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南京市小學對外國人的入學要求

南京市小學對外國人的入學要求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鼓樓小學。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是指非南京戶籍,在南京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的法定監護人要在鼓樓區有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才能申請入學。同時,他們必須提供以下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

1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的戶口簿和身份證;

2.* *門出具的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居住證必須在鼓樓區戶籍地連續居住滿壹年(居住年限計算至當年5月31);

3.隨行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相對穩定的證明,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個人在南京繳納社會保險滿壹年的證明;或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有效期壹年的營業執照(相關許可年限計算至當年5月31日);

4 .出生證、出生證明和預防接種證。

符合上述條件的兒童,由其父母(法定監護人)於6月24日到居住證對應的小學進行登記。鼓樓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學位確定後,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進入公辦小學接受義務教育,不參與電腦派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報名時提供與事實不符材料的,壹經查實,區教育局不予安排隨遷子女入學。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鼓樓區中學。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是指非南京戶籍,在南京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符合政策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父母(法定監護人)應在鼓樓區有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方可在該小學申請入學、註冊。報名時間為當年6月(具體時間由小學通知),報名時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1)隨行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的戶口簿和身份證;

(2)* * *門為隨行子女的父母(法定監護人)簽發的居住證,必須在鼓樓區居住地連續居住滿壹年(居住期限計算至當年5月31日);

(3)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個人在南京繳納社會保險滿壹年的證明;或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有效期壹年的營業執照(相關許可年限計算至當年5月31日);

(4)在鼓樓區小學就讀的小學生的學生證(含全國學號)和質量報告。

符合上述條件的子女,在鼓樓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學位分配後,由區教育局安排進入指定公辦初中接受義務教育,不參加電腦派位報名。

擴展相關: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經驗材料。

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是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精神,把流動人口子女入學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完善措施,狠抓落實,較好地解決了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維護了他們受教育的權利。20xx年,我市被市婦兒工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確定為流動兒童權益保護項目城市。20xx年,人大在我市進行了專題調研,充分肯定了我市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所做的努力。20xx年,* * *將農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方案列入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課題,我市成為研究的重要成員。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壹是加強領導,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提供組織保障。

市* * *轄7區5市12縣,總人口920萬。小學2402所,學生67萬人;初中480所,學生47萬人;普通高中148所,在校生24萬人;有73所職業中學,73,000名學生。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加快,大量流動人口湧入城市,其隨遷子女的數量也逐年增加。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市外來人口約50萬人,其中適齡學生約5.5萬人,集中在市區,占市區學生總數的18.26。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事關教育公平、經濟社會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問題納入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了各級政府的主要責任。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市五區教育局局長為成員的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工作實施細則。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為解決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二,完善措施,確保所有流動人口子女都能上學。

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的主要任務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所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都可以入學,並享受與公民子女同等的待遇。為此,我們根據上級要求,制定出臺了相關政策,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管理,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努力讓流動人口子女進得去、留得住、學得好。

(壹)依法制定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受教育權益的政策。

為切實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關精神,在就學、收費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依法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權利。

高中招生方面,遷入我市的外來人口子女參加本市中考,擇優錄取;戶口不在我市,需要在我市借讀的,按同級同類學校相互轉學的原則,為其辦理正常轉學手續。

在小學入學、小學升初中方面,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無論戶籍是否在我市,對公民子女壹視同仁。家長到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登記,有工商證明、房屋租賃證明、流動戶籍或暫住證,居住地區教育局根據學生實際住址免試就近入學。

在學前教育方面,無論戶籍是否遷入我市,外來人口子女與市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按統壹標準繳費入園。

收費方面,從20xx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取消借讀費,實行“壹費制”收費政策,與公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幾年來,各縣(市)區認真落實各項政策規定,即使在適齡學生入學高峰期也克服困難,盡可能安排流動人口子女就讀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的公辦學校。

與此同時,不符合辦學條件的學校,如“農民工子弟學校”和“棚戶區學校”被取締。如20xx年,我市取締了位於垃圾場的“陳春小學”,協調相關部門撥付專項資金,妥善安排31名學生就讀蘇南村等公辦學校。20xx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批轉市公安局、市規劃委關於我市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外來人口子女轉為城鎮居民的優惠政策,使長期在我市工作、經商的相對固定的外來人口轉為城鎮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這樣,這部分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2)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65438至0998年,我市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資源基本能滿足全市人民對義務教育的需求。但是,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其子女的不確定因素多,入學條件復雜,也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原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壹方面,擴大流動人口子女辦學規模,擴大接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公辦學校數量,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

另壹方面,要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師資配置,為流動人口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位於繁華商業區的正東路小學、新華小學小學、寧安路小學等公辦學校,主要招收外來人口子女。流動人口子女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寧安路小學60,新華小學80,鄭東路小學90以上。這些學校辦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深受外地人的信任和肯定,壹定程度上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20xx年,該市投資250多萬元建成市兒童保護教育中心,專門解決流浪兒童的教育問題。“少年關愛中心”自成立以來,以“建立家園、進入學校、走向社會”三步走的保護模式為中心,開創了壹條從根本上解決兒童反復流浪、無家可歸成為流浪者等問題的新途徑。

(三)鼓勵和支持發展民辦教育,滿足流動人口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民辦學校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寄宿制,封閉式管理,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重要條件。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外來務工人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同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大量產生也相應地促進了民辦教育的發展。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民辦教育的發展,認真貫徹“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辦學方針,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如: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符合貸款條件的學校和金融機構優先提供貸款;新建或擴建校舍減半收取市政配套費,免收圍墻改造費和渣土費,積極鼓勵和支持民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快速發展,湧現出壹批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率的民辦學校。目前,全市共有民辦中小學140多所,在校生65438+萬余人。其中,市區有民辦中小學14所,在校生15萬人,有職業中學30多所,民辦高中30多所,為有效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城問題提供了條件。

加強教育和管理,促進流動人口子女健康成長。

流動人口的子女大多來自農村,在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學習水平等方面都與市民不同。針對這壹特點,我們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盡快適應新環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壹是在農民工子女就讀相對集中的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定期向學生開放,由經過培訓的專職教師接待學生咨詢。在孩子有困惑和煩惱的時候,可以和老師面對面交流,消除疑惑,解開心結,很受學生歡迎。

二是加強對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尋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幫助流動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第三,積極調整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設置,培養流動人口子女與本市學生之間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班級精神和學校互助精神。同時,加強學校管理,積極開展“五小”行動實踐,鼓勵他們努力成才。

三、加強監管,完善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的長效機制。

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是壹項長期任務,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壹是建立督導檢查的長效機制,結合“九五”督導檢查,做好相關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師生對農民工子女多壹些責任和關愛,讓他們來了、留了,確保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益得到落實。

二是建立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加強對外來人員的培訓,宣傳教育政策法規,動員他們自覺送女兒到當地學校就讀。

三是建立考核長效機制。堅持把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結合,作為義務教育年終督導評估和對縣(市)督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將其工作成效作為考核結果的重要依據。

我市在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上做了壹些嘗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與人民的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教育人民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紮紮實實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問題,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石家莊做出貢獻。

  • 上一篇:小學乒乓球競賽規則
  • 下一篇:張俊豪小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