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想要壹篇描述農村環境改善的文章

想要壹篇描述農村環境改善的文章

我國80%的居民出生在農村,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那麽,那裏的小學生是不是也有很多參考書來稱書包呢?他們的整體素質如何?他們能做各種農活。他們還需要“苦難教育”嗎?

去田間地頭,看看那些“花兒”在做什麽,聽聽那裏的同齡人怎麽說,然後把自己和他們比壹比,可能會引起我們大家的思考...

我的家鄉,江蘇省灌雲縣東王集鄉,離縣城只有20裏地。沒有城市高樓的壓抑,沒有馬路上的喧囂。這可能是和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

看了壹下農村孩子的教育情況,問了他們未來的打算,和城市的差距,我在我們村十個組裏選了兩個進行了調查。被調查者以65,438+00-20的年輕壹代為主,主要通過談話或間接詢問的方式。詳情如下:

小學(10-13歲)、初中(14-16歲)、職校及其他(17-21歲)。

47(人)34(人)34(人)

對於小學生,我沒有深入詢問,只是在表面上了解了壹下,比如“妳上學累嗎?”“妳想上學嗎”和“妳的作業多嗎?”當被問及以後要不要上大學時,發現90%以上的孩子都想留在學校。他們沒有城裏孩子那麽多課外鍛煉,更不用說去補習班了。那是壹個真正無憂無慮的童年,每個孩子都能表現出對“成為大學生”的向往,80%左右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我以後就不忙著種地了。”這些孩子還小。父母沒有真正考慮過孩子的未來,沒有人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許是條件和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當被問及有沒有想過讓孩子早點學壹門外語,或者學壹門“樂器”時,他們的回答是:“從哪裏學?他(孩子)不想學。”

對於初中生,只問他們“學校老師上課好不好”“有沒有搞素質教育”。了解他們現有知識的廣度。放學後做什麽,畢業後有什麽打算。50%的同學覺得老師上課雖然能聽懂,但有時候看書聽不懂;另壹半學生甚至上課都有些困難。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調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幾個學生在電視上聽說過。34個學生中只有三四個對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們沒有經濟實力在家裏買很多好書,所以他們互相交換書籍或者從老師家裏借書。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只有小說。至於為什麽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學表示“看不到”,而80%的同學竟然表示很無聊,不喜歡。95%以上的學生通常不關心國家大事,更不關心世界局勢。那麽他們通常會怎麽做呢?在被調查者中,90%以上的學生回家做家務,但有壹半不是。據其他人說,許多人是不折不扣的網蟲。據調查,有些父母是“賭王”,每天都坐在撲克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真是“無師自通”。其中有壹個18歲的女生。這是壹個應該孜孜不倦學習知識的年齡,孩子卻走向了與自己不相稱的賭桌。真是令人心碎。

34名初中生到高校繼續就讀14名學生。

4個人上大學,10個人上高中。

14人畢業後工作。

嫁了五個人。

1人因身體不好輟學。

說到未來的打算,大家都是從“我要上高中”開始,但家長想得更多的是:“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我供不起”、“我還是早點找個穩定的工作吧”、“中學也可以轉城市戶口”。當然,孩子也體諒父母:“家裏田多”“上高中上大學要很多錢”。結果表明,經濟因素是農村孩子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然有壹些學生決心實現他們的“大學夢”。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實的理想。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學生有些家裏並不富裕。他們壹進房間,我就擔心。他們將來能負擔得起學費嗎?但是聽到父母的話,我才知道我的擔心是多余的。“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多學點文化總是好的。我們沒有蓋樓,就留著錢讓他(她)讀書!他們始終相信,有文化才有出路。看到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的孩子從學校回來,是他們壹生最大的幸福。

年齡17-21的受訪者是我們的同齡人。34個人中,6個在讀高中,33%在讀大學,1在讀中專,有的已經畢業。在所有上大學的人當中,大家都有壹個共識,就是就業壓力大,社會競爭太大。

大多數被調查的學生都不願意拿錢去買漂亮的文具和新書包。他們中只有兩個人家裏有電腦,只有五個人吃過肯德基...

他們是我們的同齡人。

農村和城市在教育上的差距有多大,如何縮短?

再窮也不能窮在學歷上。學校教學設施不全,教學水平不高。鄉鎮、城市和政府可以支付改善教學設施和提高教師水平的費用。的確,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學樓,村裏還投資建了教師樓。現在有了壹個像樣的圖書館,學生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書,想看的好書。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這裏的苦難是經濟貧困。政府應該關註那些不能上學的孩子。政府要為考上高校的學生提供貸款,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這樣他們很快學成歸來,就能促進村子的發展,這將是壹筆不小的投資。這裏也缺乏知識。學校老師是否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確定教學難度適中,課後為確實有困難的學生“開小竈”?當城裏的學校都在紛紛進行素質改革的時候,村裏的老師能不能緊壹點,哪怕是趕末班車,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多聽新聞,多讀好書?

不能困,無計困,無智困。困了就窮,窮了就困了...這是壹個惡性循環,所以-

再困,父母也不能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起著很大的作用。10-20歲的學生不自覺。如果父母不正確引導,“順其自然”,又怎麽能指望他們“好好學習”呢?我覺得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家長進行教育,讓他們參與到教育中來,為他們的“教育交流”創造條件,讓壹部分家長的“教育本位”思想能夠被其他家長接受。如果我們能把牌桌上糟糕的“競爭”變成“看誰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我們提供了許多工作。壹個企業是“以人為本”的,每個人都把它當成自己的壹部分。這是多麽大的魅力。

暑假的實際生活雖然不長,只有兩個星期,卻為我的人生刻下了難忘的經歷。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麽看待這種現實生活的,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享受生活,品嘗生活的艱辛。經營企業不容易,不是靠蠻力和熱血就能解決的。誰能保證這些有效期有多長?

我感謝我的實踐生活,它考驗了我,激勵了我,讓我變得好學,懶惰又勤奮,茫然又自信,天真又成熟...

  • 上一篇:杜甫生平簡介
  • 下一篇:蘇黎世大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