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首先,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大腦皮層在沒有精神動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環境下,容易形成興奮中樞,思維最活躍,積極參與程度最高,實踐能力最強。

(壹)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主動主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是有了角色的分工和平等的人格。老師應該為學生服務。教師要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去,把師生關系變成朋友關系。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心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壹位學生,關心、尊重、信任、理解、愛護每壹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以“誰要講……”、“誰要補充……”和“請談談……”等討論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真正成為學生中的壹員,形成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和人格碰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既是引導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營造民主、寬松、友好、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條件下形成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談論疑惑或關鍵問題,開展自評互評等活動。羅傑斯指出:“創造性活動的壹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和學生的創造力。“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才能密切合作,營造愉快的氛圍,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內心深處,有壹種根深蒂固的成為發現者和研究者的需要,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要求是最強烈的。”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思考、提問、說題、做題,從發現中尋求快樂,積極獲取知識,實現數學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壹)“興趣”——激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人們認識客觀立場的積極傾向,是壹個人獲取知識和發展的巨大動力,推動著人們探索新知識,發展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運用數學知識的魅力,創設情境,激活思維。比如在教“年、月、日”的時候,創設壹個導入,“學生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回答後,接著問:“妳多大了,過了幾個生日?”就這樣,連續問幾個同學,讓同學們意識到自己多大了,還有幾個生日。最後,我起了疑心:“瀟雅已經12歲了,才過了三次生日。為什麽?妳想知道秘密嗎?”聽到這些,學生們感到強烈的求知欲,他們都興高采烈。這時候老師抓住機會,及時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學生壹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就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充滿自信,積極探索,自覺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註意在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之間制造壹種“不平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學習。

(二)“提問”——誘導自主學習

古人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懷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壹種主動、積極、愉快的獲取知識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數學的知識特點,采用適當的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積極探索和學習新知識。

比如,學完“矩形的面積計算”後,先演示壹下:“有多少張長20 cm、寬10 cm的矩形紙可以剪成邊長5 cm的正方形紙?”讓學生試著回答,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1)20×10÷(5×5)= 8(2)(20÷5)×(10÷5)= 8。余數是什麽意思?錯在哪裏?我該怎麽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讓他們感到有進壹步探索的必要。然後經過充分的討論、操作和反思,結合多媒體動態演示,讓學生真正理解解題的基本方法,同時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靈活的方法作答,進壹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前瞻性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它更重要。”教師精心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火花,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出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敢於提出問題,樂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究者,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可見,自主學習情境的創設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產生壹種發自內心的自我追求,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自信為主動,自覺學習,努力攀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壹)指導學習法學,自主學習

如何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知識,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理解和相互討論,使他們逐漸具備閱讀、操作、思考、討論、總結、類比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善於設置探索性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證明自己的願望和能力。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進壹步探索新知的欲望。然後,讓學生自己舉例,同桌交流,為總結乘分配規律提供足夠的素材。然後,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要求學生用壹句話概括。學生在相互探索、相互補充、相互修正的過程中提出“規律”。最後,引導閱讀教材,理解法律中的“可以使用”、“分別使用”、“再次使用”等關鍵詞。這樣可以引導觀察和討論,加強小組互動,引導自己探索,完成從認識事物表象到總結事物本質屬性的過程。這種自學互探是建立在閱讀和鉆研課本的基礎上的。學生要圍繞課本,以各種形式互相討論,互相探究,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永遠有壹個核心,讓教學活動變成閱讀活動。

(二)合作交流,獨立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維的碰撞和智慧的火化,有利於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小學生因為知識不夠豐富,聯想能力差,容易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合作的機會少。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給學生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機會。比如在講授“矩形周長的計算”時,學生會在掌握矩形的特點和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展示壹個長6 cm,寬3 cm的矩形。首先讓學生分組學習,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然後讓學生就如何求矩形的周長發表意見:① 6+3+6+3 = 18cm,② 6+6+3+3 = 18cm,③ 6 × 2+3x2 = 18cm,④ (6+3) × 2 =。最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取長補短,反思自我。學生不僅可以總結出計算矩形周長的公式:矩形的周長=(長+寬)×2。而且在求知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思維得到了訓練和啟發,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從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上啟發了學生,對問題有了更豐富、更全面的認識,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強化了他們的探究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完善意識,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動手操作和獨立實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生有兩寶,手和腦。”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基於具體的形象。在知識建構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和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學生動手操作情境。通過動手操作和各種感官的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處於積極探索的有序狀態。

比如在講授“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時,先引導學生復習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然後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告訴學生:今天這堂課,讓大家當壹個小老師,用所學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看誰的方法最新穎、最獨特、最有創意。然後,向學生提問:(1)梯形可以變換成什麽圖形?(2)轉換後的新圖形與這個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有什麽關系?思考操作,大膽實踐,探索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

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交流總結,得出結論:無論用哪種推導方法,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此時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統壹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熟練的練習,獨立的研究。

通過在教學中的實踐,學生可以逐漸將獲得的知識內化為運動技能和心理技能。在設計練習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對學習材料感興趣,還要使材料與內容相壹致,使學生發展積極的思維,同時在多方位參與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

在計算如圖所示的面積時,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放手實踐,自主探索,找到不同分割組合的面積。然後通過觀察、協作學習、總結概括,確認問題的本質是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嘗試、自己總結,碰撞出不同的想法,展現了學生的潛力,體驗了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合理性。滿足每壹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啟迪思維,學會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設計練習時,教師應做到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註重實際、結構嚴謹、形式規範、安排得當。

遊戲、競賽、開放等練習可以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

從不同角度積極參與學習,在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探索、獲取、鞏固、深化知識,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實現“我能行”的快樂,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談想法、提問題、找規律、練。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更多的活動空間,更多的表演機會,更多的創作信心,更多的成功體驗。讓學生經歷提出壹個問題、收集整理數據、觀察實驗、猜測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實現自主發展。

第四,催化自主學習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壹個孩子沒有嘗過學習和工作的快樂,他就沒有體驗過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教師要讓每壹個學生都得到關心和鼓勵,讓他們在繁榮中學習,體驗快樂;逆境中探索,體驗成功。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中重要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擁有主動學習的情感體驗。

(A)體驗成功,增強信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壹個人只要經歷壹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對理念和力量的無盡追求。”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天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景,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抓住機會為學生成功鋪路,這樣他們才能成功。教師要盡力滿足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成就感的需要,善待學生的思維成果,願意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操作、表現要以表揚和正面引導為主,允許學生犯錯,特別是對學困生。要耐心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並加以改正。他們還應該鼓勵和贊揚糾正的成功,讓不同的學生體驗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受到鼓舞,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始終貫穿始終。

(二)鼓勵評價,增強勇氣

數學評價是評價學生通過學習所取得的成績和水平,同時引導學生提高學習和自我完善;也是實施教學反饋、評價和決策的重要環節。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學生有機會自由表達個人觀點和問題。他們思維活躍,有認知差異,大大增加了數學課堂教學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比如計算如圖所示的表面積(單位;Cm):有學生公式:(5× 5+5× 10+5× 10) × 2,5× 10× 4+5× 2等。,得到老師們的積極肯定。如果壹個學生的公式是5×5×10,老師應該說:這個公式有創新!可以和大家分享壹下妳的想法嗎?讓學生分享解題思路。如果學生真的認為錯了,或者沒有搞清楚原因,老師要及時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哦,原來是把長方體分成兩個正方體求表面積。多有創意啊!

要激發學生的評價,教師需要“蹲下”,用孩子的眼光欣賞數學,接受學生的不同意見。老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用“妳進步很大!”“妳的思路是對的”“老師相信妳能答出來”“我同意妳”……這種啟發性的語言及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三)註重情感感染和激勵

正所謂:只有理解才能講道理,情感是基礎,理智是目的。教師要樂於投入情感,把教學過程作為向學生傾註愛心的主渠道,善於用慈祥的目光、細微的動作、親切的態度、熱情的贊美向學生傳遞愛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可愛,體會到母親壹樣的慈祥。當老師像太陽壹樣把知識和智慧的陽光照耀在每壹個孩子身上時,他們就會表現出積極的熱情,產生壹種情感的* * *聲音和壹種行動的* * *振動,產生意誌的獨立火花。愛是自主學習的土壤和陽光。

贊科夫說:“凡是孩子能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都應該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讓學生作為主體,用自己的雙手實踐,用自己的大腦積極思考、發現和創新,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積極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

  • 上一篇:聖誕節送姐姐什麽禮物好?
  • 下一篇:我國小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