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翻譯《徐霞客遊記》《雲南遊記》《泰山之旅》。

翻譯《徐霞客遊記》《雲南遊記》《泰山之旅》。

雲之南。

僅僅是雲南這個名字就足以讓徐霞客忘記嗎?否則很難解釋他年過半百還去了雲南。“我不在乎窮,也不後悔自己的錯誤。”從進入雲南到返回東部,行程3000多公裏,歷時壹年零九個月。《雲南遊記》占徐霞客遊記篇幅的40%。如果他沒有重病,他對雲南的記載還會超過今天存在的25萬字嗎?雲南為徐霞客承載了怎樣的野心和抱負?

壹到昆明,我們就趕去拜訪了雲南省研究會會長朱。朱又老又瘦,但當我們談起徐霞客時,他的精神馬上就起來了。“雲南可以說是徐霞客人生的終點,但徐霞客去雲南的真正原因是完成長江源頭的考察。所以可以說,他不是沖著雲南去的,雲南卻成了他壹生中在家鄉之外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雲南是他最後壹次強勢巡演。這裏的強者可以說是‘悲劇’的‘強者’。”

目前,這位取了壹個典型江南名字的貴州老人,在雲南大學歷史系教了壹輩子書。他話不多,用詞嚴謹。然而,身處偏僻之地的他,卻不聲不響地做了壹件了不起的事――在至今的三十年裏,他幾乎完成了《徐霞客遊記》的全譯本和《徐霞客遊記》的獨校,可謂壹窮二白,德高望重。

由於朱的歷史地理背景,他曾參與譚棲祥主持的著名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纂工作。1976年底,雲南人民出版社邀請他校對《徐霞客遊記》。“壹開始沒說什麽時候交稿,後來壹年又壹年,出版社著急,我就商量能不能先出壹些。我也很焦慮。這是壹份完整的校對筆記。彼此是不可能斷開的。結果,要花九年時間。”朱告訴記者,“到投稿時,寫滿文字的稿紙已經堆成了壹大堆,我突然想到要稱壹稱。結果嚇了壹跳,重十斤!”

作為科班出身的教授,朱深知徐霞客的《遊記》是學術研究的“範本”,決不能含糊。為此,他搜索了幾乎所有可以找到的《徐霞客遊記》版本,達到幾十種。其中最早也是最珍貴的兩個版本,因為藏在北京圖書館,只能復制成膠片帶回雲南,用學校裏的顯微鏡閱讀器逐行閱讀。“顯微鏡讀數器比較貴,用的燈泡也貴。因為閱讀量太大,燈泡壹個接壹個壞了。只剩兩個的時候,我怕其他同事有意見。我只能放棄閱讀器了。後來我花錢買了個高倍放大鏡,白天在太陽底下看。最後,我的眼睛破了,充血了。”

《徐霞客遊記註釋》出版於1985,收錄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遊記附錄。再版於1994,朱最新校對收錄於1999更新版。可以說,這是壹場無休止的“校對”。

1991年,貴州人民出版社請朱“翻譯”了《徐霞客遊記》,這是後來的“中國經典全集翻譯叢書”之壹。用朱的話說,這是壹部中學水平就能看的“大眾版”。盡管如此,他還是壹如既往的認真,壹翻譯就是七年。

因為記者臨行前看的正是這本完整的《徐霞客遊記》譯本,所以對譯本的簡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方面,朱非常認同記者的感受。他說在寫這個譯本的時候,他壹直認為是可以理解的。“準確、簡潔是我對自己翻譯的要求。古人說西藏的名山,也是等著有壹天有人去看懂的。”他還告訴記者,看似簡單的標簽和文字,他往往要花上幾天時間才能研究清楚。

《徐霞客遊記》全譯本出版於1997。之後臺灣省買下了這本書的版權,出版了《徐霞客遊記》豎版。由於叢書的統壹體例,《徐霞客遊記》的全譯本沒有附錄,這成了朱壹再的遺憾。

30年來,因為與“徐霞客”的不解之緣,他白天教書,熬夜寫作。“我不寫文章,不參加學術活動,甚至抽不出時間去其他大學講課。”但《徐霞客遊記註釋》和《徐霞客遊記全譯》至今已出版近5萬冊,還不包括臺灣省版。雖然翻譯和解讀作品的成本微薄,只是象征性的,但朱說:“我過去不在乎,現在還是不在乎。我只是做了壹點鋪墊,讓更多人讀徐霞客遊記。”

讓我們記住這個已經編入徐霞客遊記的名字,朱。(鄭偉)

鏈接壹:播下俠客精神的種子——昆明徐霞客小學見聞

在昆明,有第壹所以徐霞客命名的小學。這自然成了我們采訪的理由。明代以科學家命名的小學有什麽現實意義?這是我在采訪中最想探討的。

從昆明開車到西山大概30分鐘,我們來到綠樹環繞的碧雞山腳下。這時,壹棵開滿燦爛玫瑰的古老三角梅樹深深吸引了我們。在大樹下,昆明徐霞客小學的牌子讓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放眼望去,鮮花簇擁下的徐霞客半躺大理石雕像正微笑著,仿佛在迎接遠方的親人,並對著藍天微笑,吟誦著不朽的名作《遊太華山記》。

當杜校長得知我們的不速之客來自霞客的老家時,他很驚訝,壹副見親人的樣子。她說徐霞客小學是1994 165438+10月10命名的。1638年,徐霞客從昆明渡過滇池,來到與學校相鄰的聖安寺。在祭奠了當時著名的學者、文學家楊慎之後,遊覽了太華山,寫下了著名的《太華山之行》。正因為如此,昆明市為徐霞客設立了紀念館,並將學校命名為徐霞客小學。

走進校園,教室裏張貼著徐霞客的遺像,走廊裏裝飾著各班學習徐霞客精神的專題。榮譽室充滿了名人題字和各種獎項和獎杯。杜校長表示,十多年來,學校以“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的俠客精神為辦學宗旨,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了“尋找徐霞客足跡”、“綠色承諾”、“我講徐霞客的故事”等各種紀念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敬仰徐霞客、崇敬俠客精神。她很自豪地告訴我們,這裏的每壹個學生都會給妳講徐霞客的故事,背誦霞客的精神。她還告訴我們,附近的6所小學已經命名為霞客小學,學生人數從480多人擴大到2300多人。

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俠客精神的種子,讓孩子們在俠客精神的感召下茁壯成長,這不正是我們在尋找的答案嗎!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不是在這個傳承中發揚光大的!

“西山灰,草海茫茫,碧雞山學生迎日出,聚霞客校。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是我們的榜樣。力爭四新人,壹代比壹代強。”

回車站的路上,徐霞客小學的校歌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邊。(盧元剛)

鏈接二:參觀西山腳下的徐霞客紀念館。

與徐霞客小學壹墻之隔,占地十余畝的徐霞客紀念館,在綠樹掩映下,顯得幽雅寧靜。早已等候在門口的吳主任向我們介紹:1638年夏天,徐霞客從滇池乘船到楊太師廟,拜訪了當時雲南著名學者楊勝安,並在楊勝安所在的太師廟用餐。然後他在太華山遊泳,壹天之內“攀崖、攀崖、探幽洞、行密林、上下穿梭”,寫出了著名的”。徐霞客過去用餐的楊太師廟(又名聖幹廟),現已成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昆明的徐霞客紀念館則是由與楊太師廟壹墻之隔的福肯吉後院改建而成。

紀念館裏陳列著大量關於徐霞客的圖片、資料和實物。壹幅幅圖片向人們展示了徐霞客的人生歷程。展廳門口,徐霞客像帽子壹樣飄著,手裏拿著壹本書,望著千裏之外的故鄉。眾多藏品中有兩件物件引起了我們的濃厚興趣:壹件是徐霞客手稿的復印件。徐霞客遊雞足山時,贈《妙行僧七律》詩二首,成為徐霞客僅存於世的手跡,現為雲南博物館國寶;二是紀念館內收藏有20年前《無錫日報》發表的《重走霞客路》小冊子。同事的老師說,無錫日報20年前也舉辦過類似的關於重走霞客路的新聞采訪活動,但沒有今天這麽大。今天,報業集團又壹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徐霞客的偉大壯舉。

據吳翔館長介紹,紀念館於1994進行了改擴建。目前硬件設施略顯落後。他們正在投資30多萬元重新布置展廳,預計今年10布展到位。有理由相信,昆明是徐霞客雲南遊的重要目的地,徐霞客及其遊記將成為昆明旅遊的重要品牌之壹。(朱海璐)

  • 上一篇:如何讓紅色避免俗氣感?紅色如何打造高級氣質?看完第二部,我明白了
  • 下一篇:趣味競賽活動策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