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關於徐誌摩

關於徐誌摩

徐誌摩(1897 ~ 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著名的張儀,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

記得第壹次學他的詩,是《告別劍橋》,然後,通過各種渠道,壹首接壹首。

認識他,欣賞他,讀他的詩,是壹種享受。

2月28日,徐誌摩出生在浙江海寧縣石霞鎮的壹個富裕家庭。石霞鎮的傳說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到過這裏的地名。這個地方風景優美,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父親徐慎如是商會會長;錢媽媽。

1900,4歲。在家上學。向孫學習。徐誌摩從小就比朋友聰明,斷定自己路途遙遠。

1901歲,5歲。在家學習。與查再研究。

1907,11歲。他進入石霞開智學校,師從張忠武。

1909,13歲。冬天,我從石霞啟智學校畢業。我在老師手下學過很多次,古代漢語基石紮實,打基礎。

1910年,14歲。春天,他進了杭州府中學,年級第壹,是班長。老師有、劉子庚、陳柏源、、鐘等。學生有董、郁達夫、姜立夫和。

1912年,16歲。秋天,革命開始,杭州府中學停課,在家休學,盡快復課。

1913,17歲。7月,杭州府中學復課,更名為杭州市第壹中學,返校。並在校刊《朋友的聲音》第1期發表了第壹篇《論小說與社會的關系》。

1914年,18歲。5月,他在《老友記》第二期發表了《鐳錠與地球的歷史》,引起了人們對天文學的極大興趣。

1915,19歲。夏,畢業於杭州市第壹中學;暑假結束,我考上了上海滬江大學。10年10月29日,我和張幼儀結婚了。

1916,20歲。春天,他從上海滬江大學畢業。秋天,我進入天津北洋大學讀法律預科。

1917,21歲。秋天,北洋大學法律系並入北大,他轉學到北大學習法學。

1918,22歲。六月,師從梁啟超;7月,我離開北大;8月,離開上海赴美留學;9月進入美國克拉克大學社會學系。

1919,23歲。6月,從克拉克大學畢業,獲得第壹屆榮譽獎。9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學習政治。

1920,24歲。9月,在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後,我對自己的論文《論中國婦女的地位》進行了答辯,並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生的身份隨賴斯基教授赴英國學習政治學,打算攻讀博士學位。我和作家威爾斯有了最親密的接觸,開始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冬天,張幼儀去倫敦。

1921年,25歲。那壹年,我在英國遇見了狄金森和林。春天經狄金森介紹,以特長生身份進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

15年4月發表論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變換第三卷第八期);15年6月發表論文《羅素訪俄之後》、《威爾斯訪俄述評》(轉化第三卷第10期)。秋天,我送張幼儀去德國留學,住在柏林。立即返回倫敦。

1922,26歲。65438+10月31,徐誌摩首譯葛露。3月,她在德國與張幼儀離婚。7月,我在倫敦遇到了英國女作家曼斯菲爾德,和她談了蘇聯文學和近年來中國文學運動的走向。在交談中,她給徐誌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5438+10月65438+5月,從英國回國。65438+2月17,發表詩歌《回國(馬賽)雜問》(努力周刊第33期);65438年2月24日發表《回國(地中海)雜問》詩(《努力周刊》第34期)。

1923,27歲。65438年10月9日,34歲的英國女作家曼斯菲爾德去世,徐誌摩寫了壹首詩《艾·曼斯菲爾德》(《努力周刊》第44期)。65438年10月28日發表論文《即使我打破頭,也要讓我的靈魂保持自由》,發表詩歌《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希望的埋葬》(努力周刊第39期)。2月4日,發表詩歌《愛死》(努力周刊第40期)。3月10發表詩歌《聽懷哥的傻樂劇》(時事通訊第3卷第8號);12年3月發表詩歌《告別劍橋》(第11號,第五卷第三冊,時事新聞)。4月28日出版《泰山日出》(南開半月刊第1期)。5月,中華書局出版《沃提孩子》(戈塞著)譯本;10年5月,曼舒佩爾及其譯本《理想的家庭》出版(《小說月報》14,第5卷)。

1924,28歲。那壹年,北大教授被任命。我在北京遇到了陸小曼。徐誌摩住在松坡圖書館。他死後把所有的書都捐給松坡圖書館。4月12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上海訪華,徐誌摩代表北方學界歡迎,並擔任翻譯。泰戈爾在舞臺上的演講是由林協助的。4月23日,徐誌摩陪同泰戈爾到北京。在去北京的路上,泰戈爾在南京和濟南演講,徐誌摩負責翻譯。5月8日,為了慶祝泰戈爾的64歲生日,上演了泰戈爾的戲劇《契特拉》,林飾演契特拉公主,徐誌摩飾演愛情女神。6月,我和泰戈爾去了日本。65438+2月1,波德萊爾譯詩《死屍》(Threads第3號)出版。

1925,29歲。65438+10月17,發表詩歌《雪花的幸福》(現代評論1卷6)。3月10,我出國了,經蘇聯到達德國,然後去了意大利,法國,參觀了名人的墳墓。8月,我回到了中國。9月,中華書局出版第壹本詩集《誌摩詩集》(新月書店1928再版),奠定了徐誌摩在中國新詩界的顯赫地位。65438+10月1,晨報副刊編輯。

1926,30歲。當年應光華大學之邀,擔任翻譯、英文小說派別等課程的教授,同時也是東吳大學法學院的英文教授。4月1日,晨報副刊《詩刻》創刊,任主編。6月,第壹本散文集《落葉》由北新書店出版。65438年10月3日,我和陸小曼結婚了。年底到上海。

1927,31歲。4月,翻譯集《英國曼斯菲爾德故事集》由北新書店出版。春天,他與胡適、邵、潘光旦、聞壹多、余上元等在上海組織了新月派書店,出版了新月派成員的作品,也出版了壹些進步作家的作品。6月,甘地德(法)譯本由北新書店出版。8月,譯為“瑪麗·瑪麗”([英]詹姆斯·史蒂文;與沈興仁譯)和第三部散文集《巴黎的天平》由新月書店出版。9月,第二本詩集《冰玉之夜》由新月書店出版。10,10年6月,柴火夫的《簡單筆記——給高爾基的》(小說月報17,卷10)出版。冬天,我組織了月刊《新月》,提出要當主編。

1928,32歲。那壹年,他還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任教。6月10,徐誌摩、聞壹多、饒孟侃、葉公超等人創辦並主編《新月》月刊。在創刊號中,徐誌摩發表了《新月的態度》。後來,胡適、梁實秋、羅隆基、葉公超等人都參與了編輯工作。4月10,與陸小曼合著的五幕劇《邊坤剛》出版(新月,卷1,第2期);10年5月《邊坤剛》出版(續)(新月,卷1,第3期)。秋天,出國,經印度去英國,年底返回。第二本散文集《自我解剖》由新月書店出版。

1929,33歲。

上半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英語系任教。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授職務,同時被中華書局聘為編輯。19年10月19,梁啟超在北平逝世,徐誌摩積極參加梁啟超的悼念活動。65438+2月,徐誌摩主編的“新文學系列”開始出版。

1930,34歲。上半年,他還是上海光華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的教授,中英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中華書店和大東書店的編輯。4月,小說集《輪盤賭》由中華書局出版。5月,“筆會”中國分會籌備會在上海召開,胡適、蔡元培等人出席。冬天,光華大學鬧得沸沸揚揚,徐誌摩離開了光華大學。

1931年,35歲。5438年6月+10月,《詩刊》創刊,任主編。2月,應胡適之邀,從南京中央大學辭職,成為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並兼任北京女子大學教授。3月,當選為國際筆會中國分會理事。8月,第三部詩集《老虎》由新月書店出版。165438+10月19,我從南京飛到北京。途中遇上大霧,摸到了濟南附近的山。我的飛機墜毀了,死了,35歲。

徐誌摩逝世後,6月27日,165438+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了徐誌摩的遺作《秋》(第四輯散文集)。次年7月,心悅書店出版了徐誌摩的遺作《雲遊》(第四部詩集)。徐誌摩和陸小曼合著的《艾肖梅雜》(包括書信、日記等。),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於3月1936出版。為了悼念“這位奠定中國詩歌基礎的詩人”,《新月》月刊第4卷第1期、第5期、《詩歌》雜誌第4期刊登了名為《誌摩紀念》的特大特刊。陸小曼、胡適、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楊振聲、、方令儒、儲安平、何家懷、趙、張若谷、陳、方、梁震、朱湘、程、於、陸飛魁、舒新城發表悼念文章和挽歌,然後徐誌摩發表。

詩歌評論]:把握瞬間的永恒——《告別劍橋》的文本分析

《別了,劍橋》是徐誌摩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壹。

這是壹首描寫自然之美和作者心境的短詩。詩人高尚,贊美自然。詩中對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劍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不僅如此,劍橋還是詩人的理想。他說:“劍橋教會了我開闊眼界,我的求知欲被劍橋感動,我的自我意識是劍橋給我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正處於壹個是非顛倒的時代,艱難的民生逐漸擊碎了詩人的劍橋理想。這首詩寫於1928年回英國的路上。故地重遊,壹幕幕往事勾起作者對往事的回憶,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怎能不泛起悲傷的漣漪!這首詩的主題是描述劍橋的自然美景,並表明作者對劍橋的依戀和他內心的憂郁。

表達徐誌摩獨特精神的詩歌風靡壹時。他的詩輕盈飄逸,婉約灑脫,融意境、建築、音節、繪畫於壹體。同時,他融合中外詩歌藝術,追求壹種“純粹的詩情”。這些都可以在《告別劍橋》中看到。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刻含蓄,詩意思維細膩獨特。詩人以劍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采用間接抒情方式,體現了景中情懷,人與景的互動。通讀全詩,沒有壹處不是寫風景,沒有壹處不包含詩人淡淡的離別之悲。詩的第壹句:“輕輕地,我離開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揮手告別西方天空的雲彩。“文筆看似灑脫,實則無奈憂郁:詩人深知康橋的美是永恒的,帶不走的,改變了人的心境,失去了夢想,帶走的只是看似平淡的眷戀和憂傷。接下來,詩人用比喻把劉金當成了自己心中蕩漾的新娘,甚至願意做何康河裏的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第四節,是清泉映紅了天空的彩虹,還是天空的彩虹融入了清泉?“月色如水天”的意境開闊悠遠,就像詩人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憂傷。那個絢爛的彩虹夢,早就在其中被碾碎沈澱。或許是對過去劍橋理想的悼念?情感在每壹個意境中不斷升華到高潮。如果說這首詩的前四節描寫的是自然風光,那麽第五節則是回憶人們的活動。詩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徜徉在過去,在劍橋做夢。那時候他是那麽意氣風發。現實中,詩人情不自禁地歌唱——但他不能歌唱,因為他想離開,因為當他離開時,他充滿了悲傷和失望。唯有沈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就像壹張繃緊的弓。箭還沒離弦,就被活捉了。淡淡的思念曾在壹瞬間升起,卻又在壹瞬間消失,就像他悄悄的走來,與開始遙相呼應。詩的情感線索是:淡淡的憂傷——逐漸升華——上升的瞬間——回歸淡淡的憂傷。在這樣的線索中,全詩與風景融為壹體。詩人構思的精妙,體現在選材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要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要走了”,這說明詩人截取的是“走”的瞬間,而不是從到達到離開的漫長過程。這壹刻永遠定格在了詩人的腦海裏,詩人在劍橋的壹系列情感和他所描繪的壹切意境都是在壹瞬間完成的。瞬間就是永恒。或許,這也是《永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離別抒情詩中脫穎而出,受到世人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從結構上來說,這首詩。全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壹節描述壹個場景和壹個意境,各節之間相互聯系,承上啟下。以第二段和第三段為例。第二節,前兩句描寫河邊的金柳,後兩句用層次加深感情。第三節是根據第二節寫的《波光》來寫《水下清潔》可以看出句子和小節是環環相扣的。詩人非常重視線條的審美功能。他的詩精致,形制工整。這樣的工整重在對詩歌整體排列順序的工整規劃,對詩句長度沒有硬性限制。這首詩用的是詩的形式,詩有長有短。全詩錯落有致而不單調,使人在視覺上感受到高低不平的格局之美和嚴謹穩定中變化的和諧。

詩人說:“詩的美不在於它的字面意義,而在於它難以捉摸的音節。”可見詩人追求音節的節奏和韻律。在他的詩中,音節和內容達到了自然而完美的統壹。“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兩個“輕輕”的重疊,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有意增強節奏的輕盈。詩人將節奏視為詩歌的內在生命,他所謂的“音節均衡”更多的是行與行之間“停頓”的數量相等,而不是字數相等。停頓,即根據句子中的不同成分區分音節。比如詩的最後壹句,可以按照意群來劃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了;我/揮/袖,不帶走/壹片雲彩。“詩的每壹句之間停頓的次數大致相等,這使得全詩充滿了整體壹致的節奏。在音韻學上,這首詩與偶句押韻,同節兩句或四句押韻,產生壹種抑揚頓挫的音韻美。在詩人有節奏的歌唱中,詩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憂郁也在變化和蔓延。

這首詩以現代白話文的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空靈飄逸,也采用了音韻上的語法模式,可謂中西合璧。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有清晰的體現。詩中天上的雲、金柳、綠花、清泉、彩虹,色彩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如此豐富多彩的畫卷,與詩人的心境並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詩人才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就像看樓、唱歌、欣賞繪畫,但妳感受到的是詩人淡淡的離別之情。

  • 上一篇:如何畫壹張好的書市海報?如何畫出簡潔漂亮的海報
  • 下一篇:重慶八仙中學是什麽學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