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山水自然保護區中心的景觀故事

山水自然保護區中心的景觀故事

叢林之眼24小時守護野生動物。

位置:陜西省洋縣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漢江上遊大熊貓棲息地,面積300平方公裏;

方法:訓練和實施紅外攝像監控;

變更:1996建立常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其重要的日常任務之壹是巡邏和日常監測。自然保護區的野外工作人員大多是林業局的員工,以前從事伐木工作,他們普遍缺乏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的培訓。過去的監測方法是基於樣本線的痕跡記錄,數據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測人員的能力和責任心。自2008年3月起,我們引進了紅外攝像監控技術,並對現場人員進行了多次培訓。在2008年的9個月中,我們調查了65,438+039個地點,累計工作量為4,307個攝像日,獲得了2000多個動物物種分布記錄,其中包括265,438+0種哺乳動物和65,438+03種鳥類。其中包括大型食肉動物豹的確切記錄,以及鳥類雕的新記錄。在獲得高質量監測數據的同時,現場工作人員的監測能力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2008年監測結果的基礎上,2009年監測範圍和類別有所擴大,監測體系進壹步完善,水平大幅提高。

支持/合作: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保護組織、匯豐銀行基金會、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培養本地“科學家”

地點: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索日瑪鄉瓦峪白宇,黃河和長江源頭的分水嶺,面積約2000平方公裏;

方法:社區保護基金小額贈款、農村綠色領袖培訓計劃、農村之眼參與式圖像制作、農村牧區研究和監測;

變化:紮西桑格是青海果洛州白宇寺的壹名堪布(藏傳佛教學者)。他從小熱愛自然,13歲開始觀察記錄鳥類。2007年,紮西堪布在家鄉成立了“年度保護玉石及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那時,他還不知道其他環保組織。從2008年開始,紮西在社區保護基金的資助下,對巴顏喀拉珍稀鳥類藏獨進行研究和保護,成立了民間藏獨保護社區。通過社區資金網絡,紮西有機會參加了在省會西寧舉辦的保護知識和方法培訓,還通過“村之眼”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紀錄片《雲之南》等交流活動。紮西認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鄉村保護負責人,受到啟發,拓寬了思路,之後在家鄉組織了白鷴保護、高原花卉考察、小學生觀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2008年底,北京大學教授呂雉博士、園長、著名動物學家喬治·謝勒博士來到紮西的家鄉,幫助他詳細分析了現有的藏鰈保護方法,並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紮西受邀參加2009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保護生物學大會,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和保護工作者介紹他的保護工作。截至2009年7月,山水已經資助了50多位像紮西·薩諾這樣的社區保護領袖。本土“科學家”可以做科研人員長期做不到的細致工作。反過來,參與這些科學工作,讓農村人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生態環境和生活關系的變化有了判斷,對自己的發展有了更加自豪和自信的看待。

支持/合作單位:鄉年保玉澤環保協會、青海省林業廳、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協會、國際保護組織、楊益達教育基金會。

農村的綠色領袖

地點:甘肅省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省文縣李子壩村

該地區南端,大熊貓棲息地,四川省青川縣水源區

65平方公裏;

方法:協議保護;

變化:離自然資源最近的李子壩社區,原本是壹個自然保護區,但因為不能從保護環境中獲益,轉而追求短期利益。當地的森林壹度被嚴重砍伐,破壞了小環境,也使得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茶葉品質不斷下降,進入惡性循環。同時,政府和自然保護區雖然有保護生態的責任,但人力物力都不如他們。如何有效地引導社會對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已經成為壹個難題。在國際保護組織的支持下,山水在李子壩村組織了多輪談判,支持保護區與李子壩村簽訂保護協議。保護區授權村裏巡山保護,定期檢查保護效果。作為鼓勵,我們將在資金和政策上幫助社區,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並使生態保護成為農村盈利、恢復自信和加強文化的新重點。李子壩村毀林現象大大減少,村裏的農民護林隊還獲得了2009年SEE優秀獎。TNC生態獎。李子壩的案例對熊貓棲息地的其他保護區有很大啟發。作為壹種有效的思路,山水實施的協議保護工程正在李子壩村這樣的17村開展。

支持/合作: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李子壩村、國際協議保護項目、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

推動市場自發為水源保護付費。

地點: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余家山縣自然保護區,平武縣水源地;面積10平方公裏;

方法:生態有償服務、水源保護基金、私人保護區;

變化:近年來,我國開展了壹系列流域生態補償試點,調整生態系統服務提供者和受益者的利益關系,體現“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汙染者付費原則。在實施這些試點項目的過程中,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府買單。這種方式雖然有壹定的資金保障,但“壹刀切”的政策往往模糊了生態效益或“產品”與資金償還之間的利益關系。景觀的嘗試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在流域生態補償中的作用,使生態服務的提供者(即保護者)持續受益。景觀幫助平武縣政府建立了全國第壹個私人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隨後開展了流域生態有償服務試點。在對水源的生態服務和威脅進行科學評估後,提出了壹種基於縣用水戶水費的補償模式,以促進余家山社區的替代生計和水土保持。平武縣政府采納了這壹政策建議,並在平武縣設立了由多部門管理的生態補償專項基金來實施該項目。除了平武縣余家山試點項目,山水和養護國際還在雲南省麗江市實施了基於旅遊市場的生態有償服務項目。另壹方面,山水還與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合作,在四川省10個市州開展流域生態有償服務研究,並將支持實施2-3個研究項目。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基於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

支持/合作: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林業廳、平武縣政府。

平武林業局、余家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國際、3M公司、美鋁公司。

保護三江源

地理位置: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措池村,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雪豹、野牦牛、野羊、藏野驢等青藏高原多種特有瀕危物種的棲息地,長江源頭,面積2500平方公裏;方法:協議保護、社區監測、社區保護基金小額贈款和農村綠色領袖培訓計劃;鄉村之眼的參與式圖像制作;

變化:生態監測對於生態脆弱敏感的三江源區極其重要,但由於自然保護區力量有限,長期以來沒有系統開展。措池村位於654.38+0.5萬平方公裏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有著優良的保護傳統,但他們缺乏的是科學的方法和儀器,以及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經過科學設計和多輪協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措池支持自然保護區簽訂保護協議,依托當地村民成立的野牦牛觀察者協會,補充生態監測能力、設備和管理制度,建立監測數據庫,使措池村逐漸成為三江源地區生態監測的生力軍。措池村結合科學和當地傳統知識,在監測管理體系下,定期、定時、定點開展監測活動,包括藏驢、野牦牛等野生動物監測和當地氣候變化6項監測,豐富了三江源區生態監測數據。同時,近兩年來,措池村* * *先後5次阻止外國人前往措池進行狩獵、測繪等活動。讓科學的保護方法走進社區,結合社區的自然優勢,保護美好家園。生態的監測也讓靠畜牧業為生的措池村民對與生計息息相關的野生牦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樹立了對家鄉的自豪感。2007年,措池全村舉辦了馬會和生態文化節,有鄉鎮、縣、省相關政府部門參加。措池村模式已成為青海省建設生態省的重要理念。也讓養育了下遊數十億人口的三江源地區,接近了生態盈利、鄉村自豪、文化傳承的美好夢想。

支持/合作:措池村、野牦牛觀察者協會、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廳、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協會、

保護國際黃金森林和減緩氣候變化

地點: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面積4055平方公裏;

方法:生態有償服務、多效益造林、碳匯;

變化:全球氣候的變化將深刻地改變至少幾代人的生活。每年,因森林砍伐而排放的溫室氣體比世界上所有車輛排放的總和還要多。自上世紀末以來,中國政府在森林恢復和保護上投入了巨額資金。然而,實踐證明,單壹的行政投資並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多重效益。在自然保護區內及周邊種植景觀林,可以減緩氣候變化,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促進當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利用《京都議定書》等氣候變化國際公約創設的國際碳交易市場,為森林恢復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通過與保護國際等合作夥伴的合作,將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坡的騰沖縣建設467.7公頃的混交林。該項目預計在30年內創造65,438+067,500噸二氧化碳減排信用額。到2009年年中,通過國際碳交易自願市場已經出售了50 000多噸碳減排信用額,為當地項目業主和社區創造了500 000多噸碳減排信用額。同時,鑒於項目在減緩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突出貢獻,2007年,項目通過第三方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得國際權威多效益標準——CCB標準金牌認證的項目。利用類似的模式,川西北五縣的碳匯造林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和DOE的驗證,這是中國第三個(截至2009年6月)具有市場交易資格的項目。保護國際和山水在雲南省和四川省支持了超過5000公頃的森林恢復項目,預計將產生超過654.38+0.5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配額用於國際碳市場交易。

支持/合作:國際保護組織、國家林業局、雲南省林業廳、大自然保護協會、3M公司、聯合技術公司。

鼓勵傳統文化與自然和諧相處。

地點: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香農藏寨,瀾滄江峽谷,面積100平方公裏;

方法:來自社區保護基金和農村綠色領袖培訓項目的小額贈款;

變化:位於滇西北瀾滄江峽谷東岸的碩弄村有29戶人家。封閉的交通使這裏的生計高度依賴森林資源。村民不識字,缺乏團結,經常為松茸打架。村裏唯壹出過山門的小夥子來了。他通過卡瓦格博文化社認識了“山水”的團隊,提出通過恢復村裏的弦舞,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藏族弦舞的歌詞富含當地生態保護知識,也是保護聖山的傳統儀式。2006年,據說農村的項目經過嚴格評審,並給予1萬元的資助。在這裏,我第壹次去西藏邀請活佛講學。村裏90%的村民都答應和尚不打獵不砍樹。村裏開了兩個藏語班,讓村民們逐漸理解了黑仔的歌詞,村裏的凝聚力也逐漸建立起來,精神面貌煥然壹新。2007年初,活佛封了壹個新村(山區),新增森林保護面積約6000公頃,各種國家保護動物的棲息地由鄉規民約進行有效管理。此類社區保護基金支持的項目鼓勵農村社區結合傳統文化和當地知識,設計符合當地需求的保護行動,這些項目已在四川、青海、雲南、西藏和甘肅的65,438+000多個村莊實施。

支持/合作:卡瓦格博文化協會、歐萊雅Canil品牌、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基金(CEPF)、國際ITPI保護項目。

  • 上一篇:小學期末考試安全應急預案
  • 下一篇:怎麽畫開學的心願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