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明朝初年,為什麽要實施“洪通槐樹大遷徙”?

明朝初年,為什麽要實施“洪通槐樹大遷徙”?

我多次走訪北京馬駒橋鎮和大興區長子營鎮,並到國家圖書館查閱大量地方文獻,包括通州誌、大興區誌等京冀地方誌,發現其中有大量關於大明洪洞槐樹遷徙的記載,與路、洪洞槐樹遷徙的記載完全相互印證,此外還收集了近年來相關的姓氏和家譜。

壹是京畿地區明代洪洞槐樹大遷徙的歷史記載。相關記錄簡要摘錄如下:1。“明永樂二年(1404),遷至山西太原平陽府及澤、魯、遼、秦、汾州諸戶,充實北京地區。”

2.“永樂五年(1407),五月設上林苑監,下設番輿部、良木部等十部。在蔡維利(今大興蔡羽鎮)設繁峙部,遷山西平陽府、山東鄧州、萊州等地的五千戶隸屬上林苑監。有的移民安置在樊宇部,為內廷養雞鴨。”

3.“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壹是讓最後幾年遷徙的國民回鄉復業,二是把山西等地的無地或少地農民遷到北京務農。”4.“以應命名的村落有60多個,大部分形成於明朝。其中,有40多個自然村是明初山西、山東移民所建,大多以其原屬縣命名,如潞城營、沁水營、孝義營、河津營、長子營、周浦營、山西營、大同營、屯留營等,以及當地移民的後代說。

二、明代洪洞國槐大遷徙的重大意義:1。明初洪洞槐花大遷徙是以“洪洞槐花”為中心,自上而下的大規模遷徙運動,均衡了全國範圍內的人口資源,優化盤活了土地資源,實現了勞動力與需要耕種的土地的有效比例,取得了巨大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國家邊防。

2.洪洞國槐大移民運動是被動的、強制的移民。先民長途跋涉到外地發展生產,創造了偉大不朽的移民文化精神。

3.明代在洪洞槐樹進行大遷徙運動,達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的,使新王朝的北疆邊防安定祥和。移民和當地駐軍各司其職,形成了國防與民用技術融合的新發展模式。

  • 上一篇:山東圖書館百年歷史
  • 下一篇:跳蚤市場的海報怎麽簡單畫?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