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貝塔斯曼經營的規模優勢

貝塔斯曼經營的規模優勢

隨著批發業務的正式開放,中國的圖書發行市場進入了三國時代:外資、國資、民資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5月24日,德國傳媒集團貝塔斯曼旗下的貝塔斯曼直營集團與遼寧出版集團合資成立遼寧貝塔斯曼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這壹合資公司的成立,使得在中國圖書市場活躍了十年的貝塔斯曼終於踏入圖書發行市場的批發領域,也是國內出版社改革試點的遼寧出版集團進軍該市場的重要壹步。

外資進入圖書批發領域。

新成立的遼寧貝塔斯曼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巖表示,合資公司將致力於圖書批發業務。未來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各省市新華書店和國內知名民營書店。

與國內現有從事圖書批發的企業不同,遼寧貝塔斯曼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將倡導新的發行文化,為下遊零售商和上遊出版商提供圖書流通領域的大量增值服務。“貝塔斯曼在中國多年的經營讓我們更加了解市場,而遼寧出版集團有著豐富的與國際傳媒集團合作的經驗。”潘炎說:“中國不缺好書。關鍵在於如何營銷它們。對於上遊出版社來說,首先是內容的豐富。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背後是德國貝塔斯曼集團,擁有豐富的圖書出版經驗。可以為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出謀劃策。其次,也可以通過捆綁銷售發展上下遊營銷渠道。”

貝塔斯曼亞洲企業發展總裁鄔賀銓介紹,去年國家放開圖書批發業務後,貝塔斯曼和遼寧出版集團就開始了合資談判。2004年6月5438-10月,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了雙方的合資計劃。經過商務部等相關部門的壹系列審批,合資公司終於在2005年5月正式成立。在合資公司的董事會中,中方占三席,外方占兩席。和聲是外國導演之壹。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出版管理條例》、《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允許外商投資中國圖書、報紙、期刊分銷市場。到2004年6月5438+2月11,圖書、報紙、期刊批發市場全面對外資開放。遼寧貝塔斯曼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拿到了合資公司的第壹張圖書批發牌照。

貝塔斯曼選擇合資而不是獨立經營圖書出版公司,與貝塔斯曼在中國壹貫的營銷策略有關。和諧解釋說,貝塔斯曼不能也不會獨自開拓市場,因為貝塔斯曼還缺乏全面了解中國圖書發行市場的能力。“我們在世界各地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必須與當地最好的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必須仔細評估當地的圖書批發和零售市場,而遼寧出版集團有與國際媒體集團合作的經驗,在整個談判和報紙審批過程中,他們都表現出是很好的合作夥伴。貝塔斯曼不認為他能做好每壹件事。我們的戰略是本地戰略,我們不會試圖自己開展任何業務。”對於目前的持股比例,和諧表示貝塔斯曼非常滿意,目前沒有改變的計劃。但他也表示,市場總是在變化的,未來取決於市場的發展。

出去和進來

貝塔斯曼在國內眾多出版社中選擇遼寧出版集團作為合作夥伴的壹個重要原因是,遼寧出版集團是全國首家出版社重組試點。

2003年3月29日,遼寧出版集團成立,這標誌著中國第壹個政企分開、政企分開的出版集團的誕生。

體制改革使遼寧出版集團煥發出勃勃生機,集團在產權多元化、內部運行機制、人員結構調整、建立高科技支撐體系、建立現代圖書物流中心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最新數據顯示,遼寧出版集團圖書再版率比集團成立前提高了10.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獲得國家圖書獎和省優秀圖書獎的圖書質量、品種、規模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分別比集團成立前增長55%和36%,總資產增長665,438+0.1%。凈資產增加91%;銷售額增長了30%;銷售收入增長39.5%;利潤增長32.8%。

到2004年,繼遼寧出版集團之後,我國已經成立了12家大型出版集團,出版業初步完成了集團重組。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張勝友認為,成立出版集團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把規模做大,而是通過資源重組、品牌延伸、深度開發,提高出版的整體效益,發揮出版的規模優勢。

對於遼寧出版集團來說,與貝塔斯曼的合作還有另壹層意義。該集團副總經理於表示,通過有效吸收外資,成立全新的發行公司,不僅有助於更好地開拓國內發行市場,還將迅速提高遼寧出版集團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貝塔斯曼壹起提升核心產業的競爭力。這是遼寧出版集團實現“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壹步。

於也認為,對於正在謀求上市的遼寧出版集團來說,與貝塔斯曼的合作將有利於其自身的上市進程。

作為知名傳媒集團,貝塔斯曼集團通過與上海中國科技圖書公司合資、整合線上業務、與北京21世紀輝煌圖書連鎖公司合作,先後形成了目錄郵購、網上書店(BOL)和遍布全國的會員連鎖店三大零售渠道。目前,貝塔斯曼在中國擁有654.38+0.5萬書友會會員,39家連鎖書店,還有30多家書店正在籌備中,將於今年開業。合資公司的成立使貝塔斯曼的業務擴展到了批發領域,這標誌著他們全面進入了中國的出版物發行市場。用貝塔斯曼亞洲企業發展部總裁鄔賀銓先生的話說,他們“堅信中國是壹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因此壹直將其視為集團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其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好的表現。”

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預期與國際跨國傳媒集團的逐步“進來”相結合,在遼寧成立新的貝塔斯曼圖書出版公司。業內人士希望這種互補的目標和利益導向能給更多的中外企業帶來真正的“雙贏”。

三國時代的圖書發行市場

加入WTO前,中國的圖書發行行業是新華書店集團壹家獨大。擁有65年歷史的新華書店是中國最大的國有圖書出版商。在政策的保護下,壹直占據70%以上的市場。除了依托大型物流中心開展批發業務,新華書店集團主要通過遍布全國的書店開展零售業務。

然而,面對圖書市場的逐步開放,新華書店的特權地位正在弱化,而相比之下,外資和民營資本的力量卻在增強。

在貝塔斯曼之前,香港樊華科技與人民日報社成立大華傳媒公司,湯姆集團同意與北京三聯書店合資,獲準開展出版物發行業務。

在向外資開放的同時,中國的圖書發行市場率先向中國的民間資本開放。以為代表的民營書店迅速崛起,與貝塔斯曼合作的羅21世紀錦繡就是其中之壹。蘇夕采用加盟書店的經營模式,而21世紀圖書正在全國鋪設自己的書店連鎖經營網絡。

業內專家指出,新華書店集團的書店數量最多,但管理松散。各地新華書店系統各自為政,維護這麽多書店需要很高的成本。像蘇夕這樣的民營書店集團,經營靈活,但資金實力無法與新華書店抗衡,管理經驗也不如貝塔斯曼這樣的外資集團豐富。以貝塔斯曼為代表的外資集團,擁有資金和運營的雙重優勢,但在中國仍然受到政策的限制。此外,建立分銷渠道需要時間和大量資金投入,投資回報周期長,因此他們更喜歡通過與當地公司合作來開拓中國市場。

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社長趙小明說:“中國大陸的圖書市場潛力巨大。2001年,中國大陸人均購書支出為32.38+0元30066.0006000000005在美國,1999年人均購書消費為93美元,而在法國為122美元。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大陸圖書市場潛力巨大。

第壹次全國新聞出版業增加值抽樣調查顯示,2004年,全行業增加值達到1939.7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5%。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產值年均增長率長期保持在10% ~ 20%,有時甚至高達30% ~ 50%,這在當代世界出版業中極為罕見。到了90年代中後期,中國出版業的年增長率下降到8% ~ 10%,基本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世界出版業的高增長。

據統計,2003年,中國出版了19萬種圖書,其中新書110000種。同期,英國出版了6.5438+0.2億本書。美國出版的圖書有175萬種。

而中國作為人口第壹大國,圖書品種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壹,產值卻只有461.6億元,遠遠落後於美國圖書300億美元的年產值和英國。也就是說,就圖書而言,中國人口多,市場小,品種第壹,但產值很低。

對於貝塔斯曼這樣的跨國傳媒集團來說,有這樣潛力的中國真的很難放棄。哈莫尼說,“中國市場是壹個教育水平高、成長性非常好的市場,對貝塔斯曼的全球發展戰略非常重要。”至於中國的圖書出版市場,雖然對外資開放沒有時間表,但貝塔斯曼仍在耐心等待。“我們將與中國政府保持合作,並進壹步了解這方面的管理規則。壹旦這個市場對外開放,貝塔斯曼壹定會成為中國政府的合作夥伴。”和諧說。

  • 上一篇:文華學院圖書館能進嗎?
  • 下一篇:戀人的早安問候是動態的(親愛的,最美早安動態百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