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集美僑鄉的歷史、文化、教育發展及投資意義

集美僑鄉的歷史、文化、教育發展及投資意義

在集美,每年春節期間,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很多地方都會有廟會。例如,在正月初六的孫厝廟會上,會擡出宋神宗所贈的宋代名醫孫慧瑩的塑像進行遊行。還有正月初八的李廟會和正月十五張的二十四社廟會。

但在僑鄉集美會,元宵節宗教民俗廟會規模最大。遊行隊伍經過集美的大街小巷時,鞭炮聲震耳欲聾,濃濃的煙霧令人窒息。場面之壯觀,聚集人數之多,實屬罕見。海內外鄉親和當地民眾紛紛祭奠“閩王”王和“進士始祖”陳,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平安興旺。

歷史淵源

王:據史書記載,王原是壹名官吏。唐景福元年,奉弟王超之命,率軍攻福州,平定全福建。王執掌福建軍政大權長達29年。他以史為鑒,以民為本,采取環保惠民的政策,重稅輕賦,重農興學。他呼籲流放,選拔人才,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十八姓隨王入閩,安置了大量中原流民。這是永嘉之亂後的又壹個高潮。這些南下的中原人從北方帶來了新文化、新技術,促進了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在五代十國紛爭的局面下,八閩不僅避免了戰爭的苦難,政治、經濟、文化也是如此。王也因此成為八閩歷史上少有的功績卓著、影響深遠的君王,享有“閩王”的美譽。宋太祖給“八閩祖先”立了壹個橫匾。

王經營福建,特別重視開發福建南部的廈、漳、泉沿海地區。開發同安府時,留在同安,後到潯圍嘉禾島(今集美),病死於同安陳山。唐末宋初,閩南當地人在北辰山修建了廣利寺,並為其制作了壹尊金像,供奉“閩王”。到了明朝末年,廈、漳、泉等地的許多人跟隨收復臺灣省,帶去了王的神像和大陸的香火。仍有許多人移居海外,其中大多數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他們壹直崇拜王,即“凱民之王”。壹千多年過去了。雖然王的後代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每個人都對他們祖先的功勛心存感激。

集美當時屬於同安府,陳鄉親在祖厝修建王廟,並從北辰山汲取香火,尊其為“船靈鑼”,成為北辰山的“支爐”。僑鄉集美社幾百年來壹直在祭拜這位祖先。1913年,先生從南洋回集美大社老家辦學時,懷念這裏的“開閩王”,改擴建陳祖居,供奉“開閩王”。如今,東南亞、港澳臺、閩南地區的寺廟已超過數千座。王已成為閩臺文化的重要源頭之壹和閩廈宗教旅遊勝地。每年農歷正月十五,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壹方面,它感謝福建王在發展福建方面取得的成就,另壹方面,它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陳:集美大社二房角人,本名,晚年小名不變。公元1573年生於明神宗萬歷年間,家境貧寒,父親早逝。他年輕的時候很聰明,很冷靜,很少談笑風生。每當他和他的兄弟在農場休息時,他總是把它放下。慈母覺得他好學,有抱負,就把他送到了學校。明朝萬歷年間戊午支(公元1618)戴中考;明日,余煌乙醜部榜(公元1625)上線,欽點江蘇蘇州府吳縣令。大器晚成的人是五十歲的人。成為集美大社高中第壹秀才,被稱為“進士祖”。

在任期間,為官清廉,勤政愛民,不畏權貴,執法公正,剛正不阿;“五年戴星壓牢”,“不敢撓”。他為民請命、伸張正義的做法引來了當地既得利益者的嫉妒,視其為眼中釘,想趕緊除掉。

據報道,5年任期屆滿後,陳請假回老家探親,回家路上帶了幾十個大箱子。吳縣的土豪劣紳以為他們都裝滿了金銀珠寶,聚眾強行阻止,聯名起訴他們掠奪人民的肥膏。上級只好在箱子上貼了封條,空運到法院派人調查。開箱檢查後,沒想到除了舊衣服、布鞋、潘濤瓦罐外,還有“冒充金銀”的磚塊和碎石。原來,陳在任期間,廉潔自律,不貪壹分錢。因此,他不能穿著黃金回家,害怕村裏的人會笑,所以他不得不“以假亂真”為獎勵陳的清廉,熙宗賜“尊親堂”牌匾,命十六名官吏橫擡出城。如果房子的墳墓礙事,他們將被允許拆除通道。為了不驚擾沿途的百姓,陳不走陸路,改坐船回老家,留下了壹段佳話。

因為陳為人剛正不阿,兩袖清風,他並沒有因為權勢而得罪了宦官。宦官挑毛病無可挑剔,他們就親自給崇禎打電話,把他調到北京任命。以後找機會背後捅刀子。後陳身體不適,不適合繼續留任,皇帝允許他上場。這樣,陳才得以避禍回家安度晚年。

當陳回到俱樂部時,他只是建造了壹個簡陋的避難所,因為他缺錢。抗戰時期,大舍被侵華日軍轟炸,故居被夷為平地。後來,陳嘉庚先生建造了它,因為它是為了紀念農村的聖人,所以村民們可以住在那裏。

如今,彰顯最高榮耀的“進士”、“尊親堂”牌匾,是大社人文繁榮的佐證。不過文革時被燒毀了,掛在這個祠堂裏的牌匾就是復制品。集美大社村民為了紀念和鼓勵宗族子弟出人頭地,學習進步,還在正月十五擡著他的神像,為宗族祭拜祈福。①②③

廟會流程簡介

元宵節的前壹天,集美沿街的商戶和住家都準備了貢品,沿街擺好了桌案,富裕家庭準備了整只的豬和羊,普通家庭也準備了雞肉、豬肉、新鮮瓜果等豐富的貢品。不管有多少貢品,虔誠的心都是壹樣的。同時在門前屋檐下放壹個水桶,裏面裝著黃豆、紅薯、稻草等東西。據老人說,這不僅是為“開閩王的兵馬”準備食物,也象征著人民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祝願。

(當日大社祖庭廣場祭祀現場)

元宵節早上八點,五賢之神(“開民王”王、王夫人、王妹妹、“進士祖”陳、黑面祖師)被八擡轎子請了出來。來自五湖四海的舞龍隊、腰鼓隊、旗領導正式拉開了全天的序幕。壹時間鼓聲鞭炮聲四起,在鼓聲鞭炮聲中,他們沿街變道,按固定路線巡航。信徒們壹路跟隨,焚香祈禱,隊伍越來越長,綿延數裏。沿街商戶興高采烈,開門迎神。

每年的遊船路線都是以各個角落的祠堂為連接線,途中的路線幾乎會把集美文教區這裏的主要大街小巷都連接起來。具體路線大致如下:早上八點從大社祖厝巷店出發,經過大社路-吉岑路-岑頭巷店(停靠點:集美百貨)-岑西路-嘉庚路(薛婧村村門口)-郭厝巷店(。下午1從大社祖厝出發,經大社路-杜南路-紀念碑南門-上亭香點(香點:上亭角)-環城路-吉岑路-唐慶香點(香點:湯唯榕樹)-環城路-湯浦路-聖光路(新區香點)在每個香點停留30分鐘,讓附近的人有時間祭拜祈福。

(“啟民王”王、王夫人和王的妹妹入座)

在陳的社會裏,擡佛像的人需要壹個強壯的年輕人。這些旗幟不是每個人都能舉起的。旗手必須是去年剛結婚或者去年生了男孩的年輕人。

遊行的路上,每到壹個祭拜點,我都要背上神像好幾次,左右搖擺。所到之處,人山人海,鞭炮聲更是震耳欲聾,場面十分熱鬧。據說這是因為這些神壹年365天都要待在廟裏,壹年難得出來壹次,所以興奮得手腳亂舞,轎子人都憋不住了。

經過壹天的巡遊,“開閩王”王等神靈回到集美陳氏宗祠前的廣場,受到陳氏宗親、海內外鄉親和當地群眾的祭拜。期間將穿插舞龍舞獅、歌仔戲、木偶戲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成為集美最熱鬧的壹天。正月十六,祠堂廣場會有“攻炮城”,比正月十五少了些熱鬧。

據老人們說,元宵節這種宗教習俗自古就有,但文革時停止了,壹些祠堂被破壞了。改革開放後又恢復了。大約幾年前,它作為壹種迷信活動被政府禁止。據當地人說,有壹年元宵節遊行那天,警察出動阻止擡佛像,擡佛像的長棍也被居委會沒收了。那天早上的遊行沒有實現。然而,這仍然不可能阻止當地人民的虔誠信仰。他們派老人到居委會拿回長棍,下午不顧反抗,擡出佛像。大概到了去年春節,這個活動又被允許了,那壹年的活動特別隆重熱鬧。

如今,集美俱樂部的男女老少都非常熱衷於這項活動。因為,在它被禁止的那幾年,當地發生了壹些不祥的事件,比如車禍,導致當地人相信了這個活動。於是,就形成了每年非常熱鬧的集美燈會習俗。

人詳細鏈接1:

“凱敏王”王申智④

(《開閩王》王申智(公元862-925年))

(廈門北辰山凱民王雕像)

“閩王”王(公元862-925年)因其在閩期間的豐功偉績而被後人稱頌,被尊為福建王氏家族的驕傲後裔。2007年2月4日,海峽兩岸首家合作的文化研究機構——閩臺王研究會在福州成立。山西太原,世界更了解王。現列出以下文獻,以備日後校勘,同時借此平臺宣傳福建王先人,寄托對他們的思念。王在福建的後裔,多為開閩王的第四子王所傳。

相關文獻(1)

“凱敏王”是男的。

王(862-925),河南光州固始人。從光啟元年(885年)到去世,在福建工作了39年,其中在福州工作了32年,先後擔任福州觀察助理員,留守,校對刑部尚書,節度使,校對同校書,校對右仆,校對校,專校司徒,校對太保,瑯琊王,中書令等

王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穩定工作。光啟二年(886年)八月,王兄弟領兵攻打泉州,殺死了貪汙腐敗、無惡不作的泉州刺客廖燕若。在福州的福建觀察迫使承認王氏兄弟,並要求唐朝廷任命他們為泉州刺史,泉州的面貌很快得到改善。大順二年(891),陳艷病逝,姐夫範輝自稱留守撫州。景福元年(892年),王兄弟為統壹福建做了周密的準備。經過壹年零三個月的艱苦奮鬥,他們終於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壹日奠基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後,親自“便衣埋”和“照顧他的家人”,以實現穩定。後來王氏兄弟還立了劉星的全廟供奉,贏得了極大的人氣,流傳到四面八方。建州的許貴範和汀州的鐘泉木,以及山區和沿海的分散武裝,統壹了整個福建。王采取各種措施穩定福建社會秩序,為福建經濟文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王十分重視經濟建設,主要表現為:壹是發展水陸交通。天福源年間(901),他在修築雒城的同時,挖掘保護城池,修建了泗泗橋和金通門。天佑三年(906),王在福州正街茅穎橋南(今東街口以北)修建還珠門,修建南關橋(今安泰橋),還開河與臥橋浦相連,引領潮流穿城而過。侯亮開平二年(908),沙河橋(又名酒仙橋)建成。第二,擴大國內外貿易。他執政時,取消了岷江流域的關卡,使寶山區與沿海城市之間貨物暢通,物資互通。同時在黃岐半島開辟外貿口岸,史稱“甘棠港”。隨後,福州與朝鮮、印度、蘇門答臘等國,經常有使節往來和商務考察,在福州等地進行經濟文化貿易活動。進口產品有象牙、犀牛角、珍珠、香藥等。第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任用有生產經驗的嚴管理農業,並派出得力的官員“巡郡縣,勸農教桑”,把因戰亂而流亡各地的農民全部招回家鄉,給予合理安排,鼓勵他們開墾土地,發展生產;為了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他決定通過“什壹稅”、“無暴力征收”、“無戰事”來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他還鼓勵農民種植茶樹,生產大量出口茶葉,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他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如修復和疏浚福州西湖,將原來20裏的西湖擴大到40裏,灌溉岷縣和後關縣的民田;他在福清修建了海堤,保護農田免受潮濕,並灌溉了數千英畝的民用農田。第四,發展手工業。如閩北山區,茶廠眾多,其中官辦面包房38家,私營面包房1336家。在福州西南,王為修建了13爐鑄造處理站。在建陽,陶瓷行業也比較發達。在汀州設鉛場,鑄造鉛幣和銅幣。後來他鑄大鐵錢,以五百文為貫。當時手工業生產發展很快。在王任職期間,福建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好年景、好年景”的現象。

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他非常重視人才的使用,到福建後,安置了大量中原流民,尤其珍惜文人,並設置招賢納士等機構接收。他采納翁成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所學校(高等學府),以教授福建的傑出人士”,並選派黃桃等知名人士為“四博士”。在王的倡導下,當時州內有州學,縣內有縣學,偏遠鄉村有私塾。“少年已附師訓,老年人已置國”,大大發展了文教事業。

王非常重視搜求書籍。天佑元年(904),王組織大批知識分子,搜集並撰寫了各種遺書,獻給唐政府,豐富了史料,並為出版了《巖中撈》壹書,為搶救和保存祖國文化遺產做出了貢獻。王還恢復和創造了許多寺廟和寶塔。他執政時,修建並修復了260座寺廟和6座寶塔。其中壹些佛塔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物,是旅遊資源之壹。

王為晚唐五代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

相關文獻(2)

閩臺聯合舉辦紀念“閩王”王研討會

2007-02-03

新華網福州2月3日電(記者孟)海峽兩岸首個合辦的文化研究機構閩臺王研究會近日成立。此舉標誌著閩臺民間從合作擴大到共同設立文化研究機構。

臺灣省著名企業家擔任第壹屆常務副會長,臺灣省桃園縣王氏宗親會北分會會長,臺灣省國立成功大學教授王分別擔任永遠名譽會長和名譽會長。

閩臺王研究會會長王表示,研究會將弘揚祖德,加強閩臺民間文化交流,完成金門、臺灣省“王敏金神”遊,祈福兩岸人民平安健康,團結閩臺及海內外200多萬子孫,弘揚王“以德惠民”的歷史功績。

王是五代福建王,河南固始人。五代動亂時期,他在福建采取保護環境、保護人民的政策,努力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他被稱為“福建之王”。

為避免被卷入戰爭漩渦,王堅持“與其閉門稱帝,不如開門”,他維護國家統壹的功績至今仍為兩岸人民所稱道,他的後人也以此為榮。

王的後代和他的兄弟王潮、王深鸞後來從福建遷徙到臺灣省,再從福建到臺灣走向世界。有200多萬,其中臺灣省有50多萬。

王告訴記者,研討會還將完成閩王陵墓和閩王紀念館的配套工程建設,塑造王巨型雕像,重建蓮花永興寺。

相關文獻(3)

連江縣檔案館有壹張王的畫像,壹張百歲王的家譜“王開民”。

2007年9月21東南快報

昨日,首屆海峽兩岸人民論壇暨閩臺家譜展在福州舉行。海峽兩岸近千份“百家姓家譜”匯聚壹堂,公開展示。

在展覽上,來自福州和臺灣省的王的後代感到有些遺憾,因為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家譜。但省檔案館了解到這壹情況後,提供了壹份連江縣檔案館收藏的王氏族譜。這份有著百年歷史的家譜,可以讓人們對王氏子孫大開眼界。

連江縣檔案館館長鄭說,這本家譜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記錄了清末民初從“開閩王”王到王後裔的傳承譜系。翻開封面,還可以看到王的肖像。王心地善良,氣度不凡。"這是我第壹次看到王的畫像."壹位溫州的王先生說。

“這本族譜的珍貴之處之壹,就在於它詳細介紹了王代代相傳的族群情況,而且內容豐富。還有壹點就是,家譜之前有很多古人為王及其後代所寫的傳記和序。”鄭主任說。臺灣省的壹位老人說,這些傳記和序,大部分在臺灣省的王家譜中找不到。

《王族譜》還記載了王後裔的生平和事跡。如果任何壹個子孫做了好官或做了其他好事,他們的善行將被記錄在家譜中。可惜受封建思想影響,女性上不了家譜。

文革期間,這個族譜差點被當成“四經”燒掉。好在縣委領導發現了它的價值,當時就要求檔案館保護,後來又恢復了。“它可以說是我們博物館最珍貴的家譜之壹,我非常喜歡它,”館長鄭激動地說。

"臺灣省傳下來的王氏族譜並不算老. "臺胞王先生說,“現在臺灣省的王氏宗親基本上20年修壹次家譜,修家譜的工作這幾年也逐漸慢了下來。”現在我看到這個家譜,先生壹再表示“多麽珍貴”。

省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小張向這些王氏家族成員展示了另壹套五本王氏宗譜。“這個家譜也很難得,還有古人題寫的王傳。”小張說,“包括這套王氏宗譜,我們展出的上甘霖、雁門佐佐木、北宋名臣李綱的宗譜,都是宗譜中的珍品。”

王家很想實地翻看這些家譜,但展覽條件不允許這樣。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說,如果這些臺灣省客人想把家譜帶回臺灣省,可以在檔案館復印壹份。

王的後人女士說,福州所有的王氏子孫都有壹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盡可能地恢復和保護福州的王氏族譜。“大量的王氏族譜在歷史災難中丟失,我們現在正在盡最大努力挽救剩余的王氏族譜,並對其進行翻新。”(記者王勁文/圖)

  • 上一篇:學期中家庭委員會的工作計劃
  • 下一篇:唐山圖書館招募暑期誌願館員(唐山圖書館誌願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