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雙城區社會事業

雙城區社會事業

清朝

清道光元年,1821年,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過盛京,過雙城堡,直奔黑龍江。曾經有壹條古老的郵路。道光四年(1824),雙城堡南門外伊犁箭亭有驛站。民國三年,1914,雙城報業局成立,取代驛站,郵路廢止。從雙城到外地有九條路:東起雙城會館至武城店,賓州會館邊界為130裏,稱為東道主,西至拉林河,博都那邊界140裏,稱為西路,南至拉林河,博都那邊界40裏,稱為南路,北至馬川,至呼蘭邊界120裏東南至磧河,距五常廳界二百裏,叫東南路,再至貓兒山,距賓州廳界三百裏,叫東山路,西南至拉林河,距博杜納界120裏,叫西南路,東北至田家燒鍋,距賓州廳界195裏,叫東北路;西北至松花江、趙州堂邊界160,稱為西北路。這九條大道是***1410裏。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二年,1913年,雙城修建了11條官道:1條通往吉林省會,8條通往濱江、阿城、榆樹、五常、扶余、石城子、三岔河、呼蘭、肇東市。

康德偽滿洲國第二年,1935年,市府修通了通往哈爾濱、拉林、周嘉、太平、興山、萬隆的六條道路,全長243.2公裏。康德偽滿洲國五年後,1938,市政府出資在市內又修建了兩條道路。壹條起於市府南,止於火車站北,路寬8米,路長7裏,另壹條起於東門,止於西門,路寬10米,路長5裏。兩條路都是***12李。路面是石頭砌的,凹凸不平,但下雨天可以通車。但從市政府機關到南門還有2裏土路,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都很難開車。

解放前,歷代修的路,除了城裏的石板路,都是土路。道路質量很差,下雨時很難開車。過去民間有壹些說法:“道路泥濘,車轍陳舊,雨天難走,晴天路被陀螺簸,翻車也不算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公路建設。在上級交通部門的指導和資助下,雙城市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財力,積極進行公路建設。1963至1985,修復、改造、平整、改建公路25條,其中:幹線公路2條,哈前路、哈五路,長70.5公裏;城市之間有兩條高速公路:雙阿路和雙臘路。道路長58.5公裏;城市快速路有南北大道路、南二大道路、北二大道路、轉角路、環路五條,長度57.72公裏。城鎮公路有雙興路、雙臺路、雙潮路、雙清路、雙團路、雙前路6條,長134公裏。鄉鎮之間的公路有西灣路、農林路、金超路、中興路、興華路、鄭丹路、聯興路、林勇路、水臺路、耕永路。

2010年末,公路總裏程1990公裏,其中,高等級公路118公裏,鐵路裏程65公裏。雙城有661個行政村,通行率100%。年末運輸車輛8831輛。其中有7015個人。

2013年末,公路總裏程2032.4公裏,其中縣道216公裏,鄉道533.1公裏。流量率100%。道路運輸貨運全年完成營業額19472萬噸公裏,同比增長2.1%;公路運輸完成旅客周轉量81.38萬人公裏,同比增長2.9%。道路運輸貨運量296萬噸,增長2.1%;公路客運量350萬人次,增長3.0%。民國元年雙城區有中學和師範1912。農業、工業和商業學校,初級和高級小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至民國12年和1923年,建立了教師講習班、國民學校、私立學校和俄語及宗教學校。15、1926年,雙城共有民辦學校229所,學生3937人,教師229人。19,1930雙城有小學90所,民辦學校390所,學生22650人。更突出的壹點是,婦女結束了纏足,沖破了封建勢力,走進了校門,學到了三民主義和數學、理性、文化的知識。

雙城人才輩出,吉林三中是知識的搖籃。這所學校的學生勤奮、樸實、進取,許多人都升入了高等學校深造。他們沖出家門,去了外省,甚至幾百人出國留學。畢業後,我在家鄉服役,幾乎遍布全國。當時人們稱贊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

偽滿洲國時期,雖然學校教育壹度因為戰爭而中斷,但秩序穩定後,學校教育也在城鄉興起。為了控制,改變學制,逐步改變教學內容,在學校推行法西斯教育蠱惑人心。但兩市也有部分學生不顧家庭,反抗日本侵略,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1945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光復後,雙城教育復興。翻身的人除了加強自己的學習,還熱情地送孩子上學,掀起了壹股文教翻身的浪潮。學校數量越來越多,入學率逐年提高。

從65438年到0949年,雙城有454所中小學,928個班,50688名學生,984名職工。1985雙城有小學385所,學生101831人;有41所中學,學生31349人。中小學有28,347名教師和工作人員。趙霖中學、實驗小學和吳佳學校為雙城樹立了榜樣。1984普及初等教育成為全省首批合格城市之壹。

截止2010年末,全日制學校267所,其中普通中學47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18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36所。普通中學在校生34396人,其中高級中學9741人,初級中學24655人,小學44471人。普通中學教職工2923人,小學教職工327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其中女童入學率為100%。

截至2013年末,雙城市共有全日制學校(園)233所,其中普通中學44所,小學7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09所。普通中學在校生27248人,其中高中9482人,初中17766人。小學生40795人。普通中學教職工2857人,小學教職工282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完成5所學校安全工程、5所標準化學校、8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改擴建1所薄弱學校。

2013年,財政科技支出1696萬元,下降11.8%。全年我市舉辦科技培訓班120期。截至年底,我市共有科研院所33個,自然科學協會40個,重點研究項目3個,推廣項目1個。當年授權專利62件,授權發明專利10件。農村技術推廣站24個,水利站24個,畜牧獸醫站24個,林業指導站24個。清光緒三十壹年,雙城區開始在1905中學設立圖書館,藏書近千冊。12、1923教育界捐款在學校設立教育團體巡回圖書館。16年,雙城圖書館創建於1927年,遺址位於城東南角文昌宮。圖書館下面有兩個圖書館:圖書、報紙和海報。書報有14127卷,8種報紙。畫館裏有四幅拓本的234幅畫。偽滿洲國康德3年,1936改為雙城市社會博物館圖書館。10、1943、10康德更名為雙城市人民教育中心圖書館,遷至西北角二道街。

1948年5月,雙城文化中心成立,內設圖書館。1956年4月,圖書館從文化館分離出來,成立雙城圖書館,位於西街文化館二樓。館長1人,館員2人,圖書6500冊。1958藏書12000冊,每天接待讀者200人,年發行量15000冊。1959年圖書館遷至南街,面積269平方米,書庫65平方米,閱覽室14平方米。1965年,藏書增至65438+萬冊。閱覽室每天接待讀者320人,每年流通圖書45600冊。同時,農村地區有120個圖書流動站。

“文革”期間,各圖書流動站、圖書館的9450冊圖書全部被毀,市圖書館有8340冊圖書丟失。1968年7月,圖書館、文化館、話劇團、民間藝術團合並,組建毛澤東思想宣傳站。1972年,雙城圖書館單獨成立,當年恢復圖書流動站35個。1980年8月,新樓建成書庫、借閱室、閱覽室、報紙閱覽室。1985年,藏書達到12712種,76822卷。各類出版物518種,報紙81種,接待讀者43928人,流動圖書141530冊。同時,在韓店、蘭陵等鎮有1書社。全鄉有圖書流動站11個,村圖書館35個,個人圖書館2個,全市機關、工廠、學校、科研部門圖書館20個。

2010年末,全國共有文化站2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影放映單位24個,影劇院3個,全年藝術團體演出68場。放映了2,250場,觀眾達385,000人。公共圖書館有86,000冊圖書和資料,年總流通人數為90,000人。電視臺1。雙城市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23萬戶,其中農村8.5萬戶,城市3.8萬戶。戶籍率農村為61%,城市為87%。

2013年,2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使用。全區有文化站2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團體全年演出30場。2001年,放映了2,952場電影,觀眾達365,438+00,000人。公共圖書館藏書9萬冊(件),年總流通人數5.6萬人。電視臺1。全市綜合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覆蓋率100%。新中國成立前,雙城區群眾體育以傳統民間體育為主,活動較多。

1950,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陸續成立體育協會。1951教育部和總工會下發了推廣廣播體操的通知,城鎮幹部職工普遍在業余時間學會了做廣播體操。65438年至0952年,在發展體育、增強人民體質的方針指導下,雙城開展了以廣播操、田徑、球類為主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球類運動在籃球中尤為活躍。1955期間,市委、市政府機關、工廠、駐軍部隊、農村陸續成立了400多支業余籃球隊,經常自發組織友誼賽。每個節日都會舉行大型聯賽。

1956成立雙城縣體育委員會,領導雙城市體育工作。從1958到1962,由於大躍進的沖擊和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體育活動壹度蕭條。1963之後,雖然恢復了體育活動,但正常的體育活動在文革中被軍事訓練所取代。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以文化站為中心、以“青年之家”為依托的農村農民體育活動方興未艾。每年小麥和大麻收獲季節,所有鄉鎮都舉行農民籃球賽。在城鎮,長跑、練三浴、打太極拳已經蔚然成風。1983年,雙城有田徑隊45支,乒乓球隊150支,太極拳、三浴、武術訓練隊50支。體育骨幹1.5萬人,帶動雙城市20多萬人參加比賽和鍛煉,占雙城市人口的30%以上。

從65438到0984,農豐鄉被省裏評為體育先進鄉鎮。吳佳、幸福、西秦等鄉鎮被松花江行署評為先進體育鄉鎮,13鄉鎮被市評為先進體育鄉鎮。1985雙城27個鄉鎮舉辦籃球賽、田徑賽。全市舉辦迎新春長跑,吉祥杯、國慶杯,離退休職工、兒童、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小學生也舉行了12大型比賽。4082名運動員中,35人33次打破18城市紀錄。

1982趙霖中學被評為省第五屆運動會體育工作先進集體。1983年,在全省體育工作檢查驗收中,按照國家評分標準,得了291分,被評為全省優秀單位。

1985雙城被省裏譽為“田徑之鄉”。區體委被省裏評為先進集體;業余體校被省裏評為先進體校;幸福滿族鄉82歲的農民王邦文被評為健康老人。

2010雙城市有體育設施23個,田徑場2個,乒乓球室35個,籃球訓練室8個。專項教練員13人,業余體校1人,教師19人。雙城市有16支運動隊,210支隊伍,21場比賽,32.8萬場常規活動,占人口的40.4%。

2013年雙城有30.8萬人經常活動,占人口的37.6%。有7個運動隊,148人。全市舉辦體育競賽21場,其中學生競賽3場。解放前,雙城地區衛生服務落後,疾病蔓延,流行病肆虐。百姓缺醫少藥,巫醫神靈盛行,相信神靈保佑而死的人無人問津。只有嬰兒死亡率在30%以上。清同治五年,左堂先生成立於1886。8年,1919年,西醫傳入兩個城市。11年,私人開始興辦西院1922年。偽康德7年,1940成立市立醫院,有床位。當時醫院設備差,藥價貴。去醫院就診的多是官僚、士紳、富人。工人階級的病人大多由分散的醫生和民間偏方治療。

解放後,建立和完善衛生機構,增加衛生設施,培訓醫務人員。20世紀50年代,基本形成了市、鄉、村三級醫療保健網,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控制,三大疾病得到根除,人民健康得到保障。80年代,兩市基本控制了地方性甲狀腺腫,1981年被評為全省基本控制地方性甲狀腺腫先進市。

截至2005年底,雙城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7個,其中醫院、診所、所29個,其中個體診所374個,衛生防疫站1個,結核病防治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學校1個。* * *衛生床位1762張,專業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437人,衛生防疫人員43人。嬰兒死亡率為9%,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5%,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99%。

截至2010年底,雙城市共有衛生機構30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24個,個體診所66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543人,其中醫生1077人。雙城市醫療機構床位1450張,平均每萬人床位17.7張,醫生13.2人。雙城市農村有661個村衛生室和6個社區服務站。衛生防疫人員498人。

2013,雙城市完成急救中心和樂群衛生院建設。該地區有29個醫療機構,包括5所醫院和24個保健中心。年底,共有2,829名衛生技術人員,其中包括2,205名醫生。全市醫療機構床位1575張。全市農村地區有354個村衛生室和6個社區服務站。衛生防疫人員498人。2013年,全區職工平均工資32110元,比上年增長5.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2365元,同比上漲5.1%。其中,企業職工平均工資31631元,同比上漲1.0%;事業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3097元,同比下降7.6%;行政機關職工平均工資31609元,同比增長6.6%。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8元,同比增長16.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568元,同比增長11.5%。

  • 上一篇:中國小學500強江西
  • 下一篇:兒童寫作材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