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壹個不掃房子如何掃天下的例子。

壹個不掃房子如何掃天下的例子。

(1)

古人有句話:不掃壹屋,何以掃天下?這是什麽意思?我簡單理解為五個字:從小事做起!

雖然我們都是成年人,但我們也是學生,我們是大學生。到了學校就應該像個學生的樣子,但是我們有些同學就是懶得去做大事。

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學校的馬路上到處都是亂扔的垃圾,教學樓雪白的墻壁上有鋼筆留下的字跡,停電後的叫喊聲和尖叫聲,等等。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不文明的作風,不應該是我們大學生所為。這是件大事嗎?沒有,沒什麽大不了的,就是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為什麽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屢禁不止?是因為這些都是小事嗎?是因為我們都是大學生嗎?是因為我們都是知識分子嗎?

我們這些自以為是上天轎子的大學生,總以為自己是超凡脫俗,高貴無比。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取得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小事開始的。我們的大救星毛主席年輕的時候不是也在北京圖書館做過誌願館員嗎?那時候他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視,完全沒有地位可言,但他並不自卑。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學習,後來投身於革命。說到這裏,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誌願管理服務社。這個社團可能有些同學不熟悉,在全校的地位也很低。學生以為義務管理員去圖書館,其實只是幫忙打掃衛生,擦窗戶。其實不是這樣的!

當然,我們的誌願館員比不上毛主席的圖書館助理。他的工作是有報酬的,每月八美元。我們的誌願管理員呢?沒有工資,為廣大學生義務服務。義務管理員去圖書館幫老師整理書籍,幫老師完成借書還書登記手續,當好老師的助手。誌願管理員的工作是光榮的!

妳連打字都不會怎麽成為軟件工程師?

如果妳連壹篇文章都沒發表過,怎麽可能成為作家?

如果妳連遊泳都不會,怎麽能成為壹名優秀的水手呢?

凡事都要靠人的努力,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我們去做,而是要努力去做,去做好壹些事情,哪怕是壹些小事!

我夢想有壹天,學校路邊不再有垃圾!

我夢想有壹天,教學樓的墻上不再有鋼筆字跡!

我夢想有壹天,我的同學們可以在橫掃世界之前橫掃整個房子!

(2)

我看過這樣壹個小故事:東漢時,有壹個叫陳蕃的年輕人,獨居壹室,汙穢不堪。他父親的壹個朋友秦雪批評了他,問他為什麽不打扮壹下去迎接客人。他回答說:“男人當男人,就該收拾天下,安身立命?”秦雪馬上反駁:“不掃壹屋,怎麽掃天下?”

仔細想來,陳凡不掃房子的原因無非是不屑。胸懷大誌,想“橫掃天下”固然可貴,但我不敢茍同,非要把不掃家門作為“棄麻雀小野心,沐鴻鵠之誌”的標誌。

凡事總是從小到大,俗話說,積少成多,壹定要按照壹定的步驟和程序來做。詩經《儒林外史》四齊中也有“寡婦被罰,兄弟被家治”的說法,意思是先給妻子做個榜樣,推廣到兄弟身上,再進壹步治理壹個國家。想象壹個不想打掃房子的人。當他著手做壹件大事的時候,必然會忽略它的初始環節和基本步驟,因為對他來說無非就是打掃屋子。所以這個事業就像沒有好地基的建築壹樣華而不實,連3、4級的地震都受不了。真的是“岌岌可危”。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老師說過的學習的基本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重視鉆研壹些綜合性的、復雜的大問題,而不自覺地放棄了對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現在後悔也挽回不了失去的時間,只好從頭鞏固,印象卻淡了許多。這種思想讓我吃了不少苦頭,所以對“掃房子”的理解越深刻,就越重要。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這些都說明,沒有平時的積累,即使最好的緣分降臨到他身上,他也只能茫然的看著它擦肩而過。那將是多麽可惜啊!所以,首先要懂得“掃房子”,分清是先掃地,先灑水,還是先拖地;這樣,在橫掃天下的時候,妳就會知道什麽是應該馬上解決的,什麽是可以推遲甚至放棄的。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是要先橫掃天下的代表。他從小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目標。少年時期,學習成績壹流,社交活動廣泛。他辦過報紙,寫過文章,做過無數次演講,口才過人,機敏過人,對他日後當首相的才能有相當大的影響。如果他沒有腳踏實地的“掃地”工作,那麽,當他面對壹個六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他能當好國家的總理嗎?由此可見,周總理“橫掃天下”的輝煌革命業績,與其早期的“掃蕩”工作是分不開的。

“掃房子”和“掃世界”壹脈相承,卻不知房子也是世界的壹部分。“掃天下”怎麽能排除“掃房子”呢?

(3)

據北京日報報道,在北京等地的大學生還沒有正式開學的時候,壹些大學生就去勞務市場預訂家政服務人員。據說大學生爭搶保姆正成為壹種流行的“時尚”。據報道,家政公司保姆的月工資為400元人民幣,小時工資為每小時10元人民幣。這些費用將由父母支付。壹家公司的負責人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只要能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花點錢也沒什麽。”

也許我們不能太責怪孩子。大學生畢竟是孩子。或許可以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比如從壹個側面說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穩步提高。那豈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天方夜譚?再比如,這對於“拉動內需”確實會有用,可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這不是從根子上來的,根子是什麽?我以為這是兩個字:教育。

說到教育,有些人其實是持這種觀點的:大學生沒必要為找保姆而大驚小怪。是不是也應該更新觀念,讓他們騰出時間學習更劃算?或者說,俗話說,君子不壹定要局限於“細節”才能做大事...

我不同意上面的說法。相反,我認為大學生找保姆,大學生找保姆是壹個新概念的事實,深刻暴露了中國教育的諸多弊端,暴露了中國當前教育的壹些“致命傷”。

我國大學生原則上實行住宿制。學校不僅有食堂,還有洗衣機,不用請保姆。但事實上,在學校附近租公寓的學生越來越多。這種現象背後是壹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重才輕德。大學生學什麽?我們的教育方針寫得很清楚:德、智、體、美。但現在,這五個字各自的輕重,明眼人壹看就知道。現實中還是逃不過“考試,老師的法寶,得分點,學生的命根子”。當然,招生是壹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也是壹個系統工程,其改革不可能壹蹴而就,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復制。但壹個現實的問題是,入學前後,道德部分占多少權重?社會需要壹個人格健全的人,壹個連洗衣做飯都不在乎的人,壹個缺乏責任感和勞動意識的人,即使受過良好的教育,恐怕也不是我們提倡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重言輕行。現代教育非常重視知行合壹,但反對坐而論道。上了大學,只讀書,學知識,不關心工作。結果必然是壹個理論脫離實際、重書本輕實踐的“書呆子”。為什麽現在的學生普遍分數高,能力低?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想動手,把它當成“細節”,甚至從骨子裏鄙視它。這樣的“高才生”與現代人相去甚遠。

重利輕義。“省下時間學習很劃算”對吧?我覺得,從短視的角度來看,有對的因素。在所謂“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在市場經濟時代,註重投入產出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這樣的社會道德和正義是可以替代的嗎?殊不知,妳可以省下時間來“學習”,但妳有益的“德”和“義”卻缺課、沒落了。這筆賬不值得算嗎?

其實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比我們厚的多,有錢人比我們多。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學前先找保姆”不斷聽到勤工儉學的例子。總統的孩子們在學校時去餐館端盤子和工作。在這方面,我國許多老革命家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在留學期間,鄧小平、周恩來等老壹輩革命家都是靠勤工儉學來維持學業的。現在來看看我們的學生。他們需要父母送他們上大學,他們用汽車送他們。嗯,現在他們又在找保姆了。這就是進步,我想,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相信。我覺得這是壹種倒退,是壹種道德的滑坡。這也從壹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教育改革是非常艱巨的,我們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與現代文明的真正意識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有差距並不可怕。我們努力“跟進”,就是怕自己做錯了,學錯了,總被貼上“新進步”的標簽。

讓大學生洗衣服掃地,不是為了學什麽“技能”,而是為了錘煉個人意誌,培養平民心態。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畢竟要脫離父母的照顧。財產可以繼承,技能不能自然繼承。坐吃山空是沒有出路的。對於每壹個人來說,事業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即使是有錢人的孩子也要培養壹種“平民”的心態。“不掃壹屋怎麽掃天下?”。孟子曾說,天道若欲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苦其筋骨,空其體魄。在人的壹生中,適當吃壹點苦是有益的,有助於理解和適應社會,也有利於人格的健全。有報道稱,廣東壹些富豪對子女的嬌慣深感憂慮,不惜花重金為子女制造受苦的機會;近幾年也有壹些“夏令營”等活動,就是讓孩子完全離開父母,在野外獨立生活幾天...這些都是可喜的。那些找保姆的大學生不應該從有錢人的行為中得到壹些啟發嗎?

  • 上一篇:我想看壹部圖書館電影。
  • 下一篇:求武俠小說推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