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學校教育經驗分享(2)

學校教育經驗分享(2)

分享學校教育經驗1。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1,加強師德理論學習。我們在學習政治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以及省市教委關於師德教育建設的文件,切實加強了師德建設。

2.積極參與德育研究活動。我們努力以新課程理念轉變班主任角色,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寫作等方式開展德育研究活動。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寫出自己的學習體會,提高自己的德育理論水平。

第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

1.1.學校德育處密切關註每周壹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了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

1.2.開展“讀書漂流活動”讀書活動,根據學校相關要求組織征文比賽。學生們通過讀書活動進壹步提高了愛國熱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強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2.2、繼續抓好學生進出學校的安全工作,簽訂相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各項措施。本學期此項工作運行良好,無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時教育壹些苗頭性現象,杜絕學生各種違紀現象;

2.4、開展壹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3、環境教育:

通過宣傳櫥窗和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做好環境教育課程。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本學期,我校繼續加強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版《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內容,開展了“文明班級百分競賽”,以班級教育和自我教育為重點,以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後進生”的教育。

第三,加強家校聯系。

為了真正提高家校聯系的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各種家校制度並開展活動,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教師提出了壹定的要求,讓學校、家庭、社會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

分享學校教育的經驗。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

壹個好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壹面鏡子,教師的壹言壹行都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做出表率,這就要求每壹位教師都要樹立作為教師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旺盛的勤奮進取精神,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老師要求學生不要說臟話,要文明禮貌,要求學生不要亂扔紙屑、果皮、隨地吐痰等。教師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這壹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先做的事,教師千萬不要做要求學生不要做的事。

“言傳不如身教”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老師說壹百遍,不如給學生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壹點我深有體會。在我教的班級裏,我的同學過去不註意教室的整潔。他們經常在教室裏亂扔紙屑和果皮,尤其是罵人。雖然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很小。壹次英語課上,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裏扔了很多紙屑。我默默地撿起了它們。同學們很驚訝,把我身邊的紙片撿起來放進抽屜裏。撿起紙片後,我說:“妳看,我們的教室多幹凈啊,感覺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我們心情很好。如果我們都有意識地保持教室幹凈整潔,我們每天都會有壹個良好的環境。難道不是心情好嗎?”從那以後,教室壹直保持幹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用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任何地方都要以身作則,以榜樣教育人。

第二,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創造廣闊的平臺。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以學校教育為目的,結合課堂教學,在課後對學生施加各種影響的教育活動。在課外活動中給學生以教育、啟發和鼓勵,是提高德育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方式進行,學生自願參與。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團隊意識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的各種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素質,開闊視野,還可以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宣傳活動,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互助,團隊合作。

第三,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接近學生,及時發現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理智、情感、引導、恒心,多方面培養教育學生。壹個人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壹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人去引導他,在他偏離道德標準的時候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向正確的軌道。這就要求教師要細心,在生活中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反映學生心聲的個別談話和集體活動,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重視轉化工作,變單純的灌輸為啟發和誘導,變被動的約束和監督為積極的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以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比如八年級有幾個同學時間觀念差,紀律不嚴,上課遲到,我會及時找他們談話。在交談中,我會特別註意自己的引導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我不會直接指出他們的過錯,而是給他們講壹些關於時間感和紀律性的故事,告訴他們珍惜時間和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通過個別談話,這些學生很快就改過來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鬧事,對人也很有禮貌。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只要深入學生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理、情、導、恒的教育原則,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聯系家長,爭取家長配合。

家庭是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的、深遠的、持久的;老師是學校和家庭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教師要主動向家長詢問學生校外表現,介紹學生在校表現,介紹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計劃和要求,宣傳教育的意義,端正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行性。在與家長取得聯系,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註意自己的言行。第壹,要尊重父母,抱著和父母壹起學習探索的態度。其次,要向家長反映真實情況,而不是抱怨。所以要語氣委婉,方法得當,既能體現缺點,又能體現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不能促進學生的自尊心。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該是長期的、持久的。

  • 上一篇:銅川市2011小學高級教師評價結果公示
  • 下一篇:莆田市有多少輛公交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