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新圩鎮的發展

新圩鎮的發展

新圩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興寧“四個梅州”、“三個城市”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經濟社會取得了可喜成績。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37億元,比2007年增長13.9%;鎮級財政收入322.8萬元,增長27.4%;人均收入5834元,增長4.58%;民營工藝企業快速發展,總產值3.72億元,增長26.4%。隨著交通網絡建設的不斷完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廣梅汕鐵路、省道225線、梅花公路、宋行公路、新社公路貫穿全鎮,在建的興社高速公路穿鎮而過,工業園區內有興寧唯壹的出入口。

各村小學簡介

民心小學

民信小學創辦於1968,由原民信村秧歌小學和李北寨分校合並而成。校址位於新圩鎮民新村遺址附近。

學校剛建校時,校舍為廖祠堂,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教室6間,房屋2間,學生約80人。新中國成立後,秧歌小學更名為民心小學。學校曾經辦過1973的附中(初中1班,高中1班),1978停辦。

大村小學

大村小學,原名迪星學校,創建於1912。當年選在壹個為防亂而建的土亭裏當教室,學生10多人。教學內容是教“四書”和“家禮”。1952至1958,是不動、民信、茶星、大村唯壹壹所完全小學。

不動小學

不動小學原為“馬步”小學,創建於1940。更名為郭田鄉四堡民族學校。解放後,它也被稱為不動小學。是壹所山區完全小學,學生人數眾多。

不動小學位於不動村舊址對面,新社公路旁。從2004年下學期開始,學校布局調整後,生源分散,包括不動村、曹天村、齋堂村的雞公堂和山竹窩、茶星村東角、大村西。覆蓋3500多人。

雙頭小學

雙頭小學創建於1941年冬。位於新圩鎮北部山區雙頭村。其服務範圍為雙頭自然村,服務人口2350人。當初,校舍占地750平方米,磚混結構,80多名學生。

冠峰小學

冠峰小學,原名冠峰小學,創建於1934,位於新圩鎮冠峰村。創辦時是壹所私立學校,2名教師,近20名學生。校址設在齋堂村,後遷至觀風村嶽池村。設備簡陋,只有兩間瓦房。1950搬到現在的地址,是完全小學,開了初中班。1967更名為觀風小學。1978年4月,新圩公社劃歸冠豐公社,學校改為冠豐公社第壹小學。劉煥松是校長,朱是副校長。1983 165438+10月,社區撤銷,觀風公社並入新圍區,學校更名為觀風小學。

崇正小學

崇正小學創辦於1919。學校位於沖上大水坑樓下。建校之初,只有1教室,2個教師室,40個學生。

1948年,村裏的有誌之士把校舍搬到了上下兩排(與泥皮黃洞交界處),校名壹直沿用至今。新建校舍為磚混結構,有3間教室和4間教師室,學生約80人。1986年,香港同胞彭金泉、彭啟龍率先捐資擴建學校,建設教室9間,教師室11間,使校園面積超過1700平方米。擴建費用2萬多元。

石埡小學

石埡小學創建於1951年2月,位於石埡村蓮花樹下。初始校舍約300平方米,學生150人,教師6人。

蘭埠小學

藍布小學位於新圩鎮藍布村公路旁,距許巍鎮3公裏,人口約4000人。

學校原名“益群小學”,創建於1935。1947更名為“板石鄉中心小學”,解放後改為蘭布小學。建校之初,學校只辦3-6年級,教師4人,學生約100人。校舍是壹個沒有校門的“門”。1947年,在當地農村先賢的支持下,擴建了兩間教室,使之成為壹所完整的小學,面積相當於現在的四分之壹。

湖東小學

湖東小學,原名川商學校,創建於1925,創始人劉天德。湖東村位於新圩鎮東南部。解放後改名為湖東小學,校址不變。學校位於湖東村,服務3000多人。

  • 上一篇:小學數學的簡單方法
  • 下一篇:瑞麗的經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