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我想了解壹下少林寺文化。

我想了解壹下少林寺文化。

簡介

少林寺,位於中嶽嵩山南麓,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km處。

背靠五乳峰,群山環繞,群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東為太師山,西為少師山,各有36峰,群峰赫赫有名。該寺位於少室山腳下的密林中,故名少林寺。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廟。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65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中的8處歷史建築(11)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早期祠堂、塔林)和東漢三闕(太史閣、少師闕門、齊木塔)。少林寺又稱和尚寺,有“禪宗祖庭,天下第壹寺”的美譽。是中國禪宗祖庭,始建於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三十二年後,印度著名高僧達摩來到少林寺講禪,在少室山上為佛祖設寺,提供衣食。此後,寺院逐漸擴大,僧人數量與日俱增,少林寺名聲大振。達摩在中國被稱為禪宗祖庭,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少林寺地圖

此數據來自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少林寺自建立以來,經歷了幾廢幾興的曲折歷史。574年(北周建德三年),武帝禁佛,寺毀。大象年間重修,更名為佛寺,將慧遠、弘尊等120人稱為“菩薩、和尚”。隋朝,大興佛教頒令恢復少林之名,賜百谷塢百頃良田,成為北方壹大佛寺。初唐時,秦王在王剿滅割據勢力時,得到了僧人的協助,少林僧人因此而聞名。高宗和武則天經常參觀這座寺廟,他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唐會昌年間,佛教被武宗封禁,大部分寺廟被毀。到了唐末五代,寺廟逐漸衰落。宋代略有修繕。1312年(清元元年),世祖命扶余和尚方丈少林,令其為大同開府第三司,統領嵩山各寺。當時中外僧人聚集在壹起習武拜佛,僧人往往有2000人左右。元末農民起義的時候,紅巾軍至少還在森林裏,和尚都跑了。明代有八個皇帝到廟裏出家,他們反復寫信。

嵩山少林寺(16)景觀大修,寺廟規模發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關心少林寺,或題碑或巡廟。1928年,軍閥混戰,軍閥石友三熾烈寺破壞了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樓等主要建築。很多珍貴的藏經、寺廟記錄、拳譜都被燒成灰燼。寺內有山門、客廳、達摩亭、白宮、地藏殿、千佛殿、塔林、楚祖寺、祖兒寺、十方寺、達摩洞等。千佛殿內有500幅明代和漢代的毗盧壁畫,殿旁還有220多座建於791(唐貞元七年)的塔林,如唐代寶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恭塔等。寺內保存有許多唐代以來的石碑,如唐太宗題少林、武則天題詩、譚潔題詞、少林寺題詞、淩雲禪師塔題詞、龔宇和尚題詞、Xi庵禪師道題詞、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辰碑等。1982後,為方便中外文化交流,國家對少林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恢復重建,現已形成以山門、天王殿、大雄殿、藏經閣、方丈室、李雪閣、西賢殿為主題的嵩山少林建築群,使千年古剎煥發出新的光彩。

編輯此段落的來源

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傳入羅松。“乘”是乘,小乘佛教講的是自我少林寺。

解脫,大乘佛教講的是普遍的拯救。除了目的不同,大乘在修行上相對簡單。隨著大乘佛經的傳入,佛教的影響開始波及民間。三國時期,中國佛教史上第壹位正式出家的漢族僧人在羅松誕生。他就是朱時興。出生於嵩山南麓潁川的朱世行,在羅松出家後,以傳播佛教教義為己任,致力於佛學理論的研究。當時流行的大乘經典,在性質上還是比較簡單的,很多觀點其實並不明確。於是,他“誓捐性命,謀大財”,於魏甘露五年從羅松出發,開始了他西天求法的壯舉。在於闐,朱世行抄寫了90部梵文版《般若經》,西晉太康三年,又派傅汝檀等十名弟子護送《般若經》回洛陽。10年後,由精通梵文和漢文的天竺高僧朱淑蘭和西域博學的高僧烏羅查翻譯成《光明般若經》,共20卷。漢代《光輝般若經》非常盛行的時候,朱世行還在於闐,最後80歲去世。《梁大師傳》說他死的時候,是異相。火葬後,“俸祿盡,遺體猶存”。念完咒語,骷髏斷了,他的弟子們就把骨頭收集起來,建了壹座塔來供養他。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的寂靜森林中矗立著壹座寺廟,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袁弘為了解決印度僧人巴陀在Xi的傳教問題而修建的。但少林寺卻因為另壹位印度高僧菩提達摩而聞名天下。少林寺建成30多年後,也就是北魏孝昌三年,達摩聽從西天二十七世祖師般若多羅的指示,不辭辛苦從南天竺國渡海到東方大地,開始了禪宗在中國的傳播。人們在談論禪的時候,往往會用壹派“鄉土風光”來表達自己對禪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淵源在嵩山,在少林寺,有禪宗祖庭之稱。達摩初抵金陵,過了壹月,來到永寧寺,只見九級寶塔“金盤耀雲表;寶多含風,環出天際;邊唱邊贊嘆,真是神奇。”他自稱活了150歲,環遊世界。他從未見過像永寧寺這樣美麗的寺廟。於是,達摩唱起了《南無》,雙手合十,贊美不斷,已經把心許給了羅松。達摩離開永寧寺後,來到了幾十裏外的嵩山少林寺,並在此長住,終日面壁。面壁似乎是壹種追根溯源,也似乎是壹種等待時機。這時,嵩山有個叫申光的和尚,聽說達摩祖師住在少林寺,便前去拜謁。達摩坐在墻上,不置可否。申光並沒有氣餒。他心想:“古人求道歷盡艱難險阻,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古人還是這麽做的。我能有什麽美德?鼓勵自己!”冬天很冷,漫天都是雪。夜幕降臨,神光依然壹動不動地立在殿外,清晨的雪還沒到他的膝蓋。達摩接著問:“在雪地裏站久了,妳要什麽?”上帝淚流滿面,說:“只望和尚慈悲為懷,為我傳道。”佛法擔心神光只是壹時沖動,難以持久,稍有猶豫。申光明白達摩的想法,於是他用壹把鋒利的刀切下自己的左臂,放在達摩面前。達摩把他留在身邊,給他取名惠科。少林寺的李雪亭是為了紀念惠科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的。達摩雕像

禪師達摩授予惠科《楞嚴經》四卷,惠科是日後東土禪宗的第二代祖師。從此,禪宗在中國流傳下來。禪宗的發源地在印度,在六祖《壇經》中有記載。相傳達摩是釋迦牟尼佛最早傳下的佛法的第28世祖師。羅松教傳入後,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教派,後人稱之為禪宗,又稱佛法創始人為東土始祖。禪宗流傳久遠的壹個重要原因是其教義和修行方法的樸素。在內部傳授和傳遞佛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教條化、形式化的現象。如果只註重考證而不去把握精神,就會失去學說的靈魂。針對這種偏頗的傾向,禪宗提出了“教人,不立言,直指人心,視自然為佛”的宗旨。所謂“教外不傳道”,就是有教規以外的教導方法。禪宗的樸素體現在“見性成佛”的思想上。禪是“禪定”,佛教稱靜心禪修。佛法提出了壹種新的禪修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的階梯層次和反復修行,主張每個人都有佛性,即“自然”,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先天智慧,即“菩提”,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覺悟佛性而成佛,雖然很難知道他是什麽時候恍然大悟的。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對自己的本性沒有覺察。壹旦“撥開迷霧,看清天空”,就能看清自己的本性,自己就是佛,把佛變成了凡夫俗子。禪宗傳到唐代,六祖慧能提出頓悟說,連打坐都免了。他認為頓悟不需要離開現實生活。“養足道場長大,是心之情,同自然之海”,“提水砍柴,無非妙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使頓悟成佛。少林功夫起源於僧人的日常生活。相傳波斯托的弟子慧光,十二歲時就能在井邊踢毽子五百次。在井上踢毽子很危險,妳可能還沒到家就掉到井裏了。少林功夫的許多動作都是由僧侶們在日常工作如挑水、掃地、劈柴和燒火的啟發下提煉出來的。最深的功夫其實是最普通的功夫。被稱為少林功夫源頭的《易筋經》,記載了壹種疏通人體經絡,強筋壯骨的功夫。達摩采用觀壁的方法參與冥想,靜坐久了難免犯困,要經常起來活動活動肌肉。相傳達摩離開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壹個鐵盒子。箱子上沒有鎖,但卻打不開。聰明的和尚壹用火烤,鐵盒子就被打開了。原來的鐵盒是用蠟封起來的,防止水汽侵蝕。鐵盒裏有兩本書,壹本是《易筋經》,壹本是《水木經》,都是梵文。當時,少林寺裏只有二祖惠科真正懂梵文。惠科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帶著易筋經環遊世界。寺裏也有壹些和尚,對梵文略知壹二。妳把他們翻譯過來,依法修行,以至於後來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後來壹個和尚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看到了天竺和尚的秘密。借助於普遍的秘密真理,《易筋經》以中文出版。惠科旅行回來,帶回了他自己翻譯的《洗髓經》。當我們對比兩者時,發現《易筋經》和《水木經》是壹體的。自《易筋經》問世以來,少林僧人就與打坐、習武密不可分。宋嶽·林山生來就有佛。文帝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壹代高僧玄奘在嵩山北麓的茍鎮陳赫村悄然誕生。隋唐時期,中國佛教宗派相繼創立。玄奘研究佛教,將其引入中國各種儒家經典,發現其中的觀點差異。這種“幾百年來,沒有工匠決定”的分歧和爭論,玄奘會決定。他還選擇了朱時興的西進求法之路,想到印度求瑜伽師之地的理論來統壹諸子百家。玄奘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莫迦陀的佘成王,向主持界賢學道五年,成為精通五十經的十大德行之壹。公元645年,唐朝貞觀十九年,玄奘回到長安,數十萬人迎接,爭相見證唐僧的恩寵。從那以後,玄奘19年來翻譯了75部佛經,1331卷。並完成了地理學巨著《大唐西域記》。唐朝初年,少林寺有壹支驍勇善戰的僧人隊伍。武德時期,少林寺有65,438+03名僧人,他們在抗擊王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力建國後,李世民太宗後來封高僧坦宗為大將軍,並特批少林和尚練僧兵,殺殺殺,吃酒肉。後來的朝代互相習慣了。寺廟裏有壹塊& gt,描述了這段歷史。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名寺,並獲得“天下第壹寺”的稱號。到了宋代,少林武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寺內有2000多名僧人。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曾被以武藝聞名的元世祖忽必烈封為晉公。明代少林寺達到頂峰,從清代開始衰落。在少林寺西約300米的山腳下,有壹座塔林,是唐代以來少林寺方丈的墓地,有250多座塔。這是中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和形狀各異,大多有雕刻和銘文,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少林寺裏還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山門額上掛的“少林寺”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所寫。山門後的大過道和東西走向的小馬路旁立著幾十塊石碑,稱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兩篇碑文是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禪僧所寫。

編輯這壹代

據史料記載,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有五大門派。元初,少林寺壹位名叫扶余的高僧統壹了五大門派,在少林寺雪亭創立了曹東教,並為後人寫下了壹個方子。從此,少林寺僧人就以此命名。本簡譜70字,內容為:(雪亭為真)賦、會、知、子、絕、僚、本、元、可、物。周、洪、蒲、廣、宗、道、清、通、宣、祖。清、精、真、如、海、戰、吉、淳、真、素。道德,行動,永恒,堅持,美麗,體格,恒常,堅定,堅實,心,郎,照片,隱居,深度,性,光明,洞察力,欽佩和欺騙。忠誠、正直、善良、幸福、吉祥、真誠、愛、願、濟、中庸。雪,庭,行,尋,師,導,儒,歸,銘,道。這個譜的建立和延續,標誌著少林寺從此形成了壹個後繼有人的佛教寺院。目前最常見的有:德性生成、行動、永恒、延宕、恒常。

編輯這個方丈。

釋永信大師,1965,安徽潁上人,俗姓劉,法名應城。現為少林寺方丈,少林寺第三十任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武術明星釋小龍大師。他是中國第壹個拿到MBA的和尚。釋永信成立少林寺僧團、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機構,對少林寺進行商業化推廣。

建築藝術

概述

少林寺常住院在河南登封邵熙河北岸。這座寺廟很宏偉。從山門到千佛殿,* * *進入總面積3萬平方米的院落。山門的正門是壹座三間寬的單檐建築,坐落在山頂上。它坐落在壹個兩米高的磚砌平臺上,左右兩邊是堅硬的山門和八字墻。整體配置高高低低,很有氣勢。門額上有清朝康熙帝親口提及的“少林寺”三個大字。壹進山門就看到佛龕裏供奉的彌勒佛,挺著大肚子,笑容滿面。他們被稱為“大腹便便的佛”和“心高氣傲的佛”。神龕後面矗立著少林寺的守護神韋陀的木雕像。過了山門,便是隧道,兩旁的石碑如林,故稱碑林。錘譜堂位於山門碑林西側,這裏有泥塑和木雕。達摩祖師

過了碑林,便是天王殿,三殿重檐歇山頂,外有兩個大金剛,內有四尊天王像,雄偉壯觀。穿過國王大廳,接著是大雄寶殿。寺內供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佛像,觀音像掛在影壁後,兩側立著十八羅漢。大雄寶殿之後,還有壹座八百萬卷藏經閣,是僧尼說藏經的地方。殿前過道上有壹口大鐵鐘,鑄造於明朝萬歷年間,重約650公斤。藏經閣東南是禪房,僧人在此打坐,對面西禪房是會客大廳。過了法堂,來到住持室,住持住在這裏,擔任主任。乾隆曾渡洛水到西少林寺,下榻,並作詩壹首:“明日看中嶽,今夜住少林。”心靜依六禪,殿深依千山。樹古風留聲,土靈黃昏變陰。我應該教榕樹雨,送我壹個夜窗去唱歌。“1980有壹尊日本贈送的青銅達摩像。東側是壹尊彌勒佛銅像,墻上掛著“佛教八僧”和“持法壹葦渡河”。方丈室後面的達摩閣是壹座單檐的寺廟式建築。相傳是二祖惠能在雪中坐等佛法,斷臂的地方。東附殿位於達摩閣西側,1983重建。有壹尊阿彌陀佛的石像和壹尊達摩的影石。千佛殿,又名毗盧閣,供奉毗盧格納(達摩佛)佛像,占地數百平方米,是寺內現存最大的寺廟。此外,千佛寺東側還有壹座白房子,西側有壹座地藏王屋,都很壯觀,值得壹去。少林寺的文物也很豐富。寺內保存著珍貴的碑刻,如武則天題寫的《唐田厚玉石碑》等文物。少林寺西邊不遠處是中國最大的塔林。這些古塔是歷代少林寺僧人的陵墓,共有230余座,占地面積約21,000平方米。古塔因建築年代不同,建築風格也不同。它們造型優雅,石雕精美。寶塔碑刻大多涉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術。少林寺塔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最大古塔建築群,為世界之最。從塔林向北約壹公裏,就到了楚祖寺。它是河南省最古老、最有價值的木結構建築,為紀念達摩面壁而建。檐柱、內柱、墻下石刻、祭壇周圍都有精美的浮雕。大雄寶殿神龕裏有壹尊達摩像。從楚祖安出發,沿著山路爬上五如峰,就可以到達摩洞了。洞內有四尊達摩及其弟子的石像。洞外有壹座建於明代萬歷年間的石牌坊。據說達摩在這裏已經十年了。由於他功夫深厚,他的人物造型被印在巖石上,留下了傳說中的“法影石”。周恩來總理的詩“十年長城非好漢”就是出自這個典故。從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爬,山頂上有壹座佛寺,是第二祠堂。相傳禪宗二祖惠科向達摩學佛,斷臂傳世後曾在此養傷。寺廟前有四口井,據說是惠科挖的。這四口井離得很近,但是水的味道不壹樣。它們被稱為“卓西井”,當地人也稱之為“苦、辣、酸、甜四口井”。

宮殿大廳

山門是少林寺的大門,建於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1974年翻修。山門上方懸掛壹塊長方形黑金匾額,上書“少林寺”四個字,匾額正中鐫刻“康熙禦筆之寶”六字印章。山門前有壹對石獅子,雌雄相對,清代雕刻。山門八字墻東西兩側對稱有兩個石方。東石坊外橫線為“祖元地本”,內橫線為“巴陀創”;西施坊內旗為“大乘度假村”,外旗為“宋少禪森林”。山門整體結構配置比較高和低,非常和諧。位於碑林盡頭的天王廟,因象征“風、諧、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寺內紅墻綠瓦彩拱,門內屏風前有壹尊金剛像。山門與天王殿之間,有壹條長長的甬道,道路兩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這裏有“宗道臣山碑”“安息禪師碑”等20余處歷史石碑。道路東側有壹條長廊,長廊內有100多座從唐代到清代的著名古跡,稱為碑廊。少林寺、嵩山、大雄寶殿繪畫

它是寺內佛教活動的中心,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三大佛教寺廟。原建築於1928毀,1986重建。殿內有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佛像。大殿正中懸掛著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包書蓮舫”四個大字。影壁後墻上有觀音像,兩側塑十八羅漢。整個建築結構合理,宏偉壯觀。大殿兩側建築為鐘鼓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原建築於1928被大火燒毀,於1994重建。它們是寺廟的固定建築。“晨鐘暮鼓”是僧人日常生活和佛教活動的信號。鐘樓前的碑文是“宋嶽少林寺皇帝碑”,俗稱“李世民碑”,刻於唐玄宗十六年(公元728年)。紀念章正面有致少林寺上寺法師等人的題詞,表彰少林僧人協助唐平定王的功勛。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草簽的“世民”二字,題寫“唐太宗詔書”為唐玄宗詔書。背面刻有李世民給少林寺古柏村的詔書題詞,講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大雄寶殿東面的寺廟是緊那羅殿,重建於1982。大雄寶殿西側,緊那羅寶殿對面,是六祖寶殿。大殿正面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佛法、惠科、三參、道心、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禪宗始祖慧能,六祖稱為觀音。六祖堂西墻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往西》。位於李雪亭後面的千佛殿,又稱毗盧殿,是寺廟中的最後壹個大廳。寺內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的瑰寶。大殿背面和東西兩面墻壁上繪有彩色壁畫。最著名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和《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鮮艷,構圖和諧,衣袂飄飄,顯示了唐代壁畫極高的水準。大殿中央還有壹尊毗盧佛銅像和壹尊釋迦牟尼白玉像。藏經閣,又名法堂,建於明代,毀於1928,重建於1994,是僧尼持經之所。內含1996少林寺緬甸弟子贈送的漢白玉臥佛像。藏經閣平臺下有壹口大鐵鍋,鑄造於明朝萬歷年間。是當時少林寺僧人做飯用的小鍋。少林寺當時的繁榮昌盛可見壹斑。藏經閣的東廂和西廂分別是東禪堂和西客堂。東禪堂是和尚打坐的地方,西客堂現在是接待客人和佛教徒皈依的地方。方丈室是寺院中住持居住和指揮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三十日,清帝李鴻巡視少林寺時,將方丈室作為自己的行宮,故又稱“龍庭”。這個房間始建於明朝初年,並經歷了維修。現存的建築是清朝的遺跡。這個房間的正中央是1995年少林寺成立1500周年之際,信眾贈送的雞血石《佛陀教法》浮雕,北墻內擺放著少林寺的家譜。闊朗堂,又名官廳,少林寺的記載中說,闊朗堂在方丈的東面和南面是老的。明代巡撫蔡汝南所建,沈權題寫,今廢。“今天大門的題名改為‘靜中有靜’,是少林寺第二十九任方丈(1914-1987)生前的故居。正西,住持退居方丈,坐北朝南,三間房寬,出了前廊,是壹座硬山建築。住持卸任後退居住持。退室前有對聯:“少師山下禪林靜,五乳峰前鐘聲靜。“東寮和西寮,在住持院的東西兩側,是住持院的東西兩翼,各為五間寬的硬山前廊建築,是執事居住和辦理佛事活動的地方。位於大雄寶殿兩側的鐘樓和鼓樓,東有四層,西有鼓樓。它們精巧雄偉,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原建築在1928被破壞。後來1994、1996年,當地政府按原貌重建了二樓,沈寂了近70年的晨鐘暮鼓再次回蕩在中原大地。此外,還有齋堂、寺院、禪堂、修行室,但尚未對外開放。相傳達摩祖師從海上經過廣州、南京,然後“壹葦渡江”到嵩山,在那裏招賢納士,弘揚佛教、禪宗,從而確立了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的地位。在唐代,少林寺因壹個“十三棍僧救了唐王”的故事而名聲大噪。在唐王的許可下,少林寺可以有僧兵,自己的少林武術成為中國武術的代表之壹。此外,少林寺門口還有壹個少林武術言情館,裏面有武術表演。演出時間整點:下午2點、3點、4點、5點;每場演出持續30分鐘。達摩亭,又名李雪亭,建於明代,1980年翻修。相傳,這裏是二祖惠科站在雪地裏向法師討要斷臂的地方。寺內神龕中供奉達摩祖師的銅像,鑄造於1531年(明嘉靖十年)。兩邊是二祖惠科、三祖僧燦、四祖道心、五祖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壁龕上懸掛的匾額“雪印心珠”是乾隆皇帝的禦筆題跋,字體蒼勁,氣勢豪邁。這座寺廟現在是僧侶們進行日常佛教工作的地方。楚祖安,位於五如峰下的小土墩上,是宋代人們為紀念“禪宗始祖”達摩而建的紀念建築,據少林寺稱,距此1.3 km。因達摩常遊於宋、羅之間,修習禪定的主要方式是在側墻上靜坐,故此寺又稱為“達摩面壁寺”。到了宋代,早期祠堂裏有個“帶墻塔”,塔毀了。蔡京書《邊壁上塔》,今寺內有石額,古碑四十余座。從1983到1986,楚祖廟整體修繕期間,修建了200多米的圍墻,恢復了完整的院落。目前寺廟內有山門、大殿、壁亭、千佛閣等。

佛塔森林(佛塔下埋葬著佛祖)

古剎隱於山中,碧溪鎖少林。少林寺景區位於嵩山西麓少室山的陰影下,由少林寺、塔林、楚祖寺、大漠當、祖兒寺、永泰寺、少師闕門等著名景點組成。這裏群山環繞,溪水潺潺,翠柏蔥郁,景色優雅,是國家旅遊局公布的第壹個AAAA級景區。塔林位於少林寺西側,占地約2萬平方米。唐、宋、金、元、明、清及現代磚石墓葬231座,是中國最大的塔林。塔林位於少林寺以西約300米的壹座山腳下。這是歷代少林僧人安息的墓地。現在有240多座從唐朝到清朝的磚石墓。1996年,少林寺塔林、楚祖安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塔的種類繁多,大小參差不齊,高低不壹,厚薄不壹,形態多樣,排列錯落,形似蔥郁的森林,故稱塔林。

大磨氹

少林寺後面,五如峰中峰上部有壹天然石洞,是達摩祖師九歲時的達摩洞。

它叫達摩洞。禪宗初傳,祖達摩於公元527年至536年在此洞壁靜坐9年。達摩洞朝西南,洞口用青磚砌成,深約七米,高各三米多。洞內平臺上有三尊石像,其中兩側各有壹尊法王及其弟子的坐像。據清代《說宋》記載,在洞的左上方,有壹座小石塔,現已被毀。洞的東壁上刻著“本色”二字。洞外西邊的石壁上,有壹首明代恒昌縣人蘇敏的詩,詩中寫道:“誰從西邊來粗心可窮,五馮如山前九年有功勞。道若真釋塵,達摩洞當自足。”另外還有四個大字:“面壁洞天”。“面壁洞”旁,自下而上貫穿,深陷壹條縫隙,深不可測。相傳達摩洞左側為“龍洞”。在達摩到來之前,龍住在山洞裏,從達摩進入山洞的面壁修行,龍從這個縫隙逃走,所以崖壁叫養龍崖。

  • 上一篇:延邊大學復試名單
  • 下一篇:海外有哪些讓妳感到震撼的城市建築?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