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教師備課要註意哪些方面?

教師備課要註意哪些方面?

1)編寫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的依據,是國家對課程進行管理和評價的依據。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要準確把握模塊每壹個“標準”的要求,把握教學尺度、重點和難點,做到細致、恰當,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比如物理課程標準中“運動的描述”的要求是,勻速變化的直線運動可以用公式和圖像來描述,可以認識到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即標準要求學生使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勻速變速直線運動來描述勻速變速運動的規律,註意不要在這裏設置問題或跑題。用公式描述勻速變速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簡單、抽象、準確的特點,感受數學方法的奇妙,了解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用圖像來描述勻速變化的直線運動,從而理解圖像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作用,即與數學公式相比,圖像法直觀、形象、生動,在解決物理問題時讓人壹目了然。(2)準備教材和參考資料1。熟悉教材要求。備課的時候要把三套不同的教材來來回回的比較,這樣才能選擇和確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通讀所用教材,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輯意圖和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相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最後,不僅要把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還要熟悉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內容,即從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來把握教材。2.分析教材需求。首先要了解章與節之間的本質聯系,找出它們的內在規律;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以及每個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再根據每個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課(時)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相關的參考書、資料和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尋求問題的解釋角度。同時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在於知識傳遞;挖掘教材趣味性,讓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想學、愛學、好學;挖掘教材的實用性;考慮到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培養在於知識的應用。3.處理教材的要求。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70%左右要和正在使用的教材緊密聯系,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集成,做相關發揮。教師應廣泛閱讀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的科學成果。教師只有知識豐富,才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編寫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註意教材中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的“隱藏點”,註意縫隙是什麽,在什麽地方;我們必須認真收集、整理和使用資料,經常查閱參考書並制作更多的信息卡,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倉庫,建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要認真研究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興趣、思維方法,揣摩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問題”,做到知己知彼,做到“臨陣退縮時保持冷靜”。通過準備內容,最終要達到:理解、滲透、轉化。所謂理解,就是清楚地知道教材的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基本概念;所謂透徹,就是對教材理解細致深入,熟悉準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裏行間”的意思,全面,運用自如。所謂文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合在壹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教師在編寫物理教材時,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超越教材,靈活運用,隨時關註生活,吸收生活中的新鮮素材,並及時整理,融入自己的教學中。教師只有成為教材的主人,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3)學生是預習課的主體,壹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進行。因此,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年齡特征、性格差異、興趣愛好和氣質;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道德意誌、學習態度和思維方式;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和運用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哪些學生沒有理解和運用好,哪些學生已經理解了,但是不深刻容易出錯,等等。備課時,我們不妨認真考慮以下問題:(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支撐新知識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少哪些知識和經驗?(2)學生對物理學習有哪些“需求”?這些需求和知識有什麽聯系?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它們?(3)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必須掌握的技能?(4)學生在物理方面有哪些興趣和愛好急需激發,從而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動機?(5)學生可以自學哪些物理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需要老師的教導和引導?(6)學生有哪些情緒、態度和價值觀?(7)問題的設計能否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了解學生的途徑除了課後調查、勞動實踐和課外活動中的個別談話和觀察,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板書練習、動手操作、考試、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方式。有經驗的老師也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和壹些微小的動作中洞察學生的心理。(4)備課法:備課法的本質是將教材和學生的個性科學地組合升華為壹個大的個性化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如何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重點,處理薄弱環節;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總結;如何激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註意力,啟迪思維,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麽儀器設備,采用什麽教學方法,進行什麽演示和示範;布置什麽練習和作業,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選取,教具的使用等。編制方法要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點,教學方法壹定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力求找到適合的、新穎的方法。盡力做到“課內不同,課外不同”,常教常新。二是不僅要準備教法,還要準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研究教學,讓學生“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每壹位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獨辟蹊徑”、“創造新天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在備課和教學中創造出獨特的教學方法。(五)準備課程資源物理課程資源是指壹切有利於實現物理課程目標的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師、學生及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以及學校、家庭、社區中有利於實現物理課程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有效實現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課程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各類課程資源中,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是第壹位的。充分利用學校課程資源,積極利用社區課程資源,廣泛利用媒體資源。媒體資源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和互聯網。開發和利用無形課程資源不同於有形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掌握的信息存在於他們的頭腦中。教師可以通過談話、問卷等方式了解,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集思廣益。假期的時候,新學期的課要充分準備,包括每次考試的題目,要有壹個整體的備考框架。最好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策略備課。為了演示磁能發電,理解其本質是能量轉換,將條形磁鐵插入或拔出線圈,電流表指針擺動,說明磁能發電,演示現象明顯。在這節課的壹次集體備課中,壹位年輕的老師提了壹個問題:“電流表可以換成小燈泡,會發光嗎?”?如果能發光,不是更好的解釋了磁代嗎?”其他老師都說,“肯定不亮!因為產生的感應電流很小,只有微安量級,不足以讓燈泡發光。“隨後,大家在辦公室核實了壹下,燈泡沒有亮。把燈泡換成發光二極管後,二極管還是不亮。然後,壹個老師偶然想到“沒有現象的實驗”也是實驗。讓學生探究燈泡為什麽不亮,燈泡不亮是否說明回路中沒有電流,能量是如何轉化的,自然要引入能量轉化的分析。這是這個集體班的成果之壹。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過程:確立話題——小組討論——確定主講人(形成初步案例)——集體討論(形成案例)——個性化設計(形成案例)——教學實踐——課後反思——二次修改。壹般來說,重難點教學內容必須經過集體備課和研究後才能進入教學實施過程。通過制度保證集體備課和人員參與的時間。集體備課的每個階段都要有明確的研究主題。每壹次集體備課都要有壹個中心發言人。提倡教學計劃多樣化。教案可以是紙質文檔、電子文檔、筆記本模型、活頁模型等多種形式。允許同壹個班多年的老師壹次性寫好教案,準備修改後多次使用。集體備課應成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動形式,真正打通科學研究、教學研究與教育實踐之間的通道,使科學研究與教師的正常工作相關聯,具有實踐教育價值。集體備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載體。通過這樣的平臺,新老教師都能找到專業發展的興奮點。備課是壹個長期練習、學習、理解的過程,絕不能壹次重復使用。要讓集體備課制度成為學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想學詩,妳的功夫在詩之外。“備課作為教學的準備過程,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是每個教師的基本功。教師要用全部的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俗話說“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越充分,講課越熟練生動,就越能駕馭課堂,與學生溝通,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越高。
  • 上一篇:熱可擦筆的功能特點是什麽?
  • 下一篇:小學六年級畢業班家長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