、陶、徐錫麟等。介紹商界、學術界人士和社會黨派領袖加入俱樂部。當時浙江有中南社、雙龍社、白布社、胡夫社、平陽黨、私販黨等俱樂部,而他們的社團加入了光復會,他們的成員也加入了。紹興以平陽黨為光復會的主要成員。後來大同師範學校的學生多為光復會成員。32-33年,秋瑾組織光復軍,動員杭州浙江新軍、米目學堂、武備學堂部分學生起義,大部分參加光復會。?蔡元培曾委托光復會成員名單。後來,也隨身帶著壹本陶。很抱歉,辛亥革命後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裏。現將紹興籍廣府成員(包括個別客家人)按成員、貢獻和資料記載順序分為三類,列舉如下:

地方誌《人物》是由32人出版的:

蔡元培陶徐錫麟秋瑾(女)陳伯平尹銳誌(女)尹沈陳德清太子庶人陶冶公陳偉徐守尚邱繼盛陳毅蔣尊貴張伯起王曉來馬鳳波何謝厚江誌孫士偉劉大白周清徐鐵崖張在洋司烈朱少康。

69人傳:

孫曉雲(1880 ~ 1965),女,上虞崧廈鎮人。年輕時離家去上海打包辦婚姻,認識了尹銳誌、蓋仁誌等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先入團,後加入光復會。宣彤元年(1909),在東京與陶結婚。次年回國,參與中國光復會的聯絡工作。武昌起義後,她們與瑞茲姐妹壹起組織了婦女光復軍,參與上海光復。還組織了壹個女子編發隊。民國元年(1912)1,陶在廣慈醫院被刺。為了防止意外,她帶著孩子去了貧民窟。直到抗日戰爭,我們才不得不接觸尹銳誌。建國後,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顧和關懷,經常與宋慶齡、何香凝交往。1965死於上海。

趙漢青(1887 ~ 1950),殷珊臨浦(今蕭山)人。畢業於中華書院,早年參加光復會,並擔任陶的機要秘書。宣彤元年,和嶽恨相繼成立,反清言論激烈。紹興光復後,周樹人、王鐸創辦了《越多日報》。陶遇刺後,為紀念陶,他與、蔡元培、等創辦了女子學校,並任校長。後來擔任浙江軍政府委員,在杭州主持《浙江新聞》。歷任福建省隴西縣知事、浙江自治會議代表、江蘇電報局局長。民國16 (1927)年“四·壹二”政變後,靖子淵因反蔣被捕,後被蔡元培、邵力子保釋。此後離開政壇,在上海銀行工會工作,1950去世。?

陳萬蘭(1887 ~ 1917),女,又名梅、袁,原為名師,後改名萬蘭,紹興平水人。陳伯平的妹妹。她能寫、能畫、能詩、能寫,被認為是壹位才女。陳伯平把他介紹給秋瑾等仁人誌士,秋瑾又把他介紹給光復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瑾聘請陳萬蘭赴上海合辦《中國婦女報》,致力於婦女解放運動和革命聯絡。安徽案後避免出境。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攻克滬杭,還參加了女子北伐作為救援工作。民國成立後,隨丈夫在廣州鐵路醫院工作,6年去世(1917)。

王(1872 ~ 1926)女,原名王樹德,又名,紹興柯橋王增慶長女。光緒十四年(1888),在東圃與徐錫麟結婚,支持徐錫麟革命。三十壹年,認識秋瑾,加入光復會。同年冬,隨徐錫麟赴日,登記為“徐韓震”。半年後回國,生孩子,學文學。三十二年十壹月,隨徐錫麟赴安慶,協助籌備起義。三十三年五月初,我帶著孩子學文學,從上海離開安慶到紹興。三天後,安徽案犯下,王被清政府通緝,錫林浩四哥徐錫基幫他喬裝改扮,逃往日本。民國成立後,他回到東圃。王金發主紹興時,曾到東浦慰問韓震及其母親,並給他豐厚的撫恤金。民國3年(1914),徐錫麟熱心學校被大火燒毀,王捐撫恤金2000元重建校舍。15年因逃亡期間過度悲傷導致失明患病而死。

吳(1886 ~ 1977),女,原名,後改名,吳興潯溪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就讀於潯溪女校,是秋瑾的學生。他因抗拒婚姻離家出走,被秋瑾帶回紹興。他住在和暢堂邱家中,經邱介紹加入光復會,成為秋瑾的機要秘書和得力助手。安徽案,即協助秋瑾處置起義計劃和火器等。秋瑾死後的第六天,吳歷盡艱難險阻,逃往上海。許季晨幫助他學醫,並在護士的掩護下進行革命聯絡工作。宣彤三年(1911),作為救護車參加了上海光復。辛亥革命後,她在上海熊靜女子學校任教。1949後成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曹(1870 ~ 1908),紹興東圃人。為許仲卿先生。徐中卿對徐錫麟的援助,很大程度上是受習覃的影響。光緒三十壹年(1905),大同學派建立之初,徐錫麟聘習覃為宰相,加入光復會。不久,他和徐錫麟壹起去了北京,並訪問了東北,幫助徐策劃武裝起義。皖浙起義失敗後,曹被清政府通緝避鄉,不久因焦慮而病逝。

徐中卿(1880?~ 1907),原名柯城,紹興(今蕭山)黨山村人。父親徐在恒,紹興的壹個富人,和徐錫麟交了朋友。徐中卿,以徐錫麟為父,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共同贊助熱心派和大同派,並向徐錫麟捐贈傳教士。徐錫麟和秋瑾犧牲後,遭受株連,在恐懼中病倒,不久前去世,二十多歲。

陳子英(1883 ~ 1950),原名君,又名誌君、誌愛,紹興東浦人。與徐錫麟壹起參加反清活動,加入光復會。壹起經營壹所充滿激情的學校,擔任體操老師。光緒三十二年(1906),徐錫麟捐官赴日留學,未能入陸軍學堂,改從政。安徽案後被清政府通緝,逃往日本。到了二年(1910),他回到邵,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的督學。辛亥革命後,參與創辦《越多日報》,後任絲綢銀行行長、縣議會議員。22年(1933)任東浦鎮鎮長。

姚林(1869 ~ 1909),生於嵊縣。晚清學者。早年在聖賢縣開辦新學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秋留日。他結識了陶、龔寶全等革命英雄,參加了反清革命,加入了光復會。三十壹年,應邀在紹興大同學堂任教,三十二年任宰相。在紹興,她創辦了極光女子蠶校,並出任校長。那年冬天,邵麗去上海擔任光復會浙江旅會的文書。我參加過護路運動,準備發起壹項事業。由於革命的挫折,同誌們壹個接壹個地受苦,姚林又擔心又生氣。宣彤元年(1909)五月九日(六月二十六日)夜裏,他含恨投江自盡。

程毅(1888 ~ 1909),河南懷慶縣修武人。光緒三十年(1904)入中華書院,結識秋瑾,入光復會。秋瑾受聘為大同學校教員,臨時代理督學,協助秋瑾籌備起義。皖案後,清兵包圍了大同學校,程毅和秋瑾同時被捕。他們被審問了幾次並遭受了酷刑。他們寧死不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宣彤元年(1909)夏天,死在獄中,留下渾身長滿鱗片的屍體,鼻子壹見就酸。

黃易(1883 ~ 1918),紹興鬥門鎮王洋村人。黃柏青的次子,因為家在東圃,得以結識徐錫麟,加入光復會,並出資創辦大同學校,在此任教。秋瑾接管大同學校後,黃易成了校長。皖案後,清兵包圍了大同學校,秋瑾派學生和黃易從後墻逃走。在墻外遊泳時,腹部中彈幸存,逃到上海,康復後躲在家中。辛亥革命後,他曾在鬥門經營壹家酒樓。民國7年(1918),死於舊傷。

龔寶全(1886 ~ 1922),嘉興人。光復會創始人之壹。光緒三十壹年(1905),陶、徐錫麟創辦大同師範學校。安徽、浙江案後,被清政府通緝,逃往日本、南洋等地。民國初年任浙江圖書館館長。

舒(1874 ~ 1958),紹興東圃人。早年在東圃左館任教,後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協助徐錫麟熱心辦學,加入光復會,結識王金發等革命家。曾任龍山法政學校校長。紹興光復後,任浙江臨時國會議員、第壹屆眾議院議員,與杭新齋等組織壹起“研究幾個社團”。解放後,他致力於撰寫辛亥革命史料。著有《1911年紹興光復史略》。

秋(1873 ~ 1909),字英魁,紹興和長塘人(祖籍福泉山)。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大同學堂任教,並入光復會,支持妹妹秋瑾策劃起義。秋瑾死後,張瑜轉身躲在鄉下。三十四年,外出謀生。宣彤元年(1909),卒於天津。

範愛農(1883 ~ 1912),字震旦,紹興皇甫莊人。徐錫麟的學生是徐介紹參加光復會的。光緒三十壹年(1905),徐與同案,被清廷通緝。回國後擔任紹興附中監事,被排除在家鄉任教。紹興光復後,任山匯初級師範學校教務長、《民興日報》編輯。民國元年(1912)七月10淹死。魯迅有《範愛農》壹文和《悼念範軍三章》..

王新展(?~ 1950)原名盛三,紹興夏喬人。全家結識了平陽黨員朱少康、王金發等人,並加入光復會,成立了綢緞莊,資助革命。辛亥革命後,他與丁白藥、陳回到邵主持反袁鬥爭。戰敗後,陳等7人被捕,王逃往上海拜師章太炎,後在上海紹興稽山中學分校任語文老師。

盧仲嶽迎仙,諸暨人。大同派,深受徐錫麟器重,加入光復會。他被許資助到日本留學,學習警政。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畢業,被徐召回安徽,恰逢徐錫麟起義犧牲。魯被清政府逮捕,在獄中受審,不久即被釋放。

蔡元康的字是(清),少城的筆是飛拿人。表哥蔡元培。光緒三十年(1904)冬,蔡元培介紹他加入光復會。三十壹年二月,回邵,提出搶銀行助軍需法,後未實行。辛亥革命後,任山東高等司法廳廳長、杭州中國銀行經理。

黃傑慶是紹興鬥門鎮王洋村人,是黃柏青的弟弟。由秋瑾介紹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任大同學堂司庫。光復後,任紹興軍政分署總務科長,協助王金發辦大同陸軍學校,任學校經理。後來,他因為王金發案件而逃亡。袁世凱死了,黃當了龍泉縣令。

黃柏青是紹興鬥門鎮王洋村人,也是黃易的父親。支持黃易資助徐錫麟創辦大同學校並並入光復會。光復後,任紹興軍政分署財務科長。

黃,又名寶珍,紹興鬥門鎮村人。黃柏青的長子。廣府會員和聯盟會員。光緒三十壹至三十二年,與黃易壹起,支持徐錫麟開辦大同學校。光復後,任紹興軍政文書。後來,參與了對袁的鬥爭。民國時期任國民黨黨史館館長。

許巍(1876 ~ 1943),紹興東浦鎮孫家樓人。徐錫麟的二哥。光緒三十壹年(1905)入光復會。三十三年六月,他從日本歸來,在漢口被清政府逮捕,囚禁三年。辛亥革命後,從事教育工作和學術活動,組織國學學會,任教於上虞縣春暉中學。

徐錫麟的三弟徐錫祺(1878 ~ 1955),曾留學日本,加入光復會。安徽案後被通緝。辛亥革命後,任紹興民團主任、商會會長。

徐錫麟的四弟徐錫基(1883 ~ 1953),壹起在日本學習藥學,加入光復會。安徽案後,她幫助徐錫麟的妻子王變相逃往日本。辛亥革命後從事醫藥行業。

沈西慶(1884 ~ 1936),紹興東圃人。表親徐錫麟幫助徐潤熱心辦學,加入光復會,後赴日學習正義。安徽案後,徐錫麟的哥哥被捕,沈救了他。辛亥革命後,歷任永嘉、吳縣、上海等地方法院院長,浙江、江蘇、湖南三省高等法院法官。

徐壹飛是紹興的圈內人。大同派早期學生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大同學校任體育老師,與秋瑾壹起策劃起義。第二次革命時期,參加謝組織的爭取袁運動,並在紹興、余姚等地策動、黃等人,但未能成功。

樊文姬,紹興金林橋人。範文瀾兄弟。光緒三十三年(1907)初入大同學堂,任學生組長,光復成員。辛亥革命後,任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的秘書。

沈光烈,本名伯明(伯民),紹興樟樹村人。受蔡元培、徐錫麟等老師影響,進入光復會。紹興光復後,任紹興軍政分署教育長。

沈呢?~ 1911)是紹興黃義橋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他和孫德清在開元寺銅山局設立秘密機關,後加入光復會。辛亥革命時期,參加組織光復軍和光復上海戰役。因與朋友王試槍,子彈意外擊中腹部,不治身亡。國民黨追認為辛亥革命烈士。

任(1875 ~ 1943),紹興東關(今上虞)人。早年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陳贊青把他介紹給了光復會。辛亥革命後,出任紹興縣議會議長。30年紹興失陷後(1941),他拒絕做東關鎮的維護總裁。

張光耀(?~ 1941)陶博,紹興秋官人。大同書院秦松教師,光復會成員。民國三十年(1941)少城淪陷後,少城作為抗日嫌疑犯被侵華日軍殺害。

平治是以紹興梁青橋的人們為原型的。與陶交朋友,加入光復會。參加進攻上海。辛亥革命後,任浙江於謙縣縣長。

徐乃樸,紹興東圃人。晚清學者徐錫麟的侄孫。協助徐錫麟興辦專門學校並任教,被徐介紹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大同學堂。次年起,擔任專用校長30年,26年(1937)因年老退休。

張越樓梁紫,紹興西浩二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前後,在官學任教,與徐錫麟同僚共事,與徐合作辦粵軍公學,經徐介紹入光復會。辛亥革命後,任紹興縣第壹小學校長。

王淑梅(1875 ~ 1941),紹興西營人。由蔡元康介紹入光復會。安徽案後,我避開了奉天。1911年光復後,任紹興縣自治委員。此後,他在福建和紹興擔任教員。民國三十年(1941),卒於湖南辰溪。

俞穎雅(1877 ~ 1955),紹興榕山人。曾任大同學校教師,經蔡元康介紹加入光復會,後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吉林省延吉縣知事。7年(1918)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局工作。生意結束後。“九壹八事變”後,他回山海關找工作,後又回到紹興當稷山中學教師。他曾在紹興縣檔案館工作。

莊昭賢是紹興太平橋人。與蔡元培壹起,蔡被介紹到光復會。秋瑾主持大同學派時,交往頻繁。?丁白藥,原名丁家賢,紹興馬鞍人。他留學日本,後加入光復會。結交王新展,結識朱少康、王金發等人。辛亥革命後,他參加了謝組織的討元鬥爭,回到邵主持起義,避免了失敗。

邱(1887 ~ 1909)是嵊縣石黃鎮後白竹村人。原烏黨領袖,結識朱少康、王金發,* * *誓反清光復,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月,邱未待起義,退守仙居。九月,率起義軍與清軍在白竹村交戰。宣彤元年(1909),在嵊縣被捕。

邱(1888?-1909)陪同起義的邱文高弟被捕身亡。

張月雲(?-1909)生於嵊縣。邱的助手曾隨邱入清營放哨,因釀事被驅逐回鄉。與邱起義後,被捕,死不屈。

陳(1891 ~ 1914)生於嵊縣友誼鄉陳村。年輕時,我就讀於浙江吳蓓學校,並參加了光復會。他去過廣東、北京、漢口等地接觸黨。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的戰鬥。民國元年(1912),任王金發開辦的大同陸軍學校校長。2年參加討袁鬥爭,3年5月在上海被捕,死於杭州。

(1875 ~ 1921),字洪,紹興小布村人。我姑姑是秋瑾的親戚,認識秋瑾並深受秋瑾影響,之後加入光復會。宣彤的第二年(1910),他離開家參加革命。辛亥革命時期,任總督府作戰參謀、顧問,在上海表示要清剿海軍軍艦。光復後獲得嘉禾獎,投身京滬杭鐵路建設。後任小沙田總局局長、杭州市產科科長(西湖名勝古跡管理修繕)、錢江益都局局長。

胡(1878 ~ 1929),字小喬,生於嵊縣廣利鄉宋家墩村。光緒三十年(1904),謝與、周誌友等組織“大同社”,決心反清反洋。三十壹年後,隨王金發、朱少康入紹興大同學校,加入光復會。不久,他隨徐錫麟去了日本,並加入了同盟會。三十三年,參加皖浙起義的光復軍,失敗後被通緝,避難於善澤。宣彤三年(1911),嵊縣發生起義。病愈後,任盛鑫捐繭委員會委員。民國二年(1913)參加討袁,從上海運炸彈到紹興瓦窯頭,準備籌義,此事未果。民國4年,又輔佐謝議袁。五年,袁世凱駕崩,胡在杭州寺剪發為僧。

於丹萍(1872 ~ 1942),本名魏,嵊縣石山鎮前崗村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畢業於杭州武備學堂,後加入光復會。三十三年,幫助秋瑾發展光復後的軍內成員,在大同書院培養黨內骨幹。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金陵的戰役。民國元年(1912)後,歷任省集訓局局長、89團團長、渾成旅旅長,被授予少將軍銜。5年,袁世凱去世,余離開軍隊辦實業。

童(1877 ~ 1949),生於嵊縣村。曾就讀於紹興府學堂,深得徐錫麟賞識,經人介紹加入光復會。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的戰鬥。民國元年(1912)任浙江法政學堂校長。2年,參加了爭取袁的鬥爭。之後,他去日本學習法律和政治,並獲得學士學位。6年回國,任孫中山元帥府參議院議員、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從事立法工作,此後壹直在司法領域工作。歷任最高法院民壹庭庭長、福建省高院院長。抗戰勝利後,參與重慶光復會改組,出任副會長。

童濟世(1886 ~ 1943),又名德渺,本名濟川,號曲軒。他和他的哥哥童都是紹興府的學生,加入了光復會。光緒三十壹年(1905)春,與徐錫麟壹起入黨。三十二年,留學日本當警察隊長。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的戰鬥。民國五年(1916)參加討袁鬥爭。後來長期在司法領域工作,擔任大理院院長。

盛忠言(1879 ~ 1913)生於盛縣廣利鄉蒼崗村。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的戰鬥。民國元年(1912)任紹興軍政局局長,參與討袁鬥爭。後來被浙江巡撫朱瑞殺死。

周亞偉(1889 ~ 1976),字新文,生於嵊縣普益鄉白泥墩村。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杭州米目學堂,秋瑾經人介紹加入光復會,參加皖浙起義籌備聯絡工作。徐、邱被殺後,回到杭州,仍回到新軍參加收復杭州的戰鬥。民國元年(1912),考入北京陸軍大學。5年,嫁給尹銳誌。此後,他壹直在國民黨軍隊服役。65438+35年2月,與尹銳誌、童等人在重慶重建光復會,並任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第壹屆CPPCC全國委員會委員。

馬忠老(1881 ~ 1914),又名宜良,嵊縣春聯鄉馬人村人。廣府成員。參加收復杭州的戰鬥。民國元年(1912),在紹興軍政分署任下級軍官。在爭取袁的鬥爭中,他幫助馬到了嵊縣。

秋紹(1887 ~ 1920)生於嵊縣牙黃鄉。光緒三十二年(1906),就讀於浙江米目學堂,經秋瑾介紹加入光復會。皖浙案後被清廷通緝。宣彤三年(1911),參加了收復杭、寧,後又參加了討袁鬥爭。去廣東當保護人,在福建被殺。

胡春林(1876 ~ 1928),字敬四,生於盛縣廣利鄉宋家墩村。晚清學者。參與組建大同社,後入大同學校。民國元年(1912),任紹興軍政分局總務科長。

郭(1882 ~ 1935),又名,號“小銅匠”,生於嵊縣閘前村。他認識了朱少康和張,並經人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參與青峰路劫持事件,營救張。辛亥革命後任鎮海要塞總監,後升任軍委上校副官。

俞觀成(1883 ~ 1942)生於嵊縣五源鄉。浙江武備學堂畢業後,被任命為新軍標兵,參加了收復杭州的戰鬥。與王金發壹起組織紹興軍政分署,任團長兼師長。

余誌祥(1872 ~ 1952),生於盛縣中南鄉蒼巖村。清末秀才紹興知府熊收他為徒。結識徐錫麟,贊助徐創辦大同學校,加入光復會。民國元年(1912)任紹興軍政分署執法總監,後任紹興、義烏、東陽三縣民政總長、縣長。

徐銀秋(1885 ~ 1967)女,又名秀英,綽號“三娘”,嵊縣黃澤鎮人。許家與朱少康蘇有交往,朱介紹秋瑾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三年,隨秋瑾入大同學堂,協助管理文書事務。曾偽裝成喪禮,偷偷運武器回盛,參與討袁鬥爭。

謝(1894 ~ 1951),又名,嵊縣新城江夏村人。謝是的獨生女。少年時加入光復會,辛亥革命後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學日本,抗戰前夕回到江夏村,抗戰結束後擔任縣婦聯主席。

邱振邦(1887 ~ 1970)生於盛縣崇仁鎮某村。畢業於浙江武備學堂,參加過杭州、南京光復,攻打天寶山時身受重傷致殘。

陳誠(1891 ~ 1973)嵊縣人。跟隨、謝,加入光復會,參加光復杭州戰役,參加討袁鬥爭。後來擔任遂昌縣令、立法委員。

陳大俠(?-1911)石鑫,紹興人。辛亥革命前在上海創辦愛國學校,牽連“蘇報案”。之後,他在任中學教書。宣彤三年(1911),加入光復軍,在光復松江等地作戰。因內部嫉妒而被殺。

王秉璋(?-1917)博昌,紹興王力村人。早年參加光復會,1911年參加光復南京戰役。後來參加反袁鬥爭,與蔣尊貴在寧波謀獨立,但未被殺害。

沈中九是紹興人。廣府成員。留日學生,陳毅的姐夫,與陳毅共事多年。

孫是紹興人。早年與許仲卿等人參加光復會。參加收復杭州的戰鬥。

趙景年是紹興人。早年與許仲卿等人參加光復會。參加收復杭州的戰鬥。

卞和樹(1867 ~ 1925)生於盛縣仙潭鄉山墩村。的姑姑、堂姐隨王參加革命,經王介紹加入光復會。辛亥革命後,任紹興軍政次政府禁煙處處長。

馬德賢(1867 ~ 1945)是嵊縣廣利鄉人。吳岱是黨員,後來加入光復會。他隨胡進入大同學校,並壹直與胡共事。胡到寺出家後,馬德賢回到家鄉務農。

石義清(1868 ~ 1950)是嵊縣廣利鄉人。他原是家的帳房,隨王、光復會參加革命。民國元年(1912)任紹興軍政分署主任。

周(1870 ~ 1933),小名小典,名喚夜歸園老人。盛縣開元鎮五村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同宗壹起創辦開元蒙學、工藝學堂、農會。三十三年,認識徐錫麟,加入光復會。辛亥革命後,任紹興軍政分署鹽茶局公函科長,受托檢查浙東鹽場的壞規矩。後來,他被任命為紹興檢驗院的監事。

徐晨(1883 ~ 1938),又名,生於盛縣廣利鄉。王金發的小叔叔,光復會成員。辛亥革命後,任紹興軍政分局鹽茶局長。

  • 上一篇:建壹所小學
  • 下一篇:如何轉變工作作風,促進教師個人討論發言的落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