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愛中國人》說什麽?

《愛中國人》說什麽?

王崧舟教授作為第壹位走進百家講壇的小學語文老師,不愧為我們小語種群體的驕傲。那麽他在系列講座中說了什麽——“熱愛語文”?

壹、愛上語文,首先要正確解讀語文,讀懂語文的文化氣息。

王安石為什麽寫“明月幾時照我?”而不是“太陽何時照耀我?”明月在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含義。借助鐘聲,張繼想告訴我們什麽?只有55個字的文本《秋》包含了哪些文化意象?讀完《愛上語文》,妳會突然意識到,我們對這些文字和詩詞沒有感情,是因為我們讀不懂其中蘊含的文化。

第二,解讀壹種語言,就是要讀懂它的文學味、哲學味、歷史味。

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都有家國情懷和天下情懷。所有的文章都不可能脫離當時的背景,都可能脫離世界的認同。脫離當時的背景解讀文章,難免不準確,甚至可笑。以朱的《春日》為例。如果我們不了解朱是壹位偉大的理學家和南宋的邊地,我們就會把它當作壹首簡單的山水詩。事實上,泗水在山東、南宋時,就已經被晉國占領,朱不可能去泗水尋泉。結合朱的身份,這首詩顯然是壹首說理詩,把儒家比作萬物的東風,把禮教文明的社會秩序比作五彩繽紛的春天。

第三,解讀中文有三個步驟。

我們常說“壹本書讀壹百遍,就明白什麽意思了。”作者明確指出,壹本書讀壹百遍,不僅是量的問題,更是層次和質量的問題。論層次,讀壹百遍書的第壹個層次就是把書讀厚。以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為例,可以解讀別人是如何解讀長相思的。看納蘭性德還寫了什麽字;讀納蘭性德的生平事跡。所有這些細讀,都是對文本的充實和深化,是把文本讀厚的過程。

第二個層次是讀書薄,以“長相思”為例,即抓住這個詞的字眼,集中最有價值的信息。最後,作者重點論述了第壹部中的“身”和下壹部中的“心”,可以概括為“身在旅途,心在家中”。如果妳把身體和心靈聯系起來,妳會發現這個詞獨特的審美張力。

第三個層次是閱讀。以《長相思》為例,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累,設身處地想象,創造性地還原家鄉,書寫自己的家鄉。這就是活著看書。以對“飽經風霜”這個詞的理解為例。學生通過想象壹張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麽樣子,然後用自己的話描述,再想象壹個飽經風霜的人經歷過什麽樣的生活,來學習“飽經風霜”這個詞。雖然孩子不能準確解釋,但他們理解並使用它,這就是閱讀的標誌。

第四,如何把我們所詮釋的文化品質傳遞給學生?

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閱讀和理解圖像的豐富內涵。比如讓學生帶著對母親的思念和牽掛讀《秋》。在閱讀中,孩子自然能領略到《鴻雁傳書》豐富的文化意象。

其次,將詩歌放入歷史的長河中,讓學生感受不同時期詩人、作家作品中意象的形成和積澱,獨特的情感和內涵。或者把詩放在詩人人生的不同階段,讓學生感受詩人壹生中詩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

5.學習中文是為了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

本文以蘇軾為例,談了他壹生中的幾件大事和幾部作品,領略了蘇軾非凡的思維模式和高超的寫作技巧。順境中他快樂,逆境中他豁達;他升官的時候在寫作,降職的時候也在寫作,甚至剛出監獄就寫出了壹部傳世經典——《承天寺夜遊》。為什麽他總是與命運和解,活得自由自在?我想是因為它是壹個終生的讀者和作家。有人說讀書和寫作是壹個人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蘇軾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以上幾點,我還談到了如何閱讀兒童詩和哲理詩,如何用思辨的眼光閱讀書籍等有趣又有內涵的話題。這本書無論誰看,相信都不會失望。

  • 上一篇:小學英語介詞短語全集
  • 下一篇:遊魯山的作文35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