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兩年制數學語文口語課程標準》教材手稿急需。

小學《兩年制數學語文口語課程標準》教材手稿急需。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教材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第四冊教材。下面,我將從教材的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意圖、編排特點和建議處理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本教材的理解。

壹,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書根據標準的四個學習領域安排了以下內容:

數字和代數

1,利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到括號)

(教材設計意圖)在解題過程中,初步學會了用四個計算意義進行有條不紊的思考,初步培養了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知道並使用括號。

2、除法的意義,2~9的除法公式,乘法公式的商。

(教材設計意圖)

3.萬以內數字的讀、寫、加減(1)

(教材設計意圖)知道計算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小數關系;掌握壹萬以內的數列,能讀寫壹萬以內的數;知道壹萬以內數的構成,會比較壹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文字描述壹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和識別壹萬以內的大概數字。建立初步的數字和符號感,初步發展抽象思維。

我會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加減整百和整千,會寫加減百和幾十,會結合實際情況做壹個估算。

4.找到規律

(教材設計意圖)會探究給定圖形或數字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5、知道克和公斤,1公斤=1000克。

(教材的設計意圖)知道質量單位克和公斤,知道1kg = 1000g,初步建立1g和1kg的質量概念。

空間和圖形

理解銳角、鈍角、圖形平移和旋轉

評定

(教材設計意圖)能識別銳角和鈍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壹個簡單的圖形會在網格紙上水平或垂直平移。並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初步建立空間概念,發展形象思維。

統計和概率

統計數字

(教材設計意圖)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知道“壹對五”條形圖和簡單的復合統計表。同時,在進壹步理解統計的過程中,感受統計思想,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培養初步的統計概念。

三、教材編寫的特點

1,教材“算”與“用”相結合,強化應用。

教材首先以“解題”為單元進行編排。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上學期學習簡單兩步計算的基礎上,解決加減乘除(或減法)的實際問題。其次,結合表中除法的內容,學習表中除法後,安排壹節“解題”。壹方面讓學生理解“求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初步學會分析方法,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大致思路,另壹方面加深對乘除法含義的理解,學會從問題出發壹步步分析所需條件的壹般推理方法,提高系統思維能力。

再者,結合其他教學內容,也非常註重提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例題和習題(如P.89,問題7,P113,問題3等。).

壹萬以內的加減法(1),通過解題引出計算。在註重解題過程的同時,理解算法,突出算法的多樣性。

2.數字識別能力提高,知識結構優化。

教材根據我國計數法的特點,即四位數水平,分兩步安排壹萬以內數的理解,先壹千以內數的理解,再壹萬以內數的理解,既減緩了學習大數的坡度,又有助於突破閱讀和寫作的難點。教材也同時呈現,閱讀和寫作緊密聯系,相互促進。

在數的比較中,結合估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感。增加了萬以內數字的大概個數,將識別與整數百和整數千的簡單加減有機結合,也加強了識別和用法的表達和交流。這樣,數字識別、口算和估算的有機融合,既優化了知識結構,又溝通了理解自然數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數字識別的全過程後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有效地促進了數感的發展。

3.加強空間、圖形、統計的教學內容。

關於空間和圖形的內容。除了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還增加了平移和旋轉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對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和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關於統計內容。教材在前兩卷的基礎上,安排壹些較大的數據,理解“壹對五”的條形圖和簡單復合統計,讓學生進壹步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壹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教學建議和教材的處理

這本教材的教學建議在老師的書裏已經很好的闡述了(P4-11)。教材是由編者收集、整合的壹套教學資源,為教師和學生學習提供材料和信息。它們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具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作為新課程下的教師,要有新的教材觀,不能壹味地跟著教材走,要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和“超越教材”。現在我從教學實踐層面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壹)尊重學生的現實起點,創造有效教學。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的東西。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教學。為了尊重學生的現實起點,創造壹個高效的課堂,我們可以使用單元預備測試來了解學生的現實起點。

比如在教初二下冊第四單元“表(二)中的除法”之前,我們可以通過這四個問題給學生做壹個單元備考。

1,用7 ~ 9的乘法公式求商的除法公式***48

2.兩步綜合公式為4×8+23 20÷4×7 6+2×3 54÷9×8 18+12÷6。

4.解決問題。

(1)停車場有30輛轎車和6輛卡車。汽車比卡車多多少倍?

(2)學生們種了8朵月季花和4排菊花,每排6朵。菊花種了多少次?

(3)冬冬看壹本書,每天看6頁,6天看完。如果壹天讀4頁,需要多少天?

然後,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水平,適當選擇或調整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使教材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要。微觀控制課時教學計劃。

(2)尊重學生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新教材的編寫關註數學的生活。在教學實例中,引入了既反映現實生活內容又反映所學數學知識的主題圖,力求說明各部分知識的教學都是從學生所經歷的實際問題或現實背景引入的,練習設計也是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的,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但教材的編寫有壹定的局限性。由於學生的環境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不壹定都能適應課本上的情況。因此,要註意根據周圍環境、生活經驗和教師自身風格靈活處理教材,依托教材的知識載體,將其變為貼近學生熟悉程度的生活情境,也可由靜態變為動態或以多種形式呈現,使課堂更具活力。

比如第四冊教材96頁和98頁的情境圖,雖然這種教學情境結合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也可以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但這樣的情況如果連續使用兩次,對學生來說就不新鮮了,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書面計算與估算之間的聯系不強。那麽我們就可以把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為購買喜歡的東西的情境主題,在壹個情境中完成新知識的探索、鞏固練習、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拓展練習,既充分發揮了壹個題目的多功能作用,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註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教材中,壹些習題的靜態呈現,讓師生很難理解編者的意圖。比如第四冊教材第29頁第36頁第四題,二年級學生很難理解題意,很難通過壹步計算提出除法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教師需要挖掘和創造。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作為生活資源。改變知識的載體,或者化靜態為動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課本,解決問題,體會學習的快樂。

(C)尊重知識的系統性,關註可持續發展。

為了做好前後銜接教學,教師應從知識體系的角度看待教材,理清知識鏈,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增加壹些教學內容,完善知識體系,便於學生有效建立認知結構,為其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關於“倍數”的三類應用題在教材中的排列如下:第三冊“7的乘法公式”教學結束後,學生用“幾倍”來理解“倍數”的概念,“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幾倍”的應用題排列在第四冊的表格中。這種安排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在“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多少倍”之後,增加“壹個數已知多少倍,如何求這個數”的例題教學,加強三類應用題的對比教學,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倍數,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尊重學生的發展潛力,促進思維發展。

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發展潛力的基礎上,挖掘自身的教學智慧,創造性地有效利用教材,進行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這些習題在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價值,實現尊重學生發展潛力,促進思維發展的教學目的。

比如第四冊教材第58頁第8題題目如下:

老師可以對這個題目進行轉化和拓展,增加更多的問題。問題(3):媽媽今年多大了?問題(4):“去年媽媽比小紅大幾歲?”學生做完四道題後,讓他們觀察題(1)(2)和(3)(4)的區別。在比較中,兩個人的年齡差是不變的,倍數會變化。然後問問題(5):四年後,她媽媽的年齡是多少倍?解題後讓學生觀察公式:35÷5=7,36÷6=6,40÷10=4。妳發現了什麽?讓學生體驗到倍數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小的規律。

再如,在講授完關於倍數的三類應用題後,教師要適當增加壹些倍和、倍差、差倍、和倍的應用題,借助直觀的實物圖、線段圖理解數量關系,感受這些兩步應用題的特點。因為整數兩步運算的應用題求解是本書的教學重點,所以初三只布置了乘除應用題,這學期增加了這些內容,符合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

總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教師要尊重新教材,充分挖掘其優點,但不能拘泥於教材,要正視新教材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以上是我對這本教材的拙見,不足之處請會後討論!謝謝妳

  • 上一篇:給學生發信息
  • 下一篇:小學六年級英語作文五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