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有多少種閱讀方式?怎麽讀比較好?

有多少種閱讀方式?怎麽讀比較好?

今天,我想談談我所學到和實踐的壹些閱讀方法。在說方法之前,我想說方法論不是壹成不變的。反之,就需要壹直調整。個人很喜歡《人月神話》裏的壹句話:“沒有銀彈”。我認為任何復雜的事情都不會有簡單優雅的解決方法。可惜大多數人只是希望別人告訴他們如何簡單快速的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當然這是題外話)。

在我看來,幫助自己解決閱讀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是單壹的。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閱讀自然會有不同的方法。

讀書的兩個目的。

同時,我也認為任何方法都只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手段。說到今天的主題閱讀,高效閱讀最關鍵的壹點就是:“確定妳的閱讀目標”。

閱讀的目標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兩種:功利性閱讀和非功利性閱讀。

1,功利性閱讀功利性閱讀壹般都是有壹定目的的,比如看考研教材是為了考試得高分,看金融類書籍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理財知識,幫助自己多掙錢...

2.非功利性閱讀如果讀書的人對閱讀結果沒有功利性的預期,我稱之為非功利性閱讀。非功利性閱讀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因為覺得心理學很有趣,就翻遍了心理學各個門類的經典入門教材。壹個哥們讀了很多書,因為他對日本的性文化很好奇...

如果妳知道妳的閱讀目標,妳就不會在閱讀時感到不安、不安和焦慮。我的經歷更多的是花在非功利性的閱讀上,所以今天我主要說壹下如何閱讀非功利性的書籍。當然可能對看各種書有用,呵呵。

構建壹幅世界地圖

很多時候,讀書只是為了好玩,就像給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做壹個索引。我稱之為構建自己的世界地圖的操作。從頭到尾,我都覺得壹個人最終能成長起來的高度,和他視野中地圖的邊界成正比。地圖的索引越寬,人們可能越感興趣。當然,閱讀可能不是建立妳對世界的理解的最好方式。

王璐曾在自己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上說: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基於許多事物拼湊成壹幅巨大的地圖。要讓地圖立體清晰,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在這裏,需要深思“讀書使人明智”這句話的邊界。

大多數普通人的非功利性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好玩,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就“獲得壹個認識世界的索引”這個目標而言,從頭到尾讀完十本書,和每次閱讀開始就放下不會有太大區別。妳看到的是妳的世界。閱讀之初,索引已經建立。這時候地圖的不斷擴展就比較有意思了。

主題閱讀

讀書和鍛煉是壹樣的。我們在運動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運動要達到什麽樣的目標?我的鍛煉方法對嗎?運動有效果嗎?如果妳自己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往往就不能堅持。

所以,針對從三大問題中抽象出來的這三個要素,鍛煉的核心問題就是三點:目標、方法、即時反饋,而三點的核心就是即時反饋。

從閱讀中得到及時的反饋是相對困難的。往往最明顯的即時反饋就是我花了多長時間閱讀,學到了哪些知識。但壹本好書往往需要反復閱讀。如果不反復閱讀,可能無法深刻理解書中的含義。如果妳反復閱讀,妳可能無法立即得到反饋。這有點矛盾。

很多人,比如隼,都采用了這樣的方法。顧名思義,“主題閱讀法”就是找到某個主題的書籍,然後壹本書壹本書的刷,避免了他們壹直啃壹本書的焦慮,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這個主題的知識。因為某壹門學科的書,大體內容都差不多,而不重復閱讀不同的書,可以不斷強化妳對這門學科的知識體系。

但這種方法不好的地方是,很多題目沒有那麽多書可以讀,壹本書讀得不夠深入。讀100本書會有什麽不同嗎?所以很多時候妳需要精讀壹本書。

深入閱讀壹本書

精讀壹本好書對人有很大的幫助。李笑來曾在《以時間為朋友》中說:如果壹本書不值得妳從頭到尾仔細閱讀,妳為什麽要讀它?

《學習與時代》的博主葉宇認為,大量快速閱讀是浪費時間。他用精讀的方法來閱讀。具體方法是壹篇文章壹次讀兩遍,第壹遍通讀,第二遍寫讀書筆記,根據章節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本章內容和自己的想法。

關於如何更有效地思考書的內容,李教壽曾在《為什麽妳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真知灼見?以下三點非常值得借鑒:

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構思知識的各種用途

試著去探究事情背後的原因。

精讀的好處是可以幫助妳更好地從作家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的寫作邏輯,從而更徹底地扔掉這本書。以後妳想起書上的這篇文章,只需要翻翻當時的讀書筆記就行了,太多了。

那麽,妳被誤導了怎麽辦?我們應該從壹開始就學會批判性思考嗎?

正確的批評

批判性思維是壹個非常有用的思維工具,可以避免被別人欺騙和誤導,但批判也可能導致“前置過濾”的出現,讓妳過濾掉很多本該對妳非常有用的東西,才接受這個。情商低的偉大程序員王銀曾經說過:“當妳討厭壹件事的時候,妳就失去了從中學習的機會。”。這是他說過的話中我最喜歡的壹句。

還有壹點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個時代,發聲的起點是如此之低,妳只要動動手指,發壹條140字以內的微博,就可以批評任何事情。但是學習的成本並沒有降低,熵減似乎沒有捷徑,記憶面包也沒有發明,我們只能抱著壹本書幾個星期才能學會壹個書面的東西。批評讓妳感覺良好之後,時間長了就不想學習了,因為批評太容易得到滿足感了!

看了熊十力關於批判許觀復的壹個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許觀復第壹次去見熊十力,問他看什麽書。熊十力推薦王夫之的《讀書如鏡》。許說這本書已經看過了。熊十力壹臉不高興,說妳沒看懂,應該再讀壹遍。過了壹會兒,許又見到了熊十力,報告說《資治通鑒》已經看完了。熊十力請他談談自己的經歷,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熊十力還沒聽完就開始罵人了:妳怎麽能看書呢?任何壹本書的內容都有好壞之分。為什麽不先看到他的優點,而去挑他的缺點;這樣讀書,就是讀壹百本書。妳會從書裏得到什麽好處?讀書就是先看到他的優點,再批判他的缺點。這就好比吃飯,消化之後,妳得到的是營養。比如《讀書如鏡》上,某壹段應該有多有意義,某壹段的理解有多深刻,妳還記得嗎?妳明白嗎?妳這樣學習真的沒救了!

可見,在閱讀之前,壹定要了解這本書的好地方,並加以研究。等妳有了壹定的基礎之後,再去批判它不好的地方,而不是壹開始就批判它。

這種情況有點像我在美團的時候,學校面試的新生跟我說某個頁面的設計有問題,讓我很難受。當妳對業務壹無所知的時候,所謂的扣費明細,說白了就是變態。(當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也能理解)

總的來說,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去發現,去思考。這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 上一篇:誰能推薦幾部吸血鬼電影?
  • 下一篇:妳不知道的武漢大學建築風格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