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幼兒銜接教育中的同伴影響研究開題報告

幼兒銜接教育中的同伴影響研究開題報告

幼兒銜接教育中的同伴影響研究開題報告

首先,研究的原因

孩子的朋友是接觸最多的,也是最願意接觸的。進入大班後,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和社會性發展不斷增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孩子的能力和素質是不壹樣的。很多時候可以讓同齡人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有時候孩子遇到困難或者需要幫助,老師會說教或者幫助他們壹壹完成。孩子當時不壹定聽得懂或者有疑惑,可能會假裝聽得懂。但如果同齡人進行教育交流,使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方法可能更接近孩子的理解。因此,如何激發同伴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分析,從而找到合適的教育對策,讓孩子在同伴的相互影響下快樂地學習。

二、概念的界定

1.年輕收斂: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的過程,就是幼與老的銜接。

2.同伴影響:

同伴教育是壹種客觀存在,是壹種教育行為,有時也稱為同伴群體教育。我們的教學活動有很多個體差異,所以同行之間有很多互相學習的機會。很多時候,老師壹個壹個說教的方式不壹定能被孩子完全接受,但是同伴之間互相分享信息和知識,傳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大多數情況下,會是壹種潛移默化,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三、國內外同壹研究領域的現狀和研究價值

1,現狀:

目前國外的相關研究比較深入,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廣泛。相對而言,國內的研究多為調查和描述性的,很少有深入、直接、系統的分析。而且很多老師和家長對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影響因素缺乏了解,影響了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養。然而,同伴關系對兒童的自我發展和社會適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價值:

(1)培養孩子主動合作的意識和溝通能力。

(2)兒童體驗到同伴互動和互助克服困難的快樂。

四。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目標:

(1)通過研究,發現幼兒遊戲活動中同伴教育的機會,增強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觀察和總結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3)整理總結數據,總結經驗,促進本班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和交際能力。

2.內容:

(1)通過觀察了解同伴之間的關系,調查總結兒童缺乏同伴影響的因素。

玩遊戲時註意觀察和記錄大班幼兒之間的交流,分析可能產生的同伴影響,鼓勵幼兒及時交流和學習。

(2)通過調查,將同伴關系分為幾類:受歡迎、被拒絕和被忽視。

受歡迎的孩子往往性格外向活潑,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被拒絕的孩子可能是班裏調皮搗蛋的孩子,通常愛搗亂,不聽話,而被忽視的孩子往往性格內向,不愛活動。

(3)與個別特殊兒童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積極與同伴交流,擺脫被拒絕和忽視的狀態。

註意各類孩子的特點,有意讓被忽視、被拒絕的孩子接觸受歡迎的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同齡人的影響。

(4)在壹天的活動中,教師創造同伴教育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

同伴教育貫穿於孩子的活動中,首先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然後逐漸轉化為常態化的同伴影響,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5)通過遊戲了解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困難,與孩子交談並想出解決辦法。

認真觀察並及時記錄孩子遊戲中的小情況,發現孩子的問題,真正體會同伴影響的作用和樂趣。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過程和方法

1,流程:

第壹階段:準備階段(2015 11月)

(1)確定為課題內容,研究對象為大班幼兒,研究成員為高級班主任陳進。

(2)圍繞學科內容收集資料,查閱相關書籍。

(3)申報項目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11)。

(1)在各班開展相關調查活動並及時記錄,為最終的總結報告收集數據。

(2)記錄和總結在兒童遊戲中的練習和觀察。

(3)總結經驗,撰寫相關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6 12)

(1)整理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相關課題論文。

(2)展示研究成果

2.方法:

(1)文獻法:收集閱讀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和實踐,在兒童交往中借鑒使用。

(2)觀察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觀察,記錄幼兒活動中的同伴互動,記錄調查結果。

(3)談心:對幼兒之間的知識和經驗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幼兒了解同伴之間彼此的知識差異。

(4)調查法:調查遊戲中各班幼兒的同伴關系效率,鼓勵幼兒更積極地交流。

(5)行動研究法:鼓勵幼兒在實踐研究中向同伴請教。

(6)經驗總結法: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做調查記錄,及時整理。

不及物動詞預期研究結果

(1)發表論文:發表與同行影響力相關的論文。

(2)案例集:實踐活動中兒童同伴影響的案例。

(3)總結報告:幼兒銜接教育中的同伴影響研究。

  • 上一篇:中國小學有幾個學期?壹個學期有多長?
  • 下一篇:小學六年級的日記,4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