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江西省石城中學的歷史沿革

江西省石城中學的歷史沿革

石城中學前身是石城縣李沁水初級中學。17年(1928)秋,創辦於琴江書院(今琴江中心小學)左側。首任校長廖,有4名教師,首次招收1班,50名學生。19收盤。

民國二十八年(1939),縣政府在沁水初級中學重開中學,定名為石城縣初級中學。廖仍為校長,教職工11,包括教務、紀律、事務三個部門。當年招收了兩個班,88名學生。由於規模小,設備差,滿足不了石城學生的需求。縣長劉以正、縣人(江西鎢局局長)、賴菊川(國民革命軍第14軍軍需處原處長)及黃友芝、廖、何、陳等64位石城名人發起倡議,為全縣中學集資修建校舍,得到多方響應。陳向平壹個人就捐了兩萬塊銀洋。當時組建建築委員會,選擇城北太極寺(現石城中學舊址)建設新校舍。民國32年(1943)建成十棟教學樓和二樓壹個禮堂。第二年,學校搬到了新的地方。石城簡易師範學校也是附中。

民國35年(1946),學校建築委員會改組,縣長沈玉春任主任委員,校長何親自主持建築工作。經過多方集資,建成了28棟師生宿舍、圖書館和食堂。

1949 10 3縣人民政府派員接管學校。它與喬杉中學合並,更名為石城縣聯合初級中學。縣長駱琳擔任校長,下設教學和總務兩個系,招收新生40人。* * *當年在校生164人,教職工165438人,畢業生36人。

1952年,唐縣長兼任校長。次年,新建教室(10教室),總面積1408平方米。同年8月,按省規定更名為“江西省石城縣初級中學”。

1958年秋,增加壹所高中,首次開設高壹兩個班,成為完全中學,更名為江西省石城中學。大躍進時期(1958 ~ 1959),用體力勞動代替教學,教學損失很大。

1961年7月,第壹屆高中生畢業參加當年高考,19人被高校錄取。

7月1962,石城專科學校合並。

“文革”開始於1966,學校癱瘓。次年,軍事宣傳隊和工業宣傳隊入校。

1968 10,學校劃歸城關公社,學校遷至城關公社下社校辦農場,更名為“石城五七中學”,實行半工半讀。

1969年8月,收復縣政府。

1970,學制會“三?”三項制度”改為“兩項?兩制”(高中初中只學兩年)。1971遷回原址,恢復校名。“十年動亂”學校滿目瘡痍,損失不可估量。

65438至0977,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之壹。全校共有21個班級,1117名學生。有70名教員。當年恢復全國高考,19人考上高等院校。年底被評為贛州市紅旗學校。成為全縣最大的中學。

1986下學期有111名教職工。初中9個班,633人,高中18班,1004人。全校學生1637人。校園占地面積25887.1m2,學校建築面積8031.56m2(其中磚木結構6177.56m2,磚混結構1569m2),教師辦公室20間。有30個教室,24個宿舍,2個實驗室,1個圖書館。現代教育技術只配備了6臺投影儀,1臺電影機,6臺錄音機。生活設施齊全。

1993年8月,香港沈先生捐資217600元建造青桐樓(2071m2)。

2000年下學期,教職工179人,初中18個班,學生1059人,高中29個班,學生1682人,全校學生2780人。

1986至2000年,共招收初中畢業生3014人,高中畢業生4846人,初中畢業生110人,大專畢業生1784人,中專畢業生449人。

2011有71個班,3700多名學生。

  • 上一篇:小學爺爺的花園閱讀體驗
  • 下一篇:如何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