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審題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審題能力

1.用“懷疑”引導。即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問要有層次,有啟發性,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形成愛問題、愛問題、知問題的良好習慣。

2.用“動”來讀。即讓學生邊讀邊做,邊畫邊寫。在各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通過“動”讀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比如低年級的時候,題目可以轉化成簡單的圖形或者數字。在中高年級,學生在閱讀問題時要學會畫線圖和幾何圖或者簡單地列出條件和問題來幫助解題。

3.以“討論”促閱讀。即閱讀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互相配合解決問題,提高理解。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和探討知識的內容、形式和形成過程,內化和深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深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

4.以“畢”打頭。即通過比較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系和差異,來掌握課本知識,並將知識內化。邊讀邊比可以在知識形成的初始階段,對知識進行層次化、系統化的區分和梳理,防止概念、規律和計算方法相互交叉、混淆,使學生更牢固、系統地掌握知識的重點。

5.轉化法。數學語言通常是書面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混合體。閱讀時,要靈活變換閱讀內容,把抽象的表達變成具體的形象問題;將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轉化為語言表達;將書面語言表達形式轉換成圖表表達形式。

6.補充方法。數學語言總是非常簡潔,壹些數學概念和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小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文時經常使用“加法”法。只有通過自己的教學知識來補充或擴展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他們才能充分理解。比如“四年級(1)班42人,四年級(2)班比四年級(1)班少。二班有多少學生?”在解題時,首先要理解“比較”關系,即根據“四年級二班比四班少4個(1)”的條件,計算出四年級二班的人數,然後理解題中的組合關系:將兩個班的人數相加,雖然題文中只有兩個數字,但其中包含了比較組合的兩級數量關系。42-4=38(人)和42+4+42=88(人)。這些學生顛倒了比較關系的方向,導致了誤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加了壹個問題“四年級二班有多少人?”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 上一篇:寧波南站到寧波國家高新區滄海路225號(雲升集團)怎麽走?我應該乘什麽公共汽車?
  • 下一篇:小學生閱讀繪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