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吹笛子

吹笛子

也被稱為東曉。古時候用幾根竹管做成的笛子叫“簫”,後來用竹子做成的單管樂器也叫“簫”。笛子上端有壹個吹孔,管身有六個音孔(前面五個,後面壹個)。

漢武帝時期,這種樂器由西域傳入中原。起初它只有四個音孔,後來被改造成了五個音孔。後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壹個音孔,就是今天蕭的樣子。俗話說:“橫笛豎吹”,笛子豎吹不言而喻。它的音色醇厚、柔和、悠揚、有穿透力,這意味著它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笛聲從遠處傳來,讓人感覺不壹樣。

結構

簫,竹,豎式管樂器。長度約60-80 cm,吹口開在頂部竹接頭處,管體開有6個音孔(也叫指孔),前5個,後1個,自下而上排列,前1 ~ 5個,後每6個。第壹個孔下面有底孔,兩個到五個不等,是為高速鼓距設計的,數量視鼓距而定。

早期的笛子只有四個音孔,鼓聲可以奏出五個音。現代簫多為六孔,用於通俗和專業演奏。會彈七音且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業演奏者,可以用叉孔或半孔指法彈奏12音音階的所有半音階,難度相當大。因此,壹些專業演奏者為了拓展笛子的樂器性能,為了方便音準和調制,設計了八孔、九孔甚至十孔笛子,但音孔開得越多,傳統的民間指法、技法和韻味就越會流失。八孔簫各方面基本保持了簫原有的特點,增加了7、3兩個音孔,又不失原貌,非常方便準確。每首曲子的具體指法會在指法訓練中詳細介紹。

吹孔是用竹筒的天然竹節開壹個小口,初學者更容易用它吹。到這種程度,長時間吹笛子的演奏者就會打通竹關節,用下唇和下巴托住笛子頂部。它的特點是可以自由控制風口的大小,稍微增加壹些縫隙,增加強弱變化的範圍。排簫是將長短不壹的竹筒按長短順序排成壹排,用繩子和竹箅子編織或用木架套住。如果竹筒長度相同,蠟會堵在管內(深度不同),得到不同的樂音。因此,笛子有無底和背封兩種,分別稱為“東曉”和“肖弟”。

在古代,排簫和編鐘壹樣,是壹種非常流行的樂器。在南北朝、隋、唐的宮廷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寶庫”湖北省睢縣曾侯乙墓中首次出土了兩支笛子。它們形狀獨特,像鳳凰的翅膀。它們都是由13根長短不壹的細竹筒,用三根切好的細竹筒捆紮而成,表面用彩色漆畫裝飾。雖然這兩個凹槽的形狀相同,但對應的管道長度不同。他們是壹對“雌雄笛子”。男性略長,女性略短。在古代,男女笛經常合奏,相映成趣,就像男女二重奏壹樣。過去,人們只能從魏晉南北朝以前的壁畫和石刻中間接地看到中國古代的笛子,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24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真正笛子,這不僅引起了國內外音樂界的贊嘆,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和樂器的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唐朝的鼎盛時期,中國的笛子傳到了日本。至今,日本古都奈良的戶田寺正倉院仍珍藏著兩支唐代的笛子,但在當時的戶田寺祭祀帳中被稱為“幹竹法”。壹個是12管,椽皮帶,高30.5厘米;另壹個有7管,高23.5厘米。兩個都壞了,舊管子裏塞了紙方便調整。經過修復和復原後,它的形狀非常奇怪。在北京中國音樂研究院,有壹把龍石(1736-1795)制作的笛子,配***16管,每根管上都刻有音名。工藝精湛,造型美觀。這套系統的架子上還畫著兩條金龍,富有民族風格。排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壹。

1956年8月,首屆民族音樂周在北京舉行,中國文化部和中國音協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決定用笛子圖案作為中國的音樂標誌——樂徽,來代表中國悠久的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藝術。以其獨特的造型、制作和音樂,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精品工藝樂器,具有觀賞收藏價值。“仙去玉屏留古調,客訪海外知音。”這是壹首流傳在民間的神話詩。玉屏簫的制作始於明朝萬歷年間(1573),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玉屏簫曾是貢品,故又稱“宮簫”。肖玉萍分別以1896和1973在倫敦和巴拿馬國際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它是世界上第壹件中國獲得榮譽的樂器。玉屏簫是由玉屏及其附近城鎮如吳優和瑤山出產的小竹子制成的。這種竹子生長在湖南和貴州交界處的山裏,那裏溪流和巖石相交。竹節長,竹筒細,竹質堅硬,纖維細密,是制簫的好材料。

玉屏簫的選材非常講究,制作工藝極其精細。所用竹子為冬季采收,經過選料、烤竹、刮皮、拔節、吹孔、音孔、校聲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全長約70 cm,管體扁圓形(人工夾扁)。洞口呈橢圓形,洞壁向內傾斜25度,聲音非常優美。

蕭肅玉屏以其精美的雕刻而聞名。壹般管身塗以古銅色或淡黃色,然後雕刻精美逼真的山水、花鳥、動物。有些圖案取材於民間故事、詩詞和典故,如著名的《龍鳳圖》,是“東周歷史上出現的龍鳳呈祥”的神仙故事。在雕刻藝術的布局上,優於詩畫的和諧,色調與圖案的統壹,自然色(竹條紋)與詩意的協調,使其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尺八,因笛管的長度為壹英尺八英寸而得名,也被稱為“笛管”和“南音東曉”。管為竹制,音色醇厚柔和,可獨奏、合奏或伴奏。早在東漢時期,尺八的前身就已經在民間流傳。隋朝和初唐時期,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

在盛唐時期,尺八壹直是當時音樂體系、樂府和宮廷樂舞中的重要樂器。宋代以後,簫、笛子等樂器逐漸取代了尺八的地位,以至於在中國廣大地區很難見到這種古老的樂器。它只流行於閩南和臺灣省,是演奏民間音樂不可缺少的樂器——福建南音。尺八的形狀與笛子相似,但管比笛子短且粗。它由竹子的根部制成,全長約60厘米,直徑2厘米。選材和制作都很講究。以香石竹、觀音竹和茉莉竹為原料。都是從土齊的地方砍,竹節挖到底。管子的長度是壹英尺八英寸,上端的內徑是六分鐘。

吹口最重要,做成斜月牙形,正面5個壓音孔,背面1個壓音孔。有的尺八有膜孔,位於吹口和前音孔之間。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與蕭相似,但音量更高。聲音原理也是通過管內空氣柱的振動來實現的。聲音和音高的不同是因為嘴處嘴唇的角度和吹氣的力度不同,以及手指按壓孔的變化。尺八的音色醇厚、柔和、深沈、含蓄,略帶蒼涼感。

尺八在13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從漢高祖二十年(600年),聖德太子在日本時,日本向中國派遣了“隋使”和“唐使”。兩國的友好交流越來越頻繁,尺八和許多中國樂器隨著日本歸國使節傳到了日本。日本使用的尺八長度不限。壹般是3節(竹節)5孔(前4後1),沒有膜孔。可用於獨奏、合奏或樂隊合奏。它不僅能演奏古典音樂,還能演奏現代音樂。經常和鄭壹起演奏,甚至和西方管弦樂隊、電子琴合作。大多數古代笛子是由竹子制成的,但也有鐵笛、鋼笛、瓷笛和笛子。自唐宋以來,虞帝在詩文中屢見不鮮。故宮博物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都有清代的龍頭笛子,笛子上塗著紅漆,描繪的是金龍。現代常用的笛子多以紫竹、鳳眼蓮(Bambusa bambusa)、祥符竹、黃枯竹、長梗竹、魯美竹等制成。長短看高度調節,內腔中空,管體上有壹個吹孔和壹個膜孔,六個音孔。音色清亮,音域寬廣,常被用作表現力豐富的主旋律樂器。能吹出兩組多壹點的音。壹個前置音孔和兩個後置音孔。在吹孔的七端管中堵塞壹根軟木笛冷,笛冷到吹孔的管內腔稱為海底或笛腦。前音孔可用於調音,後音孔最靠近笛尾,可美化音色,增加音量,也可用於飄耳。有的笛子上刻有龍鳳鳥獸圖案,畫尾末端鑲嵌牛骨或象牙。明清以來,笛子被用來為各種戲曲音樂伴奏,並逐漸分為梆笛(用於為梆子伴奏)和曲笛(用於為昆曲或合奏伴奏)兩種。邦迪比曲笛矮,音高壹般相差四度。梆子以梆子的主伴奏而得名,音域略高,音色明亮。充滿節奏和裝飾性的變調,善於表達活潑、渾厚、慷慨的情感,具有北方音樂的特點。曲笛得名於昆腔,主要伴奏。它音域低,音色醇厚飽滿,講究用氣的技巧,富有力度和音色變化,善於表現內在含蓄、溫婉婉約的氣質,具有南方特色。解放後,笛子經過多次改革,先後制成了壹套完整的十二音笛子。在曲笛的基礎上,對鍵笛進行了改革,保留了原有的六個音孔,新增的半音由琴鍵控制,便於臨時升降半音和轉動琴鍵。品種規格竹笛流傳地域廣闊,品種繁多。曲笛,邦迪和頂迪是最廣泛使用的。還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舜帝。

曲笛:因為昆曲伴奏而得名,也叫“板笛”、“城笛”或“纏絲笛”。盛產於蘇州,故又稱蘇堤。這種笛子多在C調或D調,管又粗又長,可能是大橫吹的遺留。音色豐富柔和,清新圓潤。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最適合獨奏或合奏。是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昆曲音樂等地方音樂中最具特色的重要樂器之壹。

梆子:因梆子戲伴奏而得名。這種笛子通常被稱為:F調梆笛、G調梆笛、A調梆笛。管體比曲笛的更細更短,這可能是小側吹的遺留物。高亢明亮的音色,是吹奏高音的壹種笛子,主要流行於北方。多用於演唱音樂會、評劇、梆子(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在北方,也可以用來獨奏,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

調音笛子:每支笛子都有固定的曲調,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笛子。適合演奏不同的曲調,最適合獨奏或樂隊演奏。給演奏者帶來了方便,可以保持指法不變,只演奏音樂對應的笛子。在調音笛本體的吹孔和音孔之間安裝有銅插座,以調節吹孔和音孔之間的距離。這種改進的調音笛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通過調節管的長度來控制音高。定音笛將對統壹我國竹笛的名稱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它不再分為曲笛和梆笛,而是以三孔的音高命名,既符合傳統的民間演奏習慣,又解決了笛子高度調節的混亂,為記譜和演奏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完全適用於傳統的六孔長笛和各種改革長笛。

玉屏笛:產於貴州玉屏縣。由當地竹子制成。笛身呈橢圓形,外部刻有山水、花鳥、動物、昆蟲、魚或詩詞等。,工藝精細。成對的男女笛子更有名。男性長笛管略粗,刻有龍騰。女笛略細,發音明亮,雕有彩風。這種龍風笛子在工藝上相當獨特。

短笛:也叫學生笛,笛子很短,壹般沒有音孔。有帶膜和不帶膜兩種孔,用於練習或合奏。

低音長笛:隨著樂器的完善和音樂的多元化發展。笛子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比如:長低音管,彎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於b1,稱為低音笛,如大A調、大G調、大F調、大C調等。嗩吶的聲音震動好,跟樂器的木質和哨子有直接關系。做嗩吶的木材,選材壹定很有講究。有了哨子,嗩吶放在各種木頭上發出的聲音就不壹樣了。適合做嗩吶的木材有幾種:大紅木、紫檀木、棗木、花梨木、烏木、紅木、老紅木、烏木、大葉紫檀、小葉紫檀,都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生長緩慢。這木頭有壹個硬結。但是太硬的木頭做的嗩吶音色不顫動。

嗩吶發音比較好的屬於老紅木和紫檀木。紫檀有兩種,壹種是大葉紫檀,壹種是小葉紫檀。如何從視覺上區分大葉紫檀和小葉紫檀的嗩吶?大葉紫檀——先看大葉紫檀的木紋圖案,線條寬,棕眼長,表面光滑。新制作的大葉紫檀嗩吶顏色為紫紅色。2、3個月後,嗩吶木材的顏色明顯變成深紫色或深棕色,沒有檀香味,這取決於暴露在空氣中的情況。大葉紫檀的木沫是紫紅色的,不容易掉在衣服或毛巾上,像血壹樣。還有人稱之為雞血檀香。大葉紫檀嗩吶的木振聲明亮、清脆、渾厚,更適合演奏合奏音樂的嗩吶。先說小葉紫檀。外觀看,木材顏色為棕紅色,木紋細膩,棕眼小而光滑。這木頭有檀香木的味道。小葉紫檀的音振也是清脆明亮,但缺少柔和的音色。比較適合彈合奏。

老紅木,壹般清代的古家具,有些是真的老紅木,已經非常稀少,很難買到了。在木廠很難找到老紅木,從幾萬塊木頭裏能找出1到2塊顏色純黑色的老紅木。有些木材廠沒有這種純黑色的老紅木,壹般用普通淺色紅木,用壹些化工原料處理,加深木材顏色,作為老紅木出售。如果妳經常演奏這種嗩吶,妳的手指會經常摩擦木頭。兩個月左右,嗩吶音孔內廳或嗩吶桿的顏色會變淺或變白。這是假木頭!有的廠家用壹些腐爛的雜木做嗩吶。鑒別的壹個方法是用小刀或砂紙把妳的樂器不顯眼的部分切掉壹點木頭,真相馬上就出來了。還有壹些廠家把烏木、烏木當老紅木樂器賣。

老紅木和普通紅木在聲音上有什麽區別?壹般舊嗩吶彈出來的音色比新買的嗩吶音色好很多,音色熟悉不刺耳。木管樂器比銅管樂器更明顯,說明新樂器和新木材需要壹段時間的磨合,需要演奏者把樂器的聲音吹走。壹般廠家生產的木管樂器也是如此。首先,購買木材並儲存1至2年後再制作。這樣木材中的壹些水分和物質自然氧化後,制作出來的樂器就比較好用,不容易開裂。老紅杉也是如此。當我們買下它們的時候,那些木頭早就被砍伐了。也許是死在熱帶雨林裏,或者是被砍伐後,當時沒有人運走,木材經過多年的風雨自然氧化變黑。只有這種紅木才能稱之為老紅木。小葉紫檀很貴,但很容易買到。這種老紫檀真的很難買。用這種老木頭制作的嗩吶,音色柔和,無論是吹歌還是歌,都蘊含著水亮的優美音色。普通的老紅木,色調稍柔和,缺少明亮的色調。

  • 上一篇:畢業老師給學生的寄語詩
  • 下一篇:小學生插入語對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