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

壹,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

1,課程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質、人與自然的和諧、培養人文精神相協調。然而,我們原有的壹些教育方法與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和創新素質的培養是不相適應的。鑒於這壹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也應相應轉變,從封閉教學轉向引導學生“開放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是“雙基”是隨著時代變化的。雖然“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和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2.課程中新內容的加入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

新課程中增加了“數學活動、探究問題、數學文化”三個模塊內容。增加這些內容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需要教師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授。因此,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精神,要能佩服、追求、以創新為榮,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善於脫離常規和傳統觀念,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讓思維超前,有原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型,有創新的教學方法,有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有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評價標準。他善於創造“創新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

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作為壹種責任,讓“終身學習”變成教師的自覺行為。

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型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審美情趣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體現出來。並且通過他在學生人格世界中的“反映”,作為壹名數學教師,他的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照社會道德原則和規範來塑造自己,實現“超我”。

第二,小學數學教師要更新觀念

1,教師觀念的更新

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應該擺脫舊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我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程改革中。第三,教師要意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註每個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明白:“每個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應該給學生壹個方法和工具庫。教學模式應該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2.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由本體知識、條件知識、實踐知識和文化知識構成。

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該是:信息板塊結構,密集的基礎設施,真正的線性前沿結構。作為社會化的人,教師必須更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從課程改革的角度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有些內容老師學過,有些內容老師沒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通過自學、繼續教育或壹些培訓班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紙、雜誌、信息技術等收集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豐富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和綜合課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了解數學史、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以及數學在其他相關學科中的應用。也就是說,數學老師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拓展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面對的學生會變得更加復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用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持自己的教學工作。

第三,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1,教師要提高對新課程的把握能力。

新課標在保證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除了用處不大、學生難以接受的內容。同時增加了壹些新的知識,應用廣泛,學生也能接受,為進壹步學習打下基礎。作為小學數學老師,首先要明白什麽是減,什麽是加。其次,我們應該努力吃透新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和新要求。知識點的分布及其不同要求。教學時要把握好每個地方的度,避免課本上分幾次達到的知識因為不了解整體安排而被壹次性處理。提前拉起。對於新內容,為什麽要引入,引入多少?怎麽教才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範圍和難度失控。我們應該充分註意應用性和實用性的要求。千萬不要因為要考試而放棄。還要分析刪除的內容。刪除了壹些知識點,但可能還是體現了他們的思路。

2.教師應該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課標中計算器的應用已被引入教科書,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走進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作為助教,能提出好的腳本,能使用常用的數學教學軟件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能評價課件質量,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具備在互聯網上獲取教學所需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在輔助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驗。比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幾何圖形的變化規律,創造動畫情境。通過實踐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教師應該能夠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強大的學習工具。教師還應該能夠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復雜的計算,節省計算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第四,體現備課新理念

1.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

由於時代的特點和當時社會背景的限制,教材編寫的內容和要求只是根據當時學生的條件和當時社會對各領域人才的不同要求來滿足某壹時期的需要。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再好的教材,若幹年後也會落後。所以我們手裏的壹些教材的編排順序、備考題、例題、呈現方式、例題已經不能適應我們學生今天的學習了。這就要求我們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編排意圖的情況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學生身邊熟悉、喜愛、有趣的事物或內容作為學習材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覺得數學就在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學生才會願意參與學習過程,才會對學習數學感興趣。比如改變例題的敘述情節,必修教材第七冊第43頁的總結應用題就是通過做題的準備,總結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總工作量”的數量關系,然後展示例題。這種課,從以前的角度來看,無可非議,現在邏輯思維也很好。但是我們教的孩子不壹樣。他們可能對三個小時抽420噸,五個小時抽多少噸不感興趣。我覺得如果改成“老師想知道昨晚我們班55個人壹分鐘做了多少題”?根據自己的情況編壹道數學題。學生四兩壹組討論壹會兒,比賽回答。有同學說:“我壹分鐘做了20道題。按照這個效率,估計全班55個人能做1100道題。”有的說:“我兩分鐘做了30道題。估計全班55人,可能做825題。”讓他們說說是怎麽算出來的。因為這個問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構造的,所以掌握例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比刻意去教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

2.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

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依據。要教好,要讓學生受益,教師必須善於運用。”這句話揭示了教材不是聖書,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以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因為教材的編寫往往是以知識的結構來表現其發生、形成、發展的順序。而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可能不適應教材中的呈現順序和呈現方式。我在講授“分數的意義”這壹課時,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與這節課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將壹個物體、壹個圖形、壹個計量單位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與多個物體作為壹個整體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進行比較,同時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材料,在小組的幫助下,積極參與解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經歷積極探索“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和感受到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

3.改變引入新課的方式。

現行教材中的預習題是為新知識學習做鋪墊。其內容壹般是與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進入新知識的境界。但從新的教學理念來看,恰恰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小了探索空間。此外,教科書中的例子提供了答案以及思考過程。當例子出現時,妳怎麽想?它不僅束縛了教師的思維,也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隨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從傳授知識向發展個性、發展才能轉變,導入階段的目標也應該從為知識學習做準備向情感誘導轉變。從關註知識和技能到關註發展領域。因此,加強情景創設的功能,讓學生意識到今天所學的數學就在身邊,形成探究的欲望。

是導入階段的方向。備課時,在註重新課導入方法的同時,更要註重學生的情感態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數學的內容雖然抽象,但大部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的原型。比如“比例教學”,晴天可以帶學生到戶外,用桿高和影子長度的關系來測量樹木、旗桿和周圍物體的高度。在教“比例”的時候,學生可以按照比例在紙上畫出自己的房子,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建築。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符合學生主動探索的心理需求。

  • 上一篇:河源公交線路
  • 下一篇:永新縣紫珍小學排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