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圓明園的歷史(急需)

圓明園的歷史(急需)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皇帝(即清朝葉璇皇帝)將京郊西北郊長春園以北壹裏的壹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筆題寫該園林為“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朝世宗皇帝胤禛)在圓明園南建宮署,占地由原來的600畝擴大到3000多畝。從那時起,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息和參觀的地方,也是他們會見外國使節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乾隆皇帝登基後,對圓明園內的園林景觀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建築群體,在圓明園的東部和東南部修建了長春園和蘄春園(同治改稱萬春園)。這三個園林都歸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為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占地5200多畝,景點15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有鄭達光明堂、祭祖的安佑宮、宴山高水的高樓、模擬仙山上亭臺樓閣的彭道瑤臺、桃花源中的武陵春景等。江南的壹些名園,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都是仿建的。長春花園還有壹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樓。圓明園也是壹個大型皇家博物館,有許多珍寶、書籍和藝術傑作。

鹹豐十年(1860)八月,英法聯軍入侵北京。65438年10月6日,圓明園被占領。從第二天開始,官兵們就開始瘋狂地搶掠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和平條件,英國公使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在圓明園囚禁英法俘虜為借口,命令中將·米切爾於5438年6月+65438年10月+10月8日率領3500余名侵略軍開赴圓明園,放火焚燒。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

同治年間(1862 ~ 1874),同治皇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來由於資金困難,被迫停工重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再次被毀。清朝滅亡後,壹些軍閥、政客、官僚盜取圓明園的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進壹步遭到破壞。

圓明園建設

滿族人世代生活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葉,大規模入侵華北,徹底推翻明朝,從東北入京為首都,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最後壹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因為清朝統治者入關前在東北過著遊牧生活,冬天是白雪皚皚的森林,夏天是涼爽的氣候。入關後,他們不適應北京盛夏幹熱的氣候。雖然紫禁城金碧輝煌,但清朝的皇帝們卻覺得它沈悶而沈悶。尤其是康熙初年,故宮發生火災後,修建了很高的宮墻,防止火災和宮廷暴亂。宮中院落相映成趣,溪中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當時的皇城曾有“紅墻綠瓦黑下水道”之稱。這讓皇帝們有點厭倦了高墻環繞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開始修建園林,壹直延續了200多年。北京西郊,壹望無際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地貌,自流泉隨處可見,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玉泉景觀自西向東流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勞動人民在這裏生活,辛勤勞作,開墾了大面積的水田,形成了壹個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擇此地修建玉泉山宮。到了明代,這裏的自然風光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於是壹些達官貴人占據鄉村建造別墅,大片的土地被成片的占據。明朝萬歷年間,明朝至親侯立偉在此大興土木,首先是清華校區,素有“北京第壹園”之稱(故位於今北大西墻外)。後來,米在清華校園東墻外引湖造園,管理著典雅秀麗的“勺園”,意為“海澱勺”。在空曠的鄉間,亭臺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著名的園林聚集地。到了清朝,皇帝也看中了西郊,壹個絕佳的園藝之地。園林的大規模建設就是這樣開始的。

圓明園位於瓜家屯以北,距長春園約壹裏地,即在今天的北京大學以北,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代的圓明園,有前湖、後湖等水面,有“牡丹亭”、“自然畫卷”等園林。圓明園還是諸侯園的時候,規矩不能超過皇帝的長春園,所以建的景不多,名氣也不大,遠不如長春園。但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朝的太平盛世來了,經過60多年的不斷擴建,終於建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是壹個叫雷金玉的建築師,他是康熙在建故宮的時候吸引過來的。但在實際建設中,大部分還是皇帝的觀點,康熙、雍正、乾隆都親自指導。

圓明園的建築特色

圓明園的景觀多以水為基調,使之妙趣橫生,很多直接吸收了江南著名水景的趣味。由九個小島環抱而成的圓明園後湖景區,是國家版圖“龔宇”和“九洲”的象征。每個島上建的小花園或景區群各有特色,互相借鑒。北岸天光上下,頗有爬嶽陽樓看洞庭湖的勝算。“虹臨湖,跨百尺,修籬剪翅,中為廣亭。紋身的倒影,在過梁之間,俯瞰天空,是壹片藍天。”西岸,看起來像是在杭州玉泉看魚。俗稱金魚池。“鑿池是魚樂之國,池邊鱗千余。”圓明園西邊的萬方壹片祥和。房屋依湖而建,形似萬字,冬暖夏涼,遠處繡著對岸的奇花異草。雍正帝喜歡住在這裏。圓明園北面的水木明瑟,用太西(西澤)水法將水引入室內,並轉動風扇。“森林在沙沙作響,水很冷,小溪在沙沙作響,鳥兒在歌唱。”乾隆皇帝喜歡在這裏避暑。長春園西湖的海悅在白玉石的圓形平臺上有壹座三層的寺廟,從遠處看像是海市蜃樓。

圓明園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大量模仿了全國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區的名園。乾隆皇帝李鴻曾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遊五臺,東遊岱嶽、熱河、盛京(沈陽)、盤山。他走到哪裏,就喜歡哪裏的名山大川、名園,回京後就讓隨行的畫師在園裏畫好臨摹。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復制圓明園景觀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都是公園裏抄的,不改名字。俗話說:誰說江南風景美,誰動天縮在妳懷裏。

乾隆皇帝南巡後,圓明園有江南四大名園。福海西北的安瀾花園就是其中之壹。乾隆二十七年南巡,以海寧陳角園為亭,取名“安瀾園”。乾隆皇帝非常喜歡這座花園的奇妙結構。回京後,他在圓明園四溢書城周圍改建加建,模仿其位置。園林建成後,又取名“安瀾園”。當時長春園還建了另外三個名園。壹個是乾隆二十三年在四永齋東院修建的小樂園園,仿照杭州西湖的王園;壹座建於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寧(即南京)而建。壹個是乾隆三十七年修建的獅子林,仿照蘇州的名園。如園林、獅子林,分別有16多個景點。圓明園的西峰很美,是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在七月初七舉行美妙的七夕盛宴的地方。在這裏,妳可以借用西山的風景。在河的西岸,有壹群重疊的山,雄偉陡峭,山澗中瀑布奔流而下。近看,酷似廬山的雄偉氣勢,故名“小匡廬”。坐在小溪邊的石頭上,仿紹興會稽殷珊蘭亭。建於雍正年間,俗稱劉備亭。東晉王羲之等文人曾於九年三月三日(即最後壹日)居於永和,會集蘭亭相會,曲水流水,賦詩修楔(祭祀活動),傳為佳話。這圓明園裏的蘭亭,山溝裏,怪石嶙峋,沖擊波連綿,有三開間的重檐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六篇《蘭亭序》帖,與大學者於敏、乾隆皇帝本人的手跡壹起,成為“蘭亭八柱”。乾隆皇帝要求將亭子改建為八個方向,換上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有柱子。這就是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大公闊然,後來也被稱為雙和齋,是模仿無錫惠山的吉昌園建造的。此景北部為乾隆中期,仿照盤山京畿山莊雲林石室巖石。嘉慶詩贊“雙河齋”:結構深仿惠山,名園幽靜閑適。曲徑陡峭,松柏蔥郁,小洞崎嶇,石頭不倔。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照惠山機場花園建造的。其實當時圓明園就有壹個吉昌園。只是兩個模仿的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描寫的是陶淵明桃花源的意境。建於康熙末年,雍正年間稱桃花塢。這裏曾經是李鴻學習的地方,圖書館被稱為“樂善堂”。這壹幕,據說有壹萬個山桃。蘇州長門有壹座古老的桃花塢,據說是唐伯虎的故居。圓明園的桃花塢,雖然名字是領養的,但卻是吳夏比不上的桃花盛園。圓明三園* * *有100多座園林和風景建築,通常稱為百景。集堂、閣、亭、閣、廳、廊等各種園林建築為壹體,占地面積約654.38+0.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總建築面積還多10000平方米。園內建築既吸收了歷代宮殿式建築的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型、群體組合等諸多方面突破了官方規範的束縛,廣招多樣。創造了許多南北方極為罕見的建築形式,如紫軒、馬悅軒、田字寺、扇形、弓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形、十字形、方形、書形等。此外,在園林的布局上,景色是隨情況而變化的;園內各種景物環環相扣,層次分明,形成了色彩斑斕、自然和諧的整體美。法國傳教士王誌成曾經有過壹個形象的描述。他說:圓明園的建築在形式上有很多變化,參差不齊,沒有定型。它的每壹個小宮殿都好像是按照壹個奇怪的模型制作的,似乎是隨意排列的,沒有壹個和其他的是壹樣的。壹切都那麽有趣,讓人無法壹眼欣賞風景。他們必須壹點壹點地仔細研究。

圓明園的寺廟園林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反映。安佑宮(弘慈永久)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老做法建造的。它是公園裏的皇家祠堂,供奉的是康熙和雍正帝的“皇帝陛下”。有九個宮殿,有壹個脊和重檐,並覆蓋著黃色琉璃瓦。這是花園中最大的建築。中軸線南端有兩對中國名表,被喬松巖蓋環繞,給人壹種莊嚴感。方壺景區位於福海東北灣畔,依想象中的仙山瓊閣而建。據史料記載,這裏有2200多尊佛像和30多座佛塔。這座建築的前基座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呈“山”形,並延伸到水中。整個建築巨大而宏偉。每當清晨薄霧初起,這座建築就在煙霧中出現又消失,就像瓊閣瑤臺壹樣。這座建築的風格和氣勢在中國現存的園林建築中是罕見的。衛城是典型的佛教建築。據說它是模仿沙羅首都的布局建造的,是壹座古印度橋。這座城市有326座寺廟和房屋。自康熙以來,每當皇帝和皇太後過生日,王公大臣贈送的佛像就存放在這裏。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壹年,有幾十萬個。圓明園被洗劫壹空,被燒毀,光是這個地方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很難用數字來衡量。

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髓,是當時最傑出的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過:“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了,這是壹個寶藏和精神的地方,也是皇帝旅行的地方。”而且在世界風景園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名聲傳到了歐洲,被稱為“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在1861中評論說:“只要想象壹下,它是壹座像月宮的城堡壹樣令人神往的建築,頤和園(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建築。”人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頤和園。這是壹個驚人的和無與倫比的傑作。

65438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過北京東北郊區,沖向圓明園。當時,僧沁和芮林的殘余勢力在城北抵抗了壹會兒就逃跑了。法軍先行,下午過海澱,傍晚趕到圓明園大皇宮門口。此時,進進出出的進德門,有20多名圓明園內技術嫻熟的太監在與敵人搏鬥。“不怕被殺,奮力前進”,但最後因為寡不敵眾,圓明園“八品掌門”梁任等人死了。晚上7點,法國侵略者攻占了圓明園。園林管理部長文峰死於福海。

65438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首領闖入圓明園,立即“派出英法委員會三人,商議分配園中珍寶。”同壹天,法國陸軍司令蒙托邦寫信給法國外長:“我命令法國成員首先關註藝術和考古中最有價值的物品。於興會把法國的稀世之物獻給皇帝陛下(拿破侖三世),保存在法國博物館裏。”英國指揮官格蘭特立即“派軍官去收集應該屬於英國人的東西。”英法侵略者進入公園的第二天,他們再也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官兵們成群結隊地沖上前去,搶奪公園裏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根據目睹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和記者的描述,官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奪取寶藏,從四面八方湧向圓明園,他們急著想拿什麽就拿什麽。他們為了搶寶,互相毆打,甚至大打出手。因為花園裏的寶貝太多了,他們壹時不知道該拿什麽。他們有的搬景泰藍瓷瓶,有的貪圖刺繡,有的選擇高級皮衣,有的去弄鑲嵌珍珠玉石的掛鐘。有的提著大包小包,裏面裝滿了各種寶貝。壹些人把金條和金葉放進他們外套的大口袋裏;有的裹著錦緞;有些帽子裏裝滿了紅寶石、珍珠和水晶;有些人脖子上戴著玉項圈。壹個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夠半個北京居民用,都是士兵用大車運走的。壹個英國軍官從壹個有500尊佛像的寺廟裏掠奪了壹尊金佛,價值1,200。壹名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產。法軍總司令蒙托邦之子掠奪的財寶價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節車廂。壹個名叫霍利斯的英國二等兵曾經從花園裏偷走了兩座金佛塔(都是三層樓,壹座7英尺高,另壹座6.4英尺高)和大量其他寶物,找了7個壯漢替他扛回營房。這個人得到了“中國詹姆”的綽號,因為他在圓明園掠奪並享受他的生活。除了搶劫,入侵者還毀壞了無數東西。幾間屋子堆滿了綢緞,衣服被從箱子裏拖出來扔了壹地。人走進屋,幾乎可以遮住膝蓋。拿著大斧子的工程師砸碎了所有的家具,拿走了上面的寶石。有些人打碎大鏡子,有些人拿燭臺射擊取樂。大多數法國士兵揮舞著木棍,砸碎所有他們不能帶走的東西。65438年10月9日法軍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座美麗的園林毀於壹旦。

就在清政府向侵略者俯首稱臣,答應接受壹切“議和”條件的時候,在另壹天簽約的時候,英國領導人二進宮和格蘭特為了給人留下對其侵華行為“印象極其惡劣”的印象,以其俘虜人員受到虐待為借口,悍然下令焚毀圓明園。65438+10月18和19,三四千英軍在中國到處放火,火三天三夜沒滅。這壹獨特的園林傑作,國內外罕見的藝術瑰寶,壹起被焚毀。事後,據清官方調查,偌大的圓明三園,僅存二三十座殿、亭、寺、官門、值房等建築,但不少門窗參差不齊,室內陳設及幾案被洗劫壹空。此後,萬壽山的清漪園、香山的靜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的壹些建築也被燒毀。

據有關記載,10年6月6日英國侵略者燒毀安佑宮時,由於來勢突然,掌管安佑宮的太監將大門反鎖,安佑宮內包括太監、宮女、工匠在內的300人被活活燒死。

當圓明園陷入壹片火海時,二進自豪地宣稱:“此舉將震動中國和歐洲,其效果遠遠超出千裏之外人們的想象。”。大火的主要使者把這種行為視為偉大的成就,而全世界正直的人都被這種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中寫道:“有壹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壹個搶了東西,壹個放了火。好像打贏了仗就可以搞搶劫了。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壹個叫法國,壹個叫英國。”這段話代表了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燃燒的時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答應了侵略者的所有條件。不久,與英法俄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帝國主義列強就這樣占領了中國的九龍半島和北方大片領土,勒索了16萬兩白銀的巨額軍事賠償。

英法聯軍為什麽要火燒圓明園?或者說當年英法聯軍是以什麽理由或者借口火燒圓明園的?

壹方面,人們認為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所到之處的野蠻。

另壹方面是“磕頭外交”造成的。當時英法要求與滿清談判,“北京駐使館,大陸往來,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會來和妳建交,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大陸旅遊,與中國進行貿易。

當時英法要求與中國就上述三點進行談判。按照目前的理解,中英之間的各種爭端在國與國的關系中是非常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磋商和談判來解決。

但帝華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各國都是中國的附庸,每個人見到皇帝都要磕頭。滿清傳統的外交主題是讓義弟磕頭,由此建立了費正清所謂的“朝貢制度”這壹完整的外交模式。所以,麻煩的是義弟不肯磕頭,他們要在北京待很久。使臣入京,必然要謁見皇帝,但不向皇帝跪拜的儀式,會與“天下壹統”的理念相違背。當時英法聯軍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得見皇帝。拜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拜見皇帝要下跪,就是磕頭不磕頭。

圓明園被燒的罪魁禍首是第八代埃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二進下令火燒圓明園,報復清政府抓大臣、虐待戰俘。9月,1860英國公使哈裏·巴夏禮和爾金的私人秘書亨利·洛克打著停戰的白旗到通縣與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和僧沁逮捕。他和壹群遭到伏擊並被活捉的英法士兵壹起被帶到北京,被囚禁了壹個多月。滿清皇帝和政府壹直視巴夏禮為英法聯軍的總司令。按照傳統的“先抓賊,後擒王”的策略,他們計劃在通州談判前攻占巴夏禮,期望巴夏禮被攻占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亂作壹團,然後乘機大舉鎮壓,必勝無疑。在監禁期間,這些人遭受了各種酷刑和侮辱。在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關押期間死亡,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托馬斯·鮑爾比。

當爾金得知清政府犯下的暴行時,他決定報仇。二進要燒紫禁城。後來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他選擇了圓明園作為復仇的目標。二進決定火燒圓明園而不是故宮,還有另外壹層意思。爾金認為故宮是中國政府所在地(英法當時正在與清政府談判《北京條約》);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人所有。爾金想通過火燒圓明園傳遞壹個信息:應該為抓臣虐囚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及其爪牙,而不是中國人民。在報復行動的前幾天,爾金下令在北京各處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在犯下欺詐和暴行之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 10) 18被焚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人不必擔心受到傷害。”(翻譯自英語)

英法外交官被拘留虐待,不僅違反了埃爾金勛爵看來的西方國際法,也違反了中國自古以來“兩國應交兵,不伐使來”的行為準則。圓明園被燒造成的破壞,既是英法聯軍的罪行,也是滿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無能造成的歷史原因。

圓明園被毀後,仍是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奉慈禧太後之命,試圖重修。當時計劃修復20 * * * 3000多座寺廟,主要集中在圓明園的錢潮區、後湖區、西區和北區,以及萬春園的宮門區和富春殿門口的夏青殿。但工程開工後不到10個月,就因資金枯竭被迫停工維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繕了頤和園,但並沒有完全放棄圓明園的修復。直到光緒22-24年,她還修復了圓明園的雙河齋和吉農軒。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後隨光緒皇帝逃往xi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和土匪、地痞趁火打劫,園內殘存的、基本恢復的近百棟建築相繼被拆被搶,使圓明園內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破壞。

後來圓明園的文物長期被官僚、軍閥、奸商掠奪,甚至被政府當局有計劃地破壞。北洋政府的達官貴人,包括壹些負責圓明園遺址保護的人,憑借手中的權力,從園內運出大量石雕和太湖石,用於修繕自己的園林。如京畿守備總司令王懷慶、巡撫使曹錕(後被賄賂當選民國大總統)、步軍司令聶顯範、首都憲兵司令車青雲、政府秘書長王藍亨等都有此類劣跡。只有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長)劉夢庚在1922的25天內強行運走了長春園的623車太湖石。當時,陸軍第十三師、國軍第十六師、第十壹師、東北軍第五十三軍、宋第二十九軍先後駐守西苑地區。他們已經強行拆除了圓明園的城墻,私下出售了磚塊和石頭,或者用它們在西苑建造了壹個遊樂場。頤和園、中山公園、燕京大學、北平圖書館等地也運走了大量的石片。20世紀30年代初,在海澱至玉泉山的道碴路上重建高梁橋時,經北平特別政府批準,圓明園南面(4800米)和東面的虎皮石柵欄全部拆除,砸成道碴鋪路。在此之前,它還多次公開出售大城磚、虎皮石、雲母片,甚至西樓殘存的大理石柱,使圓明園化為廢墟。

  • 上一篇:振華三部曲人物關系?
  • 下一篇:穆欣,當他遇到困難時是誰幫助了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