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在線等。文件的全文[93] 119貴州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試行)

在線等。文件的全文[93] 119貴州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試行)

為加強和規範我省中小學編制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省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意見的通知》,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的通知》(國辦發[2006 54 38+0]7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國辦發[2002])

壹、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審批原則

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是我省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定科學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和實施辦法,合理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直接關系到我省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做好這項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需要;(二)與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3)力求簡潔高效;(4)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

小學和中學的教職員工包括教師、職員、教學助理和工人。教師是指直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工作人員是指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的人員,教輔人員是指主要從事教學實驗、圖書管理、電化教育、衛生保健等工作的人員,工人是指學校後勤服務人員。

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建立是基於高中、初中、小學不同的教學方式。

教育水平和不同地區如城市、縣鄉、農村等。,應按在校教職工和學生的壹定比例核定(詳見《貴州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以下簡稱《編制標準》)。

中小學校的管理要盡可能由教師兼任,後勤服務要逐步社會化。確需配備教職員工、教輔人員和工人的,教職工人數比例高中不得超過15%,初中不得超過12%,小學不得超過6%。完全中學的教職工分別按照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的編制標準核定。九年制學校按初中和小學的編制標準核定。農村教學點的教師編制在鄉(鎮)中心小學教職工人數內計算。特殊教育學校、職業中學、小學附屬幼兒園和工讀學校的人員編制,參照中小學人員編制標準核定。

由於我省中心城市與偏遠地區差異較大,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在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時,可根據當地生源、經濟財政狀況、交通狀況、人口密度等因素,在編制標準規定的教職工與學生比例範圍內上下調整。鑒於各地中小學規模、生源、教學設備等條件不盡相同,各地在核定中小學人員編制時,可按照寬進嚴出的原則,在編制標準規定的人員編制範圍內適當安排相應的教師和工作人員編制。

(壹)中小學民族班,縣、鎮普通中學舉辦民族班和雙語教學課程,需要配備民族語言教師的學校。

(2)需要配備管理人員的寄宿制中小學,城鎮和縣城寄宿制學生300人以上的學校,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生200人以上的學校。

(三)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壹定規模,如建立了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勞動技能室,學校認為需要配備相關專業人員。

(四)在校學生1000人以上且需要配備衛生保健人員的學校。

(五)周邊環境復雜,安全保衛任務繁重,學校需要配備安全保衛人員的。

(六)經省級或地方(州、市)教育部門批準承擔示範和實驗任務並需要配備相應人員的學校。

(七)為保證教學的基本需要,中小學校可適當批準流動編制,專門用於全日制教育、產假和特殊需要的教職工。

(八)管理小學和教學點教學業務的鄉(鎮)中心學校。

(九)農村教學點,按《標準》批準設立不足的,可按班批準。

第三,中小學的編制和領導職數。

1500人以上的中學,內設機構不超過5個,核定校領導職數4-5名,內設機構領導職數5名。

1000-1500學生的中學,內設機構4-5個,核定校領導職數3-4個,內設機構領導職數4-5個。

500-1000學生的中學,內設機構3-4個,核定校領導職數2-3個,內設機構領導職數3-4個。

500人以下的中學有2-3個內設機構,1-2個核定校領導,2-3個內設機構。

成立團委的中學配備1名專職團幹部。

1500人以上的小學,內設機構不超過4個,核定校領導職數3-4名,內設機構領導職數3名。

65,438+0,000-65,438+0,500人的小學,內設機構不超過3個,核定校領導職數3個,內設機構領導職數3個。

壹所500-1000學生的小學,內設機構2個,核定校領導職數2-3個,內設機構領導職數2個。

500人以下的小學壹般不設內部機構。如果需要,他們還可以有1個機構,1個校領導,1個內設機構。

小學可配備專職和兼職少先隊輔導員。

第四,組織實施

《編制標準》發布後,各地(州、市)、縣(市、區)政府(地區行政公署)要就我省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和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加強統籌規劃,認真組織實施。

地(市)、縣(市、區)兩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同級教育、財政部門,按照編制標準確定本地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領導職數、內設機構、用途和業務範圍。並嚴格按照國務院頒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省編委關於在全省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建立和實行控制人員編制審批制度的通知》(1997號)、《省編委辦公室關於嚴格機構編制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001號)執行,其他部門和社會團體不得以任何形式幹涉。地(市)、縣(市、區)兩級教育部門組織學校根據班額和學生人數提出學校的組織方案,報同級組織部門批準。地(市)、縣(市、區)兩級財政部門要根據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中小學人員編制和實際人員情況,撥付中小學人員經費。

中小學校應當在核定的人員編制範圍內,按照職務分類、優勝劣汰、專兼職相結合的原則,以及專任教職工、教輔人員和工人的結構比例,合理配置教職工。

動詞 (verb的縮寫)工作要求

(壹)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要認真貫徹落實九號文件精神。[2001]74號和文件號國務院國發[2002]28號,綜合分析本地區教育發展趨勢、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加強落實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

(二)全省中小學要結合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合同管理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和推廣合理利用教師和其他教育資源的新途徑。綜合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加強中小學人員編制管理和學校內部管理,形成學校自律機制。

(三)中小學教職工總數根據教育發展規劃、生源變化、師資狀況、學校布局調整和財政承受能力進行動態管理,壹般每三年調整壹次。各地在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時,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關於我省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黔府辦發〔2000〕80號)精神,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結構、班數、班級人數和教職工結構, 引導教師隊伍從城市學校和超編學校向農村學校和超編學校合理流動,優化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按照規定科學確定教師隊伍工作量。 對於超編人員,可以結合本人和當地學校的情況。第壹,要轉到人浮於事的學校從事教學或管理工作。二是轉到相關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不改變其工作單位關系。第三,經過培訓、知識更新、教師資格認定後,再從事相應的教學或管理工作。組織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要用發展的眼光和全局觀念做好這項工作。

(四)以各種形式清理中小學人員編制,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變相占用中小學人員編制。對占用學校編制不在學校工作的,要限期脫離學校,教育部門和學校不得為其發放工資;對於停薪留職的,讓他們盡快返校,否則開除;中小學校不得聘用超編人員,不得使用臨時人員上崗作業。

(5)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辭退不合格的教師和代課人員,減少非教學人員,清退臨時工,嚴格控制進入。人員不足的學校主要用於接收和安排高校畢業生、急需的教職工和其他學校超編人員。超編學校不得調劑人員,要積極穩妥地做好超編人員的分流工作。目前,全省中小學和大量代課教師主要集中在農村,做好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配置、資格認定、開除和補充工作十分必要和緊迫。各地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確保社會穩定;二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優化農村教師結構;第三,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教育,努力改變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況。

(六)根據國務院國發[2002]28號文件精神,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地方政府負責,以縣為主”的體制。縣級人民政府承擔農村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省、地(市)、鄉(鎮)(地區行政公署)人民政府承擔相應責任。鄉(鎮)人民政府不再設立教育輔導工作站,相關教育工作由鄉(鎮)長直接負責。鄉(鎮)可在核定的行政編制內確定1-2名助理員或幹事,協助鄉(鎮)長管理具體教育行政事務,並接受縣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中學教育教學業務管理由縣級教育部門負責,小學教育教學業務管理由鄉(鎮)中心學校校長負責。農村教學點的教師由鄉(鎮)中心學校統籌安排。原教育輔導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可以分流到學校從事教學或管理工作;對於不適合在中小學工作的,可以參考機關工作人員分流政策。

(七)各級機構、教育和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對違反組織紀律的單位,要責令其改正,並根據情節輕重對責任人進行處罰。

附:貴州省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

學校類別中教師和學生的比例

城市

高中1∶12——1∶15

高中1∶13——1∶16

小學1: 19-1: 22

縣和鎮

高中1∶13——1∶16

初中1∶16——1∶19

小學1: 21-1: 24

村莊

高中1:13.5——1:16.5

初中1∶18——1∶21

小學1: 23-1: 28

註:1“市”指省(州、市)政府(行署)所在地的市區;

2 .“縣城”指縣(市、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區。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上一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小學班幹部選舉講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