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天津圖畫書圖書館設計師

天津圖畫書圖書館設計師

最近看了壹些教父母看繪本的視頻。繪本很貴,至少20-30元,但是很薄,所以為了發揮繪本的閱讀價值,要認真閱讀。比如壹個畫面裏,不同的人做什麽,視頻創作者說,要引導孩子讀,看,說。

當時就覺得心裏壹緊。我覺得繪本有必要這麽功利嗎?但是我不能告訴妳為什麽。然後,我又翻了翻日本繪本之父松本的《打開繪本之眼》這本書。他對圖畫書的看法在兩點上贏得了我的心:

1,看繪本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知識的快樂,而不是為了獲取知識。

2.很多家長說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麽。其實在繪本裏,就有了解孩子的線索。

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日本的松居之先生,是壹位將近100歲的老爺爺。他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是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繪本理論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評審員...他寫了很多書,其中最著名的是《桃太郎》。桃太郎知道嗎?它在日本的影響力就像孫悟空在中國。

宋巨誌先生認為,繪本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精神紐帶。通過繪本,孩子感受到了愛與生活的快樂,家長也可以從中得到了解孩子的線索。

現在,我想和大家詳細分享壹下書中的壹些要點。希望面對“如何閱讀繪本”這個話題,也能給妳壹些新的思考和啟發。

很多家長看到神童從小就愛讀書,獲得了很多知識,就誤以為看繪本是為了讓孩子盡早了解更多。真的是這樣嗎?

在第五屆中國詩歌大會上,王恒義的表現令人驚嘆。他不到6歲就能讀3000首詩,背誦500多首古詩。主持人問他,妳喜歡古詩嗎?王恒義的孩子這樣回答道:

“是的,因為奶奶告訴我,這些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不知道傳統文化是什麽意思,但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個回答很有意思。孩子不懂傳統文化,但覺得有意思。在他心目中,傳統文化是什麽並不重要。他覺得傳統文化有趣就夠了。如果他喜歡,他就會有內驅力,他可以再背500首詩。

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在她後來的作品《奇跡感知》中的壹句話中強調了“感覺”的重要性。

王恒義的孩子自然“知道”500多首詩,因為他們“感知”到了傳統文化的趣味。

妳知道孩子們是怎麽學會說話的嗎?作者在書中的解釋非常精彩:

知識也是如此,不是灌輸的,是孩子自己慢慢吸進身體的。灌輸的知識只到腦,不到心。如果只是灌輸,孩子最終會討厭學習,越來越笨。

真實的繪本閱讀體驗是什麽樣的?作者是這樣說的:

1.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真正的繪本體驗強調的是孩子的主動性。

如果孩子喜歡看繪本,首先大人無法幫他們判斷繪本的好壞。

繪本《小藍黃》是經典的兒童繪本之壹。繪本裏的畫面極其簡單。有時候壹頁紙,壹個黃色的色塊和“我是黃嘯”的字樣都不見了,這讓很多媽媽無所適從。孩子們會喜歡嗎?妳能理解嗎?

這本書剛出版時,評論家們也不喜歡它。《紐約時報》曾評論說,這本書非常適合建築師和設計師互贈禮物。沒想到會推薦給孩子,但是孩子看到這本書,發現我們的判斷完全錯了。

筆者的感受和《紐約時報》類似。於是,他去紐約圖書館打聽這本書,對方告訴他,孩子們真的很喜歡。

看,全世界的成年人都猜錯了!喜歡不喜歡,只有孩子知道。只有讀自己喜歡的繪本,孩子才會更投入,才會創作,而真正的繪本體驗是要求孩子再創作。

書中分享了壹個故事。壹個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們讀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七只小羊在家等媽媽,狼闖進來把小羊吃了。母狼回來了,剖開狼的肚子,救出小羊,把石頭塞回狼的肚子裏,縫好。

這時候,壹個小孩聽了,問:“狼爸爸呢?”幼兒園老師當場就懵了。

後來,孩子把繪本拿回家,壹頁壹頁地仔細翻著。後來他發現,在繪本的第九張圖中,有壹個相框,裏面是羊爸爸。孩子們說羊爸爸可能死了。

原來,孩子的父親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很少回來。看到這本繪本,引發了他的思考,有了他獨特的解讀。

孩子對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即使是壹幅畫,孩子也能創造壹個故事。所以大人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解讀,給孩子留有空間。過多的解讀會打斷孩子的想象力。

2.讓孩子有真實的繪本體驗,大人也需要好好讀繪本。

聲音是神奇的。董卿有壹個非常著名的節目《朗讀者》。很多人說讀書的時候沒什麽感覺,但是讀著聽著就哭了。

孩子聽大人讀繪本也是壹樣的。大人讀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繪本體驗。大人是否喜歡這個故事,是否真正理解,都會潛移默化地反映在語氣、停頓、表情上,影響孩子的理解。例如,壹個孩子可能會想:

“我感覺我媽看這個故事很激動。這個故事壹定很有趣。”“哦,到此為止。是不是有什麽神奇的事情要發生了?”等壹下。

妳是怎麽讀的?作者建議大人和孩子壹樣,先看圖再認字。看圖的時候,要捕捉圖中的細節。仔細讀圖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喃喃自語和孩子手指上的停頓,我們可以適當調整閱讀故事的節奏。

然後讀課文,不是默讀,而是讀音。繪本裏的文字壹般都很有節奏感,讀的時候真的能感受到聲音的神奇。繪本的文字本來是給家長讀給孩子聽的。

說到這裏,我們知道,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會聽,會看,還會再創造,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另外,為了孩子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大人努力學習也很重要。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沒想到看壹本繪本這麽累!但是當妳知道繪本背後的故事,妳就不會這麽想了。

我們先聽壹個故事。

有壹個2歲的女孩生病了。她壹直躺在病床上,難受又孤獨。她爸爸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想到女兒最喜歡的睡美人的故事,他就畫了下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女兒。

故事還沒有結束。小女孩打開圖畫書,看到壹只貓在睡美人旁邊。“哦,爸爸,這個小公主喜歡貓,跟我壹樣!”"然後我看到了壹個小城市:"爸爸,這個小鎮看起來像我們的家鄉。我想家了!爸爸,公主和王子結婚了。看看這個結婚蛋糕。太棒了。這是我最喜歡的巨型蛋糕!”

爸爸把女兒喜歡的東西都放進了作品裏。這位父親是著名的繪本畫家霍夫曼。他的經典作品《狼與七只羊》和《睡美人》是送給生病女兒的禮物。

感受繪本背後父親溫柔的愛,妳願意多讀幾遍給孩子聽嗎?

作者宋巨誌先生也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出版心得。

宋聚誌先生做編輯的時候,得到壹個很好的故事,想找壹個有實力的畫家來畫。他找到了茂武,去他家拜訪他。沒想到,還沒進門就被田茂老師的妻子擋住了:“我老公病得很重,不能工作了。”

松居聽了隱隱的咳嗽聲,十分沮喪。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壹個沙啞的聲音傳來:“這份工作我要了。”

我第壹次見到茂田老師。他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虛弱、憔悴、痛苦。毛田老師說:“我想畫《大提琴家高修》。如果我能畫出這幅作品,我會死的。”松阪進退兩難,但茂田老師堅持要接下這份工作。

創作的時候,田老師的床邊總有壹個木偶。為了畫好這幅作品,他撥弄著木偶的動作,壹邊構思主角的造型,壹邊氣喘籲籲,壹邊畫畫。

那時候,宋菊芝還是個新人。看了茂田老師的稿子,發現封面有點灰暗,就厚著臉皮提了。沒想到茂田老師欣然接受,忍著病痛修改。

《大提琴家高正》出版後壹炮而紅,成為日本經典繪本之壹。半年後,毛田老師因常年哮喘去世,年僅42歲。

繪本的背後,是藝術家強大的意誌力和對藝術的堅持。

松本先生本人從事編輯出版工作50年,對工作非常嚴謹認真。有壹次作為交通的認知繪本,他請了壹個有動畫經驗,對機械很了解的藝術家畫插圖,試圖傳達汽車的運動感、速度感和機械質感。

他成功了。看完繪本,孩子沒有機械地讀:“這是壹輛車”,而是熱情地說:“啊,原來車這麽有趣!”

努力去理解繪本背後的故事,可以學到比繪本更多的東西,那就是嚴謹、敬業和對孩子的愛。作為父母,看著這些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繪本,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反復、用心地讀給孩子聽,以示敬意。

很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讀繪本,這是好事,但我們要註意給孩子留點空間。很多人說“讀繪本讀得厚”,但我認為讀得厚就是孩子讀得厚。如果我們成年人讀這本書太仔細,就沒有孩子思考的空間,也沒有孩子尋找的樂趣。

孩子總喜歡反復翻壹本繪本。為什麽?因為他們每翻壹次,都能發現新的東西,有新的感覺。這才是讀書的樂趣,但如果大人看完了,就扼殺了樂趣。

另外,大人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是不壹樣的。我們可以分享我們的理解,但我們不強迫孩子同意我們的觀點。如果妳總是讓孩子理解妳的答案,那和標準答案的考試,和那些煩人的考試有什麽區別?這樣的孩子真的會喜歡學習,懂得學習嗎?我深表懷疑。

讀書應該是更自由的東西,讓我們從書中找到自我,感受讀書的樂趣。

很多家長說,他們越來越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嘗試過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但收效甚微。

然後,大人也要壹起看繪本。成年人在閱讀的時候會遇到童年的自己,當他們冒出“是的,我小時候也是這麽想的”“我好生我媽的氣”這樣的想法時,會不會變得多壹點對孩子的理解?

和孩子壹起讀繪本,壹起收獲愛,才是繪本真正的使命,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

我是壹個愛讀書的二胎寶媽@京京京京,每天分享家長和孩子的閱讀經驗,深度解讀繪本。還有壹個壹歲的大寶和壹個兩歲的鮑爾,所以很多做法也是圍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歡迎關註。

  • 上一篇:年輕的父母帶著兩歲半的寶寶去旅行。有哪些便宜又好玩的地方值得去?
  • 下一篇:大學女生如何脫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