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日本兵回憶日本投降:第壹反應是得救了。

日本兵回憶日本投降:第壹反應是得救了。

在許多老壹輩日本人的記憶中,8.15這個日期與70年前裕仁首次公開發聲、通過廣播宣布投降的停戰詔書緊密相連。這直接意味著日本發動的漫長侵略戰爭的結束。

對於這種只有四分半鐘的特別廣播,日本有壹個專門的代名詞叫做“余音廣播”。壹些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在談到那壹天的記憶時,會用“那個聲音”作為參照物,百感交集。

埼玉大學名譽教授喬雄·鐮倉仍然清楚地記得,當他還是壹名六年級小學生時,他和父母壹起在破舊的收音機周圍聽到了“那個聲音”。因為是老式文言文,電波嘈雜,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只是播出後,父親松了壹口氣,說了壹句“那就好”,至今讓他印象深刻。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壹直拼命煽動戰爭的老師們突然壹夜之間壹百八十度大轉變,讓學生們大吃壹驚。

另壹位退休學者吉田宏,當時才小學二年級。他告訴記者,當時他的家人在神戶的鄉下被疏散,他和同學們按照通知的要求跪在學校院子裏收聽“重要廣播”。揚聲器裏的聲音很奇怪,我壹點也聽不懂。看到許多老師在旁邊哭,這更令人難以置信。但是當我離開學校回到村子的時候,我發現村民們都很高興,說:“終於結束了。”

70年前那壹天的“聲音”,至今仍是許多日本人的生死“轉折點”。已經90多歲的野部崇松告訴記者,當時作為“特攻隊”的壹員,他已經接到命令,當天下午3點起飛“出擊”。突然命令他“暫停”,然後他就在軍方借的房子裏聽收音機。在此之前,他雖然和當時很多日本人壹樣,見過在軍校讀書時被譽為“現代神”的裕仁,但從未聽過他的聲音。我覺得那個抑揚頓挫很奇怪,不像普通日本人說話的方式。

崇松很快明白,日本投降了,戰爭結束了。他感嘆,出乎意料的是,他以為自己會因為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而慘不忍睹,但腦子裏閃過的第壹個念頭是:“這下有救了。”

相比經歷過戰爭的老壹輩,戰後出生的日本人普遍對“那個聲音”印象不深。橫濱大學教授村田說,戰後出生的日本人,即使是學者專家,也很少完整聽過《余音廣播》的錄音,更不用說鉆研其內容了。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玉音播”這個說法。

廣島核爆70周年紀念日下午,正在核爆遺址旁邀請路人“和平擁抱”的19歲當地少女柿元被問及是否知道“玉音廣播”,壹臉不解,笑著問“那是什麽?”?仔細解釋後,她說自己小時候好像在某些場合聽過“那個聲音”,但完全不理解它的內容。她只是被成年人告知這代表著戰爭的結束。

隨著戰後70年節點的臨近,話題又熱了起來。新上映的紀錄片《日本最長的壹天》刻意突出了“余音光盤”的情節。

本月初,日本宮內廳公開了壹直保密至今的“玉音碟”原聲。據悉,當時錄制了6首配樂,《終戰日》被嚴密封存,收藏在日本皇室。當盟軍索要原始錄音時,他們得到了壹份拷貝。之後出現在各種廣播電視節目中的“聲音”是比原聲慢了約10秒的再現音源。

與公眾壹同展出的還有曾用於召開決定投降並敲定投降書內容的指揮會議的“帝國圖書館附房”內部的廢棄現場照片。日本宮內廳表示,公開這些史料是為了幫助日本民眾銘記戰爭歷史,防止戰爭記憶被遺忘。

在和很多日本人關於這個話題的對話中發現,70年前的“那個聲音”只是那場戰爭結束的象征性“背景音”。依然給人留下印象的是這裏廣播電視節目中經常引用的那句“不能忍,不能忍”。

70年前,在距離廣島核爆點不到10公裏的上學路上,新澤壹位老人,經歷了“特種炸彈”讓他有壹段時間“看不到光,聽不到聲音”的可怕經歷,在15年8月被問及“聲音”對他意味著什麽,沈默許久後說:絕不能再有戰爭了。

另壹方面,喬雄·鐮倉教授認為投降書的內容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沒有提及對中國的侵略,如戰爭性質的表達,等等。紀念戰後70年,最重要的是正確回顧歷史。

  • 上一篇:如何寫家長對老師的看法?
  • 下一篇:上海哪裏有正版日本動漫的批發市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