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國立師範學院辦學概述

國立師範學院辦學概述

民國時期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隨著政策的變化而起伏。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教育部頒布了《師範教育條令》,對高等師範教育非常重視。1922年,教育部公布學制改革令,決定將高等師範學校升格為師範大學,掀起了“師範大學改大”的熱潮。六所師範大學升格的結果,北京只剩下壹所師範大學,其他五所大學都改成了普通大學,高等師範教育陷入低谷。到了30年代中期,師範大學的關閉導致中學教師缺乏教育和培訓,中學教育質量低下,成為舉世公認的事實。

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戰爭服務的人才嚴重短缺,使國民政府進壹步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日本軍閥在侵略戰爭中對中國教育文化機構的瘋狂破壞和在淪陷區進行的奴化教育,也給了政府和教育者極大的刺激。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尋求救國之道成了政府的當務之急。除了發展戰時經濟,加強軍事訓練外,在教育方面,要改善中小學教育,更不要說改善師範教育了。

因此,1938年4月,國民黨臨時國民大會通過了《戰時各級教育實施計劃大綱》,指出“應特別註意並緊急實施教師訓練,並應盡速規定各級教師資格考試及學術研究辦法,以培養中學急需德智體教師,並應考慮原高等師範學校舊制而設置。“在當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高等師範教育重新受到重視。

1938年7月,以《戰時各級教育實施計劃綱要》精神頒布的《師範學院條例》,對我國高等師範教育體制進行了重大變革。條例指出,“師範院校單獨設置或在大學內設置,教育部將審查全國各地情況,按區設置”。基於國民師範教育的基礎和當時的戰爭形勢,教育部決定設立獨立的師範學院,臨時設在湘桂黔壹帶,定名為國民師範學院。1938年7月27日,國民政府教育部聘請著名教育家廖世誠為國立師範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籌委會成員還包括高教部部長吳、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朱景農、西北聯合大學教授王德耀等。潘公展就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後,陸軍第31軍總司令部書記袁哲接任籌備委員。廖世誠從7月27日被任命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到10年10月27日國師院於18+0年2月27日開學,帶領其他籌備委員成立國師院,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籌備工作很復雜,但籌備委員會日夜努力,有條不紊地處理各項工作。因為教育部打算在離桂香或向倩鐵路不遠的鎮上辦壹所佛學院,廖世誠壹方面托人在貴州選址,另壹方面又著眼於湖南。

9月的壹天,長郡中學盧立剛校長(當時已遷到藍田)在長沙壹家書店遇到了廖老師。出於對這位佛學老師定居湖南的殷切期望,他極力向廖推薦安化藍田,意為“安定的文化”、“照耀著妳”。廖世誠到安化藍田考察,發現藍田鎮地處湖南西部山區,遠離京廣線,受侵華日軍幹擾較小,但鐵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藍田也是山區的小盆地,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但是兩天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地方。"當我們走投無路,想要返回時,突然有人指示李園把它租下。店主李卓然先生很大方。經過半天協商,合同成立。”梨園位於藍田鎮西約壹裏的光明山,占地約100畝。“有200間房子,都是重度彎曲的房子,長長的走廊。”這真是壹個尋找的好地方。簽約後,廖世成以條件優越為由,向教育部申報藍田為校址,獲得批準。

1938 10 6月10日,籌委會驗收了梨園所有房屋,開始修繕粉刷,並在光明山上修建教室等教學和生活設施。為了辦好佛學院,廖世誠長期聯系家鄉的朋友、光華大學的同事和信徒,動員和邀請他們到湖南辦學。學者、孟憲成、任孟賢、周成、王武鳳、高長雲,工作人員胡榮奎、朱壽福、薛赤濤、、張、洪、、。同時給全國各地的朋友同事發了壹封信,請求推薦人的幫助。並利用在重慶開第壹次全國高等師範教育學術會議的機會,邀請了衡陽的駱吉林、金兆軍、謝成平、胡幹生、姚欽友、鐘泰。

壹批有名望的教授和壹批有能力的老師冒著千裏之外的風險及時抵達藍田,使師大的教職工陣容初具規模,為按時開課奠定了基礎。在馬不停蹄的奔波和接觸中,廖老師親自制定了師大的組織大綱和學習規則,師大的開辦費預算,並請其他教授和工作人員制定了各個系的課程和各個系的操作方法。圖書館設備是學院成立的重要條件。佛教經教育部批準,接收了安徽大學、山東大學因戰爭封閉而存在桃園的圖書、儀器、設備,經過21天運到藍田。* * *儀器設備木箱320只,鐵床260張,鐵器130件。此外,學院還向長沙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訂購了壹批圖書和文具,並向南軒圖書館租借了數萬冊圖書。這樣理科的實驗和文科的書本參考就有了很好的基礎。

剛到藍田的時候,我出生在兩個地方,學院的建設離不開當地的支持。為了爭取藍田機關的支持,協助師範學院的運作,籌委會成員在湖南省、安化縣和藍田鎮保持聯系。壹切準備就緒後,學院於65438+2月1日正式開學。開學後,6月1939 65438+10月14日,師大邀請社會各界,湊成盛大的開學典禮。正如教育部主任顧樹森的賀詞,“藍田以植玉聞名,秦楚是異地,故有同情之事;師資培養,團結就是力量,復興,樂觀”,國立師範大學承載著國民政府復興高等師範教育的厚望。抗戰時期,國師註定沒有壹個和平的學校環境。

1938九月藍田選校址的時候,藍田還不是世外桃源。當時侵華日軍入侵武漢、廣州,湖南其實離戰爭前線很近。之所以決定在藍田建校,是因為藍田地處湘西,不是軍事樞紐,即使敵人深入內地,藍田也不是必經之地;其次,由於藍田水陸交通便利,即使在緊急情況下,物資轉運和人員疏散也更有把握;再次,藍田是山谷中的小盆地,環境幽靜,風景優美,是辦學讀書的好地方;第四,因為藍田便宜,有梨園出租,佛學院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白手起家,可以盡可能的節省開辦費。建校過程中,6月下旬,165438+10月中旬,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局勢日趨緊張。雖然不斷有人建議廖世誠放棄藍田,另尋校區,但廖院長會因為學院新地基沒打好,人員分散,學校無限期開學,而他的決定權還在藍田。1939年9月,日軍在湘北發起第壹次戰役,1941年9月在長沙發起第二次戰役,1941年2月在長沙發起第三次戰役。每次出現危機,師生中都會有搬學校的動議。廖院長壹方面派人到新化、漵浦等地調查西行路線,以備不時之需,另壹方面又說:“不宜脫險;人們關心的國家高等教育機構;國家貨幣困難,不能揮霍的原則,調解輿論,引導師生堅持藍田。所以,在抗日戰爭的拉鋸戰階段,佛家能在藍田背弦,而且越來越強。1944年5月27日,日軍動用海陸空36萬余兵力打通了中國大陸的交通線,發動了恒昌戰役,這是日軍在壹個地區用兵最多的壹次。在敵人的強大進攻下,中國的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長沙6月19淪陷,衡陽7月8日淪陷。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背景下,佛學院被迫放棄經營了六年的藍田校區,遷往西部的漵浦。這個過程是反復考慮和考慮的。在戰役開始時,院長廖仍以他壹貫的精神努力保持學院的平靜。他知道,抗戰八年,人已疲憊,書院有點心慌,藍田鎮不好收拾。化人為關,尤其是在緊要關頭穩定大局,是學院的職責。所以他說:“除非衡陽守不住,邵陽告急,我們醫院絕不動。“戰爭開始後近壹個月,藍田的師生像往常壹樣去西藏度假。鑒於形勢險惡,教育部於6月6日電告佛學教師,要求學院未雨綢繆。廖院長觀察了情況,認為可以冷靜處理,但沒有向師生公布。當平江、瀏陽、汨羅、益陽相繼失陷,藍田周邊無不危如累卵,觸目驚心,書院的畢業考試和學期考試仍在按計劃進行。邵陽中央日報報道佛教教師成為藍田的穩定力量,藍田李星日報報道佛教教師走近壹線,保持獨立,他們的毅力是民族氣節的體現。

6月1944長沙失陷後,湘潭、湘鄉、衡山相繼失陷,敵軍戰線已至藍田東南140裏永豐鎮。教師和學生已經要求學院迅速采取行動。有的主張搬到東安,有的主張搬到新寧或武岡,有的主張搬到漵浦,但有的主張不搬,沒有壹致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學院於6月20日召開緊急院務會議,決定從6月20日21起停課撤離。同時派朱幼穗、陶兩位老師到新華商量撤離地點,成立了以院長為團長、金兆鈞為總幹事的戰時勤務組,組織撤離。戰時服務團下設運輸隊、救護隊、聯防隊、接待隊、通信隊,師生負責各組工作。壹切準備就緒後,學院於6月28日宣布撤離。

在藍田秩序混亂,難以招到員工的情況下,全院師生齊心協力,將學院所有的圖書、儀器、重要論文打包運走,分別疏散到新華、世榮橋、茅坪。大部分師生被疏散到新華尚美中學和縣女子中學,少數留在藍田。撤離學院期間,由於我軍英勇抵抗,衡陽戰事呈膠著狀態,總體形勢似有好轉。教育部打電話解釋說學院不能遷址。廖院長把這個消息報告給新華和藍田的師生,師生們欣喜不已。於是決定讓新華師生返回藍田,結束撤離。沒想到,8月7日,經過47天的努力,衡陽失守,佛系遷都勢在必行。廖院長派兩組人到漵浦和楊木洲調查搬遷地點。之所以考察楊木洲,是因為這裏靠近藍田。如果情況能好轉,學院搬回藍田更方便。但考察的結果是楊木舟不適合。漵浦的優勢很明顯:偏僻,安全;離省會沅陵行署近,容易照顧;是通往重慶的主幹道;產品豐富,可以供給師生生活。而且搬佛老師的意向得到了漵浦縣政府和參事會的熱烈歡迎。當時日寇已占領祁陽,逼近邵陽。廖院長隨後召開教職員工大會,決定將學院遷至漵浦,並很快組織了學校搬遷委員會。學校搬遷委員會制定的搬遷辦法,對到達漵浦後的人員組織、差旅補助、行走路線、學校財產交通、註意事項等做了詳細規定。

9月10,學院搬遷正式開始。到65438年10月26日,運輸工作全部完成。學院搬遷歷時47天,共運出668箱。雖然期間戰爭破壞帶來的艱辛難以言表,但人員和物資組織有序,所以學校財產沒有受損,也沒有人員傷亡。留在藍田待運的物品登記造冊,整齊地碼放在教室和職工宿舍,並聘請園主李氏家族代為保管。學院新校區位於漵浦縣馬天平,與江岸相對。村莊整潔,寺廟多,橘林茂密,環境幽靜,與縣城僅壹水之隔,交通便利,適合辦學。原來學院是用民居和公祠作為校舍,寬敞充足。然而,形勢的急轉直下,使得活動的器官突然增多。先期到達的單位早就占了地盤,其余房屋損壞,除非修復,否則無法使用。因此,初到馬天平的師生居無定所,坐立不安。幸運的是,學院采取了預防措施。9月19日安排教職工在新學院辦公,加緊修繕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教室,添置學校家具。到10中期,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師生全部安頓下來。學院隨後於22日開始招生,6月11日在漵浦開學。佛家西遷漵浦,是兵敗形勢下的無奈之舉。經過兩個月的疏散和等待,才做出了這個決定。新校址的選擇也是考察比較的結果。師大在漵浦辦學不到兩年。雖然漵浦的辦學條件不如藍田,但學院在漵浦辦學受到了湘西人民的熱烈歡迎,學院為湘西人才培養做出了特殊貢獻。佛門遷到漵浦不到壹年,就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由於學院所在地對學院的發展意義重大,第四十壹屆校務會議認為,戰後學院應改名為“國立中央師範學院”,校園應設在首都或交通便利的地方,並擬就“學院的命名及所在地”提交部長級呼籲書。為此廖院長於8月底1945前往重慶教育部進行會談,並參加了教育部召開的教育善後工作會議。關於搬入的大學的復原地,本次會議確定的原則是“在尋求相當合理的布局的同時,兼顧大學的歷史關系”。基於這壹原則,結合學院成立的歷史背景,學院的自主設立和命名,國立師範學院應如師生所願,復員在南京或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藍田的校址是當時教育部考慮到戰爭形勢而做出的臨時安排,並不打算將學院永遠舉辦在藍田,這壹點從國立師範大學的校名就可以看出來。但在會談中,新任教育部長朱家華要求國立師範大學將永久校區設在湖南。廖院長隨後試圖將學院定位在長沙,但得到的答復是“經與湖南省政府聯系,長沙飽受戰亂創傷,不適合國師搬遷”,要求學院將永久校區定位在南嶽或衡陽。

於是廖院長回到漵浦,開始準備復員。廖院長赴考察時,委派胡榮奎先生和王碩儒先生。他們到達衡陽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市縣政府黨組織、教務會、社區聯名致電學院,誠摯邀請學院落戶衡陽。在各個機構和衡陽校友的協助下,我逐壹查看了市區三四十裏範圍內可以作為醫院選址的地點。到達南嶽後,他們對南嶽山上和衡山縣周圍的山麓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兩位先生回到漵浦後,學院召開教職工大會,聽取考察報告,綜合比較兩地條件。由此,衡陽以交通便利、校園區位廣闊等七大優勢贏得了全體教職員工的壹致認可。學院決定將位於衡陽河東岸的原省五中、三職院作為永久校區。

學院決定後,報教育部審批備案,湖南省政府批準。沒想到,已經定下來的,還是發生了重大變化。“省五中舊址突然被某空軍站占用,多次交涉也不肯讓步。”教育部還要求佛學老師將南嶽改為永久校區。在法律和事實難以逆轉的情況下,雖然南嶽的物質條件遠不如衡陽,但當時湖南省政府決定以南嶽為全省文化建設區,以佛學老師為輔導中心,學院毅然決定遷往南嶽。根據教育部的安排,1946的暑期是學校復員的時間。學校將於5月結束上課,並開始復員工作,復員工作將於9月完成。

廖院長在決定遷往南嶽後,立即任命了包括皮明舉在內的14人組成的醫院遷建委員會,並擔任其主席,提出了“安全、快速、節約成本”的原則。搬遷委員會連續召開了幾次會議,並根據這壹原則制定了搬遷計劃。在路線上,確定漵浦經顏夕、益陽、長沙到南嶽,漵浦坐公路汽車到顏夕,顏夕坐水上船到益陽,益陽坐小汽船到長沙,長沙坐公路汽車到南嶽。這條線路在沿途暢通的情況下,只需要壹周就可以到達,省時,更安全,運費也不貴。在遷移程序中,決定先運送圖書和儀器,其次運送重要文件和校對工具,最後根據需要運送普通文件和校對工具;上班族第壹,教職工家屬第二,住院學生最後。由於周密的計劃,學院的搬遷進展順利。

6月初開始打包工作,壹個月後基本完成。7月11日,搬遷工作正式開始,在顏夕、益陽設立轉運站,在長沙、南嶽設立臨時辦公室,使各種貨物的聯系和運輸暢通。據統計,從漵浦運到南嶽的學校用品有600多箱,178箱圖書也送到了教職員工手中。9月至6月5438+00,學院將搬遷到漵浦前留在藍田的大部分學校家具運到南嶽,使學校家具基本能滿足開學需要。廖院長到長沙後,與湖南省政府、省商學院商定,南粵省立商學院(聖經學校舊址)的校舍為本科校舍,南粵省立十二中的校舍為附中校舍。9月中旬,商學院建築陸續移交給佛學院。佛學院抓緊準備,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在10月中旬,各項準備工作就緒,順利開學。南嶽復員的民族師範學校,盡管條件差,範圍窄,但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還是取得了壹定的進步。蔣介石政府悍然發動內戰後,國內形勢瞬息萬變,教育經費嚴重短缺,師生生活困難,國民教師人事變動頻繁。

廖世誠院長於1946至12回上海休假,由教務主任皮明舉教授代理。廖院長辭職後,皮代院長於8月1947被教育部聘用。1948 4月批準皮明舉院長辭職,謝福亞教授代理院長9月,1948,陳東源教授接任院長10月,自然史系主任王兆成教授代理主任6月,1949。8月,戴在接受學院撥款的途中去世後,英語系系主任王武鳳教授接任南嶽學院院長,直至南嶽解放。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軍管會文化教育接管部正式成立。10年10月8日,衡陽解放,師大師生歡欣鼓舞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1949 65438+10月31日,王闖五峰向長沙軍管會文教接管部、長沙臨時湖南省政府及教育廳發電報,請求派員接管學院。為了適應當時大學教育的需要,集中力量辦好湖南的大學,新成立的湖南省委、省政府計劃將國立師範大學並入湖南大學,國立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省十二中合並。

1949 165438+10月11、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同意國立師範大學並入湖南大學。軍管會文教接管部部長袁仁元、副部長劉守啟立即致電佛校通報此事。得知學院將並入湖大,師大師生都很滿意。為了盡快恢復教學秩序,遷址長沙,學院立即電告湖南大學學院近況,請求派代表迅速接手。經過函電往來和緊鑼密鼓的準備,湖南大學派秘書長於誌紅到南嶽接管國立師範大學。65438+2月1日,師大舉行了慶祝建校11周年大會,同時也慶祝師大與湖大合並。王闖五鳳作了即席講話,鼓勵全校師生愉快地聽從領導安排,進入新時代。65438+2月底,師大師生帶著所有的書、儀器、教具、東西,來到長沙嶽麓山湖南大學校園,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

佛學院附中留在南嶽,與省十二中合並,更名為省衡山中學。

  • 上一篇:超市如何防盜?
  • 下一篇:我們學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