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心理上的“三不”是什麽樣的?

心理上的“三不”是什麽樣的?

在我們身邊,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人,對人對事漠不關心,熱情甚至無情。這在病理心理學上叫做“冷漠”。雖然“情感冷漠”也是壹種情感體驗,但這種體驗大多是病態的、不健康的。

情感冷漠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情感冷漠形成和發展的原因還包括病理和社會心理因素。

在國外,現在壹些青年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大量的年輕人在心理上處於“三無”狀態。

所謂“三無”,簡而言之就是無情、無力、無心。也就是說,他們冷漠,缺乏活力,無動於衷。這些多年來專門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專家呼籲生活在現代社會的青少年警惕這種心理上的“三不”。

「冷漠」青年的主要特征是什麽?從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缺乏生命的活力,整天感到虛弱,失去了“與現實的生活聯系”。

“活生生地接觸現實”這句話也可以翻譯成“活生生地接觸現實”。這句話誕生於明可夫斯基的壹句名言,明可夫斯基是俄國帝國時代屬於波蘭的法國著名精神病學家。我覺得他說的就是中國古語“行屍走肉”“哀莫大於心死”的意思。閔可夫斯基解釋說,感情冷漠的人是自閉和自我封閉的。在我看來,這些年輕人大多在內心遭受了挫折、打擊或創傷,因此心灰意冷,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對人和事感到厭倦。他們的心是“冷”的,雖然肉體存在,但靈魂已不在,內心極度空虛。

表現為心理適應不良。這是冷漠的另壹種形式。在生活中,我們通常能看到壹些年輕人為人正派,不胡作非為,但卻有壹種不由自主的強迫癥傾向。主要表現為沒有特別的原因,但是失去了學習的熱情或者對社會的關心;他們繼續過著他們認為“超脫”和脫離現實的生活。

但是,這樣的年輕人不像精神病人,智力和性格都挺好的;他們不像某些精神病人那樣緊張、神經質。病理心理學家認為,這類冷漠型青年只是壹種行為障礙或抑制,他們是神經癥的“預備隊員”。比如有些年輕人自以為“世故”、“成熟”、“看破紅塵”。他們鬥誌下降,不想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他們安於現狀,得過且過。

病理心理學家認為,這類年輕人的“治療”相當棘手,比前壹種情感冷漠型更麻煩、更費力。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辦法讓他們“復活”,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激勵他們進步,努力。幫助這些年輕朋友找到他們失落的精神天堂的壹個有效方法就是“讀書學習法”。我希望他們不妨試壹試。

有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感情漠不關心。通過讀書學習,填補他們精神上的空虛,使他們振作起來,熱情起來,積極起來。因此,“讀書學習法”得到了病理心理學家和青年心理學家的壹致好評和肯定,被認為是治療心理空虛的有效方法。

為什麽「讀書學習法」的作用這麽大?因為讀書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幫助冷漠的年輕人看清自己的目標,找到精神寄托,鼓勵他們滿懷信心地投身於有意義的事業。所以,他們形成讀書的習慣後,就會改變心理上的“三無”狀態,豐富精神生活,生活也就不再枯燥。很明顯,因為有了知識,妳就會找到理想的精神支柱。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的確是壹句至理名言。在黑暗的舊社會,很多優秀的人在自己的祖國遇險,也抑郁仿徨。但他們博覽群書,用科學知識(包括社會科學知識,比如馬克思主義)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後利用這些知識大力造福人群。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在回憶列寧時寫道:“書籍在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的壹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他從事的浩如煙海的工作中,書籍給了他知識,他出色地掌握了這些知識;否則,他不可能是我們都知道的列寧。”勤於讀書學習,不僅可以改變心理空虛的狀態,還可以治愈精神抑郁癥。美國壹些大學舉辦周末進修班,壹些非生理性內臟病變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參加進修班後可在短時間內消除抑郁、頭痛、心動過速等癥狀。這再次證明了“讀書學習法”確實是壹種有效的非藥物心理療法。

除了“讀書學習法”,還有音樂療法等心理療法,有效消除情緒冷漠。比如,當妳因為各種原因而心灰意冷、悲觀失望、沮喪迷茫、孤獨無助的時候,總可以聽壹聽進行曲般宏大奔放的旋律,帶給妳充實、勇氣、希望和力量。

以上是從病理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情感冷漠的問題。我們再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壹下。

3月14日,《紐約時報》報道了壹則殺人新聞:壹名年輕女子夜間在紐約皇後區的家附近遇害。由於被害女子奮力反抗,兇手用了半個多小時才將她殺死。經過調查,附近有38個人聽到了她的呼救聲,但沒有人幫忙,甚至沒有人報警。這壹事件引起了美國輿論的關註,成為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的重要案例。為什麽自取滅亡,“無人相助”?可能有很多復雜的因素,但旁觀者的“冷漠”甚至“無情”是壹個很重要的原因。

5月24日,中國《光明日報》報道了壹個舍己救人的故事:4月24日,1983,11,福建省建陽縣徐市公社中心小學農村女教師馮在壹場罕見的龍卷風席卷而來,教室即將倒塌時,雙手緊緊抓住門。這種普通小學教師舍己救人的精神與上面提到的壹些人的冷漠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們帶來了兩種不同的社會心理:情感冷漠甚至冷酷無情,這幾乎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流行的社會通病。

以上我所說的是作為壹種社會思潮的大眾社會心理學來分析的。毫無疑問,這是我們必須清楚看到的大前提。但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為什麽在同壹個社會體系中,比如說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大多數人是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的,而有些人卻是冷漠的,甚至是無情的?壹些病理心理學家認為,冷漠是對挫折的壹種退縮心理反應。通常人在受到挫折時,首先會表現出“攻擊”的反應;如果攻擊反應失敗,或者攻擊反應造成更多挫折,就會表現為壹種“逃避”反應;如果逃避不了,就會表現出“冷漠”甚至“無情”的反應。

攻擊-逃避-冷漠(或無情),這三種不同的應對挫折的方式是哪壹種?這要看當事人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從中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所以,這三種不同的應對挫折的方式,並不是由強到弱必須要走的三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面對同樣的挫折,有的人采取進攻的方式,有的人采取逃避的方式,有的人采取冷漠甚至無情的方式。

說起“冷漠”和“無情”,似乎都是冷漠的,心甘情願的,冷漠的,沒有憤怒的。其實冷漠只是暫時壓抑憤怒,以壹種“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說,冷漠在壹定程度上是壹種“無聲的反抗”和“消極的抗議”。

應該說,冷漠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並不局限於我們開頭提到的兩種類型,還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的多元因素。所以單純從生理上或者心理上找原因是不夠的。因此,我們不僅要運用病理心理學的知識,還要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情感淡漠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發展的真正奧秘。

國外有個病理心理學家叫金布爾,他在1963中提出,以下人群容易出現冷漠反應:壹是長期遭受挫折的人;二是無助無望的人;三、心理恐懼、身體疼痛的人;第四,心理上既不會攻擊也不會壓制的人。

我覺得這四類人在情感上容易產生冷漠的同性戀基因,或者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情感上的冷漠甚至無情,帶有強烈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壹個人是否產生冷漠行為,取決於他(她)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信仰。說到底,冷漠行為的核心是保護個體,保護自己。如果我們仔細鉆研,就會發現,感情淡漠的人,並不是真的“出世”,逃避退隱;如果個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也不是完全無動於衷。美國紐約皇後區慘案發生後,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達利等人立即著手調查。他把當時冷漠的旁觀者的心理活動歸納為以下四類:(1)害怕暴徒用刀刺傷自己;(2)恐怕介入後,法庭要自行作證,這樣會耗費大量時間或有其他牽連;(3)因為是突發事件,思想準備不足;(4)也許是虛驚壹場,什麽都沒發生。自己壹個人去救人太輕率了,會被人笑話的。

其實很明顯,這起殺人慘案的冷漠“旁觀者”(他們都聽到了當時年輕女性的呼救聲),在四類自取滅亡的理由中,(3)、(4)只是借口,(2)是次要的;(1)是主要的,也是真正的原因。換句話說,from ruin冷漠行為的基本原因是為了保護個人,“怕暴徒拿刀捅自己”。

但是,也有壹些情況和預兆值得人們深思。比如,近年來我國的法律顧問,在總結父母不負責任離婚的案例中發現,父母離異的子女,因為缺乏家庭的溫暖,對生活和社會漠不關心,對人缺乏必要的信任;大多性格古怪,道德感不強。他們要麽對壹切漠不關心,要麽粗魯無禮,缺乏應有的教育。這種情況雖然是少數現象,但不能不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因此,為了消除壹些年輕人的情感冷漠,我們不僅希望他們保持心理健康;同時,我們也應該呼籲家長、老師和所有社會成員盡力創造壹個讓青少年感到溫暖、安全、尊重和希望的良好環境。

  • 上一篇:廣西某小學給學生發活魚作為終獎有意義嗎?
  • 下一篇:黑板布置分享裝修網教妳用黑板墻裝飾新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