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南嶽九合書

南嶽九合書

王統照:(1897—1957)賢三,原名西廬、袁夢、美如,著名作家,山東諸城人。65438年至0927年,王統照定居青島,撰寫了著名的散文小品《青島》、詩集《這壹次》和長篇小說《山雨》,並主持創辦了文學期刊《青年潮》。1946被聘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支持學運被解聘。1949返校擔任中文系系主任。王統照故居位於市南區管亥二路49號。

王:(1896—1960),山東日照人。歷史考古學家。曾任山東日報、工商時報主編,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青銅器研究員。他在金石學、版本學、音韻學、目錄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著有《中國古代貨幣通考》、《楚辭新論》、《公孫紫龍懸案》、《炎黃氏族文化考》等。王故居位於市南區二路13A號。

毛:(1919-1988)浙江諸暨人,中國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的奠基人之壹,中國科學院地質學部委員。著有《動力海洋學》、《海洋》、《灣流》等論文及40余本書(部)。主持的《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匯編與圖集》獲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東海陸架水文地質調查與研究》獲1985中國科學院二等獎。毛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6號。馮袁俊:(1900—1974),原名馮淑蘭,河南唐河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受國立山東大學邀請到青島任教。山東大學原副校長。與林庚合編的《中國歷史詩詞歌賦選編》獲全國統編教材壹等獎。馮故居、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6號。

盧侃如:(1903—1978),江蘇海門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受聘為國立山東大學教師。著有《屈原》、《宋玉》、《楚辭選》、《杜甫詩選》、《韓非子詩選註》、《中國詩歌史》、《中國文學史綱要》等。馮故居、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6號。

老舍:(1899—1966)北京人,原名舒慶春,筆名老舍,著名作家。65438年至0934年赴青島,成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辭去教師職業創作專場。在青島期間,他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本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被改編成舞臺電影劇本,搬上舞臺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華崗:(1903—1972),浙江龍遊人,歷史學家、學者、教育家。1951至1955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青年時期完成《中國革命》等著作。他創辦了文世哲,並擔任首任社長。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大綱》的作者。華鋼故居位於市南區龍口路40號。

朱書平:(1907-1976),山東昌邑人,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教育家。他是中國海洋生態學、水產養殖學和湖沼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46國立山東大學教授,水產部主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山東省水產廳副廳長、政協委員、青島CPPCC副主席。撰寫《中國近海浮遊植物與水文漁業的關系》、《近十年來中國海洋浮遊植物研究》等論文40余篇。他的三項成果《海帶施肥與養殖》、《海帶自然光育苗》、《壇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研究》均獲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朱叔平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13號。

劉知俠:(1918-1991年),河南省薊縣人。現代作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東省文聯編輯部主任、秘書長、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65438-0985任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定居青島。他壹生致力於軍事文學創作,著有《飛虎隊》、《紅嫂》、《集草》、《沂蒙飛虎》等小說。劉知俠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42號。

束星北:(1907—1983),江蘇江都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海洋物理學家、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山東大學和青島醫學院任教。65438-0978到國家海洋局從事動力學研究和教學。他是中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壹。發表了大量中外文論文,包括《狹義相對論》。束星北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6號。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原名沈月環,別名,筆名茂林、修、、王選若等。1931—1933青島國立青島大學講師。青年時期,他完成了數十部短篇小說和散文,包括《自傳》、《八匹馬》、《月下小風景》等。1949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理事、全國政協常委。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著有《沈從文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

楊振聲:(1890—1956),山東蓬萊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30-1932,國立青島大學首任校長。這壹時期,大量有專長的著名教授、學者應邀來青島任教,使國立青島大學進入建校後的鼎盛時期。他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說《於君》。楊振聲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7號。

張西:(1897—1967),河北萍鄉人,中國海洋動物學家和教育家。中國湖沼學和動物學先驅,1932後國立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建國後,參與組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現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並任副所長。1957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他壹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和科學教育的發展。發表《青島沿海後鰓類研究》、《中國海洋動物進展》等論文近百篇。著有《牡蠣》、《近江牡蠣養殖》、《中國北方海鮮經濟軟件動物》等。張西故居位於市南區萊陽路28號。

洪深:(1894—1955):字伯鈞,本名邵載,江蘇武進人,中國早期電影先驅、劇作家。1913考入清華大學後,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上海戲劇學會排練總監、中國電影學院院長、明星電影公司董事、中國左翼劇團聯盟秘書長。1934回到青島,青年時期創作了著名的影視文學劇本《劫後桃花》。洪深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1號。

聞壹多:(1899-1946),湖北習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過《紅燭》、《死水》等詩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寫過《奇跡》等詩。從事詩經和唐詩教學之外的研究,有突破性的成就。1946七月15被間諜殺死。著有《聞壹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壹多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中國海洋大學。

何崇本:(1908—1985),遼寧鳳城人。物理海洋學家,海洋教育家,國立山東大學65438-0949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山東大學海洋系主任、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教務長、副院長、山東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所長。他壹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和海洋科學教育的發展。他是中國物理海洋學的奠基人,也是原山東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的創始人之壹。《中國大百科全書·海洋科學卷》副主編,《中國海洋與湖泊》副主編。他是《黃海冷水團的形成和性質》壹書的作者。何崇本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甲9號。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毅,本名廣廈,廣東南海縣人。他是中國近代改良派的領袖。1923來青島買房住。書名是《田花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浙江杭縣人,原名梁,筆名秋實,筆名子嘉、秋浪、成書。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梁實秋教授任國立青島大學外語系主任、圖書館館長。清朝時,他開始翻譯有影響的莎士比亞全集,並出版了兩本散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3號。

蕭紅:(1911—1942),女,黑龍江呼蘭縣人,原名張乃英,筆名銀翹,作家。1934年來青島居住,1942年在香港去世。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關彜路1號。

肖軍:作家,原名,曾用名劉、、劉、,筆名、田軍、肖軍,遼寧義縣人,早年參軍,後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夏天去青島做青島晨報副刊編輯。清朝時期,蕭軍完成了小說《八月村》,蕭紅完成了小說《生死場》。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關彜路1號。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縣人。生物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4-1937,青島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1946後,任國立山東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系主任。他的《硬骨魚胚胎發育研究》獲1956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壹等獎,《文昌魚細胞核與細胞質關系——器官發育與進化研究》獲1978國家科學大會獎。童第周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6號。

宋春芳:(1892—1980),浙江吳興人,現代戲劇家。1930,圖書館“棕木館”創建於清代,主要收藏中外劇本和戲曲理論著作,創作劇本《原來是夢》。宋春芳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6號。

在中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中,青島可能是最初級的。德國從1898年開始規劃建設“膠澳商埠”,至今不過百余年。都說年輕的青島成為“名城”有兩個資本,壹是擁有大量的歐式建築,二是保存著壹批文化名人的舊居。

讓人欣喜的是,青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融為壹體。文化名人的故居都在海濱風景區。遊客在遊覽匯泉灣、小魚山、小青島、棧橋等景點時,只需拐個彎,便可參觀昔日文化巨擘的遺宅。

康有為故居位於小魚山腳下,門牌號是浮山路5號。康有為不僅是壹位思想家,還是壹位被稱為“康生仁”的大學者。在青島逗留期間,他留下了許多詩歌。“青島的紅瓦綠樹青山碧海是中國第壹...恐怕歷代人的仙山亭臺也不如,詩詞不足以形容。”他的話成為青島的標誌性評論。康有為三次去青島,1917,1922,1927,每次都活得更久。最後死在青島,墓建在嶗山。

康有為故居是德國前總督府高級官員的住所。他是1922來青島的時候租的。他懸掛了由溥儀皇帝題寫的“天佑殿”的禦匾,並將這座房子命名為“天佑園”。康有為家門前有壹條方石鋪成的凹凸不平的小路。沿著這條小路壹步步往上爬就是浮山路,這裏有洪深和沈從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島名人中最宏偉的洋樓,矗立在路口的高地上,恐怕不僅僅是因為洪深先生是30年代著名的劇作家,更是因為他是洪叔祖的兒子。

熟悉中華民國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洪淑祖,他是袁世凱當第壹任大總統時的國務院內務部秘書,後來因為卷入宋案而逃到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洪深曾寫出電影劇本《劫後桃花》,成為中國第壹部電影劇本。後來由導演張石山親自執導,蝴蝶、修文舒等大牌主演,轟動熒屏。

與翟紅壹門之隔是沈從文故居,他曾在青島大學(後更名為“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沈從文是詩人徐誌摩介紹給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的。顯然,這個來自湘西的年輕人,當時還不出名,根本無法與著名的外語系主任洪深相提並論,所以他只是住在浮山路3號樓的12青年教師中的壹員。這個善於用筆表達思想的文學天才,顯然是個靦腆的人。巴金老人在《懷念從文》中寫道:“他第壹次在大學講課,教室裏坐滿了學生。他走上講臺,那麽多年輕人看著他。他臉紅了,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在黑板上寫下‘請等五分鐘’幾個字。他就是這樣開始講課的。”

“益多樓”位於今天的海洋大學校園內,是時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聞壹多先生的故居。梁實秋先生還被楊振聲“遊說”到青島跟聞壹多先生壹起教書。不過,這位當過外語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的學者,似乎對青島印象非常好。晚年,他多次描寫青島,稱之為“壹個真正令人難忘的地方”。

老舍租的房子離梁實秋家不遠,但他們從未共事過。老舍1934報考山大的時候,梁實秋已經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島住過三個地方,黃縣路12是最長的壹個。在這裏,老舍先生的創作欲望比棧橋還要強烈,不得不辭職專事寫作。在此期間,他寫了《月牙兒》、《我的壹生》、《駱駝祥子》,當然,他的另壹部“作品”——他的兒子亦舒也出生在這裏。

文壇“二小”和舒群都是東北熱血青年。他們不甘心做“滿洲國”的“良民”,於1934年端午節前壹天乘船到達了還算太平的青島。“我們在關彜路1號的壹棟兩層石頭建築的底層租了兩套房子。壹間是舒群夫婦住的,另壹間是我們住的...後來我從樓底搬到樓上有太極圖的顯眼單間。”蕭軍晚年曾這樣描述。

在青島這座小樓裏,肖軍看完了《八月村》,蕭紅看完了《生死場》。在愛的火焰中,“二小”奉獻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也將這份人文景觀獻給了青島。

在中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中,青島可能是最初級的。德國從1898年開始規劃建設“膠澳商埠”,至今不過百余年。都說年輕的青島成為“名城”有兩個資本,壹是擁有大量的歐式建築,二是保存著壹批文化名人的舊居。

讓人欣喜的是,青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融為壹體。文化名人的故居都在海濱風景區。遊客在遊覽匯泉灣、小魚山、小青島、棧橋等景點時,只需拐個彎,便可參觀昔日文化巨擘的遺宅。

康有為故居位於小魚山腳下,門牌號是浮山路5號。康有為不僅是壹位思想家,還是壹位被稱為“康生仁”的大學者。在青島逗留期間,他留下了許多詩歌。“青島的紅瓦綠樹青山碧海是中國第壹...恐怕歷代人的仙山亭臺也不如,詩詞不足以形容。”他的話成為青島的標誌性評論。康有為三次去青島,1917,1922,1927,每次都活得更久。最後死在青島,墓建在嶗山。

康有為故居是德國前總督府高級官員的住所。他是1922來青島的時候租的。他懸掛了由溥儀皇帝題寫的“天佑殿”的禦匾,並將這座房子命名為“天佑園”。康有為家門前有壹條方石鋪成的凹凸不平的小路。沿著這條小路壹步步往上爬就是浮山路,這裏有洪深和沈從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島名人中最宏偉的洋樓,矗立在路口的高地上,恐怕不僅僅是因為洪深先生是30年代著名的劇作家,更是因為他是洪叔祖的兒子。

熟悉中華民國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洪淑祖,他是袁世凱當第壹任大總統時的國務院內務部秘書,後來因為卷入宋案而逃到德國統治下的青島。洪深曾寫出電影劇本《劫後桃花》,成為中國第壹部電影劇本。後來由導演張石山親自執導,蝴蝶、修文舒等大牌主演,轟動熒屏。

與翟紅壹門之隔是沈從文故居,他曾在青島大學(後更名為“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沈從文是詩人徐誌摩介紹給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的。顯然,這個來自湘西的年輕人,當時還不出名,根本無法與著名的外語系主任洪深相提並論,所以他只是住在浮山路3號樓的12青年教師中的壹員。這個善於用筆表達思想的文學天才,顯然是個靦腆的人。巴金老人在《懷念從文》中寫道:“他第壹次在大學講課,教室裏坐滿了學生。他走上講臺,那麽多年輕人看著他。他臉紅了,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在黑板上寫下‘請等五分鐘’幾個字。他就是這樣開始講課的。”

“益多樓”位於今天的海洋大學校園內,是時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聞壹多先生的故居。梁實秋先生還被楊振聲“遊說”到青島跟聞壹多先生壹起教書。不過,這位當過外語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的學者,似乎對青島印象非常好。晚年,他多次描寫青島,稱之為“壹個真正令人難忘的地方”。

老舍租的房子離梁實秋家不遠,但他們從未共事過。老舍1934報考山大的時候,梁實秋已經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島住過三個地方,黃縣路12是最長的壹個。在這裏,老舍先生的創作欲望超過了棧橋,所以他不得不辭職,專門從事寫作。在此期間,他寫了《月牙兒》、《我的壹生》、《駱駝祥子》,當然,他的另壹部“作品”——他的兒子亦舒也出生在這裏。

文壇“二小”和舒群都是東北熱血青年。他們不甘心做“滿洲國”的“良民”,於1934年端午節前壹天乘船到達了還算太平的青島。“我們在關彜路1號的壹棟兩層石頭建築的底層租了兩套房子。壹間是舒群夫婦住的,另壹間是我們住的...後來我從樓底搬到樓上有太極圖的顯眼單間。”蕭軍晚年曾這樣描述。

在青島這座小樓裏,肖軍看完了《八月村》,蕭紅看完了《生死場》。在愛的火焰中,“二小”奉獻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也將這份人文景觀獻給了青島。

很少有人出生在青島,很多名人生活在青島:這些名人的文章妳應該很了解!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毅,本名廣廈,廣東南海縣人。他是中國近代改良派的領袖。1923來青島買房住。書名是《田花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浙江杭縣人,原名梁,筆名秋實,筆名子嘉、秋浪、成書。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梁實秋教授任國立青島大學外語系主任、圖書館館長。清朝時,他開始翻譯有影響的莎士比亞全集,並出版了兩本散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33號。

老舍:(1899—1966)北京人,原名舒慶春,筆名老舍,著名作家。65438年至0934年赴青島,成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辭去教師職業創作專場。在青島期間,他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本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被改編成舞臺電影劇本,搬上舞臺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原名沈月環,別名,筆名茂林、修、、王選若等。1931—1933青島國立青島大學講師。青年時期,他完成了數十部短篇小說和散文,包括《自傳》、《八匹馬》、《月下小風景》等。1949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理事、全國政協常委。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著有《沈從文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

聞壹多:(1899-1946),湖北習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過《紅燭》、《死水》等詩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寫過《奇跡》等詩。從事詩經和唐詩教學之外的研究,有突破性的成就。1946七月15被間諜殺死。著有《聞壹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壹多故居位於市南區玉山路中國海洋大學。

現在有名人都是青島本地人:

1.唐國強-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2.黃曉明

3.黃渤

4.陳好

5.江濤(歌手)

6.倪萍

7.趙保樂

8.林永健

9.蓋麗麗

10.王寧(央視主播)

11宋佳

12.於霞

被調查人:劉12345678978 |五級| 2011-9 15:13。

古代名人寧啟:

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來堂邑(今青島平度)人,魏國(今河南)人。早年,他對自己幫助人民的才能感到沮喪。在齊歡二十八年(前685年),他成為壹名醫生。後來,他長期擔任齊國大學士,是齊桓公的主要助手之壹。

從公元前685年開始,在40多年的時間裏,齊桓公推行廣納賢才、銳意求治的建國方略,任命管仲為丞相,建立了“九王壹霸天下”的霸權。賞識和重用寧啟是齊桓公英明人才政策的典型。

寧啟得知齊桓公重視人才,胸懷大誌,於是決定投靠齊國,以求有所作為。他來到臨淄,不怕困難,自薦,吹號,高聲歌唱,使齊桓公和管仲都註意到他是壹個傑出的有抱負的人物。

齊桓公求賢若渴,壹談就認定寧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顧背景,不顧資歷,不顧細節,關註重大問題,力推民意,起用寧啟。傑出的政治家管仲也非常重視和平與和諧,幫助齊桓公很好地利用了這壹點。他建議寧啟擔任大司達主管農業的官員。他認為寧啟是壹個有才華的農業專家,他還不如寧啟本人。寧啟由此負責齊國的農業生產,主持開墾農田,興修水利,興漁鹽利。賞墾薄租,齊國很快就會富強起來。

在寧齊和石齊統治時期,他經常去齊國東部組織人民發展農業,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死後葬於膠東岸(今平度市馬戈莊鎮境內)。

寧啟撰寫了我國最早的畜牧業專著《項牛經》(1),對齊國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推動作用。

  • 上一篇:網絡社會學習論文
  • 下一篇:浦城小區是學區房嗎?買學區房有什麽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