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常熟市實驗小學的發展歷程

常熟市實驗小學的發展歷程

學前小學,現常熟市實驗小學,是江蘇省首批94所實驗小學之壹。位於薛倩街盤宮舊址,是常熟教育史上具有壹定社會影響的小學之壹。

回顧學校的歷史,有兩個起源:

明德小學(1907-1912)於海第三初級中學(1912-1928)

香河女校(?-1914)於海市立女子學校(1914-1928)

到1984,於海市立女子學校成立正好70周年。(按:學前小學的歷史壹直是從於海市立女子學校成立算起。民國18年1月《常熟縣教育行政月刊》第七期記載:“該校已出書5、10、15周年紀念,其過往歷史有記載。”如果說明德小學創建於1907,那它已經有77年的歷史了。

清末民國時期的相關史實,分階段總結如下:

壹、晚清(1907-1911)

1907年,、彜族袁、趙、曲、發起創辦明德小學。校舍是從龔雪濱興局借來的,校長是袁景紹。1907開頭,壹教室。次年,兩人1908畢業。1909年,校址遷至龔雪禮器圖書館,仍設教室。在1909、1910中,校長是屈,其次是。除了贊助商,還有許和顏春福。

二、中華民國(1912-1949)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常熟恢復,行政組織更加統壹。陳璧仍然是明德小學的校長。1965438+2004年下半年,更名為於海第三小學。學校搬到了盤古的尊經閣。1915,更名為於海第三民族學校。1924年更名為於海市第三小學,1928年前校長仍為陳璧。明德小學從於海市第三小學合並到現在,已經建立了21年。建校之初,校址在龔雪炳興局,後遷至禮器庫。搬遷至至尊經閣後,校門向西,在周渺寺龔雪西北角進出。

1927年,北伐勝利,廢除於海城建制。次年,於海第三小學和於海女子小學合並,更名為常熟縣第壹學區學前小學。就是把我們學校命名為“學前小學”的開始。

1933,民國二十二年,同事為紀念鄒連芬長校五周年,撰寫《五周年紀念碑》,在幼兒園後面、西教室前面的校園內建碑塔。有姜、張蔭才、陳其森等26名教職工簽名。此後,關壹民、錢、張子材、顏錦如、謝夢石、曹翠娥等先後在該校任教。抗戰前夕,1937上半年,教室19間,教職工28人,學生907人。

1937,抗日戰爭打響。“八個?3·13事件後,學校被關閉。常熟成立抗敵後援會,借用學前小學的教室,成立後方醫院。我們的老師積極投身抗日救國熱潮,參加護理工作。

1938年8月,學校開學,仍命名為常熟市學前小學,校長為季家聲。1939年8月更名為常熟市模範小學,姚中圖任校長。1940年8月,更名為常熟市實驗小學,周洽壽任校長。8月,1941,更名為常熟縣潘公中心小學,校長趙·。1945年8月,接任校長王。抗戰勝利後,10月,1945,出任校長黃。1949年4月,常熟解放,學校事務暫由周德安宗鎮主持。1949,新中國成立,學校走向新生。學校名稱,隨區域建設變化,原名常熟市學前中心小學,1958更名為常熟縣虞山鎮(公社)學前小學。1962直屬縣行政,至文革前更名為常熟市學前小學。文革期間,改名為文革小學。“文革”結束1977,更名為學前小學,被定為縣直屬小學,蘇州市重點小學。1981年2月,被省裏評選為江蘇省實驗小學之壹,更名為常熟縣學前小學。

1983,更名為常熟市實驗小學。進入90年代後,學校努力實現了兩個轉變。第壹,堅決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第二,堅持從重點小學向實驗小學轉變。1998 65438+2月,蘇州市教育局代表省教委對學校工作進行全面評估驗收。1999年5月,經省政府批準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小學,並授予金光閃閃的校牌。同年2月,經檢查驗收被命名為“江蘇省示範學校”。

世紀之交,追溯百年歷程,在常熟教育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接下來,學校正以“敢於攻堅、勇於創新、齊心協力、雷厲風行、精益求精”的精神,制定新世紀的發展規劃:實施研究型學校戰略,推進三大工程(名師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素質教育工程)建設,打造壹流、知名的真正小學校,努力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為慶祝盛世,常熟市委市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將學校遷至環境優美的新城區。新學校占地65畝,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它擁有壹流的教學環境和高科技設備。是壹所集書香校園、數字化校園、生態校園、雙語校園、活動公園、生活家園於壹體的新型學校。它既有歷史底蘊,又有現代氣息。在這裏,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最豐富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優質教育;每個孩子都能領略到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教學,聆聽到學者型教師的諄諄教誨,體驗到生活化課堂的真諦。

學校秉承“務實求真、開拓創新”的校風,發揚“勇於攻堅、勇於創新、團結協作、雷厲風行、精益求精”的實幹精神,建設國內壹流、國際壹流的學校。

  • 上一篇:小學數學講座的評價術語
  • 下一篇:德陽有哪些小學可以寄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