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棗強縣旅遊業

棗強縣旅遊業

三十六烈士墓

在棗強縣第二小學家屬院附近,有壹座“三十六烈士墓”,埋葬著36位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英雄。

20世紀40年代初,在侵華日軍對華北平原發動掃蕩的背景下,時任棗強縣縣長的郭祿帶領縣政府人員和縣大隊與敵人展開遊擊戰,不想在井村被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包圍。敵人裝備精良,我抗日部隊被敵人擊潰,俘虜36人。

為了搜集情報,侵華日軍把36名抗日義勇軍帶到棗強縣,嚴刑逼供,但沒有壹個人屈服。1940 65438+10月19日淩晨,侵華日軍在縣城東門外抓走36名抗日勇士,用刺刀殘忍殺害,並將屍骨遺棄在事先挖好的大坑中。

1954年4月,為緬懷先烈,告慰英烈,棗強縣人民政府在原址豎立紀念碑,紀念在棗強縣抗日戰爭中犧牲的36位烈士墓。

通明宮遺址

通明宮遺址位於張秀屯鄉。場地近似正方形,長寬約300米,分布面積近9萬平方米。從南到北依次為:山門遺址、錢坫遺址、後店遺址。

據清嘉慶八版《棗強縣誌》卷八卷三第二十三頁記載:“童鳴宮建於開元元年,至東郭村正念。明二年,隆慶徐平鄉建兩廊十室,鐫刻彜人陳信安碑文,崇禎十壹年重修。”

最初的童鳴宮是元代的寺廟建築。建於1341年。幾經修繕,有廳堂、閣樓、寺廟、亭臺樓閣等建築7749座。這些建築宏偉壯觀。這裏有數百棵柏樹,最粗的DBH超過壹米。在童鳴宮的中心有壹個鐵紀念碑,高20英尺,寬5英尺,厚3英尺。上面鑄有“金聖·盛輝”四個大字。各代石碑石刻不計其數,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飛禽走獸形象生動逼真。西側有壹口直徑兩米多的大井,井口有壹棵“井”字形的樹。每年都有幾萬人喝了十幾天,水量依然不減。童鳴宮最大的建築是玉皇殿。正殿為磚琉璃瓦拱結構,高約十壹、二十尺,外觀與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幹青宮相似。

董仲舒祠堂遺址

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韓安福與夫人蔡重修祠堂,三明五暗。匾額“釋儒”,門兩側木雕對聯“作人才* * *汀洋陳三策,又作敦化秀才,學富五車”,青瓦屋頂,飾脊獸,飛檐展翅,雕梁畫棟。木雕館裏有壹尊董仲舒的石像。庭院幽深,蒼松參天,東西兩廊,壹石碑。昂首怒目。歇山門,門楣上的冬子廟,門內有影壁,四周高墻環繞,廟前有角亭,內有三個戰略碑,左右各有壹口古井和壹個池塘,門前有壹個長方形的平臺,意為壹筆對策。歷經滄桑,天災人禍,兵荒馬亂,可憐的人無法修善,墮落了。

隋開帝第二年(583),縣城遷至此處。歷時500余年,原名董復莊。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董氏宗祠重修,此石楣及其清代道光年間拓片猶存。

晉代天惠四年(1126),無城無洪。

民國十五年(1926),蒙古商人龔淩鎮先生集資重修。神社於1956拆除。

1987期間,省文物局出資在董仲舒祠堂舊址重建董仲舒保護室,包括石像。

1998,村民捐款挖臺築臺,種松樹養桐,修祠堂。

  • 上一篇:潘新小學
  • 下一篇:方程怎麽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