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涪陵師範學院怎麽樣?

涪陵師範學院怎麽樣?

長江師範學院簡介

學校是重慶的壹所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師範學院更名為長江師範學院。已有70多年歷史,在各行各業享有盛譽。在重慶高校布局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新形勢下,學校壹如既往地肩負起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積極進取,努力開創統籌城鄉發展的地方高校建設新局面。

學校所在的涪陵區,位於長江和烏江的交匯處。被譽為“烏江門戶”、“烏江第壹城”,是重慶經濟強區。涪陵是巴基斯坦先秦時期的首都,文化積澱深厚。多樣而獨特的巴蜀文化、李逸文化、榨菜文化,孕育了“艱苦創業、不甘落後”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著輝煌的辦學歷史。創建於北宋長江北岸的北巖書院,被稱為“理學聖地”。書院的遺產及其理學精神豐富了涪陵的文化遺產和教育發展。長江師範學院在本土文化的浸潤下,傳承了“至誠至信、至深至遠”的辦學宗旨,形成了“學而優則仕、敬業自強”的校訓,確立了“育人為本、質量第壹、重學崇技、博學篤行”的辦學理念。

2001以來,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辦學實力顯著增強。2007年,學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學校有三個校區,李渡、江東和苻堅。校園占地面積近1.700畝,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建築特色鮮明。這是學習的理想場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上億元。有壹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97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圖書館總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藏書654.38+0.3萬余冊,CNKI數據庫654.38+0.5萬余個,NPC影印版全文檢索數據庫近30萬個。

文學與新聞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歷史文化與民族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音樂學院、體育與衛生科學學院、美術學院、應用科學學院。本科專業36個,專科專業17個,涵蓋文、理、教、法、管、史、經、工8個學科門類。形成了文理為主、多學科融合特色、教師教育優勢特色、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和諧發展、優勢互補的學科格局。重慶市“十壹五”重點建設學科1個,市級精品課程7個,市級重點建設課程4個,國家級專業建設點1個,市級專業建設點1個。學校是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重慶市屬高校唯壹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學校有760多名專任教師。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40多人,博士、碩士350多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重慶市優秀教師2名,1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勵教師9名。還有26名兼職教授和5名外籍教師。

學校現有科研機構14個,其中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是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有《長江師範學院學報》和《長江師範學院學報》兩種全國性的公開報紙,還有《三峽教育論壇》、《烏江論叢》、《巴渝教育探索》等重慶地區的連續出版物。學校緊緊圍繞教學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研特色明顯。從2004年至今,* * *承擔了25項國家科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4項,教育部1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教育規劃重點項目2項,教育部18計劃項目),重慶市市級科研項目100多項。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壹等獎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發明三等獎。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1977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萬余名各級各類人才。畢業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稱,因此學校被譽為“培養‘三區’教育子女的搖籃”。近三年來,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作品競賽、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和“珠江鋼琴杯”全國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全國高師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大賽、計算機應用技能大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00余項,市級獎項300余項。先後獲得40多項全國和重慶市學生先進集體獎,300多名全國和重慶市先進個人。

學校大力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學校常年聘請多名外國專家授課,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2004年開始招收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泰國、斐濟等國家的留學生,是重慶同類高校中人數最多的。三年來,學校先後與日本廣島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日本活水女子大學、美國查爾斯頓大學、泰國38所皇家師範大學開展合作交流,形成了互派留學生的合作機制,先後資助教師出國學習20余次。

目前,學校正處於壹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新的發展階段。明確了“質量、人才、紀律、服務、榮譽、文化名校、依法辦學”的辦學新理念和“辦壹所受人尊敬的教學應用型大學”的新目標,啟動了“131”的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了以碩士點規劃建設為契機的“四個全面”,全面提升了我校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水平;以服務涪陵及周邊縣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為使命,推進學校學科專業轉型;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努力推進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以特色發展、錯位競爭為抓手,促進人才培養目標轉變;以辦好教學型大學為導向,全面提高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到2015,力爭把學校建成碩士授權單位;到2020年,學校將建設成為渝東南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重要的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基地。

  • 上一篇:求動畫~ ~ ~
  • 下一篇:在VIP中文期刊服務平臺的期刊評價報告模塊中,對壹個期刊的評價指標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