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創設情境?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及時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教師關註的熱點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壹些粗淺的做法和體會。

首先,借助故事創設壹個問題場景。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啟發、喚醒、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及時給學生創設故事情境,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註意力,還能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第二,利用猜想和驗證,創設問題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從問題出發,在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壹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沖突,使學生處於壹種“想通心裏卻得不到,言語中充滿能量”的狀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師為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提供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對問題的猜測和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比如教《年月日》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導全班的:“學生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高興地回答“是!”然後我問幾個同學:“妳們幾歲了?妳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壹個普通人多大了,他會有好幾個生日,但是蕭薔到了12歲的時候,他只有三個生日。這是為什麽呢?妳想知道秘密嗎?”聽了這話,學生們都興高采烈,強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這時候老師抓住了學生的求知欲,及時引導他們進入新的課堂。同時,教師把權力下放給學生,給他們思考、做和說的機會,讓他們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提問和交流、辯論。老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思考的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發言。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會興奮起來,參與熱情會很高,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人才能發展。

第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學習知識後會回歸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境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身邊真實地體驗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產生與數學的親近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授實際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結合教學內容提出數學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利用他們收集的材料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他們對學習非常感興趣,掌握得非常紮實。

第四,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尤為強烈。因此,有意識地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問,可以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和表達欲,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在教圓的面積的計算時,壹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以下四個圖形的面積:①壹個長5 cm,寬4 cm的長方形。②底邊長5cm,高4cm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為2 cm的圓。④半徑為3厘米的圓。在計算完矩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問題:圓的面積計算沒學過,怎麽辦?圓的面積與什麽有關?這有什麽關系?能否用挖填法推導出類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情境是老師創設的,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方法是學生研究的。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第五,利用遊戲創設問題情境。“註重學生的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生動的材料引入新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和環境。”這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的意圖之壹,在遊戲中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意圖的落實。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導學生“入鄉隨俗”,讓學生感受到“入鄉隨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善於結合教學實踐,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同參與教師設定的“解題”過程,進而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揭示和形成過程,必將進壹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第六,通過設置疑點,營造問題情景。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引起懷疑是壹種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善於解惑,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好奇心,這往往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疑點,創設最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乘法表》的教學之初,就有這樣壹個懸念:在列出以下幾組公式後,我很快說出了它們的數字。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當學生們聽了老師的話後,他們很驚訝。這是我介紹新課的機會:學完這壹課,妳將知道老師是如何快速解決單詞的。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習興趣濃厚,渴望找到方法。讓每壹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情境的創設貫穿整個過程,其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創設情境不是目的,但是不創設情境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1.結合現實生活創造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往往讓學生感到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註意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體驗數學就越有趣、越有用,就越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角的認識》時,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班級生活場景,畫出角和直角。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學生周圍的哪些物體有角。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時讓兩個同桌互相講述自己的發現。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黑板、國旗、桌子、課本、練習本、三角巾、紅領巾等。這些物品都有角。然後從觀察物體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度和直角,讓學生體驗抽象數學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發現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編寫兒童故事,創造問題情境

兒童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以兒童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 * *聲音,產生積極的情緒,有助於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比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的很多專題地圖,可以編成兒童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感。教壹年級上冊《比較大小》時,可以編壹個“猴子更聰明”的童趣故事。壹天,母猴給兩個猴孩子帶了壹些禮物。讓猴子小朋友先猜猜他們帶了什麽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猴媽媽接著說,我們把帶來的每壹件禮物都數壹數,用數字來表示誰數對了,數字是對的。誰是聰明的猴子?我們也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判斷壹下誰做的對,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如何數數,用了哪些數字。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都算成兩個了,沒人算成對。這時老師及時問學生,為什麽沒有數對?請幫助猴子。猴媽媽又問,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子,1個香蕉夠不夠?誰能想出來,誰就是最聰明的。同時,老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幫助猴子思考。多媒體展示了三只猴子對三個桃子,三只猴子對兩個香蕉,三只猴子對四個梨的圖片。於是,觀察比較,3等於3,3大於2,3小於4。在猴子比別人聰明的過程中,通過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的比較、學生的判斷和幫助,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用生動有趣的遊戲來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玩遊戲。利用遊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對新知識的探索與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激發和吸引學生喜歡學習、樂於學習,讓學生在愉悅中享受學習。比如在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過程中,鞏固5的乘法口訣時,可以用各種形式玩密碼遊戲,老師和學生會做手勢判斷是否正確,說出5的乘法口訣。在實踐中,您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來檢查密碼。比如老師和學生回答密碼時,老師先提問,所有學生(或部分學生)說出數字,然後所有學生(或部分學生)提問,老師說出數字。男生女生也可以互相配對,同桌,分組。在密碼校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判斷密碼是否正確。這樣,師生活動融為壹體,生生交流、師生溝通、學生全員參與相結合,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互動中訓練思維,培養學生根據所學快速準確提問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4.通過動手實驗創造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來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和腦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生會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六年級第二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壹個長方體和壹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切開,然後展開。讓學生數壹數各自有多少面。測量每張臉的大小有什麽關系?每個面的長寬和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麽關系?想壹想如何計算表面積這壹系列問題在運算活動中是可以解決的。再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練習課上,提出壹個問題:有兩個長方形的木框,都是4厘米長,2厘米寬。畫壹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可以實物操作,把周長顯示到同壹個地方,然後計算。這種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學生的註意力,課堂氣氛會輕松而熱烈,學生會得到準確而全面的結論。

5.設置懸念,制造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科學新穎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裏成為最直接有效的誘因。在課堂上設置懸念,壹定會把學生帶入壹個新的思維境界,有助於每個學生深入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比如在講授“分數轉化為小數,即可以轉化為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時。首先,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轉換成有限小數,這是壹個秘密。老師掌握了這個秘密。我不信妳能給點分數考老師。老師可以快速判斷每個分數是否可以轉換成有限小數,讓學生用計算器驗證,讓學生明白分數是否可以轉換成有限小數確實是壹個秘密。於是,問題的秘密是什麽“懸念”就產生了,以創造問題情境。讓學生有解決數學問題的緊迫感。

再比如:在“數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的教學中,老師安排學生隨意說出壹個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是否能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快速判斷產生懷疑,並用計算機驗證其準確無誤時,他們會對老師敏捷的反應感到欽佩,會陷入壹種思維,為研究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打下思維基礎。

6、巧妙設置戶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設置戶外活動,便於學生理解“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正負比例應用”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3個學生組織班上其他24個學生進行隊列訓練(不重復)。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發現每壹行的人數與行數成反比,並利用這種關系在老師的指導下快速回答每壹行的人數。然後老師指著旗桿說:“如果學校要更換壹根新的旗桿,妳能幫忙計算壹下旗桿應該有多長嗎?”"首先分組研究方案,並確定實施的方法和手段."學生們很快利用桿子的高度與影子的長度成正比的知識來設計方案。這種戶外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將數學所學應用於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與僅僅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無法相比的。?

七、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聯系緊密的關鍵點上創設情境和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去聯想和探索新的知識。比如在講授“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壹種情境:“過去我們用變換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換成矩形,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能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請嘗試壹下。”再比如,學生在學習寫兩個數的減法(退位)時,可以從寫兩個數的加法(進位)中得到啟發去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他們既能指明思考的方向,又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問題、設置疑問、猜測、驗證、反證錯誤、調查等。,此處未列出。其實我們的課本裏有很多現成的材料。比如:小貓釣魚,花壇裏有幾朵花,知道公交路線,森林運動會,動物參觀大象的家,白雪公主,給媽媽折紙鶴,收集廢電池等等。這些情境的創設可以是情緒化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掛圖,有的可以做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活思維,調動學習熱情。反正按需,只要合適就行。

  • 上一篇:九江市江州區行政區劃
  • 下一篇:小學交通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