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

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

皇家收藏四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官方修訂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據《文錦閣集》記載,此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文房四寶”的名稱起源於初唐。唐初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四疊,稱為“文房四寶”或“文房四寶”。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籍分類的主要方法,基本涵蓋了所有古籍,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論,主張將儒家著作集齊供人借用。這壹理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響應,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壹月,皖籍學者朱軍提出編纂《永樂大典》的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隨後他下令用“各省所收,武英堂各官所刻”的書來編纂佚書,稱為《四庫全書》。這樣,《永樂大典》的編纂就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龐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分為四步:第壹步是藏書。藏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歷時七年。清廷為了表彰入冊者,還制定了授書、誦經、登記姓名等辦法。:“獎書”,即入書500種以上者,贈書壹本《古今圖書集成》;閱讀超過100種書籍的人將獲得壹本《裴雲紋賦》。“題字”,即凡入書100種以上者,擇壹本純正醇厚之書,乾隆皇帝題寫簡末以示寵信。“登記”是指在摘要中註明收藏者或圖書收藏者的姓名。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藏書工作進展順利,藏書12237冊,其中江蘇籍4808冊,居各省之首。浙江有4600本,排名第二。私人藏書家如馬玉、包世功、範和王等也入了許多書。第二步,整理書籍。《四庫全書》原版的來源有四:壹是故宮藏書;二是清廷官員的圖書編撰;第三,各地藏書;第四,從《永樂大典》中輯佚的書籍。司圖書館官員對上述圖書提出了具體意見,應予以復制、刻制和保存。該抄的書才算合格作品,可以抄進《四庫全書》。應該刻的書,被認為是最好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要抄成《四庫全書》,還要單獨刻成冊,廣為流傳。應該保留的書籍被認為是不合格的作品,不能抄入《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目錄中只有它們的名字,它們被列入目錄。此類著作有6793種,93551卷,是《四庫全書》收錄數量的近兩倍。對於應該抄刻的作品,要比較同壹本書和不同本的差異,選擇較好的書作為底本。壹本書壹旦被定義為四庫基礎版,就要經過壹系列的加工,飛標和眉毛就是加工的產物。飛簽,也叫夾簽,是分局官員糾正錯別字、寫初步意見的筆記。這種註釋常附在卷內,交編輯審閱。如果得到編審的認可,可以用筆觸修改原文,否則不予修改。然後提交給主編進行三審。經過分析,主編可以不同意編輯的審核意見,而采納分社負責人的初審意見。三審之後,提交朝廷。第三步,抄寫手稿。文案壹開始來自推薦,後來發現這種方式有行賄受賄等弊端,就改成了考試方式。具體方法是:需要增加文案時,先發通知,報名者報名後,當場寫幾行字,看字跡是否正確,擇優錄取。考試方式雖然優於推薦方式,但也有壹些不便之處。所以最後改成了從農村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中選,試卷上寫字連的那個被錄用了。這樣,已經選擇了3826人進行抄寫,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為了保證進度,還規定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每年33萬字,五年1.8萬字。五年期滿,抄寫200萬字定為壹等;抄1.65萬字者,定為二等。按品級分別授予州童、州判官、縣丞、主簿四個官職。如發現字體不整潔,記大過壹次,罰款10000字。由於措施得力,獎懲分明,《四庫全書》的復制工作進展順利。每天有600人從事抄寫,至少可以抄寫60萬字。第四步,修改。這是最後壹個關鍵工序。為了保證修訂的順利進行,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規定錯字如為原創,則免錄;如果原文正確,確實是轉錄造成的錯誤,每壹個錯誤記錄壹次;如能找出原錯誤,請簽名改正,每處記功壹次。在每壹卷之後,都列出了審校的頭銜,以明確他們的職責。分校的壹本書,經過復試,兩次通過,由校長閱批,最後裝飾贈送。分校、重校、校長各司其職,確實對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壹部《四庫全書》終於臨摹完成,並完成了裝幀。然後又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復制了第二、第三、第四本書,存放在文遠館、文水館、文遠館、金文館。這就是所謂的“北四亭”。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抄了三份,分別存放在江南文宗閣、文慧閣、溫嵐閣的藏品中。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每本《四庫全書》裝訂36300冊,6752封。七館的書都有印章,如館藏首朱的印章,卷尾朱的印章。

《四庫全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按內容分類,包括4個部分,44個綱,66個屬。經學部包括易經、書、詩、禮、春秋、孝、五經、四書、樂、小學等10類,其中禮分為周禮、禮、三禮、通禮、雜禮六類,小學分為訓詁、雜禮。史部包括正史、編年史、雜史、其他史、詔書奏折、傳記、史籍、實錄、時令、地理、官職、政書、目錄、史評等15大類,其中詔書奏折又分為詔書和奏折。地理分10屬,即宮疏、通誌、都郡、河流、邊防、山川、史跡、雜記、遊記、外記;官類分為2屬,即官制和官諫;政治類書籍分為6屬,分別是總制、禮制、國家規劃、軍政、法規、考試;目錄類別分為經典和金石學兩大類。細分包括儒家、軍事家、法家、農民、醫生、天文算法、算術、藝術、音樂記錄、雜書、小說家、佛教徒、道教徒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分為推部和舒舒兩個屬,算術分為數學、占侯和舒舒。目錄分為三個屬:器皿、食譜、植物、鳥類、動物、昆蟲和魚類;雜類分為雜學、雜考、雜論、雜篇、雜編、雜編六屬;小說家類分為雜作、奇聞、猥瑣語三屬;該集包括《楚辭》、《別集》、《宗集》、《詩評》、《詞曲》五大類,其中《詞曲》又分為《分詞集》、《詞選》、《花刺》、《詞譜韻》、《南北曲》五大類。以上類別除了張輝的小說和戲劇作品,基本包括了社會上流行的各類書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監、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

當然,《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之處:壹是重視儒家著作,將其放在突出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書之首,壹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鄙視科技作品。認為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是“異端之最”,可以“師其術,禁其學而傳之”。除了少數農民、醫生、天文算法收藏的科技著作外,壹般的科技著作不包括在內。第三,不接受戲劇作品和章回小說。第四,書中的文字可能會被刪節或改動。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也是禁征結合的過程,也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據統計,在10多年的圖書改版過程中,共禁書3100余種,150000余冊。《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中,也有不少刪節或挖補。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還編纂了《四庫全書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考證》、《五英店居延版叢書》等。這些書可以算是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四庫全書提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全書473種,19931卷。對開本的大小和裝訂形式與《四庫全書》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 * *抄了兩本書:壹本放在宮內禦花園藻廳,壹本放在圓明園東墻外的長春園濰坊書店。《四庫全書》200卷目錄是《四庫全書》收錄和保存的圖書總目錄。目錄前有“例”,經史子集四部前有總序,大類前有小序。每本書下都有作者介紹、內容概述、版本源流等考證文本。由於這些考據詞是紀昀、戴震、、邵等著名學者所撰,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是《四庫全書總目》的刪節版。它沒有列出目錄書,只列出了《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每本書的摘要也比較簡單。《四庫全書考證》百卷,是《四庫全書》官本的對應本,每本書校勘句的記載和編纂都要刻本,對修訂古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五英典聚珍版系列”是用木活字印刷的。包括138種應刻在《四庫全書》中的書籍。印了四種系列後,主持人金鑒認為木制活字花錢少,實用價值高,於是改為印刷出版。金簡牘把木活字的印刷工藝寫成了壹本書《武英皇宮珍藏》,收入《四庫全書》,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被譯成德文和英文,流傳於世界各地。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是什麽?第壹,穩定的社會環境。寫書時期,康乾全盛時期,世間萬物,沒有戰爭的幹擾。四庫官坐案前,已是10年,故無後顧之憂。第二,最高統治者的關註。從《四庫全書》的醞釀到完成,乾隆李鴻始終參與其中,並由他精心策劃。從藏書、選冊、抄書、校書,乾隆李鴻壹壹提問,親自整理。第三,強大的資金來源。《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所需經費難以統計,清廷全部收下。第四,嚴密的組織體系。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位是社長和副社長,多由郡王、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擔任。他們負責宰相館內的壹切事務,下設編譯部、圖書編輯部和制造監督部。編輯部負責所有圖書的校對和分配,同時作為圖書編輯部的分校;書法處負責全書的編纂整理;監督部負責武英堂書籍的印刷、印制、裝訂、整理等工作。文房四寶壹共有360名庫官,除了因故被免職、物理除名、轉崗的。第五,破格招聘人才。四庫全書館是壹座人才寶庫,集中了壹大批優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聘用的,如邵、、周永年、戴震、等人。博物館門前,不僅不是院士,戴震、楊昌林等人甚至不是學者,只是舉人。人才的聚集為編纂《四庫全書》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四庫全書》編纂至今已有200多年。《四庫全書》的發行量如何?七書中,文遠館、文宗館、文慧館已全部消失,傳世的只有文遠館、金文館、文水館、溫嵐館。文遠館現藏臺灣省,金文館現藏北京圖書館,文水館現藏甘肅省圖書館。溫嵐館最初在戰爭中受損,但後來被復制並基本完成,現在在浙江圖書館。如何評價《四庫全書》?雖然《四庫全書》的編纂存在刪節挖改內容等錯誤,但總體來說,應該是成功大於錯誤的。首先,它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古代文化的總結。

《四庫全書》的編纂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200多年來,戰爭結束後,如果沒有《四庫全書》這種藏書,古籍就會大量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次,古籍的校勘方法,特別是在編纂、校勘、書目、輯刻系列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在編纂方面,四庫館官從《永樂大典》編纂並收入《四庫全書》的佚書有385種,不僅使許多人失傳,在校勘上,四庫館官收集多本,精挑細選底本,為後人的校勘工作樹立了典範。在目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方和民間目錄學所無法比擬的,其編纂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輯刻叢書方面,清代以《四庫全書》為例,掀起了輯刻叢書的熱潮。近年來,《四庫全書》目錄系列的出版和《四庫全書》的續編,是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四庫全書》優良傳統的豐碩成果。

總之,《四庫全書》是18年70-80年代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超大型文化工程,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壹頁。

另壹種觀點:《四庫全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災難。

至於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則更為詳盡。全國的書都要呈驗,這不僅不利於滿清文獻的禁止,也不利於前人關於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等文字的篡改。查獲各類禁書3000余種,圖書15萬余冊。70多萬本書被燒毀,被禁的書與Ku收藏的書壹樣多。“上諭之初,齒於野史下壹季。後來四庫館討論,魏晉人說遼金元,明朝人說元。這個論點更加荒謬,壹切都將被摧毀...隆慶之後,至於明朝末年,都是大臣們寫的,腐朽的東西都留下來了。”明清時期,黃道周、、袁繼先、錢、顧、黃宗羲、孫奇峰等人的作品都被查禁。後來稍微放寬了壹些,有些人的作品,只要“改了,違反了,沒必要毀了。”然而,錢、、屈大均、金寶、、王希厚和尹家全的作品被嚴厲禁止。有“乾隆年間毀書近三千種,六七萬余卷,種類之多,與四庫藏書量相差無幾”。吳晗曰:“清人編《四庫全書》,古籍亡矣!”就連宋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也因為妨礙愚人而被禁,文字獄查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吳三桂的《反清運動》,壹部《揚州十日》,壹部《嘉定慘案略》,在中國湮滅了兩百多年,過了兩百多年才從日本查出來!中國歷史上也有過民族政權交替的時代,但從來沒有壹個滿族統治者徹底摧毀了中國的衣冠服飾,徹底扼殺了中國的民族意識,從精神上和肉體上徹底把中國變成了壹個完全順從的奴才!滿清統治者不僅殘暴暴虐,獄中也很殘酷;那些“中國化”很深的人:他們努力毀滅中國,尤其是中國學者的民族意識!比起上壹代的外族統治者,他們更陰險,更卑鄙,更惡毒!難怪魯迅先生說:“最先使我想起滿漢界限的不是書,而是辮子,辮子砍掉了我們古人的許多腦袋,這就定了。等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忘記了血的歷史。”

《四庫全書》收藏的許多古籍被篡改,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關系到清朝統治者利益的明朝文學和歷史著作被大力清除,也影響到了北宋和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極力摒棄和破壞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篡改不得不收錄的名著。比如嶽飛名句《滿江紅》“饑豬肉,笑匈奴血”。“葫蘆”和“匈奴”在清朝是禁忌。所以《四庫全書》的圖書管理員把它改成了“饑食而食肉,笑而談溢血。”張孝祥的代表作《六國之歌:望長懷斷臂》中描述北方孔子故裏為晉人所占:“論廟堂,弦歌之地也腥。”禁忌“腥味”改為“萎雕”。陳亮《水調歌頭不見久》雲:“堯都,舜地,禹封。中間應該有壹個半可恥的大臣。”“羞臣榮”犯了忌諱,改為“持雕弓”。更可笑的是,辛棄疾《千古奇遇·河山》中的“夕陽草樹,尋常巷,人道送奴住”被改成了“人道宋竹仁曾住”。“送奴”是南宋武帝的謚號,“宋老爺”可以說是他的尊稱。這兩句的格律也要“平”,兩個字的音也要“平”。改成《宋珠》不涉及格律問題;“送奴”二字與清代胡、戎、夷、魯的禁忌無關。那為什麽要改呢?原因只有壹個,就是當慣了奴才的《四庫全書》的圖書管理員看到了覺得不舒服,所以就算沒有“違規”,也要改。這是多麽自覺的奴隸態度啊!難怪魯迅說《四庫全書》不僅藏於皇宮,而且“刊於繁華之地,令天下士子讀之,絕感中國有許多骨氣之人”(《病後雜談》)。至於奴才和狗腿子說的,根據高宗皇帝的壹個記載(這又是壹本可以忽悠的書),這本《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的親校(夠他學壹輩子的),紀曉嵐親自上過三個學校。這除了給出版界和學術界增加壹些笑料,還能告訴我們什麽?

永樂

永樂大典初名文學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七月,明太祖朱迪命、姚、王晶、鄒忌等人編纂大型圖書。永樂二年(1404)十壹月編定後,明成祖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編纂的大型圖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的重要古籍多達七八千種,從先秦到明初,在當時真的可以說囊括了宇宙的浩瀚,統壹了古今的異同。宋元以前的秘籍多有失傳,可保存流傳。藏書內容包括:經、史、哲、集、釋莊、道家、戲曲、白話、工藝、農學、醫蔔、文學等。收集到的書籍壹個字都不容易看完,按照整本書、整篇文章或整段文字來編,進壹步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書的風格是“用韻統字,用字結事”,檢索起來很方便。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 * 11095卷,3.7億字。該書編纂完成後,收藏於南京文遠館。永樂遷都後,遷都北京,藏於紫禁城的文樓(即趙文館)。嘉靖四十壹年(1562)八月,抄了壹本。此後,《永樂大典》有兩部原作和兩部復制品,分別收藏於文遠館和黃石。全書包括天文、地理、人倫、國家統壹、道德、政治制度、著名事物、奇聞異事、不同見解,還有日月星辰、雨、風、雲、霜、露、山、海、河。該書分為不同的類別,收集了從先秦時期到明朝初年的8000多種古籍。大部分的經典和歷史子集,道家和佛家哲人的書都收集整理,非常詳細。保存了大量明代以前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豐富而珍貴的資料。

1360(永樂元年):明成祖下令修訂書籍。

1404(永樂二年):第壹次寫這本書,當時稱為文學大成。

1405(永樂三年):重建。

1410年(永樂六年):正式成文。

嘉靖年間:南京文遠館所藏《永樂大典》手稿毀於大火。

1562(嘉靖四十壹年):明世宗有壹本抄寫,耗時六年。

明末清初:原作下落不明,大概此時已毀於戰亂。

雍正時期:仿本收藏於翰林院。

乾隆年間,我整理《四庫全書》,發現少了壹千多卷《永樂大典》。

1875(光緒元年):僅剩5000卷。

1894(光緒二十年):僅存800余卷。

1900(光緒二十六年):國子監被放火,永樂大典的抄本很少。截至1959,共收集《永樂大典》原版215本,加抄獲得730本。今天中華書局影印的中國幸存者有1960人。

《永樂大典》壹書按照洪武鄭雲的用韻進行編排,每韻有以下文字,每字有各種史料記載,保存了大量宋元以前的珍貴文獻。

狀態

大典的殘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家手中。目前分散在10多個國家的30多個單位,約400冊。單位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臺灣省中央圖書館、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方圖書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學院、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李三圖書館、日本京培堂圖書館、日本斯托文勛、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喬貝、日本石黑浩二、日本小川奈那、大英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院、劍橋大學、馬登大學、漢堡大學圖書館、 科隆大學圖書館、柏林民族誌博物館、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圖書館、越南河內的法國遠東學院、韓國的李望知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書221冊(包括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60冊),居世界第壹。

春秋講義

四卷本(永樂大典)

宋代喜寫的。西溪有“續讀陸家塾詩”,已有記載。到了禧年,為子善堂講故事,又求助於太子詹。《石經》提出了太子的命類《易》、《時》、《舒》、《春秋》、《論語》、《孟子》、《通鑒》,都是基於自己的見解。這就是他的《春秋》理論。書中明白了齊襄之逼上國欺君,秦楚滅雍,巴蜀通衢,晉人開始姬氏漸離君主,姬氏有不立公之心。但當韓侜周北伐失利後,和談重新建立。所以,通過武功修復內憂,與鄰居交朋友,就顯得尤為重要。到葬禮等等,但是沒有放出來。考察宋代的喪制,禁忌頗深。比如《譚公》中用了“和舉”、“舉子”等詞,《李步雲略》就不收錄,其他的就可以知道了。流不放這種,當時把故事的主體都蓋住了。嘉定桂味五月,Xi長子,奔金陵書院,沈光緒。寶卿徐兵和牛大年在泰州被重新雕刻。他的序言裏說,這本書寫的是七沃俊德,天下學士不可聞。蓋非因其訓詁之言,並未廣為流傳。陳《書錄解題》講的不是錄,那是什麽?《宋史·藝文誌》共十卷。王瓚的《溫州誌》共分三卷。朱彜尊《經義考辨》註“已失”。如今外界已無傳記,但《永樂大典》采用,仍散見於經典各篇之下。今天,我想更正壹下這個匯編。Xi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三年,項公十六年三月至三十壹年,永樂大典缺失,由黃鎮日文抄補。從《宋史》至今仍分四卷,每卷。分上下。他對《經》的詮釋,多引自左,故引自龔、顧者,均附有例註如下。

所以《四庫全書》更大,但信息更真實。

  • 上一篇:國家A級出版社有哪些?
  • 下一篇:亞馬遜的創立過程是怎樣的?大神們,救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