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困惑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困惑

對於新教師來說,所謂的教育研究顯然不是出什麽專著,寫什麽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而是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讓自己盡快熟悉教材,了解學科的體系,了解學生,掌握教學的壹些基本規律,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入壹個和諧的境界。總之,新教師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輕松、有效地學習;讓教師在教學中自信,在教學中快樂,在教學中成功。

第壹,從壹般備課到教學設計指導教學,實施策略教學。

新老師備課首先要做的就是備課。新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存在以下問題:第壹,準備教材而不是學生。因為對教材不是很熟悉,新老師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教材,卻沒有體諒到教學的主體——學生。二是無系統地準備章節。不備課,就以為壹節課結束,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不註重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所以新老師備課局限性很大。備課的對象往往是教材,結果是教案,目的是方便老師講課。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必要引導新教師順應通用備課,向教學的設計思路轉變,實施策略教學。

教學設計可分為系統設計和環節設計、長期設計和即時設計。我們強調先設計,因為系統設計的教學更能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是學校教學的特長和優勢。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可以是壹節課的設計,也可以是壹章幾節課的設計,教學過程只是其中的壹部分。教學設計下的課堂教學更註重教師的智慧和知識。

策略教學對教師和學者來說是最優化、最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可分為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三個階段。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同時考慮以上三個方面,從而優化自己的設計。有效的策略對學生來說是低成本的,即學生能在最少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發展。設計師必須能夠融合教學內容、設計理論和自身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定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從2000年秋季開始,我們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進壹步的要求。首先,在教材準備上,學校提供足夠的大綱、課本、參考書和大量的參考資料、報刊雜誌供教師使用,要求新教師對假期所教的科目做好四項準備:準備階段(小學階段);預備年級(教學班);準備章節(最近章節);備課的時候(半個月的課)。當然,準備階段是整體準備。不做詳細的細節,目的是讓新教師在理解大綱的基礎上,掌握學科各階段應達到的水平和內容。對以後上課備課也有幫助。再者,在準備學生方面,學校要求每壹位新老師在假期閱讀壹本教育專著(心理教育),寫壹篇心理教育論文(本年級)。每周安排壹節“師生同樂”課,創造壹切條件要求教師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周圍的生活。這樣,新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會有的放矢,達到快樂教學、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二,引導教師從純講課走向教學比較,實施反思性教學。

聽課有助於新教師在短時間內勝任教學,吸收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新教師要註意幾個問題:不要把聽課當成目的,為了聽課而聽課,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認真分析壹節課,比隨便聽幾節課更有效;聽課不是為了“克隆”。把壹些優秀老師的課作為“拷貝”,原封不動地移植到自己的課上,成功率不會很大。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我指導新教師從簡單的講課轉變為教學比較,實施反思性教學。教學比較主要是把自己和班上的老師進行比較。比如新老師在聽同年級的課的時候,首先要準備好自己的課,然後對比分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老師的課有什麽不同。如果有差距,要找出差距的原因,也要努力分析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聽不同年級或學科的老師講課,要提前看壹下課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大致的教學思路;上課的時候要做好聽課記錄,然後和班主任交換意見;同時可以做壹些簡單的調查,比如問學生對這節課的看法。回來後,新老師要做筆記,寫自己聽課後的感受。教學比較是壹種教學反思。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主要是對自己以前接受和認同的觀念和觀點進行反思,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拓展、變化和深化。反思是在尋求“文化認同”過程中的反思。反思型教師是勤於耕耘的教師,勤於耕耘的人會有所收獲。

在這方面,受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的啟發,我每學期選擇兩到三個重點培養對象,先做思想工作,取得老師的願意合作,然後和老師壹起制定上課的計劃、方法和目的。最後達到以上效果。在過去的兩年裏,我和八位新老師交了教學朋友,其中兩位進步很快,去年在石家莊的評課中獲得了特等獎。兩位老師獲得了壹等獎。他們在新樂市我評班得了壹等獎。此外,我們積極耐心地指導教師將他們的教學實踐提高到理論水平。我們訂閱了30多種教學雜誌和報紙供教師學習,提供專門的教學和學習時間,鼓勵教師多讀書,多寫作,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生去找書,先積累更多的書,目的是使頭發變薄。近兩年來,我校青年教師在省、市、國家級期刊和報紙上發表論文15篇(較之前有較大增長)。我校教師在評課和質量競賽中獲得石家莊市級競賽壹等獎甚至特等獎。

第三,引導教學從簡單的講課、批量作業到教學對話,實施建構性教學。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和思想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才能形成:在這種情境中,學習者要在其中創造壹種學習同構,並在這種同構中共同建構知識。這種知識的建構,更多的是在積極的情境下,運用對話的方法,形成學習型組織。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括四個要素:情境、合作、對話和意義建構。這種學習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學習環境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意義建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而絕不是知識的傳授者或灌輸者。所以壹個新老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單純的講課,批改作業。

人類的交流與合作是以語言為中介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學過程是由語言來完成的,這就在於它獨特的現實情境來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教學”。對話是互動的,對話是復雜多變的。現代課程觀與現代課程觀的區別在於,學者強調簡單性和普適性,壹種教學方法適用於所有情境,而後者強調接受復雜性、地域性、情境性和不可言說性,有利於民主平等氛圍的形成,激發創造性思維,碰撞智慧火花。壹堂好課往往是壹段精彩的對話。有對話的課堂壹定引人入勝,有對話的課堂教學壹定讓人流連忘返。

課堂教學是壹種對話,批改作業也是壹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作業中讀出學生的思維過程,體會學習情緒的變化,了解學生個人對社會、對生活的感受。因此,教師應該在練習本上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反饋信息,把練習本當成壹個私人交流的場所,在練習本上批改作業是壹個師生心靈對話的過程。能做到這壹點的老師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能做到這壹點的老師也是深刻理解教學本質的老師。這樣的作業是學生最喜歡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往往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學生們渴望另壹個作業和另壹個對話。學生反應:我們老師經常像朋友壹樣和我在筆記本上通信。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告訴老師真的很好。

新教師的教育研究成果也要體現在多方面,評價是多元化的,包括以下兩個內容:壹是隱性成果,即思想或價值成果,方法論或思維成果。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總結,形成壹定的價值判斷,獲得自己對某壹教育現象或問題的想法和看法,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這種成就應該得到全面和系統的評價。二是顯性成果,可以是壹個教學設計、壹堂課、壹篇論文、壹個研究課題等。

老師越優秀,科研成果越豐碩;科研成果越豐碩,妳就越會把教學當成壹項有創造性、有意義的工作。所以,教育科研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捷徑,也是教師獲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人們教小學語文
  • 下一篇:現代舞是壹種什麽樣的舞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