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關於古詩詞教學的思考

關於古詩詞教學的思考

開學壹個月,聽了兩節古詩詞教學課,分別是王安石的《登瓜州》和白居易的《木江頌》。兩位老師從詩名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熟悉全詩,理解詩歌,最終體會到讀歌所表達的感情。其間巧妙地穿插了王安石煉字(“青”)的故事,或者補充了“殘”字。

但是在評課的時候,壹位老師說,看來古詩詞的教學早就有了公認的套路,連孩子都已經熟悉了我們的套路。無非是“解決詩的問題——認識詩人——理解詩——理解詩”四個步驟,其中最多穿插壹些類似的詩作為補充。古詩詞教學似乎陷入了壹個怪圈,沒有人想走出這個怪圈,也沒有人知道如何走出這個怪圈。

仔細回顧這幾年的古詩詞教學,確實形成了這樣壹種固定的模式,讓學生得到的學習有限,老師覺得教學沒興趣。如何才能打破當前古詩詞教學中的這樣壹個困境?

首先,我們要看到壹個非常明顯的客觀事實是,近年來,古詩詞越來越受到重視。壹是國家層面加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於是傳統節日在各種媒體上對經典古詩詞的閱讀、解讀和萌發,到舉辦的各種詩歌比賽和詩歌講解活動,再到不久前成立的詩歌教學試點學校,可以說近幾十年來詩歌教學沒有受到任何重視。應該說,中國是壹個有詩歌教學傳統的國家。為什麽現在非要把詩歌教學提升到這麽高的高度?

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壹,壹個世紀以來,我們大力發展科技,忽視了人們精神世界的滋養,導致社會功利主義盛行,人文主義衰落,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焦慮和內卷化,很多人成為了工具人;

其次,科技的繁榮,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電子遊戲、短視頻、各種社交軟件、快餐文化的蓬勃發展,讓整個社會浮躁空虛,再也無法安身立命等等。很多人都成了空心人,失去了人生方向。

第三,經濟快速發展,貧富差距明顯,使人們失去了真實的感受,導致部分人的是非觀、價值觀扭曲,整個社會真善美喪失;

第四,近幾十年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導致很多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了解,迫切需要幫助年輕壹代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

我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重拾詩歌的教學,即通過詩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陶冶、凈化、豐富和提升人的心靈,即通過學習詩歌來提高人的精神品質。對於孩子來說,學習經典古詩詞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夢想,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領他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幫助他們塑造完美的人格。那麽,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能做些什麽呢?

朱光潛先生說:“詩歌教學就是美育”。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在教孩子古詩詞的時候,就應該引導孩子充分欣賞古詩詞的美,通過欣賞這種美來達到以詩育人、以詩育人的目的。

中國古代詩歌的美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韻美、語言美、理美、意境美。根據孩子不同學習時期的特點和編寫教材的目標,我們可以這樣做:

壹二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以形象思維為主。壹般他們需要通過反復實踐或重疊訓練來建立與知識或技能的聯系。同時,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期。古詩詞教學不妨抓住古詩詞朗朗上口的特點,以詩詞之美為教學重點,以誦讀和背誦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帶領學生讀出韻律和韻味,還介紹了谷建芬老師創作的新校歌,用優美的旋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經典古詩詞的種子撒進孩子們的心裏。

三四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仍以具象思維為主,但已經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意識,對周圍的事物有壹定的探索欲望。另外,有了壹定的學習基礎,此時的古詩詞教學可以在背誦和積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壹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從而逐漸學會理解詩人的感情。可以以詩歌的畫面美為重點,以想象和聯想為主要教學方法。通過帶領學生觀察和描述插圖,感受詩人(文字)寫出來的生動畫面。通過朗讀和默想畫面,將詩歌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將古詩詞的學習還原到詩人(詞)創作時的場景,真正走進詩歌,體驗詩歌(詞)。

5-6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對語言有壹定的領悟和鑒賞能力。這時的古詩詞教學,要以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為重點,以聯想和鑒賞為主要教學手段,帶領孩子在詩詞中來來回回幾遍,去品味語言的凝練,文字的巧妙運用,去欣賞文字間傳遞的美。引導孩子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代入詩人(詩人)生活的時代和環境,自然進入詩歌的意境,挖掘作品中隱藏的意義、情感和內涵,增強孩子的品鑒能力。

如果說古詩詞是壹個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那麽老師就是這個大花園的導遊,帶領孩子們大聲朗讀、背誦,想象畫面,聯系生活,感受真實,體味情趣,分時段、有重點地享受遊覽,就壹定能袖帶花香,甚至流連其間。

  • 上一篇:我是壹名專科生,小學教育專業。我是2010畢業的。我想考研。有什麽要求?有哪些專業課要上?
  • 下一篇:如何培養小學生收集和整理數據的能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