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寬容地看待“在家上學”

如何寬容地看待“在家上學”

事件回放全國各地學校陸續開學。某教育機構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約有1.8萬學生選擇“在家上學”,多在廣東、浙江、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報告顯示,這些選擇“家庭學校教育”的孩子主要在小學階段,他們大多來自不認同學校教育理念的家庭。這未必是明智之舉。有些家長把孩子接回家,是因為不認同主流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我看來,這個選擇未必明智。首先,孩子上學不僅是為了學習老師教的書本知識,更是為了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寬容友善等優秀品質。其次,壹些家長因為學校教學進度不壹,選擇在家加速“訓練”,無異於拔苗助長。孩子長大了,步入社會,很可能會不適應。還有壹些家長只是因為孩子厭倦了學校生活而做出類似的決定,而不是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家長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幫助孩子“逃離”學校,而是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重新融入學校。俗話說“父母愛子女,所以影響深遠。”(河南開封閆芳老師)家庭學校教育作為壹種另類的教育模式,是由家長或家庭教師組織的,以家庭為主要教育場所的教育活動。事實上,中國人對“家庭教育”模式並不陌生。古代有私塾,聘請老師單獨授課,或者家長親自上陣,目的都是壹樣的:教子解惑,為社會培養人才。“在家上學”是極少數家庭的自主選擇,對社會主流教育模式不會有太大影響,所以可能會寬容對待。條條大路通羅馬。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教育資料,這為“家庭教育”打開了大門。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真正努力學習,自學之路會越走越寬,“家校”壹樣大有可為。(浙江臺州、江德斌市民)不要片面地看這篇報道。我們需要理性對待。中國小學生人數約為6543.8億,萬分之壹左右的學生有特殊的學習方式並不奇怪。反思主流教育模式也是好的,但如果單方面解讀,1.8萬人的數字會被無限放大,甚至部分家長會盲目跟風,認同孩子“逃離”學校,很可能導致不良後果。現代教育分工中家長和老師的角色結合極其困難,壹個完整的教育不是壹兩個家長就能完成的。家長是否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成為“家庭學校教育”危機的關鍵因素。此外,個別家庭與主流教育系統競爭,其力量和效力微乎其微。小學離開主流,中學回歸主流,也說明“家校”無法提供持續的教學。(湖北襄陽教師龔明軍)涉及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的“在家上學”引發廣泛討論。爭論的焦點之壹是此舉是否違法。《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不按照本法規定送其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然而,就實現受教育權而言,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同於輟學或輟學。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受到侵犯,而是通過家庭個性化教育的特殊形式得到保障。因此,在法律層面,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候開展以下兩項工作。壹是對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中的“入學”概念進行司法解釋,明確“入學”的形式不僅僅是“入學”。第二,修改完善有關辦學條件和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規,建立規範的“家校通”管理制度,防止不當行使家庭教育權,損害孩子受教育權。(董平,江蘇鹽城法律工作者)
  • 上一篇:安全組成的標題和結尾
  • 下一篇:誰能幫我編個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