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選5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選5篇)

我們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妳還在為教案頭疼嗎?範文是個很好的方向!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篇精選)》,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本文。

第壹部分: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選5篇)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壹步理解條形圖的意義,並學會閱讀水平條形圖。

2.初步學會做橫條圖。

3.能夠正確分析條形圖,培養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單杠統計圖。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回顧引言。

某店6月3日-6月10銷售的四種礦泉水統計

老師:怎樣才能壹目了然的表達出四種礦泉水的銷量?(畫壹個條形圖)

學生開始制作條形圖。

分析:從統計圖表中妳看到了什麽?

第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老師:柱狀圖也可以這樣畫。

對比:這兩張統計圖有什麽區別?

老師:前面的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牌子標在橫軸上,後面的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的牌子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個統計圖叫做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完成橫條統計圖。

師:我們畫縱軸和橫軸的時候,畫的是壹個箭頭,意思是縱軸和橫軸都可以無限向上向右延伸。

根據這個柱狀圖妳想知道什麽?四人壹組交流妳想知道的。

2.總結:繪制條形圖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是要用豎條圖還是橫條圖。

第三,鞏固使用

教材第40頁練習10,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道小題,然後老師進行點評。

(2)妳還能問什麽問題?

第四,課堂總結

妳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麽?妳得到了什麽?制作統計圖需要註意什麽?

課後練習

課後完成練習。

第二部分: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精選5篇)教學內容。

教科書P2-P3。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況,了解小數的含義和特點。

2.能識別和讀寫簡單的小數。

3.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能識別和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第壹,情境導入

曉曉要去文具店買文具,但是文具店的價簽是曉曉第壹次看到。她看不懂,想找同學幫忙。

第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激活以前的生活經驗,感受和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性。

(1)出示文具價格標簽。學生仔細觀察,將文具價簽上的數字分為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支。00元鉛筆盒12元

(2)同桌互相聊十進制類別中每種文具的單價。

(3)記下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核對。

2.觀察和比較,能夠識別和讀寫簡單的小數。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和之前學過的數,並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的特點。

(2)解釋像3.50,1.06,16.85,...都叫小數,知道小數點。

(3)簡單介紹小數的起源。知道如何閱讀小數。同桌互讀。

(4)用小數形式寫下文具單價,再讀壹遍。(可以寫書,也可以寫生活中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如果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從3.50元寫成0.35元會怎麽樣?讓學生討論,並在交流後報告。)

3.妳在生活中還在哪裏見過小數?

讓學生談論他們在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果有的同學說不出來,可以把作業留下,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下次上課前再互相交流。

嘗試壹下

獨立完成《試試看》中的練習,同桌互相反饋。

第三,邊做邊學

1.寫和讀。完成“練習”題1。學生自己理解問題的意思,獨立完成。註意小問題“20元壹枚人民幣和壹枚鎳幣是多少錢?”。

2.完成“實踐”第二題。

第四,去做。

數學遊戲。完成“練習”第三題。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第三部分: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精選5篇)教材分析

單元“元、角、分、小數”是學生第壹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的基本知識及其簡單的加減運算。選擇“元、角、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因為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最直接的體驗來自於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小數,滲透解題要求。另外,教材的這種安排也為以後學習小數提供了壹個直觀具體的模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本單元小數的學習。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送書”等具體情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與他們的加減運算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含義和特點,能夠認識和讀寫簡單的小數。

2、通過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題過程,學會加減壹個小數。

4.我會用小數來表達日常生活中的壹些事情,解決壹些簡單的問題,和同齡人交流,感受小數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中應註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況,讓學生理解小數的含義。

首先,看商品價簽是購物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懂得用元、角、分來解釋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含義的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基礎,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合理性。

“貨比三家”,讓學生自主想辦法解決“買文具店哪家文具店的鉛筆盒更便宜”的問題,並互相交流,與同伴分享自己不同的策略。教師不應該包辦代替,把某個策略總結成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制約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觀點或問題;對學生各種策略的評價,要幫助他們提高策略選擇和合理優化的自覺性。

3.把解題的過程和學習加減法的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還因為解決問題是目的。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壹次學習十進制加法是在“買書”的背景下。在討論十進制加法的各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了同壹單位(位數)的數可以相加。這也是理解為什麽加小數點時小數點要對齊的基礎。學生只要明白這壹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的經驗轉移到小數加減的道路。

4.逐步拓展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在“買書”壹課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理解十進制加法的算術和算法。“送書”課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有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的運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送書”這門課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第四章: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選5篇)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平均數的簡單方法。

2.了解平均數的統計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壹.了解平均數

1,老師展示了壹杯水,告訴學生這壹大杯水大約有600g,然後把這杯水放入四個杯子裏(每個杯子裏的水不壹樣)問:妳能算出這四個杯子裏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開始解決問題,交流解決方案。

2.引入“平均”

第二,學會計算平均值

1.展示場景:老師同學都在幹嘛?

2.展示統計數據: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用“多動少補”的方法,算出每個人收藏了多少本書:用這個統計圖,妳能做些什麽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後的溝通方式。

4.提問:生活中,大家分別收集了很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麽聚在壹起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統計圖,只是有多少人報告說他們收集了?妳有什麽辦法知道這個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

5.分組討論解決方案並派代表交流,說13是平均值。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收13?要明白平均數是壹個虛數。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及其含義。

6.摘要

老師:同學們,為什麽電視上給比賽打分要去掉壹分和最低分?能告訴我原因嗎?

引起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上升到壹個更高的層次,知道平均數不是壹個實數。之所以去掉分數和最低分,是因為最後的分數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第三,鞏固訓練

另壹個環保組也收集了很多礦泉水瓶,有小軍的15,肖偉的16,肖鵬的12,肖鑫的13。這個小組平均收集了多少?

四。摘要

妳從這壹課中得到了什麽?妳有什麽問題?

第五章: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新學期開始了。為進壹步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學生情況分析

初三有xx個學生,X個男生,X個女生。基本上就是學生在學習、作息等方面的習慣。已經變得正式了。但是,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程度和道德品質差異較大。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只停留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有的同學上課紀律不嚴,喜歡隨意說話,拒絕按時完成作業,喜歡拖作業。

因此,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數學課不僅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誌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科書分析

這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除數是壹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和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用數學解題,數學的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

本書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兩次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和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壹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面積和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是這本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方向和面積是本教材的另外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現實生活和真實情境中收集信息並加以組合,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初步的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身邊壹些與數學相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4.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可以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經驗,進壹步培養學好數學的願望。

5.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進壹步學會有條不紊地思考,把握量的關系,培養合理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具體措施

1.營造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創新活力。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性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問題式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式和合作交流中學會互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鼓勵有學習余力的學生積極參加拓展訓練,並在課堂上準備壹些不同層次的練習,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 上一篇:六年級學生畢業寄語合集
  • 下一篇:漢語教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