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對初等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

對初等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

作為壹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壹。我們可以把教學反思中學到的教學技巧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對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對初等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1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思考用哪個數字來代表半個月餅,到思考1/2以外的分數,在讓學生自己猜測和想象的基礎上,得到1/3、1/4、1/5等不同的分數。讓學生將分數的意義從1/2擴展到1/3和1/4,既能使學生進壹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又能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節課中,學生被要求做兩次操作。第壹次,在將蘋果和三角形的1/2分開後,學生們被要求畫出矩形的1/2。第二遍是在理解分數的含義後,畫圓或矩形的分數;通過對比學生畫的分數,讓學生明白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數的意義是三年級孩子很難理解的。本課通過分蘋果的例子說明1/2的含義,然後學生可以自己舉例說明1/2。學生們說梨子、桔子、長方形、正方形等等。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後,讓他們看圖,聯想分數。比如他們看到壹朵花就認為壹片花瓣大概是花的1/6,看到壹把傘就認為是每把傘的1/8,看到壹張桌子就認為是1/2,1/3或者1/6,等等。

缺點:

1,這門課是學生第壹次接觸分數。設計的知識點太多了,二分之壹的意思,二分之壹的大小比較,二分之壹的理解都設計好了,但是二分之壹的比較,二分之壹的理解不夠深入,學生理解的不是很清楚。如果妳把壹半的理解放在第二課堂,這種安排可能會更好。

教學環節不夠緊湊,學生開始打分應該有時間限制。如果學生準備的圓大小相同,就不會出現比較大的時候找不到對比圖形的現象。正是因為兩次動手操作時沒有把握好時間,才沒有完成後面兩道思考性很強的題。

對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2。“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分數,比較分數的大小,從而知道如何將分數應用到生活中。但是因為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靠字面意思是無法很好掌握的,所以我在這節課上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片作為道具,結合白板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數學知識。

通過六節新課和四節練習課,完成了本單元的學習。也發現了許多問題:

1.因為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我可以通過讓學生推導“半”來流暢地解釋“半”的寫法和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半”,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後面幾個分數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比較同分子分數和同分母分數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學生分不清同分子分數和同分母分數的關系,造成概念上的混亂。我借助數形結合來教學,但離開圖表後,學生概念模糊,錯誤率高

2.因為班裏有些同學不太積極,我就在“說和寫分數”、“比較大小”、“智力沖刺”等環節讓同學們在群裏交流,這樣同學們就不怕自己尷尬,“保持沈默”了。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但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有小插曲。壹個群體中沒有人能找到某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3.課堂效果雖好,但課後效果並不理想,導致新知識缺乏壹個很好的消化過程,於是課堂容量增加,學習時間延長。

從以上問題,我認為:學習要有壹定的過程,學生要學會邊做邊學。所以後期要給學生準備壹些相應的復習資料,保證日常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3。教學設計:實現“心中有人”

“為了每壹個學生的發展”是新壹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既要心中有教材,也要心中有學生。在《分數的初步認識》課程的設計中,我註重學習者的“初始狀態”,教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我在開篇就介紹了學生喜歡看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給悟空和八戒月餅,如何分才能讓悟空和八戒都沒問題,從而得出壹個“平均分”。四個月餅好分,兩個月餅好分。1月餅怎麽分?每個人得到多少?用手勢表示。當學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就會點燃探索的欲望,引發思考。

二、教學方法:要做到:“簡單有效”

這壹課我嘗試了很多次,老師們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認識“二分之壹”時,利用月餅的實物圖片在黑板上操作,加上老師的肢體語言、手語和有效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二分之壹”的含義,然後讓學生操作:將“二分之壹”折疊起來,說出“二分之壹”的含義,讓學生進壹步理解“二分之壹”的含義。學生由“不”變“是”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代替了老師的演示和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不壹定有效率。

第三,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該做的時候就做”

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也不再是課堂上唯壹的主人,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從原來的“保姆式”到“放羊式”。我覺得老師應該及時有效的提示,解釋,提問,因為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去組織和規範。當學生在他們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停滯不前時,我們教師應該在該采取行動的時候采取行動。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紮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通過簡單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上,也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對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4我的數學課《分數的初步認識》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說,讓學生做,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

講座中,我讓學生把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對折,然後用陰影畫出壹部分,說是什麽分數,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疊著畫著,說了很多。我貼的時候太小,夠不著。我把孩子壹個個接起來,讓他們貼。每次發現孩子說新樂譜,我都會誇壹句:“妳真聰明。”“妳太厲害了!”雖然是普通的誇獎,但卻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自信心。

在講分數的名字時,我不會膚淺生硬地講分數、分子和分母。取而代之的是壹個生動的比喻:壹開始,我們從中間切下壹個又大又圓的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這把刀代表平均分,用橫線表示。姑且稱之為分數線吧。平均分成兩部分的“2”寫在下面,叫做“分母”。這個半月餅是兩個中的壹個,上面寫著。它與下面的分母密切相關。我們應該給它取什麽名字?學生無辜的說:“叫芬兒。”“叫它姑娘吧。”我笑著對孩子說:“妳想象力真好。長大後,妳可能會創造壹個新的數學公式,並把它叫做Fener和Fener。今天姑且稱之為分子。妳同意嗎?”我覺得這不是壹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了壹點點智慧和創造力的火花。

鈴聲響了。孩子們纏著我說了壹會兒話,不願意讓老師下課。依依不舍地停止教學後,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跟我說:“老師,妳的教材不錯。”“老師,我愛妳!”這種帶著真摯感情的孩子氣的傾訴打動了我的心。單純的感情是最美的,是孩子對老師的最高回報。我激動地說:“我也愛妳們,孩子們。”我相信這些孩子永遠不會忘記我。

什麽是師生平等民主的討論,什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和興趣的最佳方式?我從這壹課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壹切為了孩子獲取知識,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愛是奉獻的基礎,博學是付出的源泉。把講臺讓給學生,把更多學習和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獲得成功和光明的未來。

對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思考5。教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壹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講授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字概念的拓展,是學生對數字概念理解的質的飛躍。因為意義、讀寫方法、計算方法都有很大差異。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很難接受,也不容易壹下子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階段教的,這個單元只是“最初認識的壹個分數”。認識分數是認識分數的第壹個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第壹課,對以後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的課程往往是從舊的知識中引入的。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和新知識的切入點,而“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概念上。於是在教學之初,我讓學生回答“如何在兩個學生之間分四個月餅?每個學生要分多少塊?”學生快速回答“平均分”,每個學生分2塊,比較公平。然後我提出“兩個學生怎麽公平的分兩個月餅,每個多少塊?”同學們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各1。然後我就趁熱打鐵問“1月餅我該怎麽分給兩個同學?各分多少塊?”讓學生感受到,當被分割的項數為非整數時,可以用壹個新的數字——分數來表示,這就導致把壹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人得到壹半,也就是這個月餅的壹半。這就引出了新課“分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我註意引導學生自主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操作“折二分之壹和四分之壹”,讓學生感覺壹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部分,其中壹部分是正方形的二分之壹;將壹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壹份作為正方形的四分之壹。讓學生親身體驗分數的形成過程,把原本復雜抽象的東西變得簡單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學習是主動的,感悟是深刻的。當我引導學生談論他們的人生分數時,學生們的發言非常積極,準確,精彩,我不禁為他們鼓掌。當學生被要求在學習工具上表示分數時,他們充滿了興趣,有些學生甚至表示1/7,1/12,1/24...而且他們對分數的意義有很好的理解。

為了讓學生進壹步理解概念,提高每個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習題,幫助學生進壹步理解“平均分”在分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運用分數,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習題的設計兼顧了全體學生和能力強的個別學生,所以我們安排拓展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運用旋轉、推理等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成功體驗的學習過程。

  • 上一篇:答題卡是什麽樣子的?
  • 下一篇:荷蘭鐵怎麽繁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