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信息技術如何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如何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

當今,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標誌的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也為我國的素質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打開了新局面,壹場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革命。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並指出“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

壹,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概述

教育教學壹體化作為壹個哲學術語,可以理解為教育教學系統中各要素的整體協調和相互滲透,以充分發揮教育系統的最大效益。從理論上講,課程整合是指對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要素的系統考察和操作,也就是說要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去理解和研究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要素之間的關系。這種整合思想把每壹門學科都看作是教學系統的壹個元素。它不是把壹門課程的內容強加給另壹門,而是在考慮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把幾門相關的學科放在壹起考慮,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同壹個問題,使各門學科相互協調、相互滲透,使教學系統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永遠是開放的;媒體是多向的;傳送系統是多媒體的;知識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壹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互動;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多媒體內容形式。

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很強的實踐性、思想性、民族性和綜合性。除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外,還必須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的信息社會。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這些學科特點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但任何新的教學形式的出現都需要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和理論的支持。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壹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即通過人際合作、討論等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情境”、“合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屬性。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人類的思維和認知方式是多樣的,即有多元智能:言語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視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動作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多元智能的核心是認真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營造的語文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多元智能可能以潛移默化、滲透式的方式發展:如果在這種設計好的學習情境中自覺建構、自主行動,學生就會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及實例

教學模式是“可用於設置課程、設計教材、指導課堂或其他場合的計劃或範式”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探索。

比如在教授恐龍之前,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問題,分類總結,利用網上找到的資料讓學生讀單詞,觀察圖片,看電影和視頻,瀏覽相關網站等。,從而豐富學生對恐龍的認識,同時開展閱讀、交流、討論等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教學過程的探究化、教學活動的網絡化,力圖體現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的思想,讓學生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

第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反思

1.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面對海量的信息,有些同學不知道去哪裏找資料,也不知道找什麽。有些同學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沒用。上課回答問題時,壹般同學都是把自己找到的資料拿出來機械的讀;或者學生可以選擇相應的材料,但卻無力說出自己對材料的理解,等等。所以要註意訓練他們快速瀏覽大量信息,在短時間內抓住文章重點的能力。讓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選擇、整理、加工和表達信息的能力,並給予及時的信息評價,幫助他們形成信息素養。

2、適時利用“空白”

語言的魅力在於它創造的生動形象,激發人們的想象和體驗,進而產生* * *歌曲。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字比視頻圖像更有生命力。如果不加思考地選擇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總會把文字語言描述的場景以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會剝奪學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機會,減少學生獨立參與活動的機會,抑制學生的想象靈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漢語失去興趣和自信。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運用信息技術時,要巧妙地運用中國畫“留白”的手法,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親身體驗語言和文字,在直覺和靈感之間感受語言的生動形象。

3.不要忽視學習評價。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更是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進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更註重定性評價。評價的實施要註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結合。事實上,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不脫離學校模式和班級模式的課堂形式中是松散的、不確定的、難以控制的。老師會不自覺的漏掉評價環節或者代入老師的總結語言。即使有,也大多是教師為闡明某壹觀點而做出的總結性評語,更多的是直接采用傳統教學中的紙質或考試式的總結性評價。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實驗、論證和改進。如軟硬件的建設與開發,師資的培訓,優化教學模式的建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交流等等。“路漫漫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最終會像陶行知想象的那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多思考;“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做得更多;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多說話;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看壹看;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多活動。”

  • 上一篇:奧特曼如何給孩子的生日賀卡寫祝福語?
  • 下一篇:眼保健操不認真被罰的批評裏怎麽寫8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