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孩子們經常咬手指,有時還會夢遊。上課註意力不集中是怎麽回事?

孩子們經常咬手指,有時還會夢遊。上課註意力不集中是怎麽回事?

1.至於夢遊:夢遊大多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身上。據統計,15%的兒童或青少年會有夢遊的經歷。大多數人都會隨著成長而消失。根據測試,夢遊者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很難叫醒他們。經常夢遊的人很少做夢。

叫醒夢遊者不會有什麽壞處。

家長睡前要註意關好門窗,防止孩子外出時發生意外。同時,他們也要註意孩子房間裏是否有危險物品,如剪刀、消防用具等。

2.註意力不集中:

首先,和孩子壹起分析,幫助孩子找到上課註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比如,有些孩子在課堂上總是想著其他更好玩的事情,對作業不感興趣,或者單純關心課堂學習。

二、耐心教育孩子:現在我們是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作業。妳不能像以前壹樣整天玩。

第三,帶著孩子和老師交流。如果孩子在課堂上取得進步,應該及時表揚。如果孩子註意力不集中短時間內沒有大的改善,也不要著急,要有耐心。畢竟小學階段主要是成長,學習功課不難。

3.咬手指:孩子咬指甲是普遍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所以,壹些年輕的父母往往不會在意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其實咬指甲是壹種不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害的。

人的手與外界接觸最多,尤其是孩子。出於好奇,他們總是喜歡摸這裏,抓那裏,甚至在地上爬。指甲和指尖會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指甲縫是細菌繁殖的有利場所,蟲卵可以在指甲縫中存活很多天。孩子咬指甲,無疑會不自覺地將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甚至出現細菌性痢疾等嚴重的消化道傳染病,或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孩子的牙齒造成傷害,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露、門牙缺失等,影響孩子的美觀。咬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起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縮短甲板,使周邊不規則,使甲板表面粗糙,失去原有光澤,如侵入甲溝,導致甲溝炎。

據報道,目前中國許多兒童的鉛含量過高。除了空氣鉛汙染,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學習用品等有色塑料制品的含鉛量也很高。孩子玩這些玩具,手會被鉛汙染,咬指甲會把鉛吃進身體。所以,糾正咬指甲的壞習慣,壹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孩子的鉛攝入量。

孩子愛咬指甲,有時反映的是壹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郁、沮喪、自卑、敵對等情緒狀態。根本原因可能是不夠重視或者沒有安全感。但有些孩子經常會因為咬手指甲而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訓斥,進而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成為二次精神刺激因素。

可以用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來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主要靠耐心的說服和鼓勵。平時要多給孩子心理上的關註,消除導致孩子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娛樂活動,多交朋友,比如讓孩子和其他孩子壹起做遊戲,轉移註意力。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要體罰,千萬不要大聲訓斥,千萬不要強行把孩子的手指從嘴裏拔出來,這樣可能會下意識地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照常修剪指甲。對於大壹點的孩子,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問題需要壹個過程。越年輕越好。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問題時,要盡早糾正。

專家發現,它是治療神經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咬指甲、拔頭發、吮吸拇指,以及口腔中的壹些不良習慣,如咬嘴唇、磨牙等。

步驟大致如下:

1,教孩子辨別和識別習慣性行為的發生,比如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愛咬手指。

2.教孩子掌握習慣性行為出現時使用的對抗性反應,比如對自己說:“媽媽說,咬指甲容易生蟲。我不要蟲子。”

3.讓孩子想象用對抗反應控制習慣性行為時的情景,比如想象肚子裏不再有蛔蟲,不再胃痛。

4、家長要給予必要的監督,當孩子成功運用對抗反應不再出現習慣性行為時,壹定要及時表揚,這叫社會支持。

對抗反應應該是壹種很容易做到的,與神經習慣不相容的自然行為。比如有咬指甲習慣的學齡兒童,反應應該是手握鉛筆1-3分鐘或者握拳頭1-3分鐘。因為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在家裏,拿著鉛筆都是壹種很自然的行為,對抗性的反應不會引起註意。讓孩子學會識別開始咬指甲的時間和情境。壹旦意識到這種行為(比如手指碰到牙齒,手正在向嘴巴方向移動),就要立即停止這種行為,緊緊握住鉛筆。如果孩子當時沒有筆可以握,應該用拳頭忍住咬指甲,用另壹只手握1-3分鐘或者把手放在口袋裏1-3分鐘。家長在給孩子使用習慣逆轉法時,要給予具體的指導。

= =滿意請采納= =

  • 上一篇:小學六年級第五單元作文(下冊)
  • 下一篇:2022年學校教師工作總結報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