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景芝鎮的歷史名人

景芝鎮的歷史名人

王軍(1784—1854),本名關山,伯鑒,清代友人,文獻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授山西鄉寧縣令,後代理徐溝、曲沃。在任期間,他廉潔從政,勤於政事,在訴訟和審判方面成績突出。

王允難得好學,喜歡研究小篆和大篆。年紀大壹點,就是博覽群書,研究歷史。在我的生活中,我特別喜歡研究評書。他仔細研究了許慎的《說文解字》和段玉裁以及桂馥的《說文解字》。他不僅評論了以往作品的功過,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文字的節欲沒有形、音、意三端。古人造字也是以義為本,聲隨,所以有形。後人的識字,也是以形為其音,以聲為其義,以字為備。”他寫了20卷《說文解字石聞例》。他還以讀句為名,解讀了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聚讀》三十卷,解決了前人對許慎《說文解字》的草率、簡略、混亂的解讀。並著有《說文系傳》和《說文系校》、《求字》、《說文校》、《句讀校》等。王蕓致力於評書研究30余年,從分析前人的理論入手,獨辟蹊徑,不靠他人,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它的成就顯然已經超過了它的前輩。後人評價他對評書研究的貢獻是“許氏之雄,桂段之敵”。解放前,《求字》壹書作為小學高年級教材使用。建國後在1962和1983轉載。《說文解字》和《讀說文句》分別於7月1983和10月165438由北京中國書店再版,可見其著作的社會效益和歷史價值。著有《說樸教》、《說訓》、《四書說略》、《鄭子略》、《鄭子》、《石矛再議》、《弟子智》、《讀鄭著句與訛刊》、《清文選》、《徐構筆記》等。

吳金鼎吳金鼎(1901—1948),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各莊人。我是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學習結構人類學的時候愛上考古工作的。後來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學習考古學。其間參與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工作。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壹直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院長、文學院院長、中國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1928年3月,吳金鼎對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5裏城子崖文化遺址產生了興趣,經發掘研究後命名為龍山文化。這壹發現和命名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1930到1931,他和李記、董作斌、梁思永、郭保軍等人又進行了兩次發掘。1934年出版了報告集《城子崖》,揭示了中國古文化的根源之謎,用大量數據證明了中國古文化起源於當地,有力地粉碎了中國的文化。在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時,吳金鼎博覽群書,刻苦鉆研,用英文出版了《中國史前陶器》壹書。這本書成為當時最詳細的關於中國史前陶器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中國考古學的必讀之作。吳金鼎獲得博士學位後於1937回國。在日本侵略者大舉入侵之際,中國的考古面臨著極其困難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工作,後在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38年至1940年,在雲南大理附近考察發掘蒼洱,發現遺址32處,並主持多次發掘,撰寫了《雲南蒼洱考古》壹書,奠定了西南地區史前考古的基礎。從1941到1943,吳金鼎堅持清理發掘四川彭山漢崖墓和成都錢樹王劍墓,為漢代和五代十國藝術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對他的事跡有介紹,說他是現代最有成就的考古學家之壹。

景芝鎮-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景芝鎮東南角,206國道東側,有壹片松柏繁茂的墓地。在松柏樹蔭下,壹座藍色的紀念碑巍然屹立,這是為紀念在“景芝事件”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此碑建於5月,1956,位於景芝汽車站前廣場中心南側。紀念碑高15米,呈四棱柱形,磚石水泥結構。紀念碑分為兩部分:正面上部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下部為碑文。背面上半部分刻有10漢字“在革命烈士的鮮血上行進”,下半部分為陳科烈士傳記。1979年,景芝公社黨委、政府在紀念碑周圍築起圍墻和大門,種上松柏和柏林,安排專人管理,使之成為莊嚴的烈士陵園,作為對烈士的永久紀念。同年,這片墓地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芝事變”:據史料記載,1945年6月,景芝地區解放,懷安縣工委成立。7月,淮安縣政府和縣大隊相繼成立。淮安縣工委書記周慈文任縣長,曾任縣大隊政委,山東省軍區第十壹區團原參謀長吳敬全(紅軍戰士)任縣隊長。縣直機關駐景芝堂。8月,懷安縣工委改制為縣委。原東萊縣委代理書記陳科任淮安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周慈文還是縣長,劉明是組織部長,吳敬全是縣長。

新設立的懷安縣位於諸城、高密、安丘三縣交界處。國民黨的雜牌軍和日偽統治多年,情況復雜,群眾基礎差。懷安縣大隊成立時,很多偽頑固派散兵遊勇甚至土匪表示願意拋棄黑暗,趁機混進。原偽李文利部十六團中隊長孫松山,加入縣大隊,成為副排長。當時淮安縣領導比較薄弱,沒有時間全面整頓這支隊伍。

同年8月,縣旅改編為山東軍區第四旅第十團三營,下轄七、八、九十三連。10團參謀長吳敬全率8連進駐景芝鎮,7連、9連在其他地方搞活動。八連在景芝駐軍期間,三排長孫松山認為投誠投靠國民黨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與孫華堂、、陳錦祥、於德江等人利用組隊演習或飲酒的機會,多次策劃叛變。淮安縣委和十團領導對敵人的這壹陰謀並不知情。

15年9月(農歷八月初十),下午三點左右,以孫松山為首,發動兵變:他們派人守住教堂大門,先用槍逼著屈連長、王排長和文化官,把他們壹個個捆起來,放在連隊的住處,然後拿著槍沖到陳科在教堂前院的辦公室,而陳科、劉明、吳景全正在談話。反叛者控制了教堂大門,把它關在裏面,並逮捕了所有去參加集會的人。這就是景芝區委書記曹寶山、區長蒙蒂安和他們的記者被逮捕的過程。

當晚,武裝部副部長楊興得知八連叛變的消息後,立即率部救援,但敵人已遠去,救援失敗。被捕人員中有14名重要幹部,包括縣委書記陳科、組織部長劉明、第十團參謀長吳景全、專署收集員劉洪元、景芝區委書記曹寶山、區長蒙蒂安、區長曲連長等。反叛者拿走了60多支槍。

陳科和其他領導幹部被押送到威縣,移交給李文利的部門。以後,我地委、縣委敵工部雖多方營救陳科等人,但無濟於事。他們在1945年冬天被敵人活埋,壯烈犧牲。

淮安縣委書記陳科,出生於萊蕪市馮家林村壹個貧苦農民家庭,原名朱思純,又名朱茂軒(毛選),字淑東,1914+0.20。我20歲從萊蕪師範學校畢業,後來擔任小學教師。1939參加革命工作,走上抗日之路。1939年加入中國* * *產黨,改名陳科。歷任萊蕪縣第五區委書記、萊北縣委組織部長、東萊縣委代理書記。他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堅定,沈著果斷,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1945年8月,陳克峰被調到新解放區淮安縣任縣委書記。當時日軍剛剛宣布投降,蔣介石、日本、偽軍合流,當地反動勢力十分囂張。懷安縣位於安(山)、高(密)三縣(市)交界處。黨組織不健全,人民政權剛剛建立。人們的“正統”觀念很嚴重。他們認為* * *產黨“不靠譜”,國民黨強大。陳科上任後,面對嚴峻的形勢,他日夜苦幹,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召開各種會議,廣泛發動群眾。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勤勞樸實,處處與群眾打成壹片。由於工作深入紮實,他很快就掌握了工作的主動權。正當陳科等人在懷安縣開辟新解放區初見成效的時候,壹批隱藏在革命隊伍中的反動派正在醞釀壹場反革命事件。9月15日,陳科被敵人逮捕。上車時,陳科同誌發表了講話,痛斥敵人。

陳科等人被捕後,* * *常委工委,* * *安丘縣敵工部盡最大努力營救,但均告失敗。1945深冬的壹天,北風刺骨,陳科等人脫得精光。他們雖然遍體鱗傷,但眼神明亮而冷靜,和其他同誌壹起高呼“中國* * *產黨萬歲!”他跳進敵人挖的坑裏,慷慨赴死,時年32歲。陳科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出後,懷安縣廣大幹部群眾無不深感悲痛,對出賣、殺害他們的階級敵人深惡痛絕。他們以不同形式表達了對烈士的深切哀悼。

  • 上一篇:孫小林簡介
  • 下一篇:南十字星大學校園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