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在老少銜接中用自主遊戲促進孩子學習習慣的形成

如何在老少銜接中用自主遊戲促進孩子學習習慣的形成

幼兒之間的聯系應以終身教育的思想為基礎,幼兒教育階段是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之間銜接階段的教育,不僅要為孩子進入小學做準備,更要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雖然相互聯系,但有很大的區別。幼兒之間的聯系是尋求兩者之間的某種聯系,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具備基本的能力,從而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壹,正確認識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只有正確認識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才能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生活環境不同。幼兒園的環境溫暖、舒適、充滿童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小學教室裏,有固定的桌椅。

作息制度不同。幼兒園每天的教學活動只有1小時,幼兒每天有2~2.5小時的在園午睡時間;小學的學習生活比較緊湊,不僅取消了午睡,每天還要根據課程安排學習各科。

師生關系是不壹樣的。無論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在生活活動中,幼兒園老師都要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好每壹個孩子的吃、喝、拉、散、睡;而小學老師則以教學為主,較少關註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育內容不壹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蘊含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無論是專門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還是分散的區域活動,甚至是走廊、班級的環境布置,無處不包含著教育內涵;此外,除了預設的課程,生成性教育和隨機教育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內容。小學應當按照國家統壹的教學大綱完成既定的課程。

教學方法不同。幼兒園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點,以遊戲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完成。教師要關註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表達;小學的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

評價方法不同。幼兒園重視在活動過程中評價孩子,不設置專項考試;而小學則是通過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來考察孩子的學習成績。

第二,全面發展,能力第壹

很多人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在幼兒園大班教孩子讀拼音,認識漢字,學算術,說壹門外語。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導下,幼小銜接存在嚴重的小學化傾向,只重視知識技能的片面銜接,忽視了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成為幼小銜接的突出矛盾。如何化解矛盾,讓幼兒之間的聯系真正成為讓孩子終身受益的教育舞臺,以下做法可以借鑒。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孩子上小學做好準備。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能夠主動學習,善於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註意力集中。

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妳可以用“加法”或“減法”來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如大班可以用“加法”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針對大班幼兒在閱讀中容易分心的特點,教師可以逐步增加幼兒的有意閱讀時間,從10分鐘增加到15分鐘和20分鐘,逐步培養幼兒的閱讀專註力,將閱讀與學習聯系起來;再比如,有的孩子上課喜歡隨便說話。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老師可以對孩子的課堂表現提出要求,逐周減少孩子在每節課的說話次數。如果孩子能做到,老師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壹般壹兩個月後,孩子就可以改掉上課隨便說話的壞習慣,這就是用減法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快樂自信地應對小學課程,讓他們在過渡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紅黃藍教育機構和眾多教育專家特別打造了開學準備課程——紅黃藍快樂入學必看,紅黃藍快樂入學必做, 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核心,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 比如《紅拂漢字書》培養孩子的預寫能力,同時也是在壹步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培養社交能力,為孩子進入小學做經驗準備。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要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安排日常作息時間、主動飲酒、如廁等。就拿喝水來說,孩子剛進小學,沒有老師的提醒,往往不能主動喝水。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在大班裏培養孩子在學期末主動喝水的習慣。再比如,小學每節課的時間是35-40分鐘,上課壹般不允許喝水和上廁所。對於幼小銜接階段的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逐步減少每節課孩子喝水和上廁所的次數,最終使孩子適應小學班級的課表。

增強責任感。教師要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責任和義務的內涵,培養孩子樂於為他人服務的良好習慣,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比如老師可以安排孩子輪流當值日生,給每個孩子安排自己的值日生崗位,通過值日生崗位的實踐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樹立規則意識。孩子進入小學後,規則和約束會逐漸增多。如果在早期的銜接階段沒有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孩子進入小學後就很難適應小學的紀律要求。如何幫助幼兒在幼小銜接階段建立規則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參與活動規則的制定,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體驗規則,讓孩子感受遵守規則的好處和不遵守規則的不良後果。比如區域活動,每個區的人數不要太多,老師可以和孩子約定每個區的人數。

培養適應能力,為孩子進入小學做好環境準備。

提前參觀小學。提前組織孩子參觀小學,熟悉教室環境、操場設施,甚至參加升旗儀式,都有助於孩子提前熟悉小學環境,感受與小學的親近。

模擬小學環境。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采用大班下小學壹年級學期末的環境布置,比如站著上課的形式;用音樂鈴聲作為階級和階層的標誌;課桌按照小學教室的桌椅擺放,兩個孩子壹張桌子;書桌上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值日生的班級安排等。

第三,家庭* * *教育,形成合力

當孩子即將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生活,準備進入小學的學習生活時,作為家長,壹定擔心孩子的學習壓力會變大,孩子的玩耍時間會變少,孩子會失去幼兒園的純真和快樂。家長的參與對孩子滿懷信心地進入小學至關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要與家庭、社區緊密合作,與小學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只有努力爭取家長的理解和認可,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說,家長的積極配合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條件。

爭取家庭教育的合力,壹方面要從改變家長的觀念做起。教師要逐步改變家長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引導家長把工作重心從幼升小轉移到良好學習習慣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上來。另壹方面,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包括問卷調查、召集等。

家長會、專題講座和家訪。通過與家長的接觸,可以將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要求,達到家的壹致,保持幼兒園幼教和家庭教育的壹致。

  • 上一篇: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試題
  • 下一篇:四年級小學生暗戀壹個同學。如何讓他喜歡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