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人教版、人教版、嶽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種新課改歷史教材有什麽區別?

人教版、人教版、嶽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種新課改歷史教材有什麽區別?

摘要:用“誰舞匕首,四面拔劍”來形容新課標實施的影響並不為過,它對教材編寫和壹線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透過“漢至元之政制沿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到,人教版、大象版、嶽麓版、人教版四套新教材,為師生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新課程,在結構、選材策劃、思維訓練等方面各具特色。通過比較,我們認識到政治史教材的編寫需要明確政治史的特點和要素,選擇反映政治文明發展進程的典型材料,也認識到壹線教師要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學會用好新教材,充分了解不同時期政治文明的特點,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鍵詞:全面理解新課標新教材中政治文明的特征。前言“誰舞匕首,四面拔劍”毫不誇張地形容新課標實施的影響,對教材的編寫和壹線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教科書改革永遠是先行者,“壹綱壹書壹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走到了盡頭,這使得高中歷史新課程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局面。嶽麓版、人教版、人教版、大象版四套教材,都是以“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進壹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原則,融入了新課程的理念,給師生耳目壹新的感覺。筆者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第壹模塊第壹題中選擇“漢代至元代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闡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作為切入點,比較四個版本教材的細節,分析其異同,探討政治史教材編寫的特點, 並提出壹線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努力方向,以期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促進課程改革。 壹、課程標準分析1。內容標準至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指出:“秦始皇建立的專制集權的國家制度模式,對以後的封建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從漢朝到隋唐乃至元朝,無論是內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還是中書制度,中央的權力都逐漸集中在皇帝手中,充分體現了君主專制的本質。”秦漢時期確立的專制集權是中國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集權,專制主義者,其實指的是中國古代的國家管理形式。絕對主義,即橫向解釋中央決策機構的權力分配,是君主專制的制度;集權就是縱向解釋國家的結構形式,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是地方服從中央的制度。從漢代到元代,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是以郡縣制為基礎,以天皇制為核心,發展方向是君主制度的不斷強化。2.課程目標新課標講到“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壹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方法和能力方面,課程標準提出要“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目標是“明白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壹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進程中的典範,是中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的巨大貢獻,是中央官制和選舉的不斷完善。同時,專制制度明顯阻礙了中國的社會進步,尤其是近代中國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新課標打破了通史體例,以專題為線索展現歷史發展脈絡。對漢至元這壹時期政治發展特點的描述,要求教材“選取能夠反映壹個歷史時期基本特征的重要政治制度、歷史政治變革、重大政治事件及其重要歷史人物作為專題學習內容。”選取典型史實理清這壹時期的發展脈絡,探究專制中央集權的不斷完善和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形成多元認知的能力,無疑是對教材的巨大挑戰。壹線教師在解讀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研究教材,拓展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解釋中國這壹跨越幾千年的古老政治制度,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有所收獲,都是新課標下的重要課題。二、四個版本教材在結構、選材和策劃方面的比較人教版和大象版列舉了從漢代到元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從機構和官職的變化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體現了教材編寫者著眼於政治制度史,在列舉的基礎上劃清界限——中央集權和皇權專制的不斷加強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兩個版本都註重整體性和組織性,材料精煉,線索清晰,結構嚴謹,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筆者認為,政治史不等於正史,政治文明不等於制度史。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通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來認識歷史規律,只有豐富具體的人物、事件、現象才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嶽麓版還抓住集權專制主義演變的兩條主線,以“集權與分權之爭”和“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兩條線索,著眼於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和政治制度的壹系列活動和變化,將這壹時期的制度演變置於中國古代政治領域的活動之中。教材內容壹方面闡述了制度在典型歷史事件的沖突和鬥爭中的變遷,如七國之亂、安史之亂等,這些既是變遷的原因,也是變遷的結果;另壹方面,以典型的歷史人物為核心,如漢武帝、宋太祖等,闡述了主要歷史人物在制度演變中的作用,制度的變遷是鬥爭和沖突的結果。嶽麓版的編纂內容豐富生動,在不偏離基本線索的前提下,註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並有原因、過程、結果的描述。嶽麓版還突出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即到了宋代,中央與地方的鬥爭已基本告壹段落,地方已不能再反抗中央。但也有內容糾結的情況。比如,教科書在談到漢武帝的措施時,把中朝的建立放在第三課“集權與分權的鬥爭”中,這顯然是不壹致的。其實古代皇帝的各種措施壹定是強化了中央集權和皇權,兩個線索的完全割裂似乎是僵化的。另壹方面,人版並不局限於枚舉系統,也沒有明確描述兩條線索。而是把君主專制的強化作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征。圍繞這壹特點,闡述了法律制度、選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監察制度。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四個版本中,只有民版還有壹課,專門闡述了朝代更替和階級鬥爭對政治制度演變的影響。人版弱化了漢至元時期,而是將這壹階段放入政治文明的進程中。民版雖然沒有嚴謹的線索,但卻以更寬廣的胸懷容納了中國古代政治生活的傑出成果——選官制度和監察制度。同時,四版中,只有人民版講的是人民通過階級鬥爭推動政治制度的進步,把政治制度的上層建築從統治階級的歷史擴大到全人類的歷史。在思維訓練教材方面,四個版本的教材都在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上下了很大功夫,包括通過各種方式閱讀材料、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總結史實的認知能力。教材編寫註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註重歷史的橫向和縱向比較,註重從歷史中討論、探究學習。人教版設置的問題清晰直白,直指課程標準的要求,比如“漢代到元代的政治制度是如何演變的?”"妳認為從漢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有什麽特點?"這兩個專題問題直接解決了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此外,人教版以“學習之窗”和“學習延伸”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歷史信息(元大陸花紅銅印)學會學以致用,還引導學生將歷史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社會生活,如“妳的家鄉在元代屬於哪個行政區?”該題的設置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了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大象版最有特色的細節處理是在教材的頁眉上列出了外國歷史上同時期的重大事件,有利於學生接觸和比較中外。他的課後《要點評論》列舉了古代五大政治制度,也體現了大象版以官職史為主要內容的寫作精神。嶽麓本是幾個版本中引用中國古典名著最多的版本。無論是閱讀材料還是小字,很多都是原文引用,壹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課文的難度。特別是課後活動建議“參考柳宗元的《論封建》,寫壹篇關於封建或關於郡縣的小論文”。中學的語文和歷史教科書沒有涉及封建主義的文章。人版引用的材料最豐富,最精煉。無論是聖旨、玉璽、瓦當、科舉金榜還是象牙腰牌,都非常直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文中的“討論”和“思考”註重縱向比較和橫向聯系,具有理論深度,有利於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訓練,降低教師設計思維題的難度。同時,課後的“自我評估”和“材料閱讀與思考”難度較小,學生可以順利完成。三、比較中得到的啟示第壹,新課標下政治史教材的編寫要突破舊的框架,從人類文明的高度來反映政治文明的進程。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新教材的每壹版都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編者在編寫教材時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精神。看過課標,四版的編寫者在細節處理上各有優勢和特色,體現了教材的多樣性。真的可以說“從山的壹側看,遠近不同。”有的註重制度史的研究,有的註重政治史的整體發展,有的註重文明進化史的進程;在選擇典型材料服務主題上也有差異;在學生思維訓練方面,各版教材都力圖突破傳統的題型和思維模式,將學生的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編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活躍的思維從根本上推動了中學歷史教學的整體進步。新課標下政治史教材如何編寫?如何描述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發展?作者認為,政治史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現象、政治人物和政治思想。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由此衍生出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分治制度、選官制度、監察制度等等。政治現象包括變法維新、政策調整、統分之戰、宦官專權和任人唯親,反映了階級關系和鬥爭、王朝更替和混亂的興衰。在解讀課程標準時,應理解課程標準對政治文明的編纂目標,並選擇歷史進程中的細節,以反映主要發展趨勢。這些細節不是指瑣碎的內容。例如,克拉彭說,“歷史是壹件無縫的衣服...這種歷史服裝的變化往往極其緩慢,難以察覺。”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件無縫的衣服裏有很多“接縫”和“新材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細節。新課標說:“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密切相關,並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教訓,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壹。”從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知道,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應該是了解中國古代政治活動的壹個重要窗口。透過這個窗口,除了了解,還要發現它的規律,發掘它的作用和影響,吸取它的精華,拋棄它的糟粕。研究漢至元的政治制度演變,不僅要看制度本身,還要研究與制度相關的史實。筆者贊同嶽麓版和人版的做法。同時,任何壹種政治制度的背後都必然有相關的政治理念。人民版專門設置了“百家爭鳴時代的政治設計”專題,討論了各派的政治主張,為後來對威權集權的思想認識做了鋪墊。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政治制度,都有極大的勇氣,可以長期維持而無弊。所以被後人攻擊,這是中國歷史傳統壹種不可逆轉的力量和價值的具體體現。”比如以科舉制度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無疑是世界古代文明中輝煌的壹筆,直到現在仍有借鑒意義。但幾大版本對這壹政治制度關註不多,不利於學生全面了解和正確評價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學生對範進忠科舉考試的危害印象較深,歷史教育中理性分析和綜合理解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政治史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研究教材,關註學生的發展。新課標取代了教學大綱,意味著教學的最高“指揮棒”從不可動搖的大綱文件變成了靈活多變的課程標準,壹個標準下的教材和很多書不再是教學的唯壹藍圖。吃透課程標準是壹線教師在教學中最起碼的態度,之前那種“教就是教教材”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課標中列舉、知道、認識、說話、簡述等行為動詞屬於記憶的要求,概括、理解、解釋、歸納等行為動詞屬於理解的要求,分析、評價、比較、討論等行為動詞屬於運用的要求。(此處引自《中國近代史內容(必修1)——人版高中歷史教材主編朱漢國教授訪談錄》,載於《中世深》2006年第1期第2期)。教師只有逐步理解課程標準中的所有要求和表述,才能合理使用教材和各種課程資源,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和引導。比如,在從漢代到元代的政治制度演變中,漢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是政治制度建設比較集中的幾個朝代,這些重要時期都在波浪式地推進著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設。而北宋政治制度的演變是壹個不可忽視的環節。雖然有些版本不太關註北宋,但如果不清楚宋朝的變化,就無法理解明朝為什麽壹下子廢了宰相,更不要說宋朝為什麽積貧積弱了。那麽,如何從文官對武官的制約和三權分立來解釋這壹時期專制皇權和中央集權的加強呢?教師可以在深刻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基礎上,把熟悉林沖、潘仁美、楊繼業、嶽飛、童貫等相關事件的人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入到歷史的長河中,深入淺出,從而產生親切感。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無論是在時間上、體系演變上還是思想變化上,我們都強調知識體系內的線索。我們貪婪於人類歷史發展的壹切規律,卻往往忽略了歷史學科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有血有肉的細節,它充滿了無數的偶然性。因此,在培養學生基本功和應用能力的同時,要註重歷史學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尋找各種規律的同時要註意各種材料和細節的運用。通過“關於漢代至元代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闡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的內容,感謝編者為廣大師生帶來了如此豐富多彩的教材,讓我們從質的方面感受到新課程帶來的變化和挑戰。同時,我們也感到,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編寫出師生歡迎的新教材,是學生、壹線教師和專家的共同期待。
  • 上一篇: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公共圖書館?
  • 下一篇:醫院圖書角建設實施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