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新課改下如何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教學觀

新課改下如何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教學觀

在新課改中,我們遇到很多困難,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在具體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會采取哪些相應的教學策略?

壹,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變化

新課程改革已經融入到學校的每個角落。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但大多看到的是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新課程實施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的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逐漸改變;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揮;教師評價方式多樣化;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新問題

1.教師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

參與新課程實施的學校和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方法的認識和行動不平衡,特別是壹些偏遠學校教師的素質和素養與新課標的新教學理念還有較大差距。主要是課堂教學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流於形式,沒有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有些小組合作學習純粹是為了合作,只考慮合作的形式而沒有考慮合作的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壹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個性化的過程”。教師對這種說法的理解存在誤差,往往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卻無法驗證自己發現了什麽,掌握了什麽。這種探索充其量只是壹個數學遊戲,對學生發展極為不利。

2.學生的學習評價缺乏個性。

新課程提倡鼓勵性評價,所以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砰,砰,砰,表揚他!””“嘿,嘿,妳真棒!“贊。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原創性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恰當的。但有的同學只是回答了壹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了別人的發言,這樣的表揚是違背發展性評價的初衷的。

3.課堂教學方法比較陳舊。

在數學學習中,有些老師直接拋給學生壹個問題,讓學生漫無目的的思考。學生沒有目標,但是討論學習了很久,卻得不到任何結論,導致很多學生把數學學習等同於遊戲。這種教學無疑是打著課改的幌子,走過去“放羊”的教學路子。相反,很多老師擔心學生想不出結果,所以仔細看學生有壹點困難就馬上給予指導,似乎在啟發學生思考。實際上是把熱鬧的探索過程變成了變相的灌輸,學生成了老師手中的木偶。新課改只是給“教案劇”加了壹個漂亮的外包裝。

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方法要以學的方法為基礎。”因此,探討如何指導有效的學習方法,首先要從教師的“教”入手。

(1)備課:變準備教材為既準備教材又準備學生。老師備課的方式很多,學生學習的方式很少。對學生的學習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解決學生怎麽學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論文要指導不同年級的學生如何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做作業。要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總結能力。

(2)上課:變“教案”為活課。教學過程是壹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即使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習情況,也會出現“難以預料”的情景,尤其是當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比預定的、計劃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

教師應充分利用直接生成因素,展現靈活的教學機智,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應該非常重視學生的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相互學習,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把握教學機制的意識,必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充滿活力。其次,要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2.積極思考,改變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而不良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我們的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1)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強調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強調理解在知識保存和應用中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而是為了應用而學,不是為了掌握單壹的知識點,而是為了理解知識點而學。這些都要求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

(2)鼓勵學生多說話。首先,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系來理解數學概念或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斷,並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條不紊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有發言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話的結果,還要關註學生說話的質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克服定勢思維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刻板印象”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刻板印象”的積極作用來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固定模式”,形成知識遷移的壹般規律和方法,形成在遇到用常規方法難以解決的相關問題時,從其他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求異和發散思維的意識和能力。

3.教學互動,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和互動”。教學就是讓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軍官、警察或裁判。教師應該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流和互動,就沒有教學。師生在教學中互相尋求新的發現,從而達到* * *知識,在教學中互相學習。

4.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法,結合新的有效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多媒體技術可以整合圖片、文字、聲音和圖像,創造更生動的情景。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傳統教學註入了新的活力,贏得了老師們的關註。我們目前的教學模式仍然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只能作為壹種“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豐富多彩,才能適合學生的發展。

四。結論

教學是壹種有目的的認知活動。無論課程改革走向何方,“有效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上一篇:渭南高新區第五小學地址
  • 下一篇:小學壹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考試試題(人教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