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圖書館底層文件中期刊櫃的尺寸

圖書館底層文件中期刊櫃的尺寸

應走出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誤區。作者:吳記山大學圖書館雜誌,2009年第3期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是高校圖書館在完成對學校服務的前提下開展的工作。我們應該對這個“開放”有壹個正確的解讀,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討論問題,避免用不切實際的理論或理由來要求和評價這個開放。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開放文獻利用率

相當長壹段時間以來,關於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圖書館界壹直有很多討論。最近,這種意見已經成為壹種社會聲音。關於大學圖書館是否應該向社會開放的網上討論也出現了壹些混合甚至反對的意見。

我不反對大學圖書館開放。其實我服務的圖書館是有對外開放的服務的,只是因為圖書館的條件,不可能“把事情做大”“做強”。但是,我並不認同壹些主張開放的理論(至少是理由)。在此,我提出壹些個人觀點,供同行參考。

壹些主張或贊成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觀點,壹般會提出這樣的理論或事實依據;

有壹天:公共資源要提供給公眾享用,大學圖書館的經費主要來自公眾,所以大學圖書館有義務為公眾服務。

其次,高校圖書館是壹個封閉的系統,資源利用率低,需要對外開放。

第三天:由於我國公共圖書館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而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豐富,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入公共圖書館的行列。

以上推論看似合理,實際上摻雜了壹些模糊的概念。在前提和結論之間,省略了必要的限制,結論容易產生誤導。所以有必要壹壹澄清。

1.關於“公共* * *資源”的享用上述所謂的“公共* * *資源”說的是,壹般的邏輯是,公共* * *資源要為公眾所用。似乎大學圖書館不對外開放,就要面臨壹個道德審判:大學圖書館花納稅人的錢,卻反過來拒絕為納稅人服務。

我們說公共資源毫無疑問是為大眾服務的,但是今天的公共資源已經不是原始社會的公共資源了,因為粗陋的資源可以簡單的享用;當今的公共資源是壹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如果任何公共資源都不加區分、不加限制地向公眾開放,會是什麽樣?答案不言而喻,只能導致使用上的混亂,最終導致公共資源的浪費和破壞。

壹個社會的文獻信息資源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它是在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刺激下產生、生長、分化和發展的。隨著社會分工向專業化發展,不同人群對圖書館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專業化;為了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應運而生,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有不同的館藏和服務對象。高校圖書館是高等教育的伴生物,圖書館文獻資源首先是教育教學資源。這種資源的服務對象非常明確,數量大體確定。這些因素自然帶來了高校圖書館的壹系列工作和管理原則。比如,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必須圍繞學科建設的要求進行,而不考慮所謂的“社會需求”(滿足社會需求是高校的總體使命,應該主要通過高校的教學和科研來實現,而不是在高校圖書館“具體化”。這個問題應該成為壹個單獨的問題。學校對圖書館的人員配置也是根據圖書館服務的群體總數來確定的,不可能根據不確定的“社會讀者”來確定。如果高校師生讀者對圖書館不滿意,圖書館打“向社會開放”的旗號,除了“作秀”,意義不大。事實上,近年來高校大規模擴招,學生數量大大膨脹。請看下表(數據來自中國教育年鑒和中國教育研究網):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圖書館人滿為患,圖書館的人力和空間空前緊張。閱覽室、自習室占座問題越來越嚴重,是高校圖書館員頭疼的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強行要求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全面開放”是不現實的。

2.關於“封閉”和“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所謂高校圖書館“封閉”、“資源利用率低”也不是現實的斷言。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目標來源於其自身的功能。壹是滿足我校師生的文獻信息需求。在我校資源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圖書館會依托本系統的資源共享系統尋求幫助。在這個體系中,尋求幫助和提供幫助是雙向的。在中國,這種機制目前已經成為壹種大觀。這是國內最大、最規範的“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在這壹體系中,重要文獻資源的協同采購、館藏資源的聯合編目、文獻資源的館際復制與傳遞、學科信息導航數據庫的合作開發等都已形成規模。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是與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並列的高校文獻共享服務機構,於2004年3月成立。截至目前,擁有人文社會科學外文期刊7500余種,外文圖書近百萬種,電子圖書26萬種,電子期刊900種。全國高校有300個會員圖書館。截至2007年底,該中心“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目錄數據庫”檢索量近3000萬次,電子資源全文下載量1190000次,原文20多萬篇,館藏資源利用率100%,其中檢索次數最多的期刊達到60多萬次,原文請求最多的期刊。國家高校圖書館的* * *享受機制才是最有效的“開放”,不應該給高校圖書館戴上所謂“封閉”的帽子。

此外,高校圖書館的日常管理也必然是高校管理的壹部分。大學圖書館為了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並不是隨便對外開放的,這很好理解,與“封閉”無關。這裏有壹個來自美國的例子。2006年8月24日,第68屆IFLA大會在美國波士頓舉行。大會的主題是“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知識時代的重要作用”。在各國代表的要求下,大會主辦方計劃組織所有代表參觀哈佛大學圖書館,但被校方婉言謝絕。學校認為我館是為師生的學習和研究服務的,會議代表的來訪必然會幹擾和影響圖書館師生的正常學習和研究。只看了半天就被拒絕了。如果是在我們這些“封閉”論者的眼裏,那該有多嚴重!在討論大學圖書館應該向社會開放的文章中,反復提到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向社會開放,並以此作為我國大學圖書館應該開放的理由。但是,找壹些真正了解和介紹國外大學圖書館開放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所謂的開放是有條件的,是有限度的。

“資源利用率低”問題由於其模糊性,很容易成為壹個偽命題。首先,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構成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學校教學和科研所需的文獻資源。文獻資源保障率越高,師生滿意度越高,這也是全國高校圖書館建立名為“保障體系”的文獻共享體系的初衷。但是保證率和利用率是兩個概念,滿足保證率的資源不壹定能同時保證利用率。比如,高校圖書館采購的笨重文獻是相關教學和科研所必需的,但相對於全校讀者而言,其利用率遠不及普通學術書籍;相對於普通的中文數據庫,壹些高價購買的專業外文數據庫的利用率也相對較低。即使有些教學參考書是壹個專業的必讀,但對另壹個專業可能完全不熟悉,這些書的利用率也會和壹些通俗讀物相差甚遠。資源利用率可以作為衡量和評價主要滿足老百姓閱讀需求的公共圖書館的有效標準。但是,僅以利用率來衡量和評價以教學和科研為主要任務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圖書館,可能會產生誤導。

其次,對於壹些歷史悠久的高校來說,其文獻資源的積累是學術性的、系統性的,這是他們實現高文獻資源保障率的基礎。這個基礎和壹些常用的資源相比,是壹個巨大的分母。在此基礎上,從文獻總數與文獻利用率的比較中確定利用率。歷史悠久的學校肯定沒有歷史短的學校有效率。如果以此來評價這兩個庫,能得出公正的結論嗎?由於資源利用率低,要求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全面開放”,實在是亂開藥方。退壹步說,即使真的“全面開放”,利用率低的資源還是會低。

事實上,高校圖書館系統的資源共享活動不僅提高了資源保障率,而且提高了壹些稀缺資源和高價資源的利用率。對於高校圖書館來說,提高資源利用率是文獻資源享有的“果”,而不是“因”。當然,另壹方面,考慮到資金投入的效益,高校必然會關註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這取決於資源采購前的讀者調查和利用率預測。高校圖書館只能通過前期工作保證資源購買經費的合理使用,而不是後期通過擴大“開放”來提高利用率。如果高校文獻資源閑置或利用率不高,首先要考慮重新調整資源(包括資金、人力、場地等。)和服務的圖書館,而不是所謂的“向社會開放”。

3.關於“國家圖書館事業基礎薄弱”與高校圖書館開放。

國家圖書館基礎薄弱,根源在於國家經濟實力薄弱。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求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還是無關緊要的。且不說過去相當壹段時期高校圖書館經費短缺、負債嚴重,即使在今天,高校圖書館資源的“豐富度”也是有限的。更明顯的問題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因投入嚴重不足而無法購買的文獻資源與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體系存在明顯差異,不能相互替代,否則圖書館分類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從資源內容來看,高校圖書館的“豐富館藏”根本不能用來填補公共文獻信息資源的不足。

此外,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任務實際上是提供文獻資源的保障。只是庫的類型不同,提供安全的方式也不同。對於高校圖書館和科研院所圖書館來說,主要是解決其系統內文獻資源的保障問題,進而通過資源享受提供國家或地區學術資源的整體保障。對於公共圖書館來說,就是建立盡可能多的服務網點。由於保護的範圍和方式不同,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分布幾乎沒有重疊。在發達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分布有具體的要求。在國內,壹些專家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正如國家圖書館館長詹先生提出的,應由法律規定,滿足城市人在1.5公裏範圍內可以找到圖書館的要求。這裏要明確的是,即使在發行上適合向公眾開放,也沒有理由要求大學圖書館像公共圖書館壹樣向公眾開放;而且大學圖書館的存在並不能減少公共圖書館在網絡發行上的投入。

總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只能是對社會公共信息資源形成規模、基本滿足需求情況的補充,是錦上添花(這是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開放所起到的作用)。不能因為公共文獻信息需求的巨大空缺,就指望高校圖書館“雪中送炭”。

4.高校圖書館如何向社會開放?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其政策依據是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條例(修訂)》。《條例》第二十壹條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當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可以根據材料和人工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效益收取適當費用。”這壹政策的提出,實際上已經考慮到了我國圖書館事業基礎薄弱的現實,但這壹政策的前提仍然是建立在保證高校圖書館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因為高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為其讀者服務,所以在這個文件中加入了“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盡可能”等限制性語言。這份文件的精神是積極的,但也是謹慎的。在討論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時,我們也應該堅持這種態度。

就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而言,向社會開放的工作還沒有開展起來。很多大學圖書館都有辦理臨時借書證的制度,用來接待科研或研究性學習需要使用文獻的人。還有壹些大學圖書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開展壹些服務基層和社區的活動。但無論如何,高校圖書館在完成為其讀者服務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而不能是全面的、無條件的。比如,我們可以也應該接待研究《紅樓夢》的社會讀者,但不可能滿足社會讀者借閱《紅樓夢》的需求。後者無疑是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的責任。

大學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本不應該成為問題。教育部的文件也提出了明確的原則,很高的理論和新的成果,並努力參與各種國際項目和與外國同行合作。當然,要跟上國際化的步伐,就要提高英語閱讀和寫作水平。今天,個人閉門搞科研的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了。作為圖書館學研究者,合作精神至關重要。不僅要與同行合作,還要與國內外圖書館學學者乃至信息、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學者合作,才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3.5提高國內期刊的檔次

我國現有的學術期刊中,科技期刊只有幾十種,就圖書館學而言為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圖書館學期刊與國際水平的差距。為了進壹步推動我國圖書館學研究走向世界,我們必須辦好自己的學術期刊,才能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目前,國內圖書館學期刊的編輯與作者之間還缺乏必要的溝通;論文發表平均延遲8個月,遠高於國外期刊水平,極大影響了論文質量。全英文圖書館學期刊數量少也阻礙了圖書館學的國際交流。這些都是圖書館學期刊實現國際化,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方向。

3.6圖書館學與圖書館信息的整合

圖書館學具有綜合性、現實性和實踐性,能夠向各行各業提供信息和知識管理方法,能夠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

圖書館學要獲得應有的地位,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意識觀和辯證否定觀作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基本原則。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邏輯思維和系統方法等科學方法,結合各學科知識,吸收各種新技術,圖書館學將發展成為壹門完整的、社會公認的科學。

IFLA把圖書館與信息服務作為壹個整體短語,說明圖書館與信息服務密不可分,新時期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學術界很早就提出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壹體化的概念,圖書館學情報學壹體化的研究對兩個學科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情報學、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對圖書館學的滲透,以及大量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圖書館員的出現,為現代圖書館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點。這些都有助於我國圖書館學研究在更高的起點上與國際圖書館學發展保持同步,提高我國圖書館學的學術地位。在圖書情報壹體化的基礎上,從整個信息管理學科的角度,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贏得更好的前景。

4.結論

圖書情報研究人員要在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有價值的、創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經逐漸開始重視圖書館領域的科研工作,我們有壹個很好的機遇。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有利於提高我國圖書館學的研究水平,從而在國際圖書館學領域占據壹席之地。

另外站長群上有團購產品,便宜又有保障。

  • 上一篇:朔州恒大華府營銷中心電話是多少?
  • 下一篇:南京審計大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